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飞毅 段继华 +7 位作者 康彦凯 雷雨 邓晶 陈宇宏 丁玎 罗意 刘振 李赛君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茶树 种质资源 农作物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红茶感官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银霞 包小村 +6 位作者 黄建安 黄静 周凌云 李维 刘红艳 刘仲华 张曙光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2,共6页
对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91个不同等级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红茶品质随等级(嫩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其中外形和香气品质不同等级间差异最为明显;不同地区红茶综合品质差异不大,但各品质因子各有所长,其中长沙、益阳、湘西、... 对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191个不同等级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红茶品质随等级(嫩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其中外形和香气品质不同等级间差异最为明显;不同地区红茶综合品质差异不大,但各品质因子各有所长,其中长沙、益阳、湘西、郴州地区分别在外形及叶底、汤色、香气、滋味品质上表现突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品质各有优势,其中本省茶树良种红茶外形细秀且多显毫、匀整,群体品种红茶大多滋味丰富,外省品种红茶则汤香明显;甜香带花香(花蜜香)、甜醇带鲜(甘鲜味)是湖南地区红茶感官品质的主要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红茶产品体系构建、加工技术规程制定和产品标准样的制作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感官品质 花蜜香 甘鲜味 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生茶树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飞毅 段继华 +4 位作者 雷雨 康彦凯 罗意 董丽娟 李赛君 《茶叶学报》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探讨实生茶树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对27株实生茶树单株的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茶树的叶片数、芽密度与6龄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516;单株产量只与株高和... 为探讨实生茶树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对27株实生茶树单株的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茶树的叶片数、芽密度与6龄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516;单株产量只与株高和树冠面积有显著线性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83.522+0.602x_6+0.715x_7(r=0.797^(**));通径分析表明,树冠面积、叶片数、芽密度、百芽重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各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单株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实生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53-34”父本的EST-SSR标记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雷雨 段继华 +5 位作者 罗意 黄飞毅 康彦凯 郭嘉懿 董丽娟 李赛君 《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研究采用EST-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系"53-34"及其母本和4个可能父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共检测到69个等位位点,平均2.88;53-34与湘波绿及4个可能父本的相同位点数分别占其扩增总位点数的85.71%、71.43%、65.71%、60.00%、74... 本研究采用EST-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系"53-34"及其母本和4个可能父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共检测到69个等位位点,平均2.88;53-34与湘波绿及4个可能父本的相同位点数分别占其扩增总位点数的85.71%、71.43%、65.71%、60.00%、74.26%,最大为湘波绿,最小为福云7号。6份供试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44~0.77,平均0.57。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进行聚类,在相似系数平均值0.57处可将参试的6份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第Ⅰ类高芽齐;第Ⅱ类湘波绿、53-34与古蔺牛皮茶;第Ⅲ类云大72-04与福云7号。参试材料的相似系数和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53-34的4个可能父本中,古蔺牛皮茶与其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53-34的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53-34 EST-SSR 父本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79-28-6郴州点区域试验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飞毅 雷雨 +5 位作者 段继华 罗意 康彦凯 郭嘉懿 李赛君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郴县华塘茶叶示范场,将槠叶齐与越南大叶种杂交后代79-28-6与其他9个新品系布置区域试验,对其在该茶区的适应性、发芽期、抗逆性、鲜叶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79-28-6为中生种,移栽成活率高,3~6龄鲜叶产量极显著... 在郴县华塘茶叶示范场,将槠叶齐与越南大叶种杂交后代79-28-6与其他9个新品系布置区域试验,对其在该茶区的适应性、发芽期、抗逆性、鲜叶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79-28-6为中生种,移栽成活率高,3~6龄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双对照(福鼎大白茶和槠叶齐),抗寒性弱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系 79-28-6 适应性 发芽期 产量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银霞 黄建安 +6 位作者 黄静 包小村 周凌云 李维 刘红艳 张曙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 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各群体间的合作研究相对较少;在该研究领域,我国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日本和美国;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香气形成机理、香气物质提取方法、检测手段及关键香气物质等方面。综上结果,结合时区图谱,进一步指出茶叶香气的研究历程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 CITESPACE 可视化 知识图谱 进展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银霞 张曙光 +6 位作者 黄静 包小村 周凌云 戴伟东 赵琛杰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0,151-158,共2页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红茶 滋味 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湘茶研2号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赛君 雷雨 +7 位作者 黄飞毅 段继华 罗意 康彦凯 陈宇宏 丁玎 张曙光 董丽娟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0,共4页
79-6-16是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并经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茶树新品种(命名为湘茶研2号)。1988-1996年的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其产量高,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1.6%,抗寒和抗旱性均较强... 79-6-16是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并经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茶树新品种(命名为湘茶研2号)。1988-1996年的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其产量高,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1.6%,抗寒和抗旱性均较强;内含成分丰富,一芽二叶春梢氨基酸3.29%、茶多酚21.6%、水浸出物36.9%;制茶品质优异,尤其是制绿茶品质突出。制红碎茶颗粒紧结尚重实,香气鲜尚浓,汤色红亮,滋味鲜尚浓;制烘青绿茶白毫满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茶研2号 杂交 特早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高产优质绿茶新品种黄金茶168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振 杨阳 +3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龙承先 《茶叶通讯》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黄金茶168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黄金茶168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14.7 d;产量高,比对照增产17.96%;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一叶水浸出物38.42%...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黄金茶168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黄金茶168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14.7 d;产量高,比对照增产17.96%;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一叶水浸出物38.42%、氨基酸4.86%、茶多酚18.73%、咖啡碱4.08%;适制名优绿茶;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黄金茶168号 特早生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湘牛大叶茶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赛君 段继华 +6 位作者 雷雨 罗意 黄飞毅 王旭 康彦凯 郭嘉懿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湘波绿和四川古蔺牛皮茶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通过系统选种程序育成茶树新品种湘牛大叶茶。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湘牛大叶茶为大叶类,中生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强,产量较高;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42.55%、茶多酚28.00%、氨... 以湘波绿和四川古蔺牛皮茶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通过系统选种程序育成茶树新品种湘牛大叶茶。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湘牛大叶茶为大叶类,中生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强,产量较高;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42.55%、茶多酚28.00%、氨基酸3.77%;制红、绿茶品质兼优,特别是制红茶花果香高长、持久;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均较强,是高香型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湘牛大叶茶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方美人茶兴衰的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琳 包小村 《中国茶叶》 2017年第2期6-7,共2页
东方美人是台湾独有的名茶,俗称椪风茶。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白毫乌龙。东方美人的名字来源于“OrientalBeauty”的英译,据闻英国茶商将茶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女王把它冲泡在水晶杯中,看见五彩的茶叶在水中翻动,就象中国仕女的舞... 东方美人是台湾独有的名茶,俗称椪风茶。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白毫乌龙。东方美人的名字来源于“OrientalBeauty”的英译,据闻英国茶商将茶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女王把它冲泡在水晶杯中,看见五彩的茶叶在水中翻动,就象中国仕女的舞姿一样梦幻婀娜,黄澄清透的色泽与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赞不绝口,赐名“东方美人茶”。东方美人是一种半发酵青茶,具有独特的果蜜香味,且在生产过程中绝不能使用农药。它是半发酵青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发酵度为60%,有些则多达75%~85%,故此茶不苦不涩,曾经代表着最顶级的台湾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东方 发酵程度 维多利亚 生产过程 台湾 水晶 青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武陵山区29个优良单株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宁静 刘振 +3 位作者 杨培迪 赵洋 成杨 杨阳 《茶叶通讯》 2017年第2期8-13,共6页
从湘西武陵山区的保靖、古丈、永顺3个地方茶树群体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9个优良单株,分别对各单株的芽叶特征、发芽期、生长势以及抗寒、抗旱性等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对鲜叶叶绿素含量、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及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 从湘西武陵山区的保靖、古丈、永顺3个地方茶树群体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9个优良单株,分别对各单株的芽叶特征、发芽期、生长势以及抗寒、抗旱性等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对鲜叶叶绿素含量、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及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芽叶色泽呈深绿或紫绿的单株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其中BJ-8、GZ-6与YS-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CK,福鼎大白茶)分别高21.85%、27.73%和43.14%;BJ-3、BJ-9、GZ-7与YS-4等4个单株发芽期比对照早;BJ-4、BJ-9、GZ-5、GZ-8和YS-7等5个单株生长势优于对照;BJ-4、BJ-9、GZ-5、GZ-7、GZ-8与YS-7等6个单株抗寒性比对照强;BJ-3、BJ-9、GZ-3、GZ-5、GZ-7、YS-2与YS-7等7个单株抗旱性比对照强;BJ-2、BJ-6、BJ-8、BJ-9、GZ-1、GZ-3、GZ-4、YS-1、YS-2、YS-3与YS-4等11个单株的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BJ-7、BJ-9、BJ-10、BJ-12、GZ-5、YS-7与YS-8等7个单株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酚氨比值约为3~5,其余单株的酚氨比值也均小于8,适合制绿茶。审评总分高于对照(94.5分)的单株共16个,其中BJ-4、BJ-9、BJ-10、BJ-12、GZ-2、GZ-5、GZ-6、YS-4、YS-7与YS-8等10个单株明显比对照优,总评分高出0.5分以上。说明29个优良单株中有很大一部分单株具备比对照优或相当的特点,其中BJ-4、BJ-9、GZ-5、GZ-8、YS-4和YS-7等单株综合表现较好,属于早生、优质、抗逆性强的茶树优良单株;GZ-6、YS-4与YS-8等单株花香浓郁并持久,有望培育出花香型特色绿茶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武陵山区 优良单株 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香优质红茶新品系椀香茗的选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继华 康彦凯 +5 位作者 雷雨 黄飞毅 李赛君 罗意 丁玎 陈莹玉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椀香茗是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晚生、高香、优质红茶茶树新品系。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叶面微隆起,芽叶绿带紫,茸毛中等,发芽密度中;内含物丰富,春季水浸出物平均含量为36.44%,茶多酚... 椀香茗是从金萱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晚生、高香、优质红茶茶树新品系。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深绿,叶面微隆起,芽叶绿带紫,茸毛中等,发芽密度中;内含物丰富,春季水浸出物平均含量为36.44%,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1.07%;制绿茶鲜醇有花香;制红茶花香浓郁,滋味甜醇回甘;产量较高,生长势强,抗寒、抗旱能力强,扦插繁殖力强,适宜在湖南茶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金萱 单株选择 椀香茗 高香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