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2 位作者 陈鹏飞 李小艳 谢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08,114,共4页
生物浮床技术作为生物操纵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它是利用浮床植物根系或者茎叶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对植物的收割(收获)以实现降低或者消除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修复环境的目的。... 生物浮床技术作为生物操纵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它是利用浮床植物根系或者茎叶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对植物的收割(收获)以实现降低或者消除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修复环境的目的。综述了生物浮床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及生物浮床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生物浮床的技术特点探讨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浮床 水产养殖 鱼菜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志斐 王金林 +2 位作者 郁二蒙 王广军 谢骏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基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水质修复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基质类型、放置密度及水体C/N等,并探讨了生...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基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水质修复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基质类型、放置密度及水体C/N等,并探讨了生物膜处理养殖废水对池塘生态环境和水产产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趋势,并指出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提高水产产量、净化水体、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水产养殖 水质修复 密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苏艳莉 孙盛明 +2 位作者 朱健 谢骏 戈贤平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6期32-39,共8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以芽孢形态存在,稳定性和抗逆性强,抗菌性能好,其作为绿色免疫增强剂之一可部分替代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适量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已成为一种健康养殖方式。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发挥自身营...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以芽孢形态存在,稳定性和抗逆性强,抗菌性能好,其作为绿色免疫增强剂之一可部分替代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适量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已成为一种健康养殖方式。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发挥自身营养功效、分泌抑菌物质等方式调节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从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减少病害发生以及改善养殖环境。本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特性、作用机理、适宜添加量以及使用方式和现状,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中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水产养殖 水质 免疫调节 适宜添加量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成飞 叶星 +2 位作者 董浚键 田园园 梁健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比较了中国和泰国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使用12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扩增3个广东罗氏沼虾养殖群体、1个江苏养殖群体以及2个泰国养殖群体,结果显示所检测的12...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比较了中国和泰国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使用12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扩增3个广东罗氏沼虾养殖群体、1个江苏养殖群体以及2个泰国养殖群体,结果显示所检测的12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0.853-0.941]。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0.848-0.896]。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中低水平(Fst〈0.15),遗传变异有5.27%来自群体之间,94.73%来自于群体内部。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江苏群体和广东群体2的遗传距离(Da)最近(0.160 8);而广东群体1和泰国群体2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695 8)。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6个群体聚为2个大支,广东3个群体与江苏群体聚为一支,泰国的2个群体聚为另一支。研究结果显示所分析的中国和泰国罗氏沼虾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彼此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罗氏沼虾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度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20
5
作者 邓国成 白俊杰 +3 位作者 李胜杰 马冬梅 江小燕 杨小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2-103,137,共3页
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池塘养殖中大口黑鲈病害不断发生,常见病害主要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对以上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及其特征、流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当前大口黑鲈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治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常见病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添加嗜酸小球菌对鳜发育过程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2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鳜受精卵特有细菌;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是受精卵和仔鱼共有优势细菌,但在仔稚鱼中没有或只有极少分布;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鳜仔稚鱼和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共有优势细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和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在对照组仔稚鱼的分布明显比试验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鳜(Siniperca chuatsi)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丽莎 郑光明 +3 位作者 陈昆慈 戴晓欣 尹怡 朱新平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年第4期15-20,共6页
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从标准溶液、样品称量、标准曲线、样品定容、仪器测定重复性和样品前处理等6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 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从标准溶液、样品称量、标准曲线、样品定容、仪器测定重复性和样品前处理等6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前处理和标准曲线,其中样品前处理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该研究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量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减少不确定度和提高测量准确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氯霉素 不确定度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草-鱼”生态循环养殖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凯 王金林 +5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毛东东 付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51-56,共6页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以"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模式中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监测水体温度(T... "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将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再用牧草养鱼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以"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模式中池塘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监测水体温度(T)、溶解氧(DO)、pH、透明度(TS)、总氮(TN)、氨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总磷(TP)、磷酸盐(PO_4^(3-)-P)、化学需氧量(COD)、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NO_3^--N、PO_4^(3-)-P、pH、DO和TDS是控制"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中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NH_4^+-N、NO_2^--N、PO_4^(3-)-P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0.61、0.03、0.16 mg/L,COD呈逐渐下降趋势,为21.89~32.46 mg/L。养殖前期及中期,蓝藻种群在水体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3.58%、89.17%;后期蓝藻种群优势显著下降,占52.18%,绿藻占43.80%。养殖前期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7.78×10~7个/L,中期为7.81×10~7个/L,后期为1.54×10~8个/L。养殖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1.05 mg/L,中期为8.46 mg/L,后期为18.72 mg/L。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32~2.63,且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养殖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对水环境产生的生态效果显著,不会导致水体N、P过量累积,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且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草-鱼 水质 浮游植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粤闽1号”不同养殖模式养殖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淼 祁文龙 +3 位作者 高菲菲 曹建萌 刘志刚 卢迈新 《科学养鱼》 2019年第5期18-19,共2页
罗非鱼'粤闽1号'采用了GMT等育种技术,获得了不需要雄性激素处理的全雄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等特点,已在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等省进行了中试,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在生... 罗非鱼'粤闽1号'采用了GMT等育种技术,获得了不需要雄性激素处理的全雄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等特点,已在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等省进行了中试,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在生产养殖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从而影响经济效益。且罗非鱼的生长过程中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50%,在相同条件下,若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可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混养模式 养殖效果 鱼种规格 放养规格 罗氏沼虾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草鱼和乌鳢养殖围隔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植强 魏南 +5 位作者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龚望宝 郁二蒙 李志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9,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鱼种的养殖模式对养殖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珠三角地区2种常见养殖鱼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乌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s♂)养... 为了探讨不同鱼种的养殖模式对养殖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珠三角地区2种常见养殖鱼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乌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s♂)养殖池塘围隔中沉积物的微生物。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PCR-DGGE电泳样品共获得72个条带,草鱼模式有67个条带,乌鳢模式有70个条带。克隆测序了37个条带,共获得48条序列,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占总序列的52.80%。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草鱼和乌鳢2种养殖模式间差异显著,2种养殖模式微生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乌鳢模式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草鱼模式,说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可能受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及鱼种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每种养殖模式月间差异性分析得出2种养殖模式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养殖过程中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乌鳢 沉积物 聚合酶链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和SSR标记对宝石鲈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立祥 董浚键 +4 位作者 孙成飞 田园园 胡婕 卢迈新 叶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6,共10页
采用线粒体D-loop序列及SSR标记分析广东4个宝石鲈(Scortum barcoo)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D-loop序列分析显示,长度为598bp的D-loop片段上有1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8个单倍型。4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0~0... 采用线粒体D-loop序列及SSR标记分析广东4个宝石鲈(Scortum barcoo)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D-loop序列分析显示,长度为598bp的D-loop片段上有1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8个单倍型。4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0~0.5435、0.00000~0.00176,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利用11个SSR位点分析显示,4个群体期望杂合度(He)=0.396~0.516、PIC=0.320~0.420,说明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低水平。虽然二种方法获得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上存在差异,分别为0.4035(D-loop)和0.0445(SSR),但二种分析结果均显示4个广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有必要引进原种以丰富国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Scortum barcoo) D-LOOP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鱼类杂交种及其养殖状况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岚岚 白俊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杂交是获得新品种的重要途径。迄今,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其中不少的杂交种经济性状优良,已大规模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罗非鱼(Tilapia)、鲟(Pseud... 杂交是获得新品种的重要途径。迄今,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其中不少的杂交种经济性状优良,已大规模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罗非鱼(Tilapia)、鲟(Pseudoscaphirhynchu)和鳢(Channa)等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的杂交鱼类品种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他们目前的养殖现状,旨在为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和杂交种的生产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杂种优势 水产养殖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福保 董浚键 +3 位作者 孙成飞 程光兆 卢迈新 叶星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5,94,共6页
使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广东省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成本结构方面,低产量下单位苗种成本明显高于中、高产量,单位饲料和鱼药支出情况则是低产量明显低于中、高产量;单位水电... 使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广东省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成本结构方面,低产量下单位苗种成本明显高于中、高产量,单位饲料和鱼药支出情况则是低产量明显低于中、高产量;单位水电、单位塘租与单位人工的支出随着产量的提高明显下降;单位总成本在高产量时最低、低产量时最高;在养殖效益方面,净利润随着产量提升明显增加。低、中产量时单位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以及边际贡献率较为接近,高产量时明显较高;在盈亏平衡方面,低、中、高产量下的盈亏平衡产量分别为1284.00、1988.55、3239.10 kg/hm^(2)。从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价格、销售价格与盈亏平衡价格之差、安全边际率等角度来看,中、高产量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养殖效益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对净利润影响较大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销售单价、单位总成本和单位产量,其中单位产量与净利润的相关性最高(R2=0.942)。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使用配合饲料养殖鳜鱼时通过适当提高产量、选择合适放养模式实现错峰出鱼、降低饲料与种苗成本等措施可以获得更大的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配合饲料 养殖 成本收益 盈亏平衡分析 CD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董浚键 孙成飞 +4 位作者 田园园 曾庆凯 师红亚 卢迈新 叶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高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高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并从中随机取雌雄个体各150尾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另随机取120尾进行雌雄判别验证。结果显示,在各形态性状中,全长、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组并进行偏回归系数检验,发现头长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剔除这2个性状后作进一步分析。通径分析显示,全长和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且大于间接作用;单性状及两两性状协同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显示,全长及体高对体重的单独决定程度最高,且二者的协同作用也最大;4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达0.896,说明这4个性状与体重有较大的相关性,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建立雌雄鱼判别回归方程并分析验证显示,对于体重小于200 g的个体其雌雄性别判别的准确率较高。本研究可为翘嘴鳜生长性状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将有助于提高选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关系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志斐 谢骏 +6 位作者 郁二蒙 王广军 余德光 夏耘 王海英 龚望宝 魏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金丰产鲫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樊佳佳 朱冰 +4 位作者 白俊杰 梁建辉 李胜杰 赵俊 黄国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为评价新品种白金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nensis♀×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选取体质量为(580.33±198.02)g的1龄白金丰产鲫进行分析,测定其含肉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 为评价新品种白金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nensis♀×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选取体质量为(580.33±198.02)g的1龄白金丰产鲫进行分析,测定其含肉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为66.22%,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90%,粗蛋白质含量为17.61%,粗脂肪含量为1.71%,灰分含量为1.13%;采用酸水解法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0%,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12%;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白金丰产鲫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模式标准;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6种,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70.09%,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为42.48%。研究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合理,脂肪酸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金丰产鲫 肌肉 含肉率 营养评价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蚕豆和普通配合饲料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邦辉 王广军 +4 位作者 郁二蒙 谢骏 余德光 王海英 龚望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6期58-65,共8页
对投喂蚕豆和普通配合饲料的2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中的胶原蛋白、钙离子(Ca2+)、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投喂蚕豆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和Ca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对投喂蚕豆和普通配合饲料的2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中的胶原蛋白、钙离子(Ca2+)、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投喂蚕豆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和Ca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9±0.011)%和(0.036±0.011)%,比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草鱼分别提高了36.7%和154%。投喂蚕豆草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16.802±1.823)%,投喂普通配合饲料草鱼氨基酸总量为(18.444±0.850)%;投喂蚕豆草鱼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yl)和丙氨酸(Ala)]总质量分数为(6.613±0.771)%,低于投喂普通配合饲料草鱼。投喂蚕豆草鱼和投喂普通配合饲料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3.857%和76.33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占脂肪总量的(55.598±2.403)%和(33.832±2.755)%。结果表明,投喂蚕豆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和Ca2+含量比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草鱼有显著提高,但其鲜味程度、氨基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投喂普通配合饲料草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蚕豆 普通配合饲料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草鱼与中国4个草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冰 樊佳佳 +1 位作者 白俊杰 姜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体色呈金黄色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产上俗称金草鱼。为了解金草鱼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利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对金草鱼群体与中国草鱼群体(长江水系的沅江群体、宁乡群体、洪湖群体...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体色呈金黄色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产上俗称金草鱼。为了解金草鱼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利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对金草鱼群体与中国草鱼群体(长江水系的沅江群体、宁乡群体、洪湖群体和珠江水系的西江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3~0.939。金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0.662]低于中国草鱼群体[HE=0.852~0.88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显示,金草鱼群体与沅江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属于高度分化(0.15<FST<0.25),与其他3个草鱼群体之间属于中度分化(0.05<FST<0.15)。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金草鱼群体与西江群体遗传距离(DA)最小(0.476 3),与沅江群体最大(DA=0.810 7)。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显示,4个中国草鱼群体聚为一支,金草鱼群体单独为另一支。研究结果显示金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中国的草鱼群体,亲缘关系也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遗传结构 微卫星 遗传距离 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EST-SNP标记开发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胜杰 白俊杰 +2 位作者 赵荦 朱冰 朱新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探讨EST-SNP标记的有效性及其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进行大口黑鲈生长快个体和生长慢个体肌肉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分别检测到15 273和17 376个EST-SNP标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其... 为探讨EST-SNP标记的有效性及其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进行大口黑鲈生长快个体和生长慢个体肌肉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分别检测到15 273和17 376个EST-SNP标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其中75个EST-SNP标记在大口黑鲈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的EST-SNP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有37个EST-SNP标记具有多态性,准确性为49.3%。进一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7个EST-SNP标记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L1452.Contig9_All-847位点的CC基因型在体质量、全长和尾柄长3个性状的均值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C型在体高、头长中的均值都比CT和TT型的均值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它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个EST-SNP标记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多态(PIC)信息含量分别为0.459和0.356,表明大口黑鲈"优鲈1号"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CL1452.Contig9_All-847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可用于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转录组 SNP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和硫酸铜对美洲鲥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新铖 朱新平 +3 位作者 刘毅辉 洪孝友 黄俭城 曾敏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和硫酸铜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急性毒性。在15℃、20℃和25℃3个温度下,甲苯咪唑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0.226 mg·L-1、0.077 mg·L-1和0.122 mg·L-1,...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和硫酸铜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急性毒性。在15℃、20℃和25℃3个温度下,甲苯咪唑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0.226 mg·L-1、0.077 mg·L-1和0.122 mg·L-1,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0.194 mg·L-1、0.027 mg·L-1和0.063 mg·L-1;溴氰菊酯96 h-LC50分别为0.386μg·L-1、0.234μg·L-1和0.259μg·L-1,SC分别为0.090μg·L-1、0.061μg·L-1和0.082μg·L-1;硫酸铜96 h-LC50分别为0.320 mg·L-1、0.385 mg·L-1和0.186 mg·L-1,SC分别为0.042 mg·L-1、0.115 mg·L-1和0.019 mg·L-1。根据鱼类毒性等级评价标准,可判定甲苯咪唑在20℃时对于美洲鲥为剧毒药物,在15℃和25℃时为高毒药物,溴氰菊酯在3个温度梯度下均属于剧毒类的药物,硫酸铜在3个温度梯度下均属于中毒类的药物。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美洲鲥各种药物的SC影响很大,因此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根据温度的变化使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甲苯咪唑 溴氰菊酯 硫酸铜 安全质量浓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