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75—2014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直链藻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每年发表论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单篇论文的作者数增长缓慢,近5年每篇论文的作者数开始大于4名;发表论文的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基于1975—2014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直链藻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每年发表论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单篇论文的作者数增长缓慢,近5年每篇论文的作者数开始大于4名;发表论文的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中等偏下,学术影响力不大;以上也映射出此研究方向的冷门性。欧美发达国家对直链藻学术论文的贡献最大,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有关直链藻的研究内容仍偏重于基础性研究,分类、多样性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仍保持一定的热度。淡水湖泊和江河流域是开展直链藻研究的主要区域。展开更多
为了探究了鲤(Cyprinus carpio)仔稚鱼的生长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实验测定了鲤从孵化出膜到40日龄(日龄,Day after hatching)仔稚鱼期间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仔稚鱼全长以及体重在15日龄后...为了探究了鲤(Cyprinus carpio)仔稚鱼的生长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实验测定了鲤从孵化出膜到40日龄(日龄,Day after hatching)仔稚鱼期间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仔稚鱼全长以及体重在15日龄后增速加快,特定生长率为14.81%。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乳蛋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氨基肽酶在1日龄仔鱼体内均能检测到活性。在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仔鱼摄食前消化酶的活性出现一定的上升,随着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以及营养方式的转变,其消化酶活性从3到25日龄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而25日龄到实验结束鲤仔稚鱼的消化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标志着其消化功能趋于完善。根据不同发育时期鲤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设计有机可腐化的材料制备人工鱼巢以提高人工鱼巢的生态修复功能,降低饥饿对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1975—2014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直链藻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每年发表论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单篇论文的作者数增长缓慢,近5年每篇论文的作者数开始大于4名;发表论文的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中等偏下,学术影响力不大;以上也映射出此研究方向的冷门性。欧美发达国家对直链藻学术论文的贡献最大,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有关直链藻的研究内容仍偏重于基础性研究,分类、多样性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仍保持一定的热度。淡水湖泊和江河流域是开展直链藻研究的主要区域。
文摘为了探究了鲤(Cyprinus carpio)仔稚鱼的生长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实验测定了鲤从孵化出膜到40日龄(日龄,Day after hatching)仔稚鱼期间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仔稚鱼全长以及体重在15日龄后增速加快,特定生长率为14.81%。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乳蛋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氨基肽酶在1日龄仔鱼体内均能检测到活性。在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仔鱼摄食前消化酶的活性出现一定的上升,随着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以及营养方式的转变,其消化酶活性从3到25日龄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而25日龄到实验结束鲤仔稚鱼的消化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标志着其消化功能趋于完善。根据不同发育时期鲤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设计有机可腐化的材料制备人工鱼巢以提高人工鱼巢的生态修复功能,降低饥饿对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