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军 张思雨 +4 位作者 房迪 苏泽辉 舒锐 雷小婷 胡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48、96、192、336、480 h分组织取样检测实验。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牛蛙血液中的达峰时间(T_(max))相同为1 h,峰浓度(C_(max))分别为26.592μg/mL、2.256μg/mL;恩诺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脑中的T_(max)均为8 h,C_(max)分别为10.21、13.84、17.52、3.95 mg/kg;环丙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的T_(max)分别为12、8、12 h,C_(max)分别为1.362、20.46、4.07 mg/kg,在脑中未检测出环丙沙星。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吸收迅速,21.90%~40.35%恩诺沙星转化为环丙沙星,与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相比,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更易消除;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108.22μg/kg;单剂量10%恩诺沙星粉(20 mg/kg bw)适用于治疗由于嗜水气单胞菌(MIC:0.1μg/mL)患病牛蛙;牛蛙在室温为25℃左右的饲养环境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14.24 h(2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 残留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黄斑褶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洪宇 李雷 +4 位作者 金星 王念民 马清芝 尹家胜 马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t=189.56[1-e^-0.118[t+1.981]],W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 年龄 生长 雅鲁藏布江 墨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鱼类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魏布 王小冬 +2 位作者 刘兴国 顾兆俊 曾宪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为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河道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于2017年5-12月对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水域设置3个样点,分春、夏、秋、冬四季使用定置地笼网采集鱼类。捕获鱼类3902尾,隶属4目9科25种鱼类,主要优势种有鲫(Cara... 【目的】为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河道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于2017年5-12月对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水域设置3个样点,分春、夏、秋、冬四季使用定置地笼网采集鱼类。捕获鱼类3902尾,隶属4目9科25种鱼类,主要优势种有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Hemiculter leucisculu)、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s)和彩石鳑鲏(Rhodeus light)。利用相对多度(R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 5项指标分析鱼类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规律。【结果】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15~1.83;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4~0.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范围为1.37~2.06;相对稀有种数(R)变化范围为41.60%~65.27%。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为秋季显著低于(P<0.05)其他3个季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四季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种群结构以麦穗鱼、棒花鱼、彩石鳑鲏等小型鱼类为主,且鱼类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鱼类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抗病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锋 戴习林 +3 位作者 袁新程 周迅 胡彦杰 丁福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3-209,共7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的4个抗病力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Se-GPx、CAT、SOD)表达量分析。通过感染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对比4个选择系之间HSP70、Se-GPx、CAT及SOD表达量的差异,结合4个选择系成活...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择系的4个抗病力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Se-GPx、CAT、SOD)表达量分析。通过感染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对比4个选择系之间HSP70、Se-GPx、CAT及SOD表达量的差异,结合4个选择系成活率,来对比4个抗病选择系抗病力强弱。结果表明,A、B两个抗病选择系的肝胰腺HSP7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C、D两个抗病选择系(P<0.05)。感染96 h内Se-GPx、CAT、SOD表达量变化显著,在4个选择系不同时间表达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变化趋势是A、B选择系高于C、D选择系。结合4个选择系感染溶藻弧菌一周的成活率分别为65.0%、65.8%、51.7%及53.3%,可得出结论 A、B两个抗病选择系抗病力高于C、D两个选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HSP70 非特异性免疫 溶藻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罗氏沼虾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邬育龙 戴习林 +2 位作者 周梦颖 蒋飞 孔嘉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8-2124,共7页
【目的】本文探讨了盐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旨在丰富罗氏沼虾生长繁殖理论。【方法】采用5种盐度水体饲养同一家系罗氏沼虾幼虾80 d,比较分析不同盐度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卵巢发育状况,以及性别分化... 【目的】本文探讨了盐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旨在丰富罗氏沼虾生长繁殖理论。【方法】采用5种盐度水体饲养同一家系罗氏沼虾幼虾80 d,比较分析不同盐度下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卵巢发育状况,以及性别分化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养殖前50 d,随着盐度升高和养殖周期延长,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变缓。50 d后,盐度3.0组的体长日均增加值最大,为0.076 cm/d,盐度0.3与盐度12.0条件下的体长日均增加值基本一致,分别为0.058与0.053 cm/d;盐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存活、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但对性别比无影响,淡水水体中,幼虾成活率最高约为89.2%,同时盐度越高,已性别分化雌雄虾最小个体体长及平均体长越小,而盐度3.0时雌雄虾最小个体体长及平均体长最大,盐度0.3与盐度3.0组幼虾完成性别分化时间早于盐度9.0及盐度12.0组,抱卵虾平均体长及最小个体体长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大,性未成熟雌虾平均体长及最小个体体长则减小,盐度12.0组抱卵虾平均体长最大为8.08 cm。已性成熟型雌虾百分率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盐度0.3组最高为50.7%,而性腺未发育型雌虾百分率呈现与已成熟型雌虾相反的规律,盐度12.0组约71.4%。【结论】淡水最适宜罗氏沼虾幼虾早期生长存活,体长大于6 cm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影响已不明显,性别分化和性成熟个体小型化是罗氏沼虾性早熟现象的表现,日龄的持续增加可能是实验条件下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盐度 生长 性别分化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牧食损害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高远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郎月林 范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25-30,共6页
在露天池塘中,通过试验模拟轮叶黑藻受到牧食损害(动物牧食对植物造成的损害)的情况,研究其对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损害形式(去除植物顶部0.5 cm、去除植物50%的叶片、同时去除植物顶部0.5 cm与50%叶片)对轮叶黑藻的生... 在露天池塘中,通过试验模拟轮叶黑藻受到牧食损害(动物牧食对植物造成的损害)的情况,研究其对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损害形式(去除植物顶部0.5 cm、去除植物50%的叶片、同时去除植物顶部0.5 cm与50%叶片)对轮叶黑藻的生长率的变化、主枝与分枝长度的改变、植物干物质以及氮、磷含量变化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去叶和去顶去叶两种方式均显著抑制了轮叶黑藻的生长,相对生长率分别是未受损植株的58.5%与71.4%;去顶和去顶去叶两种方式在停止轮叶黑藻主枝的生长的同时使植物的分枝显著生长;去叶损害在主枝与分枝长度方面均对植株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分枝重量的减少有显著影响。去顶处理方式能显著增加了植株中氮的含量,而去顶和去顶去叶两种处理方式能显著地增加了植物中磷的含量。对受损轮叶黑藻的生长机理分析表明,牧食损害能够显著影响轮叶黑藻在生态池塘的生长,通过改变轮叶黑藻的生长方式,促进轮叶黑藻种群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轮叶黑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