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养殖清洁生产的内涵与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长发 何洁 +2 位作者 张俊新 魏海峰 晏再生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适用于各生产性行业并有助于各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水产养殖为例,讨论了水产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
关键词 清洁生产 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 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 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 生产性 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作为生物控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悦欣 吴垠 +1 位作者 刘长发 王吉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已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使用益生菌控制病原菌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细菌、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应用于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养殖和饵料生物的培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已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使用益生菌控制病原菌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细菌、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应用于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养殖和饵料生物的培养。文中作者分析了益生菌的可能作用机理,介绍了益生菌筛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生物控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92
3
作者 常亚青 隋锡林 李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关键词 刺参 增养殖 现状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长发 晏再生 +2 位作者 张俊新 何洁 郗洪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水处理技术。作者针对养殖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用固/液分离、泡沫分离、膜过滤、生物过滤、臭氧处理、紫外辐射消毒等技术处理养殖废水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废水处理技术 循环水养殖 养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育种技术在海水养殖贝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玉勇 常亚青 宋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贝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溶氧对闭合养殖系统中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锡 吴垠 +2 位作者 马妮娜 纪瑾 徐哲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研究了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水平对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及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溶氧(DO)为10.11 mg/L(B组)和11.91 mg/L(C组)时,生物滤器功能建立仅需要8 d时间,比对照组(A组,充空气)... 研究了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水平对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及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溶氧(DO)为10.11 mg/L(B组)和11.91 mg/L(C组)时,生物滤器功能建立仅需要8 d时间,比对照组(A组,充空气)提前4 d;当水中总氨氮(TNH3-N)浓度为0.696 mg/L时,B2组(DO为12.11 mg/L±0.52 mg/L)24 h对TNH3-N的总去除率为89.60%,比对照A2组早6 h降低到0.2 mg/L以下;3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高溶氧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当水中TNH3-N浓度为0.700 mg/L(H组)时,在高溶氧下饲养的大菱鲆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与对照D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高溶氧 封闭循环系统 氨氮 亚硝酸氮 生物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上) 被引量:3
7
作者 常亚青 于金海 孙培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仿刺参 养殖技术 育苗 北方沿海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南部海区 海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海洋微藻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垠 孙建明 杨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7-240,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60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两种海洋微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进行了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设备中安装内置光源和补充CO2对于微藻生长和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内部光源对微藻作用不同,叉鞭金藻在蓝光和红光下... 采用自行设计的60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两种海洋微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进行了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设备中安装内置光源和补充CO2对于微藻生长和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内部光源对微藻作用不同,叉鞭金藻在蓝光和红光下生长最好,盐藻生长最快为红光组和白光组,而且补充内置光源使两种微藻氮含量升高,但对藻体磷含量影响不大;补充高浓度CO2(700μL·L-1以上)能明显提高两种微藻生物量,并使藻体氮、磷含量有所增加。用该技术培养的微藻生长速度快,产量稳定,中试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内置光源 CO2浓度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斑牙鲆养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志强 王茂林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工厂化室内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亚青 于金海 孙培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18,I0001,共4页
关键词 养殖技术 刺参 育苗 池塘养殖 池塘条件 无污染 近海区 建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污染对毛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6 位作者 李丹彤 刘长发 常亚青 侯美艳 潘德建 宋晓阳 孙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2,共6页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诱导作用;0~#柴油和二甲苯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SOD活性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这两种污染物对毛蚶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型;Cd^(2+)在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SOD活性诱导曲线均不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2+)对毛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随后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毛蚶对Cd^(2+)污染反应十分敏感,也表明Cd^(2+)对毛蚶毒性作用较强,3种毒物对毛蚶的毒性强弱次序为,Cd^(2+),0~#柴油、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毛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甲苯 0#柴油 重金属镉离子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亮 赵凤梅 +2 位作者 于兰萍 李艳 王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0-343,共4页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出血症 副溶血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悦欣 王岩 +2 位作者 刘璐 刘欣 张泽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7,共6页
2002、2003年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潮间带石莼Ulvalactuca、孔石莼Ulva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122株细菌。以11种细菌和1种真菌作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拮抗菌74株,占总测试菌株的60 7%。不同时间、不同... 2002、2003年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潮间带石莼Ulvalactuca、孔石莼Ulva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122株细菌。以11种细菌和1种真菌作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拮抗菌74株,占总测试菌株的60 7%。不同时间、不同海藻表面拮抗菌的分离比例不同。拮抗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尤其是40%以上的拮抗菌株对虾的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费氏弧菌Vibriofischei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区潮间带 海藻 附生细菌 抗微生物活性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负荷对处理海水和养殖废水的无纺布滤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俊新 刘长发 +2 位作者 魏海峰 赵不凋 周小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326,共4页
采用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生物滤池工艺,以无纺布为填料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和牙鲆养殖废水。通过改变水力负荷,研究了水力负荷对滤器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以沸石、煤渣和塑料短管为填料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以无纺布为填料的滤器处理模... 采用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生物滤池工艺,以无纺布为填料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和牙鲆养殖废水。通过改变水力负荷,研究了水力负荷对滤器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以沸石、煤渣和塑料短管为填料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以无纺布为填料的滤器处理模拟海水养殖废水的氨氮容积负荷可达1.75g·m-3·h-1;亚硝酸盐负荷可达0.10g·m-3·h-1;处理牙鲆养殖废水时,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负荷分别达2.52和2.34g·m-3·h-1。增大水力负荷可提高滤器的硝化性能。本试验中,最佳水力负荷高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普通生物滤池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水产养殖废水 无纺布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藻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泽宇 李晓丽 +2 位作者 韩余香 曹淑青 由学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5-259,共5页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量可达300万粒/g;使用贝壳作为受精卵的附着基,在室内培育60d后,鼠尾藻幼苗长度为2.5mm左右;水温〈22℃时,幼苗生长较快,水温〉23℃时生长几乎停止。经过30d海区暂养,幼苗的藻体长度达到7—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室内培养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悦欣 孙田 +2 位作者 王海燕 王岩 朱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 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区 海藻 附生真菌 抗微生物活性 海洋微生物 拮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养殖系统中溶氧水平对虹鳟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慧慧 吴垠 +2 位作者 王炳刚 李韬 张洪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对不同溶氧条件下(7.05±0.47、8.82±0.58、11.84±1.22、15.80±1.50mg/L)虹鳟Oncorhgnchus mykiss(体长13.0~18.5cm)的生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 对不同溶氧条件下(7.05±0.47、8.82±0.58、11.84±1.22、15.80±1.50mg/L)虹鳟Oncorhgnchus mykiss(体长13.0~18.5cm)的生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虹鳟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及消化吸收率存在差异,表现为随着溶氧的升高,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也随之升高,即在试验溶氧范围内,高溶氧有利于虹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循环养殖系统 溶氧 生长 消化酶活性 消化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及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斌 孙岑 +3 位作者 范薇 刘双凤 刘永波 孙彦珂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从全身弥漫性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编号为L-49231、L-59231、L-59232。选用L-49231菌,通过注射、浸泡和灌喂3种途径分别对两种规格(全长(12±2)c... 从全身弥漫性出血合并腹水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编号为L-49231、L-59231、L-59232。选用L-49231菌,通过注射、浸泡和灌喂3种途径分别对两种规格(全长(12±2)cm,体重(30±2)g;全长(18±2)cm,体重(125±5)g)的养殖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此菌可经上述3种途径造成该病的发生,注射和浸泡方式的感染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00%和66.7%;灌喂方式未见死亡,感染率为85.7%。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状,大小为2~3μm×1~1.2μm,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为阳性,氧化酶为阴性,V.P试验为阴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爱德华氏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L-4923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细菌鉴定 迟钝爱德华氏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海芳 常亚青 丁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5-39,共5页
The epidemic of diseases, which impeded the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aquaculture, has been a thorny problem for long time. Several immunostimulants including gluca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chitin, vitami... The epidemic of diseases, which impeded the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aquaculture, has been a thorny problem for long time. Several immunostimulants including gluca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chitin, vitamins C and E have been applied to aquatic animals and showed a good results to enhance the non- specific immune in aquatic commercial animals significantly.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mmunostimulants in aquaculture is summarized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immunostimulants in aquaculture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水产动物 非特异性免疫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棘球海胆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长革 苏延明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9-382,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试验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4.66℃;受精卵发育至棱柱幼体的有效积温为482℃.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胆的有效积温为350℃.d。
关键词 光棘球海胆 胚胎发育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