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联网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装备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德琴 傅俊谦 +3 位作者 邓晓晖 冯健昭 殷建军 可欣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6-172,共7页
为了实现对桔小实蝇诱捕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装备。该装备包括诱捕监测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和监测控制装置3个主要部分,其中诱捕装置包括顶盖、透明的连通件和诱捕瓶;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 为了实现对桔小实蝇诱捕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装备。该装备包括诱捕监测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和监测控制装置3个主要部分,其中诱捕装置包括顶盖、透明的连通件和诱捕瓶;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以及太阳能板支架;控制装置包括Fit-pc控制器、3G通讯模块和自主研发的桔小实蝇监测计数系统软件。该装备结合了机器视觉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以及太阳能供电等技术,实现了集病虫害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与自供电为一体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装备,可长期的、实时的、远程的监控桔小实蝇诱捕过程和精确的计算桔小实蝇数量,且可自动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并保存在本地存储卡中。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该装备测试,在830 s内有138头桔小实蝇进入该装备,系统检测出的结果是131头,检测成功率为94.9%。采用该装备在杨桃公园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进行了一年多测试,系统软硬件可以稳定地协同工作,仅在光照严重不足太阳能供电不力的情况下出现过系统停止运行。基于物联网的桔小实蝇诱捕监测装备能自动跟踪计算桔小实蝇数量,从而向区域监控人员提供简洁有效的监控信息,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控制 设计 机器视觉 物联网 桔小实蝇 诱捕 视觉感知 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自循环利用生物质炭化装备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缪宏 江城 +2 位作者 梅庆 张善文 张燕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22-230,共9页
为有效解决现阶段生物质炭化设备存在的炭产率低、炭品质差、余气不能循环利用而污染环境、副产物不能有效分离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废气自循环生物质炭化装备,对其炭化炉主体、加热系统、焦油回收装置、余气循环装置、温度压力监控... 为有效解决现阶段生物质炭化设备存在的炭产率低、炭品质差、余气不能循环利用而污染环境、副产物不能有效分离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废气自循环生物质炭化装备,对其炭化炉主体、加热系统、焦油回收装置、余气循环装置、温度压力监控系统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参数确定,并以炭化炉主体和焦油回收装置为加热和冷却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传热性能研究,最后对其进行了炭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化装备能够满足制炭、副产物回收、废气循环利用、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等要求;炉体门框上部温度分布不均,其余炉体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平缓,可对生物质进行均匀加热;焦油回收装置在三级冷却水进口流速分别为0.045、0.03、0.015 m/s时,冷却温降分别为:271、111、61℃,烟气温度从500℃降温到50℃,冷却效果显著,并可对挥发分中的焦油和木醋液进行分离;影响炭产率、热值、能源得率的因素顺序为:炭化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炭产率与能源得率呈正相关,而两者又与热值成负相关。炭化条件在升温速率3℃/min、炭化终温450℃、保温时间3 h工况下较好,在此条件下的炭得率为54.2%,热值为25 767 k J/kg,能源得率为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炭化 设计 余气回收 焦油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移栽机曲柄摆杆式夹苗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蒙蒙 宋建农 +2 位作者 刘彩玲 王亚丽 孙亚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9-57,共9页
通过对穴盘苗进行抗压特性试验、试验平台的夹取试验,研究分析了适于夹取式自动取苗机构工作的相关参数组合以及最佳的钵苗含水率状况,为机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文基于辣椒穴盘苗抗压特性设计了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曲柄摆杆式穴盘苗夹苗... 通过对穴盘苗进行抗压特性试验、试验平台的夹取试验,研究分析了适于夹取式自动取苗机构工作的相关参数组合以及最佳的钵苗含水率状况,为机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文基于辣椒穴盘苗抗压特性设计了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曲柄摆杆式穴盘苗夹苗机构,该机构可与顶出机构配合完成全自动蔬菜移栽取苗和投苗工作。该文完成了曲柄摆杆式夹苗机构主要结构的设计,并对曲柄摆杆式夹苗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力学、运动学分析和仿真,确定了结构和工作参数,即曲柄、连杆、摆杆长度分别为80、236.22、172.5 mm,夹苗爪具有较好的运动特性。曲柄摆杆式夹苗机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夹取爪为金属材质,弹簧劲度系数为90 N/m,钵苗脱落率为0,钵苗破碎率为4.2%,综合取苗成功率可达95.8%,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夹苗爪"V"形结构设计有效防止穴盘苗在夹取过程中脱落,保证了取苗成功率。试验表明钵苗含水率为60.8%时,钵苗在不同的弹簧劲度系数及夹取爪材质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该含水率下钵苗的取苗平均成功率为94.4%。该机构从取苗到投苗采用圆弧形工作轨迹,夹苗爪采用八字形轨道与复位弹簧控制其开合,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无需调整即可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穴盘苗的取苗工作,对不同含水率穴盘苗适应性强,对穴盘苗损伤小,机构成套使用可达到较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 夹持机构 机械装置 压缩试验 抗压应力 穴盘苗 曲柄摆杆 夹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果秧分离机构参数优化及试验 被引量:44
4
作者 于昭洋 胡志超 +3 位作者 王海鸥 彭宝良 谢焕雄 吴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提高大蒜果秧分离机构的作业质量,降低蒜头的平均留茎长度、伤损率、提高切痕合格率,该文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在构建的大蒜果秧分离试验台上,对主夹持链输送速度、蒜株夹持角度、蒜株夹持高度、夹持株数等影响... 为了提高大蒜果秧分离机构的作业质量,降低蒜头的平均留茎长度、伤损率、提高切痕合格率,该文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在构建的大蒜果秧分离试验台上,对主夹持链输送速度、蒜株夹持角度、蒜株夹持高度、夹持株数等影响其作业质量的4个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了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果秧分离质量有较大影响,综合优化结果为主夹持链输送速度1.05 m/s,蒜株夹持角度77°,蒜株夹持高度220 mm,夹持株数2株,此时平均留茎长度为36.9 mm、伤损率为2.23%、切痕合格率为98.29%。研究结果可为大蒜果秧分离机构的结构完善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分离机构 联合收获 半喂入 果秧分离 优化 输送速度 夹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联合收获切根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昭洋 胡志超 +3 位作者 杨柯 彭宝良 吴峰 谢焕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7-85,共9页
为了提高大蒜联合收获切根作业性能,解决大蒜切根过程中根系一次清除率低、蒜头损伤率高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联合收获切根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毛刷辊、前旋转切刀、夹持输送机构、排序-对齐机构、浮动切根机构等组成,可一次性... 为了提高大蒜联合收获切根作业性能,解决大蒜切根过程中根系一次清除率低、蒜头损伤率高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大蒜联合收获切根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毛刷辊、前旋转切刀、夹持输送机构、排序-对齐机构、浮动切根机构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蒜株的根系清理和预切、蒜株排序和对齐、根系浮动切割等作业工序。该文确定了切根装置关键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并对影响切根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切根作业质量的主次作用因素为夹持输送速度、夹持角度、浮动切刀转速,较优参数组合方案为夹持输送速度1.05 m/s、夹持角度79°、浮动切刀转速2 200 r/min(切割线速度为17.3 m/s),此时根系去净率为96.1%,蒜头伤损率为2.39%,满足大蒜切根作业质量要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大蒜联合收获切根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农作物 大蒜 联合收获 切根 去净率 伤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柠檬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海鸥 谢焕雄 +4 位作者 陈守江 扶庆权 王蓉蓉 张伟 胡志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92-299,共8页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柠檬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真空冻结冷冻干燥、传统冷冻干燥、热风干燥3种方式进行对比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冻结冷冻干燥柠檬片工艺耗时比传统冷冻干燥节省5 h,但是热风干燥2倍以上;耗电量比传统...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柠檬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真空冻结冷冻干燥、传统冷冻干燥、热风干燥3种方式进行对比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冻结冷冻干燥柠檬片工艺耗时比传统冷冻干燥节省5 h,但是热风干燥2倍以上;耗电量比传统冷冻干燥节省14.27%,但是热风干燥5倍以上;真空冻结冷冻干燥、传统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柠檬片维生素C保存率分别为66.03%、45.45%、19.14%,复水比分别为4.60、3.97、2.24,差异显著(P<0.05);热风干燥柠檬片色差值显著(P<0.05)高于两组冷冻干燥柠檬片,而两组冷冻干燥柠檬片色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真空冻结冷冻干燥柠檬片中5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存率显著(P<0.05)高于传统冷冻干燥柠檬片,热风干燥柠檬片保存率最低(P<0.05)。3组干燥柠檬片残留水均呈现自由水、不易流动水、结合水3个横向弛豫时间峰位,干燥样品残留水分中结合水占比例最高,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占比例较小,热风干燥柠檬片横向弛豫时间峰位相对其他两组呈现小幅度的右移趋势;两组冷冻干燥柠檬片感官特征总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热风干燥柠檬片在色泽、质地、柠檬味上远不及两组冷冻干燥柠檬片感官特征丰富。真空冻结冷冻干燥是高附加值柠檬片的首选干燥方法。该研究结果为柠檬片干燥加工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品质控制 水分 柠檬片 冷冻干燥 真空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带-螺杆式搅拌好氧堆肥反应器研制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缪宏 杨铮 +3 位作者 王蒙 陈学好 张瑞宏 刘思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32-238,共7页
针对目前堆肥反应器存在的原料呈压实块状、通气性能差、通风阻力大、产品难以均质化等问题,设计了螺带-螺杆式好氧堆肥反应试验装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螺带-螺杆搅拌作用的搅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了好氧堆肥性能试验... 针对目前堆肥反应器存在的原料呈压实块状、通气性能差、通风阻力大、产品难以均质化等问题,设计了螺带-螺杆式好氧堆肥反应试验装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螺带-螺杆搅拌作用的搅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了好氧堆肥性能试验。通过流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螺杆-螺带式搅拌叶片对物料具有很好的搅拌及轴向流动性能,堆肥试验结果表明:上、中、下3层的50℃以上的时间分别为7.3、6.8、5.5d,反应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均大于8%,各层堆料的最终碳氮比介于15~20之间,发芽指数均大于88%,重金属含量符合农用标准的要求,因此该反应器可以实现好氧堆肥的无害化、均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装备 性能试验 螺带-螺杆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果园作业机器人行间定位方法 被引量:30
8
作者 周俊 胡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8,共7页
在密植果园的果树行间,由于浓密树冠对卫星信号的遮挡,目前在开阔环境中成功应用的农业机械卫星导航定位方式存在失效问题。而单纯利用里程计在果园进行定位,又存在误差累积的难题。为此,以农业机器人驶入果树行前的初始位置点为原点,... 在密植果园的果树行间,由于浓密树冠对卫星信号的遮挡,目前在开阔环境中成功应用的农业机械卫星导航定位方式存在失效问题。而单纯利用里程计在果园进行定位,又存在误差累积的难题。为此,以农业机器人驶入果树行前的初始位置点为原点,建立世界坐标系。利用激光雷达扫描作业空间中果树行两边的树干,根据圆弧聚类方法计算树干中心点,并记录在世界坐标系中。而后,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再实时检测果树树干中心点,并与先前时刻记录在世界坐标系中的树干中心点进行匹配,利用匹配结果校正里程计数据计算出的机器人位置和航向,以实现在密植果树行间对农业机器人进行准确定位。10次重复实验表明,农业机器人在世界坐标系的x和y方向上定位误差的标准差都约为0.08 m,精度能够满足密植果园作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果园 农业机器人 行间定位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G和Wi-Fi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传输控制方案(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德琴 黄顺彬 +1 位作者 殷建军 冯健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172,共6页
智能视觉传感器技术因其低成本和图像高效采集优势成为当今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wireless vision sensor network,WVSN)的研究热点。该文在之前基于ARM平台S3C6410设计的低成本高分辨率农业视觉传感器(agricultural high resolution visi... 智能视觉传感器技术因其低成本和图像高效采集优势成为当今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wireless vision sensor network,WVSN)的研究热点。该文在之前基于ARM平台S3C6410设计的低成本高分辨率农业视觉传感器(agricultural high resolution vision sensor,HRAVS)设计基础上,进行了网络和远程控制扩展,设计了一种基于WCDMA和Wi-Fi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远程传输控制方案(vision sensor remote transmission control schema for the HRAVS,VSRTC)。使新型HRAVS节点可以利用有线、Wi-Fi、3G和4G等支持WVSN和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该文详细设计了VSRTC的应用体系结构、传输控制协议、应用软件。利用扩展的网络化视觉感知传感器,在华南农业农业大学试验农场部署了10个图像采集节点构成的WVSN,并开展了25d的运行测试,测试了新型节点的稳定性、图像采集与编码的性能,采集图像的平均耗时,以及在不同分辨率下的视频帧速率等。结果表明,该节点能够有效地支持命令响应式、周期响应式、视频流3种采集模式;在重传方案支持下所有节点指令丢失率在1%以内;在非联网状态下节点本地工作模式下,节点在1.3、2.0和3.2 Mpixel下采集图像的最短节点平均耗时分别约为6.2、8.2和11.1 s,最大视频帧速率分别为58.7、34.6、16.4帧/s;在全网络环境中,节点在1.3、2.0和3.2 Mpixel下采集图像的最短节点平均耗时分别约为17.6、26.9和49.6 s,最大视频帧速率分别为20.2、16.1、9.3帧/s。该方案对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农业领域来说,基本能满足其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传输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视觉 传输控制协议 高分辨率农业视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远程传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CFD两种早稻品种圆筒筛清选过程的运动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星星 李骅 +2 位作者 吴崇友 齐新丹 胡童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7,共6页
为了探究两种不同早稻品种在圆筒筛内筛分运动规律。文中采用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进行气固耦合,并研究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在筛分过程中的速度及受力的变化规律,揭示微观筛分过程。仿真... 为了探究两种不同早稻品种在圆筒筛内筛分运动规律。文中采用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进行气固耦合,并研究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在筛分过程中的速度及受力的变化规律,揭示微观筛分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饱谷在圆筒筛内不断堆积,随着筛筒的旋转不断翻转,最终从筛孔掉落;中早22号和中早39号水稻的筛分过程中速度还存在一定差距,中早39号在0.25 s时,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为1.25 m/s;中早22号在1.5 s时,平均速度最大值为1.61 m/s;中早39号的切向力和法向力均大于中早22号的,主要由于颗粒堆积角随滚动摩擦因数增大而增大,中早39号的滚动摩擦因数小于中早22号的,主要由于堆积角较小,颗粒在不断滚动,相对位移较大,因此颗粒的速度较大。可以根据谷粒在圆筒筛内的运动行为,为圆筒筛清选机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CFD 物料特性 圆筒筛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气力喷雾对稻飞虱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宏 江城 +2 位作者 张燕军 戈林泉 张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3-79,共7页
为系统研究超声气力喷雾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该文利用自制的超声气力喷雾系统,搭建稻飞虱超声气力喷雾试验平台,模拟水稻稻飞虱的生长环境。研究药液浓度、喷雾高度、移动速度、气力值不同作业参数对超声气力雾化幅宽、雾滴粒径的影响规... 为系统研究超声气力喷雾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该文利用自制的超声气力喷雾系统,搭建稻飞虱超声气力喷雾试验平台,模拟水稻稻飞虱的生长环境。研究药液浓度、喷雾高度、移动速度、气力值不同作业参数对超声气力雾化幅宽、雾滴粒径的影响规律,并试验验证超声气力喷雾稻飞虱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头移动速度160 mm/s、流量5.5 mL/min时,其雾化率高,雾化效果更好,并且流量为5.5 mL/min时,农药利用率更高;通过统一其他参量发现:不同气力值下,粒径的平均值基本相同,都在25 um左右,并且在气压值为20 kPa,雾化宽幅达到240 mm;雾滴形成后,在叶片上的附着效果受到喷雾流量、雾滴直径、风速以及叶片倾斜角度的影响;对比普通喷雾,超声气力喷雾的农药利用率提高了35%~45%,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提高了10%~36%。该项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施药机具和技术却相对落后的现状,提高机械化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喷雾 农药 超声气力喷雾 稻飞虱 防治 风速 气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流量喷头的粒径谱和速度场测量试验
12
作者 管贤平 邱白晶 +2 位作者 欧鸣雄 董晓娅 薛新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80,共7页
针对两种小流量喷头,进行离喷头不同高度、不同压力的粒径谱测量,分析粒径谱随高度、压力变化情况;比较清水和乳油混合液的粒径谱,分析农药剂型对粒径谱的影响;进行清水和乳油喷雾时喷头出口处的雾滴速度场测量,分析农药剂型、喷头类型... 针对两种小流量喷头,进行离喷头不同高度、不同压力的粒径谱测量,分析粒径谱随高度、压力变化情况;比较清水和乳油混合液的粒径谱,分析农药剂型对粒径谱的影响;进行清水和乳油喷雾时喷头出口处的雾滴速度场测量,分析农药剂型、喷头类型,压力等对喷头喷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剂型对不同喷头的喷雾效果影响不同。总体上,喷雾压力越大,雾滴体积中径越小;相同压力下,扇形雾喷头在乳油喷雾时的粒径大于清水喷雾,而空心锥形雾喷头在乳油喷雾时粒径谱发生变化,产生细小雾滴分布。在乳油和清水喷雾时,扇形雾喷头的雾滴速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在清水喷雾时,空心锥形雾喷头在压力增大时粒径减小,雾滴平均速度变化不大;在乳油喷雾时,空心锥形雾喷头由于产生细小雾滴,雾滴平均速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头 粒径 速度场 粒子图像测速 激光粒度仪 农药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辊式采棉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铭森 石磊 +5 位作者 张玉同 陈长林 孙勇飞 谢庆 孔凡婷 吴崇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1-47,共7页
为提高刷辊式采棉机作业质量,满足轧花厂对统收式采棉机采获籽棉的进厂要求,该文在已有4MZ-3B型刷辊式采棉机工作时存在问题基础上优化刷辊工作参数并增加与刷辊配套使用的回流结构提升了采净率,降低了落地损失率、挂枝棉率、漏采率;改... 为提高刷辊式采棉机作业质量,满足轧花厂对统收式采棉机采获籽棉的进厂要求,该文在已有4MZ-3B型刷辊式采棉机工作时存在问题基础上优化刷辊工作参数并增加与刷辊配套使用的回流结构提升了采净率,降低了落地损失率、挂枝棉率、漏采率;改进挑棉辊形式,避免该部件因缠绕造成棉桃分离气力输送管道入口堵塞的现象,降低整机故障率;将棉桃分离气力输棉管道由气吹式改进为气吸式,提高棉桃回收率;将气棉分离装置由网孔式改进为切线导流式,解决了棉桃分离气力输棉管道与机载预处理装置过渡问题,在排出气流的同时保证物料运动顺畅;将机载预处理装置由"一清一回收"式改进为"一清二回收"式,降低籽棉含杂率及清杂损失率。设计改进及优化后形成4MZ-3C型刷辊式采棉机,并进行对比试验。与4MZ-3B型刷辊式采棉机相比,采净率提高了3.42%、落地损失率降低了0.85%、挂枝棉率降低了0.89%、漏采率降低了1.05%、棉桃回收率提升了74.57%、清杂损失率降低了0.63%、籽棉含杂率降低了3.71%。将4MZ-3C型刷辊式采棉机各项指标均优于采棉机作业标准,在获取高采净率的同时,保证籽棉的低含杂率,可充分满足中国棉花生产机械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优化 设计 刷辊式采棉机 籽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区土壤碳氮储量与层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崔思远 曹光乔 朱新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5-282,共8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氮固持和层化情况的影响,于2013年起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河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试验。试验设置了少耕秸秆还田(MT)、旋耕秸秆还田(RT)、翻耕秸秆还田(CT)、翻耕秸秆不还田(CT0) 4种处理,...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氮固持和层化情况的影响,于2013年起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河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试验。试验设置了少耕秸秆还田(MT)、旋耕秸秆还田(RT)、翻耕秸秆还田(CT)、翻耕秸秆不还田(CT0) 4种处理,分层采集各处理0~2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计算碳氮比、层化率、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等质量法)。结果表明,MT、RT、CT分别提高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10~20 cm土壤碳氮比随着耕作强度提高而减小; MT显著提高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层化率,0~5 cm土层、10~20 cm土层碳氮比层化率随着耕作强度增加而增加; MT提高了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10 cm土壤全氮储量,但是0~20 cm土壤氮储量不及RT和CT。秸秆还田提高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碳氮比,显著增加了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具有良好的碳氮固持效应,但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层化率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有利于农田土壤碳氮库构建、提高土壤肥力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碳氮比 有机碳储量 全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时期及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海鸥 胡志超 +4 位作者 陈守江 扶庆权 张伟 王蓉蓉 谢焕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92-300,共9页
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和后熟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泰花5号花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株晾干法、鲜摘晾干法、鲜摘催干法3种方法对3个时期收获的花生进行后熟干燥品质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收获期中,在株晾干法花生百果质... 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和后熟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泰花5号花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株晾干法、鲜摘晾干法、鲜摘催干法3种方法对3个时期收获的花生进行后熟干燥品质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收获期中,在株晾干法花生百果质量、百仁质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该后熟干燥方法的增重作用随收获期提前而更明显(P<0.05);但在相同后熟干燥方法中,提前2周收获的干燥荚果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均显著低于前1周和原定收期收获的花生荚果(P<0.05)。自然晾晒干燥期间,在株晾干花生果壳、果仁含水率均高于同期鲜摘晾干果壳、果仁含水率,两种晾干方式含水率差异在初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相当的最终含水率。鲜摘晾干和鲜摘催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在株晾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3%、2%左右;而收获期越早,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越低。在果仁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上,鲜摘晾干、在株晾干果仁与新鲜果仁未见差异(P>0.05),但机械催干果仁显著低于新鲜果仁(P<0.05)。在果仁氨基酸组成方面,经3种不同后熟干燥方法后,8种主要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含量均呈现在株晾干含量最高、鲜摘晾干其次、机械催干最低的差异(P<0.05)。在株晾干花生果柄横断面显微结构观察表明,果柄在干燥初期仍保留对水分、养分等物质输导、贮藏的空间通道,为荚果的物质代谢和积累提供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品质控制 收获 花生 后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添加量对双螺杆膨化畜牧饲料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宏 葛迅一 +3 位作者 严宇 夏云帆 张剑峰 杨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试验以稻秸杆添加量为变量对双螺杆膨化的畜牧饲料膨化度、各项质构指标、成型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7组稻秸秆添加量饲料的径向膨化度并分析,结果表明:稻秸秆添加量越小饲料的膨化度越好;在膨化度分...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试验以稻秸杆添加量为变量对双螺杆膨化的畜牧饲料膨化度、各项质构指标、成型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7组稻秸秆添加量饲料的径向膨化度并分析,结果表明:稻秸秆添加量越小饲料的膨化度越好;在膨化度分析的基础上剔除35%和40%的饲料后,通过食品物性分析仪测量剩余5组稻秸秆添加量饲料的各项质构指标并分析,结果表明:稻秸秆添加量为20%时可保证饲料各项质构指标均较优;通过对5组稻秸秆添加饲料进行成型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稻秸秆添加量为10%~20%时饲料成型质量最好。综合考虑膨化度、各项质构指标、成型质量三方面因素,最终选取稻秸秆添加量为20%,此时畜牧饲料成型质量最好,饲料膨化度和各项质构指标也能有较优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秆添加量 畜牧饲料 双螺杆 膨化度 质构 成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膨化机的喂料速度对含番茄秸秆鲤鱼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宏 韩非 +1 位作者 葛迅一 夏云帆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试验研究双螺杆膨化机喂料速度对含番茄秸秆鲤鱼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喂料速度为变量对鲤鱼饲料膨化度、各项质构特性、成型质量、颗粒含粉率、水中稳定性5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喂料速度在35~45 r/min时,饲料膨化度最好;喂料速度... 试验研究双螺杆膨化机喂料速度对含番茄秸秆鲤鱼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喂料速度为变量对鲤鱼饲料膨化度、各项质构特性、成型质量、颗粒含粉率、水中稳定性5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喂料速度在35~45 r/min时,饲料膨化度最好;喂料速度选择50 r/min左右可保证试验鲤鱼饲料各项质构指标都在较优区间内;喂料速度在50 r/min左右时,饲料成型质量最好;喂料速度选择在45~50 r/min时,饲料含粉率最低;喂料速度在50~55 r/min时,饲料在水中最为稳定。综合考虑膨化度、各项质构指标、成型质量、含粉率、水中稳定性5方面因素,可以确定含番茄秸秆鲤鱼饲料挤压膨化较优喂料速度区间在50 r/min时鲤鱼饲料各项指标都表现较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料速度 鲤鱼饲料 双螺杆 膨化度 质构 成型质量 含粉率 水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熔体输送温度对番茄秸秆饲料质量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云帆 缪宏 +2 位作者 葛迅一 韩非 王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2,共5页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鱼饲料可行性及成品质量,试验以熔体输送段温度为变量对试验饲料颗粒膨化度、质构特性、成型质量、水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测量7组不同熔体输送段温度饲料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熔体输送段温度在120℃以下时饲料膨化度...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鱼饲料可行性及成品质量,试验以熔体输送段温度为变量对试验饲料颗粒膨化度、质构特性、成型质量、水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测量7组不同熔体输送段温度饲料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熔体输送段温度在120℃以下时饲料膨化度较好,100~120℃之间饲料质构表现较好,120~140℃之间饲料成型质量和水中稳定性较好。最终可以确定番茄秸秆鲤鱼饲料膨化在熔体输送段温度120℃左右时,各项指标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双螺杆 熔体输送段温度 鲤鱼饲料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