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羊草适生区预测及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 被引量:16
1
作者 武自念 侯向阳 +4 位作者 任卫波 王照兰 常春 杨玉平 杨艳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35,共11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羊草资源,开展羊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基础研究,对于我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全球羊草的潜在适生区,以预测的适生区为基础,利用网格法开展了羊草种质资源的采集... 我国拥有丰富的羊草资源,开展羊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基础研究,对于我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全球羊草的潜在适生区,以预测的适生区为基础,利用网格法开展了羊草种质资源的采集,建立了羊草种质资源圃,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羊草分布点和实地采样的分布点对羊草种质资源潜在分布区做了进一步预测。结果表明,全球羊草适生区在欧亚大陆东部,主要适生区从中国东北、华北,蒙古至俄罗斯南部集中连续分布,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也有部分低适生区分布,所有适生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75%。中国羊草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北部、黑龙江、青海、甘肃、西藏、吉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山东、河南北部、四川西北部、宁夏、北京、天津等地,零星分布于江苏北部、湖北、云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占全球适生区面积的38.34%,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4.73%。通过网格法采集了361个样点共483份野生羊草种质资源,建立了羊草种质资源圃。结果对研究羊草的物种起源、草原形成、遗传结构、种质资源育种、栽培区划及生态修复等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MAXENT 适生区 种质资源圃 收集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经营规模牧户草场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养分含量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塔娜 那日苏 +1 位作者 王海 拾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揭示荒漠草原不同经营规模牧户草场生态状况,选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不同经营规模家庭牧场分析比较了其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放牧时期,不同经营规模牧户鲜草生物量呈现出低规模水平>中规模水平>高... 为揭示荒漠草原不同经营规模牧户草场生态状况,选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不同经营规模家庭牧场分析比较了其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放牧时期,不同经营规模牧户鲜草生物量呈现出低规模水平>中规模水平>高规模水平态势。不同经营规模牧户草场主要牧草的初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季节性变化有明显差异,同一放牧时期牧草的初水分含量低规模水平>中规模水平>高规模水平,尤以无芒隐子草和多根葱较为明显;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在放牧初期(6月份)表现为低规模水平>中规模水平>高规模水平,随着放牧季节的后移含量逐渐降低,而降低程度以低规模水平最为明显,中规模水平次之,高规模水平最小,其中尤以多根葱变化最明显。主要牧草的ADF、NDF含量和能值季节性变化受牧户经营规模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经营规模 地上生物量 牧草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苜蓿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闫伟红 李康宁 +4 位作者 宁发 马玉宝 师文贵 姜超 王凯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
本文以黄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对来源于蒙古、俄罗斯和中国的31份材料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黄花苜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丰富,20个性状是构成农艺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81.692%,营养性状多于生殖性状... 本文以黄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对来源于蒙古、俄罗斯和中国的31份材料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黄花苜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丰富,20个性状是构成农艺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81.692%,营养性状多于生殖性状,聚类分析分为三类,蒙古、俄罗斯材料间表现出相似生境的聚类趋势,中国有交叉现象。9个营养成分指标是引起营养成分差异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率为71.477%,聚类分析分为四类,蒙古材料间表现出相似生境的聚类趋势,俄罗斯、中国交叉现象明显,与农艺性状聚类结果不完全一致。从鲜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值水平看,表现为俄罗斯>蒙古>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梁潇 侯向阳 +5 位作者 王艳荣 任卫波 赵青山 王照兰 李怡 武自念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以60份羊草种质资源为对象,采用生长期盐碱溶液灌溉胁迫盆栽试验,盐碱胁迫30d后测定株高、分蘖数、叶长、叶宽、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根干重、根鲜重、SPAD值、光合效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3项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 以60份羊草种质资源为对象,采用生长期盐碱溶液灌溉胁迫盆栽试验,盐碱胁迫30d后测定株高、分蘖数、叶长、叶宽、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根干重、根鲜重、SPAD值、光合效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3项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下,羊草叶片中SPAD值、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其余指标平均值均小于对照;除叶片数外,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采用主成分分析将盐碱胁迫处理下13个单项指标转换成8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56%;根干重、分蘖数、脯氨酸含量与羊草种质资源盐碱胁迫灰色关联度较大,敏感度较高;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地理来源羊草幼苗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值(D值),采用聚类分析将60份羊草种质划分为5种类型,包括高度耐盐碱型(Ⅰ型)3份、耐盐碱型(Ⅱ型)22份、中等耐盐碱型(Ⅲ型)22份、敏感型(Ⅳ型)12份、高度敏感型(Ⅴ型)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质资源 耐盐碱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怡 侯向阳 +3 位作者 武自念 任卫波 赵青山 梁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2,共8页
以54份羊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灌水对照,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干旱处理3周后,对其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分蘖数、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存活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单项抗旱... 以54份羊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灌水对照,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干旱处理3周后,对其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分蘖数、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存活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单项抗旱系数、抗旱性度量值,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羊草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羊草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升高,其余指标平均值均小于正常灌水对照;除株高和分蘖数外,其余指标的干旱变异指数均大于10%,说明选取的指标大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54份材料划分成高抗旱(Ⅰ类,4份)、抗旱(Ⅱ类,12份)、中等抗旱(Ⅲ类,4份)、干旱敏感(Ⅳ类,30份)、干旱高敏感(Ⅴ类,4份)五类;分蘖数、丙二醛、脯氨酸等与羊草种质资源抗旱性关联度较大,敏感度较高;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种质资源为LC24和LC34,抗旱性较弱种质资源为LC40和LC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质资源 抗旱性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戴雅婷 侯向阳 +4 位作者 闫志坚 吴洪新 解继红 张晓庆 高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353-6364,共12页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与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是库布齐沙地分布广泛的优良固沙植被类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受到关注。以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与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是库布齐沙地分布广泛的优良固沙植被类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受到关注。以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生化实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为库布齐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与流沙对照相比,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布表现为中间锦鸡儿>油蒿;(2)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比流动沙地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油蒿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3)影响油蒿和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和氮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p H值、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其中,对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4)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基于14个土壤指标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SQI值排序为:油蒿根际>中间锦鸡儿根际>油蒿非根际>中间锦鸡儿非根际>流沙对照。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是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的适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根际 土壤化学性状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武自念 侯向阳 +3 位作者 任卫波 杜建材 赵青山 王照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8-906,共9页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饲草资源,在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其种植区划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饲草资源,在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其种植区划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扁蓿豆的适宜性生境分布区域及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背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吉林、陕西、云南、河北、青海中东部、山西、辽宁、山东东部、河南西北部、宁夏等地区;影响当代扁蓿豆适生区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最干旱月降水量(bio14)、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湿润月降水量(bio13)、最热季度平均温度(bio10);间冰期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较大,分布范围较广,而最佳适生区较小,仅占4.79%,从末次冰期冰盛期开始到未来CCSM4-rps26-2070等5个气候情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总面积较间冰期变小,而最佳适生区面积增加,5个气候情景的适生区面积和范围变化较小,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主导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佳月 杜建材 +2 位作者 王照兰 崔乐乐 赵彦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4,61,共9页
为了探知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采用8个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评价了二者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非干旱和干旱条件下,紫... 为了探知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采用8个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评价了二者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非干旱和干旱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均高于黄花苜蓿。轻度干旱(PEG 4%)可促进两种苜蓿的种子萌发;中度干旱(PEG 8%~12%)对两种苜蓿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重度干旱(PEG 16%~20%)抑制作用更强。黄花苜蓿受抑制程度大于紫花苜蓿。极端干旱条件(PEG 24%~32%)下,两种苜蓿的种子完全受到抑制,不能萌发,但种子活力依然存在。复水至水分条件适宜时,仍能萌发。参考隶属函数法采用多个相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高于黄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黄花苜蓿 聚乙二醇 干旱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雅婷 侯向阳 +2 位作者 闫志坚 解继红 吴洪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19年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19年的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19年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19年的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显著高于流沙对照,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非根际土壤分别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2)随着植被恢复,从流沙对照土壤微生物以氨基酸类、胺类和芳香类为主要碳源,转为主要利用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碳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碳源的利用不同,油蒿群落以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中间锦鸡儿群落以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要利用碳源;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主要贡献者是糖类碳源;4)土壤氮素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氮、pH和全磷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主要控制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植被恢复改变了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更有利于增加利用多类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在提高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整体代谢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BIOLOG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林波 刘正坪 +2 位作者 王海霞 杨海清 乌兰巴特尔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探索外源茉莉酸(JA)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效应,采用涂抹接种法测定了JA对苜蓿幼苗的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病病情指数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经1mg/mL茉莉酸涂抹叶面可... 为探索外源茉莉酸(JA)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效应,采用涂抹接种法测定了JA对苜蓿幼苗的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病病情指数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经1mg/mL茉莉酸涂抹叶面可减轻苜蓿匍柄霉叶斑病和春季黑茎病的发生,两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苜蓿叶片中POD、PPO和PAL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外源JA处理对苜蓿抗病性具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苜蓿 匍柄霉 茎点霉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于洁 贾振宇 +3 位作者 梁燕 德英 武自念 穆怀彬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摩西管柄囊霉、地表多孢囊霉及两者混合接种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管柄囊霉、地表多孢囊霉及两者混合接种45d后的侵染率分别为20%、60%、43%,干旱8d后接种植株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0.06倍、0.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摩西管柄囊霉、地表多孢囊霉及两者混合接种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管柄囊霉、地表多孢囊霉及两者混合接种45d后的侵染率分别为20%、60%、43%,干旱8d后接种植株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0.06倍、0.52倍和0.57倍,随干旱时间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接种苜蓿干旱后期生长速度比未接种苜蓿增加了约6倍;随干旱时间延长,接种处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但不同菌种间有显著差异。不同菌种接种植物的抗旱性排序为:地表多孢囊霉>混合接种>摩西球囊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紫花苜蓿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制度下草畜互作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青山 侯向阳 +3 位作者 赵艳清 夏明 段俊杰 陶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2,共6页
试验于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分为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轮牧组与连续放牧组各设3个重复,轮牧区每个重复各有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为6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 试验于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分为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轮牧组与连续放牧组各设3个重复,轮牧区每个重复各有5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为6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制度对各组草地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各组草地牧草的营养物质影响差异显著(P<0.05);划区轮牧组牧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有高于同期连续放牧草地牧草的趋势,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于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对绵羊增重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放牧制度 牧草营养 绵羊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雅 李峰 +1 位作者 高凤芹 孙启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6-73,共8页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cfu/g FM增加到1.02×108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 H仅为4.08,并可以在p 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芒大麦草 青贮 微生物特性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七种植物脂肪酸组分及其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庆 张英俊 +1 位作者 闫伟红 李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放牧对家畜肉品质的改善机制,对由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苔草、野韭和少量细叶葱构成的典型草原主要植物中的脂肪酸(FA)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主要植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56%,饱和脂肪酸占3... 为更好地了解放牧对家畜肉品质的改善机制,对由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苔草、野韭和少量细叶葱构成的典型草原主要植物中的脂肪酸(FA)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主要植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56%,饱和脂肪酸占37%,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n-3脂肪酸占总FA的40%,约是n-6FA的3倍;羊草中亚麻酸(AIA)的平均含量最高(为48%),针茅次之(为37%),糙隐子草和野韭最低(均约为22%);野韭和细叶葱中分别平均含有4.10%和1.66%的二十碳五烯酸(EPA),而其他牧草中没有检出该脂肪酸组分;生长时间显著(P<0.05)影响牧草中脂肪酸组分,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棕榈酸、硬脂酸和EPA呈降低趋势,而AIA则呈增加趋势,亚油酸含量则在8月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N-3脂肪酸 n-6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新疆紫花苜蓿种质的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金星 王铁梅 +1 位作者 卢欣石 王照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了掌握新疆紫花苜蓿的种质资源特性,筛选优良遗传育种材料,对20份来源于新疆不同地区的紫花苜蓿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叶面积变异幅度较大,变... 为了掌握新疆紫花苜蓿的种质资源特性,筛选优良遗传育种材料,对20份来源于新疆不同地区的紫花苜蓿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叶面积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为26.01%,变化范围在0.83~3.10cm2之间。种质ChangJi叶面积最大。株高变异位居第二,变异范围在36.2~110.3cm。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中,种子产量变异最大,来自阿尔泰的AerTai2种子产量最高,达2221.11kg/hm2。种质KuerL总干草产量最高,达38459.22kg/hm2。种质HaBHe越冬率最高,达98.53%。种质HaBHe、ChangJi、TaChen、XinY2、FuHai、KuerL、HeT、MinF1植株高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刈割后再生快,越冬率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生产性能优良,可在苜蓿育种或生产中优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紫花苜蓿 表型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牧户草场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燕亭 侯向阳 +2 位作者 运向军 丁勇 李西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揭示荒漠草原牧户草场生态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通过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物群落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小针茅、无芒隐子草高度在高、中、低不同经济水平处理区并无显著区别,多根葱高度在高、低经济水平处... 为揭示荒漠草原牧户草场生态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通过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物群落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小针茅、无芒隐子草高度在高、中、低不同经济水平处理区并无显著区别,多根葱高度在高、低经济水平处理区亦无显著差异;主要植物种盖度在不同经济水平区无显著差异;小针茅密度在低经济水平区显著大于中经济水平区,无芒隐子草、多根葱密度在各处理区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都是高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冬草场>低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经济水平牧户草场,Margarlef指数则是低经济水平牧户草场>高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中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冬草场,建群种小针茅仍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之间小针茅的重要值不同,这与实际载畜率造成的放牧压力以及牲畜践踏程度有关。综上可知,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被群落特征呈现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载畜率 牧户 生产行为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草破眠机理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平 孙杰 +2 位作者 孙彦 熊军波 马巧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8,60,共7页
以野牛草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收获年份(2006年和2008年)去离子水浸泡和相同收获年份不同试剂(离子水浸泡和添加外源激素)浸泡为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鉴定了野牛草种子打破休眠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从而探索破除野牛... 以野牛草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收获年份(2006年和2008年)去离子水浸泡和相同收获年份不同试剂(离子水浸泡和添加外源激素)浸泡为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鉴定了野牛草种子打破休眠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从而探索破除野牛草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对2-DE图谱的分析表明,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34个差异表达丰度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对其中的20个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有16个蛋白质点得到有效鉴定;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了能量代谢、电子传递、光合作用、转录调控、信号传导、蛋白合成和生长发育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差异蛋白质组学 破眠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8份冰草属植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伟红 马玉宝 +2 位作者 张晶然 王凯 孟庆伟 《草原与草业》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采用室内低温培养箱模拟低温胁迫,对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冰草属植物材料进行胁迫,并测定8份材料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 采用室内低温培养箱模拟低温胁迫,对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冰草属植物材料进行胁迫,并测定8份材料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强,8份材料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能提高其抗寒性,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贡献最大;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8份冰草属植物幼苗的抗寒性顺序为: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清)>蒙古冰草(内农)>冰草>光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甘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属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伟红 马玉宝 +2 位作者 张晶然 王凯 孟庆伟 《草业与畜牧》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为综合评价老芒麦种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SSR标记技术,筛选2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148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为综合评价老芒麦种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SSR标记技术,筛选2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148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最终确定47份材料作为老芒麦核心种质。群体结构、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8份参试材料可被分为四个亚群,群体结构的分层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密切相关,POP1、POP2和POP3分布的纬度较高,POP4分布的纬度较低,且POP4与前三个亚群的亲缘关系比较远,有比较强的遗传分化。AMOWA分析结果表明,亚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63.78%,高于亚群体间的变异36.22%,亚群体内材料间的遗传分化比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更为显著;Fixation指数Fst值为0.362 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种质资源间有很高的遗传分化。构建的SSR分子标记体系适用于中国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47份材料作为老芒麦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值为0.260,Shannon's信息指数值为0.404,几乎保留了老芒麦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特征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静 侯向阳 +2 位作者 萨茹拉 郭丰辉 丁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217,共7页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高)与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并筛选出能较好预测羊草个体生物量变化的构件指标,采用M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利用6月、7月和8月采集的90株和总体270株羊草植物样本,建立羊草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以及总体样本的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对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宽积和株高相对于其他构件信息能够更好地描述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方程Y=-0.193+0.009 X2+0.011 X5(X2为叶长宽积,X5为株高,P<0.01,R2=0.854)为最优羊草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构件特征 个体地上生物量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