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被引量:40
1
作者 程起群 温俊娥 +2 位作者 王云龙 韩金娣 卢大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鲚和湖鲚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63%和0.4301%.分...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鲚和湖鲚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63%和0.43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者遗传分化的水平很低,群体间的差异对总的变异没有贡献.所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这一结果支持湖鲚是刀鲚的一个地理种群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湖鲚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遗传差异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被引量:59
2
作者 程起群 李思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9-43,共5页
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鲚(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 测量了代表刀鲚(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鲚(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100%;利用挑选后的9项参数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是95%~100%,P2是95.2%~100%,综合判别率为97.5%。对形态差异贡献较大的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还没有上升到亚种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群 刀鲚 形态差异 逐步判别 挑选 形态特征 亚种 可量性状 差异系数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rRNA序列研究凤鲚两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起群 马春艳 +2 位作者 缪炯 陆星 沙珍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391,共5页
对凤鲚Coilia mystus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线粒体DNA(m itochondrial DNA,m tDNA)的12SrRNA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排列比对后,获得该基因365 bp的一致序列。在所测得的4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其中长江群体有2种,珠江群体有4种... 对凤鲚Coilia mystus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线粒体DNA(m itochondrial DNA,m tDNA)的12SrRNA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排列比对后,获得该基因365 bp的一致序列。在所测得的4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其中长江群体有2种,珠江群体有4种。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263和0.610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4%和0.192%。凤鲚长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3%,珠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3%~0.5%,长江群体与珠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8%~1.4%。邻接树显示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各自形成一个单系类群。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2.80%,提示两者可能有相互隔离的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12SrRNA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囊周长对单桩张网渔具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健 石建高 +1 位作者 彭永章 陈小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2-538,共7页
改变网囊周长是改善过滤性渔具网囊选择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评价网囊周长对中国近海渔业使用的单桩张网网囊选择性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对不同网目尺寸(25 mm和35 mm)的传统网囊和减小30%周长的网囊进行选择性试验,并对黄鲫Seti... 改变网囊周长是改善过滤性渔具网囊选择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评价网囊周长对中国近海渔业使用的单桩张网网囊选择性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对不同网目尺寸(25 mm和35 mm)的传统网囊和减小30%周长的网囊进行选择性试验,并对黄鲫Setipinna taty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体长数据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减小网囊周长可改善对渔获体长的选择性,即减小周长的网囊的50%选择体长(L50)较传统网囊大,而选择范围较小,对于较小的个体,选择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对比其它文献的研究结果,减小30%周长的网囊的L50要比相同网目尺寸的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大,但网囊周长对其尺寸选择性影响的具体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张网 尺寸选择性 网囊周长 黄鲫 小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域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健 石建高 陈小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76,共9页
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 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型海洋生物(海龟)和鱼类兼捕共存的特点使得选择性研究主要是以种类选择性为主,选择性装置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海龟释放装置(TED)和鱼类兼捕减少装置(BRD)上。通过归纳和对比这两种渔业中所开展的选择性研究,找出选择性虾拖网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结合不同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的法律法规,为中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以及虾拖网渔业相关技术措施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龟释放装置 兼捕减少装置 热带海域 对虾拖网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幕在鱼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乔云贵 黄洪亮 +2 位作者 黄妙芬 陈帅 殷雷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12期29-32,共4页
气泡幕对鱼群有引诱、驱赶和阻拦作用,而气泡幕的这种作用是在鱼类的视觉、听觉、地震感觉和触觉的协同下完成的。本文介绍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中的应用,分析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原理和作用,阐述了其在渔业捕捞、建设海洋牧场... 气泡幕对鱼群有引诱、驱赶和阻拦作用,而气泡幕的这种作用是在鱼类的视觉、听觉、地震感觉和触觉的协同下完成的。本文介绍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中的应用,分析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原理和作用,阐述了其在渔业捕捞、建设海洋牧场和减少港口噪音中的潜能和优势,以及使用与气泡幕相关的设备提高渔业高效节能和保护环境友好,并提出了气泡幕在鱼类行为控制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幕 鱼类行为 资源养护 海洋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沼虾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起群 樊强国 +1 位作者 夏连军 黄宁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5,16,共6页
为从分子角度理解3种沼虾,即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沼虾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集了每种沼虾各2尾样本,采用PCR的方法扩增了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并测序。比对后共获得了3种沼虾的297 b... 为从分子角度理解3种沼虾,即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沼虾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集了每种沼虾各2尾样本,采用PCR的方法扩增了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并测序。比对后共获得了3种沼虾的297 bp的16S rRNA片断序列,共检测到47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5.8%。3种沼虾的平均碱基含量分别为T(37.7%)、C(10.9%)、A(29.8%)和G(21.6%)。罗氏沼虾种内个体间序列差异为3%。祁连沼虾和日本沼虾种内个体间差异均为0.7%,且两者种间差异很小,为0~0.7%。罗氏沼虾与祁连沼虾、日本沼虾之间的序列差异在13.1%~14.8%之间,种间差异明显。系统进化树显示罗氏沼虾自成一枝,而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共同构成另一枝,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的遗传距离小于5%,结果提示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者也许是亚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虾 16S RRNA 测序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多刺裸腹溞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陆建学 盛文权 +2 位作者 夏连军 周凯 辛俭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止培养法对多刺裸腹溞进行培养实验,研究在以酵母和小球藻为饵料的多刺裸腹溞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液浓度为48×10^8cell/ml)添加量为1 mg/L(组2)、2mg/...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止培养法对多刺裸腹溞进行培养实验,研究在以酵母和小球藻为饵料的多刺裸腹溞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液浓度为48×10^8cell/ml)添加量为1 mg/L(组2)、2mg/L(组3)、64 mg/L(组8)、130 mg/L(组9)和260 mg/L(组10)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与空白对照(组1)相比均无差异(P〉0.05);光合细菌添加量分别为4 mg/L(组4)和8 mg/L(组5)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较明显(P〈0.05),其对多刺裸腹溞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6 mg/L(组6)和32 mg/L(组7)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54倍和1.40倍,差异十分显著(P〈0.05);而当添加量过高,在520-800 mg/L(组11-组14)浓度范围内,实验组中多刺裸腹生殖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设计范围内,浓度等于或高于900 mg/L(组15)时,幼溞在12 d后仍没有达到性成熟,光合细菌对多刺裸腹溞的繁殖明显起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显示,在以酵母与小球藻为饵料的多刺裸腹溞培养中,16-32 mg/L的光合细菌添加量最为适宜,该浓度范围的光合细菌对多刺裸腹溞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多刺裸腹溞 酵母 小球藻 生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渔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爱忠 张勋 +1 位作者 张禹 郁岳峰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7期3-6,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毛里塔尼亚海域主要底层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资源现状及其分布和各种渔业资源开发前景。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底鱼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