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格 刘娜 +7 位作者 赵建梅 李月华 王娟 曲志娜 盖文燕 黄秀梅 王玉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屠宰加工 沙门菌 定量风险评估 关键风险点 传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中9种氟喹诺酮药物残留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艳菲 曹旭敏 +6 位作者 李雪莲 宋建德 孙晓亮 王淑婷 王晓茵 李琳 赵思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3-1069,共7页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 P LC -MS /M S)同时测定鸡肉中9 种氟喹诺 酮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均质处理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经M IS PE柱净化后,采用BEHC18柱 分离,以乙腈-0. 1% (v/...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 P LC -MS /M S)同时测定鸡肉中9 种氟喹诺 酮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均质处理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经M IS PE柱净化后,采用BEHC18柱 分离,以乙腈-0. 1% (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考察了MISPE柱对9 种氟喹诺酮药物的吸附特异性;9 种药物在0. 25~100 μg /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 〉 0.996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 μg /kg和 0.25 μg/ k g ;在 0.25、 2 .5、 5.0 μg / k g添加水平下, 9 种药物的回收 率为65. 8% ~ 112. 2%,批内、批间 RSD分别为0.6% ~ 13. 5%和 0. 5% ~ 14. 9%; MISPE的最大柱容量为464. 7 ~ 932.4 μg/L.该方法灵敏度好、操作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氟喹诺酮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猪尿中15种β_2-受体激动剂残留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丽君 曹旭敏 +5 位作者 孙晓亮 王淑婷 刘静 郝智慧 曲宝涵 赵思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0-248,共9页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猪尿中15种β_2-受体激动剂的分析方法。分别优化了上样溶液的pH值、淋洗和洗脱溶液等MISPE净化条件及质谱条件。将猪尿样品离心,经MISPE柱上样,依次用水、...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猪尿中15种β_2-受体激动剂的分析方法。分别优化了上样溶液的pH值、淋洗和洗脱溶液等MISPE净化条件及质谱条件。将猪尿样品离心,经MISPE柱上样,依次用水、乙腈、0.5%(v/v)乙酸乙腈溶液淋洗,10%(v/v)乙酸甲醇溶液洗脱,氮气吹干,0.1%(v/v)甲酸水-乙腈(9∶1,v/v)复溶;采用BEH C_(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外标法定量。考察了MISPE对15种β_2-受体激动剂的吸附特异性;猪尿中15种β_2-受体激动剂在0.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和0.1μg/L;15种β_2-受体激动剂的加标回收率为65.6%~115.0%,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7%~16.1%和1.11%~16.8%。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β_2-受体激动剂 猪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雪 赵格 +9 位作者 刘文化 孙婷婷 王娟 赵建梅 洪军 李月华 黄秀梅 刘娜 张林波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5期40-46,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最后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健康畜禽和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20.67%(141/682)、6.13%(45/734)。发现4种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42.6%)、印第安纳(26.2%)、肠炎(17.7%)和汤普森(17%)。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检测SPI-1~SPI-5上的5个核心蛋白基因和spv A、B、C、D和R毒力质粒基因,其中健康畜禽样本中沙门氏菌毒力岛上的基因携带率与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携带率基本一致,但发病畜禽中的菌株毒力质粒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畜禽。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外,发病动物中的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健康动物中的高。猪源与鸡源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粘杆菌素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对其他抗菌药物略有差异,但不显著。健康畜禽中的多数沙门氏菌株耐药1~2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32%;发病畜禽中耐药10种以上的沙门氏菌占分离株总数的44.44%。[结论]发病畜禽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比健康畜禽中的低,但其毒力质粒基因的携带率较健康畜禽中的高,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该分析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畜禽 发病畜禽 沙门氏菌 毒力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多残留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瑞 曹旭敏 +11 位作者 徐军 李锐 高海侠 张泽宇 苏扣 孙晓亮 李木子 秦立德 王晓茵 王淑婷 李琳 赵思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多残留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为动物食源性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沙丁胺醇多克隆抗体为基础,优化间接竞争ELISA的检测条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尿中沙丁胺醇、... 【目的】建立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多残留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为动物食源性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沙丁胺醇多克隆抗体为基础,优化间接竞争ELISA的检测条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尿中沙丁胺醇、卡布特罗、西布特罗、克伦特罗、溴布特罗、马布特罗、克伦潘特、可尔特罗、吡布特罗、马喷特罗、比托特罗与妥布特罗等12种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7℃,抗原以1∶10000倍包被1 h,抗体以1∶40000稀释作用40 min,酶标抗体以1∶20000稀释作用40 min。采用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最佳反应条件对猪尿中的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种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0.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52;检出限为0.15μg/L,定量限为0.5μg/L;在0.5与1.0μg/L的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68.4%~114.2%,批内、批间RSD分别为0.4%~10.1%和0.4%~12.5%。【结论】所建立的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ELISA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猪尿中β2-受体激动剂药物的筛选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受体激动剂 间接竞争ELISA 多残留检测 猪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淑婷 孙晓亮 +3 位作者 曹旭敏 王晓茵 王玉东 赵思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β内酰胺抗生素常用于预防及控制动物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会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性等原因,许多国家对动物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和食品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监控。论文主要对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液-液萃... β内酰胺抗生素常用于预防及控制动物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会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性等原因,许多国家对动物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和食品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监控。论文主要对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微生物测定法、免疫分析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检测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为进一步开发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残留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部分生猪屠宰场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鲜鲜 王君玮 +6 位作者 王娟 赵建梅 盖文燕 孙佳怡 邹明 黄秀梅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 ]初步调查分析山东部分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了解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集鲁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不同规模屠宰场生猪屠宰环节样品共1012份,分离疑似沙门氏菌并利... [目的 ]初步调查分析山东部分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了解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集鲁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不同规模屠宰场生猪屠宰环节样品共1012份,分离疑似沙门氏菌并利用PCR方法和血清凝集反应进行鉴定,单因子血清进一步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 ]共分离鉴定沙门氏菌202株;鲁东、东北、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27.2%、12.6%、34.6%、12%和13.5%;沙门氏菌分离株共有9种血清型,以德尔卑(S.derby)、鼠伤寒(S.typhimurium)、汤卜逊(S.thompson)为主。[结论 ]山东地区部分屠宰场生猪屠宰环节存在较严重的沙门氏菌污染现象,应加强屠宰环节致病菌监测,并在屠宰全程严格执行良好生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生猪 屠宰环节 血清型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格 宋雪 +5 位作者 赵建梅 王娟 曲志娜 黄秀梅 刘鲜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
为快速预测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规律,以不同温度下贮存的不同状态的鸡蛋为试材,以Gompertz方程拟合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蛋内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不同温度下三种致病菌的生长... 为快速预测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规律,以不同温度下贮存的不同状态的鸡蛋为试材,以Gompertz方程拟合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蛋内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不同温度下三种致病菌的生长情况(R〉0.98)。蛋壳完好时接种致病菌后,在4℃低温和22-25℃常温贮存条件下,各个时间点的蛋内容物中均检测不到致病菌,但在32℃高温20 d后,都不同程度地分离到了致病菌。蛋壳轻微裂纹时,低温条件下,只有空肠弯曲杆菌接种组未分离到菌;室温条件下,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一开始即可侵入到蛋内,空肠弯曲杆菌在20 d时可直接检测到较多的菌量;高温条件下,致病菌在3 d后便均可快速繁殖。本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鸡蛋内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鸡蛋 不同温度 生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中常见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雪 赵格 +7 位作者 王娟 黄秀梅 盖文燕 赵建梅 曲志娜 李月华 张林波 王君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小肠耶尔森氏菌5种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方法。方法根据大肠杆菌phoA、沙门氏菌invA、金黄色葡萄球菌nuc、李斯特菌hly、小肠耶尔森氏菌ail的基因序列,设计多重直接PCR引物,... 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小肠耶尔森氏菌5种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方法。方法根据大肠杆菌phoA、沙门氏菌invA、金黄色葡萄球菌nuc、李斯特菌hly、小肠耶尔森氏菌ail的基因序列,设计多重直接PCR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直接PCR反应条件,检测引物的扩增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采集猪肉样本的检测,与金标培养法相比较,计算多重直接PCR检测法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所设计的多重直接PCR引物对5种菌都有特异扩增,最低检出限量大肠杆菌为1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为100CFU,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小肠耶尔森氏菌敏感性可达1CFU。60份猪肉样本中检出大肠杆菌15份、沙门氏菌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21份、李斯特菌20份、小肠耶尔森氏菌35份,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金标培养法,总体检测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81.44%。结论多重直接PCR法实现了同时对各食源性致病菌敏感特异的检测,并且省去了提取模板的步骤,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h左右,便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直接PCR 猪肉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羊屠宰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永青 姚一萍 +6 位作者 史培 赵格 狄彩霞 莎娜 李秀萍 栗艳芳 骆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6期37-41,共5页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羊屠宰场各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选取不同规模屠宰场,用棉拭子法分别采集不同屠宰环节样品349份,36 h内进行试验;应用PCR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鉴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羊屠宰场各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选取不同规模屠宰场,用棉拭子法分别采集不同屠宰环节样品349份,36 h内进行试验;应用PCR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鉴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株进行16S r 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刚宰杀的羊胴体表面和环境中共分离到致泻性大肠杆菌12株,其中11株携带毒力基因elt,1株携带毒力基因eae和elt;大中型屠宰场(1.21%)的致泻性大肠杆菌阳性率低于小型屠宰场(5.43%),不同规模屠宰场的预冷间均未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屠宰环境中分离出1株携带inv A基因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29%;经高压冲洗和排酸预冷等屠宰工艺后,在羊胴体表面均未发现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羊屠宰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