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泽明 熊远著 喻传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综述了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和猪遗传评估的发展趋势。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猪遗传评估方法、计算技术以及环境效应 (包括方差异质性 )、选择、非加性效应、非正态分布、性状间相关、有重复的记录等模型制约因子等方... 综述了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和猪遗传评估的发展趋势。影响猪遗传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猪遗传评估方法、计算技术以及环境效应 (包括方差异质性 )、选择、非加性效应、非正态分布、性状间相关、有重复的记录等模型制约因子等方面。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评估 影响因素 混合模型 评估方法 计算技术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抗病候选基因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丽 何万领 +1 位作者 董淑丽 邓昌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寻找与动物生理、生化、病理、连锁等方面有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分析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标记等位基因的有无在抗性和易感性2个群体中的差异,从而间接地进行抗病育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影响动物抗病力的天然抗性... 寻找与动物生理、生化、病理、连锁等方面有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分析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标记等位基因的有无在抗性和易感性2个群体中的差异,从而间接地进行抗病育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影响动物抗病力的天然抗性巨噬结合蛋白基因、干扰素基因、肠毒素型大肠杆菌K88受体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家族、MX抗病毒蛋白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选基因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左波 熊远著 +4 位作者 苏玉虹 邓昌彦 郑嵘 雷明刚 余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 2 4个微卫星标记对所有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区间定位法进行QTL检测 ,通过置换实验来确定显著性阈值。在所研究的 32个生长和胴体性状中 ,3条染色体总共 16个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 ,其中 4个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性水平 (P <0 0 1) ;同时在 4号和 7号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了影响器官重性状的 3个QTL ,达到了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某些QTL座位 ,其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具有较低性状平均值的品种。 2QTL模型分析下 ,在 4号染色体上检测到影响板油重的 2个QTL ,并且它们的效应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数量性状座位定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重要胴体性状的遗传定位 被引量:4
4
作者 苏玉虹 马宝钰 熊远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为了寻找影响猪重要胴体性状主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了F2资源家系。随机选留81头F2代个体,经屠宰获得猪胴体性状数据。结合家系个体的48个微卫星标记基因型,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各胴体性状进行数量性状... 为了寻找影响猪重要胴体性状主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了F2资源家系。随机选留81头F2代个体,经屠宰获得猪胴体性状数据。结合家系个体的48个微卫星标记基因型,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各胴体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区间定位。定位结果表明位于猪染色体(SSC)4号的瘦肉率和瘦肉量QTL达到基因组极显著水平;SSC1、2和4上眼肌面积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位于SSC1和4上的眼肌高度QTL与眼肌面积QTL在同一染色体区域;而眼肌宽度QTL位于SSC6;位于SSC7同一标记区间的皮重、皮率、骨重和骨率QTL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均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SSC6和7的体长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胴体性状 遗传定位 染色体 基因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3号染色体九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左波 熊远著 +2 位作者 苏玉虹 邓昌彦 郑嵘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已公布的猪 3号染色体连锁图谱中选取 9个微卫星位点 ,分析了这些位点在大白猪×梅山猪资源家系F2代 140头个体上的多态性 ,利用Crimap软件分别构建了猪 3号染色体两性平均连锁图谱以及公、母畜连锁图谱。结果表明 :各位点等位基... 从已公布的猪 3号染色体连锁图谱中选取 9个微卫星位点 ,分析了这些位点在大白猪×梅山猪资源家系F2代 140头个体上的多态性 ,利用Crimap软件分别构建了猪 3号染色体两性平均连锁图谱以及公、母畜连锁图谱。结果表明 :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 2~ 4个 ,杂合度为 0 .436~ 0 .6 5 6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35 1~ 0 .5 82 ;本研究所构建的平均连锁图谱全长为 16 1.1cM ,公、母畜连锁图谱全长分别为 135 .8cM和 188.7cM。与USDA所公布的连锁图谱相比 ,两者的标记顺序一致 ,但我们的图谱标记间隔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号染色体 微卫星位点 遗传多态性 连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AFLP建立不同猪种间遗传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升康 熊远著 邓昌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作者首先在实验室建立了猪的AFLP分析体系。经过筛选,利用16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中国6个常见猪品种中共计20个样本的AFLP分析图谱,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6个猪品种的遗传距离,并由此构建了聚类分析图。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品种特异性的片段... 作者首先在实验室建立了猪的AFLP分析体系。经过筛选,利用16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中国6个常见猪品种中共计20个样本的AFLP分析图谱,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6个猪品种的遗传距离,并由此构建了聚类分析图。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品种特异性的片段,这些片段为进一步寻找这些品种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AFLP 猪种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产仔数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振平 蒋思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产仔数 遗传改良 繁殖性状 候选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猪mtDNA控制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春梅 高庆华 +2 位作者 赵书红 龚慧婷 赵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42-3143,3245,共3页
[目的]为研究猪种起源和遗传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从6个新疆野猪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在测定新疆野猪与其他20个国内外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大小为1... [目的]为研究猪种起源和遗传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从6个新疆野猪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在测定新疆野猪与其他20个国内外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大小为1398bp的DNA片段,其A+T含量为59.87%,有明显的碱基偏向性。控制区内存在大量的ACACGTGCGT串联重复序列。在6个新疆野猪样本中检测到3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为0.600,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00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猪与滇南小耳猪、泰国野猪和藏猪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结论]新疆野猪与亚洲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猪 mtDNA控制区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育种研究手段之分子标记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昌彦 张风伟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第9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育种研究 大白猪 应用 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频率 基因渗入 品种杂交 分子标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抗病候选基因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晓丽 何万领 +1 位作者 邓昌彦 熊远著 《河南畜牧兽医》 2007年第03S期11-13,共3页
疾病是影响畜牧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提高畜禽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畜牧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寻找与动物生理... 疾病是影响畜牧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提高畜禽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畜牧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寻找与动物生理、生化、病理、遗传连锁等方面有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分析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标记等位基因的有无在抗性和易感性2个群体中的差异,从而间接地进行抗病育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对影响动物抗病力的天然抗性巨噬结合蛋白基因、干扰素基因、肠毒素型大肠杆菌K88受体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家族、MX抗病毒蛋白基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选基因 抗病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RDX6基因编码区的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阳 吴望军 +2 位作者 左波 任竹青 熊远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3-748,共6页
PRDX6基因属于抗氧化蛋白超家族,主要在应答氧化压力、脂分解代谢、磷脂分解代谢中发挥作用。根据PRDX6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文章选择其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探索PRDX6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关系。首先分离了猪PRDX6的部分... PRDX6基因属于抗氧化蛋白超家族,主要在应答氧化压力、脂分解代谢、磷脂分解代谢中发挥作用。根据PRDX6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文章选择其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探索PRDX6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关系。首先分离了猪PRDX6的部分编码区序列,并在不同猪种间进行序列比对,发现编码区第4外显子有2个潜在的SNPs分别位于第417 bp处(C/T突变)和第423 bp处(A/G突变),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采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方法对这两个位点在6个猪种和247头F2"大白×梅山"资源家系中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17C/T位点国外品种均以C等位基因为主,而国内品种均以T等位基因为主,该位点与肌内脂肪、肌肉水分存在显著关联(P<0.05);423A/G位点国外品种均以A等位基因为主,国内品种以G等位基因为主,该位点与失水率、系水力、肌内脂肪及肌肉水分存在显著关联(P<0.05)。由此推断:这两个位点很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尤其是肌肉嫩度)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X6 SNP PYROSEQUENCING 肌肉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宫时玉 蒋曹德 邓昌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82,共4页
我国猪品种资源大体可分为华北、华中、江海、华南、西南、高原6大类型。大多数猪品种以产仔多、早熟、易肥、耐粗放管理和肉质良好著称于世。但是,我国猪品种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品种已面临灭绝的边缘或已经灭绝。为了保护现... 我国猪品种资源大体可分为华北、华中、江海、华南、西南、高原6大类型。大多数猪品种以产仔多、早熟、易肥、耐粗放管理和肉质良好著称于世。但是,我国猪品种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品种已面临灭绝的边缘或已经灭绝。为了保护现有猪品种为今后所用,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RLC2基因内含子遗传多态性与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13
作者 余文敏 谢红涛 +3 位作者 徐永杰 李德臻 熊远著 杨明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克隆了大白、长白和梅山猪肌球蛋白轻链调控蛋白2基因(MRLC2)内含子2序列,经比对发现,在内含子2中18个碱基突变和8个碱基缺失,其中179bp处的C/T突变引起Hin6I酶切位点的改变,运用PCR-Hin6I-RFLP对179头大白×梅山F2代猪进行家系关... 克隆了大白、长白和梅山猪肌球蛋白轻链调控蛋白2基因(MRLC2)内含子2序列,经比对发现,在内含子2中18个碱基突变和8个碱基缺失,其中179bp处的C/T突变引起Hin6I酶切位点的改变,运用PCR-Hin6I-RFLP对179头大白×梅山F2代猪进行家系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切位点与屠宰率呈极显著相关,表现为加性效应,CC基因型个体比C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屠宰率;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评分比C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轻链调控蛋白2基因 多态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的肉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4
作者 苏玉虹 熊远著 邓昌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4-338,共5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遗传因素是改善肉质品质的关键。对猪的肉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是当前国际畜禽遗传育种的一个热点。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肉质基因定位的情况,包括基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遗传因素是改善肉质品质的关键。对猪的肉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是当前国际畜禽遗传育种的一个热点。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肉质基因定位的情况,包括基本明确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肌内脂肪的统计分析、候选基因及基因扫描定位结果:以及肌纤维、嫩度、多汁性、失水率、pH值和肉色的定位。同时论讨了肉质检验和基因定位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性状 基因定位 品质改良 Hal IMF 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LPL基因内含子3的克隆、测序及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振波 雷明刚 +1 位作者 邓昌彦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7-630,共4页
Lipoprotein lipase (LPL) gene is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the hydrolysis of triglycerides in chylomicrons and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VLDL). According to cDNA of Landrace breed (GenBan... Lipoprotein lipase (LPL) gene is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the hydrolysis of triglycerides in chylomicrons and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VLDL). According to cDNA of Landrace breed (GenBank accession: X62984),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for amplification of intron 3. Sequenc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 G1200A exits in Large White bre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The mutation can be detected by PCR-EcoT22I-RFLP. Polymorphism analysis in a resource family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ts in carcass traits. Pigs with AA genotype had more 6th-7th rib fat thickness (13%,P< 0.05), thorax-waist-fat thickness (11.7%,P=0.065 3), buttock fat thickness (13.1%,P=0.073 0) and average fat thickness (10.4%,P=0.050 3) than pigs with BB genotype. LPL gene showed mainly in the pattern of additive effect and all the dominant effect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value of additive effect of 6th-7th rib fat thickness, buttock fat thickness and average fat thickness was -0.17±0.07(P< 0.05),-0.12±0.06( P< 0.05),-0.12±0.06(P< 0.05),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frequency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indigenous Chinese breeds and European br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研究 内含子 L基因 极低密度脂蛋白 克隆 测序 三酰甘油 脂蛋白脂酶 LPL 脂肪组织 代谢障碍 水解酶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FUT1基因对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姜勋平 刘永刚 +1 位作者 熊远著 邓昌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570,共5页
测定139头杂交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的14个肉质性状和8个胴体性状,用PCRRFLP方法检测FUT1基因型。分析猪FUT1基因型间肉质和胴体性状差异,发现AA基因型猪3个部位肌肉pH值均比AG基因型的高,其中pH(LD)达到显著水平(P<0.05)。AA基因型猪... 测定139头杂交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的14个肉质性状和8个胴体性状,用PCRRFLP方法检测FUT1基因型。分析猪FUT1基因型间肉质和胴体性状差异,发现AA基因型猪3个部位肌肉pH值均比AG基因型的高,其中pH(LD)达到显著水平(P<0.05)。AA基因型猪肌肉系水力显著高于AG猪的系水力(91.02%vs86.70%,P<0.05)。AA基因型猪的肉色值显著高于AG猪的(P<0.05)。AA基因型猪3个部位肌肉膘厚值均较低,其中最后肋骨膘厚和倒数三四肋骨膘厚分别比AG基因型猪的低4.26mm和3.96mm(P<0.05)。AA基因型猪瘦肉率比AG基因型猪的高3.31%(53.46%vs50.15%,P<0.05)。以上结果表明,FUT1基因的AA基因型对肉质和胴体性状具有显著的正遗传效应,这对于在抗病育种中应用该基因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T1基因 肉质 胴体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桂琼 姜勋平 +2 位作者 熊远著 邓昌彦 屈彦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用分布在 1,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 14 0头F2 杂种猪的个体基因杂合度 ,并测定了这些个体的系水力 (WHC)、失水率 (WLR)、肌苷含量 (HR)、肌内脂肪 (IMF)、蛋白质含量、股二头肌 pH (pH (B) )、背最长肌 pH (pH (L) )... 用分布在 1,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 14 0头F2 杂种猪的个体基因杂合度 ,并测定了这些个体的系水力 (WHC)、失水率 (WLR)、肌苷含量 (HR)、肌内脂肪 (IMF)、蛋白质含量、股二头肌 pH (pH (B) )、背最长肌 pH (pH (L) )、复合肌 pH (pH (C) ) 8个肉质性状 ,并分析这些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WHC和HR在个体基因杂合度超过 0 5时随杂合度增加而降低 ;WLR在个体基因杂合度小于 0 6 5时随杂合度增加而增加 ,之后随杂合度增加而降低 ;随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显著 ;IMF在个体基因杂合度小于 0 6 5时呈不规则变化 ,之后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而增加 ;pH (B)、pH (L)和 pH (C)随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和幅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基因 杂合度 杂种优势 肉质性状 微卫星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微卫星座位杂合度与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勋平 熊远著 +2 位作者 邓昌彦 屈彦纯 刘桂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英系大白猪和梅山猪产生的139头F2代个体用作试验猪。分析猪1、2和6号染色体的24个微卫星座位与肌肉肌苷酸的关系,发现5个座位与肌苷酸含量显著关联(P<0 05)。它们分别是1号染色体的Sw2185、2号染色体的Sw2516、S0170、Sw1883和Sw219... 英系大白猪和梅山猪产生的139头F2代个体用作试验猪。分析猪1、2和6号染色体的24个微卫星座位与肌肉肌苷酸的关系,发现5个座位与肌苷酸含量显著关联(P<0 05)。它们分别是1号染色体的Sw2185、2号染色体的Sw2516、S0170、Sw1883和Sw2192。6号染色体9个微卫星座位均没有显著的相关(P>0 05)。这提示2号染色体的一些基因或QTL对肌苷酸含量有较大的遗传作用。分别以24个座位分类、以5个显著关联座位分类和以19个中性座位分类来研究基因杂合度与肌苷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均表明随着基因杂合度增加,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前两者分析结果大体一致。基因杂合度在0 5~0 8范围内,每增加0 05则肌苷酸含量下降幅度大约是群体肌苷酸均值的1 2%~7 5%。提示显著关联座位在肌苷酸的杂种优势中可能具有重要的遗传效应。同时,在应用微卫星标记估计基因杂合度与肌苷酸含量的关系时,尽可能选用显著关联座位,可以作到多快好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座位 杂合度 肌肉 肌苷酸 含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解耦联蛋白基因3(UCP3)3′侧翼区突变位点多态性及其对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涂荣剑 邓昌彦 熊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猪解耦联蛋白基因3(UCP3)的3′侧翼区一碱基变异区Ava 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猪群体间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对猪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类型在各品种间分布不一致...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猪解耦联蛋白基因3(UCP3)的3′侧翼区一碱基变异区Ava 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猪群体间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对猪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类型在各品种间分布不一致,杜洛克与中国地方猪种淮南猪、二花脸猪、清平猪、八眉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国地方猪种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采用最小二乘法以及回归法分析了大白×梅山资源家系F2代139头个体的Ava 位点多态性与相应的胴体、肉质性状的连锁关系,未发现该位点对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显著性影响。UCP3基因3′侧翼区多态位点基因片段在各猪群间分布类型的不同显示出中国地方猪种与外来猪种相比所具有的种质差异,但该位点是否用作为改良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标记位点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胴体 肉质性状 中国地方猪种 突变位点 蛋白基因 猪群 UCP3 多态性 影响 基因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差异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蒋曹德 邓昌彦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测定和计算了大白×梅山F1 个体180日龄活重、料肉比、日增重、90 kg日龄、相对生长率和(KR)Kleiber5个性状,应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SAP)分析了DNA甲基化与以上生长性状的关系。共扩增出 1 274 个位点,其中在252个多态性位点中,... 测定和计算了大白×梅山F1 个体180日龄活重、料肉比、日增重、90 kg日龄、相对生长率和(KR)Kleiber5个性状,应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SAP)分析了DNA甲基化与以上生长性状的关系。共扩增出 1 274 个位点,其中在252个多态性位点中,有81个甲基化位点对生产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整体上,亲子代间甲基化差异不显著。但是,经配对数据t检验分析,每对引物在亲子代间扩增的带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梅山猪与F1 代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标准,大白猪与F1 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 .05)。个体一般甲基化百分差异和个体中性甲基化百分差异对所研究的6个生长性状均无显著的效应(P>0. 05)。除180日龄活重外,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对其余5个性状均产生显著的效应(P<0 .05)。从有利于养猪生产力这一角度讲,5 个生长性状表现都随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的增加而下降。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与 5 个性状回归关系显著(P<0. 05)。结果显示,DNA甲基化是影响杂种表现或杂种优势的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杂种优势的预测和相关的研究;对性状产生显著影响的甲基化位点在预测杂种表现中要优于其它甲基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状 日龄 位点 杂种表现 杂种优势 活重 大白 DNA甲基化 扩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