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品中酸价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东豪 黎智广 +3 位作者 杨金兰 陈悦鑫 陈培基 李刘冬 《南方水产》 2009年第5期72-74,共3页
用容量分析法研究了水产品中酸价的测定方法。样品中的油脂经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提取后,用酚酞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产品的酸价。以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升数计算回收率,添加0.100g油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4.3%,相对标准偏差... 用容量分析法研究了水产品中酸价的测定方法。样品中的油脂经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提取后,用酚酞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产品的酸价。以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升数计算回收率,添加0.100g油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3%(n=6);添加0.200g油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酸价测定 容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南三亚大珠母贝不同年代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柳明 喻达辉 +1 位作者 黄桂菊 卢传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利用1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中国海南三亚海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3个不同年代(2007、2009和2010)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每个群体30个样品。10个位点共扩增出6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2—8)个,3个群体分别丢失了1、... 利用1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中国海南三亚海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3个不同年代(2007、2009和2010)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每个群体30个样品。10个位点共扩增出6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2—8)个,3个群体分别丢失了1、2和4个稀有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Hc)、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各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30个数据中(3个种群×10个位点)有18个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两两群体间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介于0.2273~0.2601之间,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介于0.0204~0.0462,遗传分化显著(P〈0.01)。结果表明,3个年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已经出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遗传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近交程度增加,因此,人工繁育工作中应注意避免近亲繁殖和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微卫星 不同年代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卉 李来好 +3 位作者 杨贤庆 吴燕燕 周婉君 郝淑贤 《南方水产》 2009年第5期19-23,共5页
对高包埋率的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的壁材组成及喷雾干燥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罗非鱼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别的壁材进行了筛选,得到适宜的壁材,并优化了壁材配比及喷雾干燥参数。结果表明,罗非鱼油微胶囊适宜的壁材为... 对高包埋率的微胶囊化罗非鱼油的壁材组成及喷雾干燥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罗非鱼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别的壁材进行了筛选,得到适宜的壁材,并优化了壁材配比及喷雾干燥参数。结果表明,罗非鱼油微胶囊适宜的壁材为明胶、蔗糖及黄原胶,组成比例经优化后为明胶4.5%,蔗糖13.2%,黄原胶0.3%,鱼油7.0%;喷雾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15℃,出风温度75℃,喷雾压力100kPa。得到的罗非鱼油微胶囊经加速氧化15d后POV值仅为对照的1/2,抗氧化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油 微胶囊 壁材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蒙 李纯厚 戴明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74-80,共7页
能源短缺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生物燃料。然而由于大量使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生产生物乙醇等燃料,导致生物燃料"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现象严重。文章综述了用于提取生物燃料的海洋微藻... 能源短缺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生物燃料。然而由于大量使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生产生物乙醇等燃料,导致生物燃料"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现象严重。文章综述了用于提取生物燃料的海洋微藻藻种的筛选、纯化、大规模培养及采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生物燃料的提取工艺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微藻 提取 筛选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母贝组织蛋白酶D的cDNA克隆、序列特征分析及应激表达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俐玲 黄桂菊 +2 位作者 喻达辉 成书营 王晓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9,共6页
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组织蛋白酶D基因(命名为pmCTSD)的cDNA全长序列1 742 bp,其中5’非翻译区(UTR)38 bp,3’UTR 534 bp,开放阅读框1 170 bp,编码39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1.9... 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组织蛋白酶D基因(命名为pmCTSD)的cDNA全长序列1 742 bp,其中5’非翻译区(UTR)38 bp,3’UTR 534 bp,开放阅读框1 170 bp,编码39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1.9 ku,等电点约为7.57。序列特征分析表明,pmCTSD蛋白由信号肽(Met1-Ala18)、前体域(Leu19-Lys47)和成熟域(Thr48-Asn390)3部分组成。同源性分析表明,pmCTSD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高度保守,相似性介于64%~70%之间。进化分析表明,pmCTSD与栉孔扇贝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组织表达荧光定量分析发现,pmCTSD在闭壳肌、性腺、肝胰脏、外套膜和鳃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组织蛋白酶D 序列特征分析 哈维式弧菌刺激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骥腾 韩涛 +3 位作者 胡水鑫 姜宇栋 李莉 林黑着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279-285,共7页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鱼粉替代 豆粕 生长 饲料利用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尼罗罗非鱼的食源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2 位作者 黄洪辉 黄小平 李适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浮游生物、腹足类、双壳类和泥土组成,摄食习性和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红树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植物凋落物,这3种食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而对照塘中这3者的比例依次为8%~64%、25%~55%和1%~12%。可见,无论在红树塘还是对照塘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食物组成的贡献比例都超过50%,表明尼罗罗非鱼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此外,栖息地生境的红树植物、盐沼植物和浮游植物,也是尼罗罗非鱼消化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 食源 碳氮稳定同位素 胃含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风霞 李纯厚 戴明 《南方水产》 CAS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章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在赤潮预测、海水质量评价、海洋预报、海洋初级生产力预测及渔业资源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神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海洋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进锋 陈素文 +3 位作者 陈利雄 朱长波 奚祝生 庄娘惜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Hiatuala chinensis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min出现第一极体,1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h后发育至囊胚期,12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 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Hiatuala chinensis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min出现第一极体,1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h后发育至囊胚期,12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19h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 ind·mL-1,采用不同饵料种类进行培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一直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效果最差,幼虫发育至第7天陆续死亡;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饵料,从壳顶幼虫期开始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幼虫发育正常,壳长平均增长10μm·d-1,幼虫培育17d后开始进入附着变态阶段,从附着变态的稚贝开始,培育50d,幼贝平均壳长可达4625μm,壳长平均增长87.5μm·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蛤 人工繁殖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合浦珠母贝插核手术伤口愈合效果和珍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希 邢孔武 +1 位作者 喻达辉 黄桂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研究了3种中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插核手术后体重日增长速度、伤口的愈合效果及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白藜芦醇、芦荟胶和云南白药对插核伤口进行单次处理(插核手术后及时处理)和3次处理(手术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进行... 研究了3种中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插核手术后体重日增长速度、伤口的愈合效果及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白藜芦醇、芦荟胶和云南白药对插核伤口进行单次处理(插核手术后及时处理)和3次处理(手术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进行第2次和第3次处理),对体质量日增长速度、愈合率和珍珠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休养期各组体质量日增长速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早期几乎全为负增长(0.06^-0.26 g/d),第16天基本恢复正常生长水平,达到0.54~0.93 g/d,后期云南白药单次处理组的增长速度最快(1.52 g/d),显著高于对照组(0.34 g/d)(P<0.05),但处理次数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不大。各试验组愈合率均较高,10天时试验组的愈合率达90%以上(90.7%~9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8%)(P<0.05),其中云南白药处理组的愈合率最高。各处理组的商品珠比例(87%~90%)均较高,但优质珠比例各组差异较大,最高的是白藜芦醇和云南白药单次用药组,分别为52.4%和54.8%。上述结果表明,中药处理对伤口的愈合和珍珠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白藜芦醇或云南白药对伤口单次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中药处理 愈合率 珍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建业 喻达辉 李金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3种规格的合浦珠母贝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盐度21—36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单位体重...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3种规格的合浦珠母贝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盐度21—36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pH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也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在pH为5—9时,3种规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先升后降,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67、4.268、7.461mg/(g·h)和0.406、1.356、2.255mg/(g·h)。随着合浦珠母贝个体的变小,其O:N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在试验盐度16—36范围内,O:N值随着盐度的升高有逐渐变大的趋势。而pH的变化对O:N的影响不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总体上O:N值较低,表明在盐度和pH的胁迫下合浦珠母贝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李适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界的生态敏感带,其根系为生活于潮间带高度异质环境下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境:藻类、双壳类、甲壳类等大量附生于红树根部;红树的呼吸根、支柱根、树干、倒落的枝条和残骸等,与沉积物形成的松软基质为大量...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界的生态敏感带,其根系为生活于潮间带高度异质环境下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境:藻类、双壳类、甲壳类等大量附生于红树根部;红树的呼吸根、支柱根、树干、倒落的枝条和残骸等,与沉积物形成的松软基质为大量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根部结构间的空隙成为虾类、蟹类和鱼类等游泳动物的优良避难所和索饵场。红树林凋落物以碎屑形式进入食物网,连同浮游植物、附生藻类和底栖微藻等,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为红树林区水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可见,食物来源丰富、隐蔽性强、捕食压力低等特点使得红树林成为水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许多水生动物选择在其中度过部分或完整生活史。另外,红树林也是重要经济动物(鱼、虾、蟹类)的育苗场,为近岸鱼类种群的补充和渔业活动提供支持。为合理开发红树林区渔业和有效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从生境价值、凋落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贡献等方面总结了红树林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将红树林的栖息地功能从其它河口、近岸栖息地中分离出来,甄别不同栖息地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栖息地功能 水生动物 食物网 渔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母贝微卫星DNA标记的分离与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明 喻达辉 黄桂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2,共6页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微卫星DNA文库,随机挑选1200个菌落,经PCR筛选得到298个候选克隆,成功测序246个,分析获得251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63%、3...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微卫星DNA文库,随机挑选1200个菌落,经PCR筛选得到298个候选克隆,成功测序246个,分析获得251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63%、32%和5%。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外,还得到AT、GT、TC、AG、GC、TAA、CAA、AGG、GATA、GACA、GTGC、CGTC、GACG、CTGT等重复序列。设计引物90对,挑选其中30对合成并筛选出21对能在大珠母贝基因组有效扩增的引物。种群PCR扩增后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获得了10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范围为133~444bp。各位点等位基因数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423-6.0000,平均为4.1240;多态性信息含量(CPI)为0.2225-0.8118,平均0.7179;期望杂合度(Hc)为0.2593-0.8475,平均0.7179;观测杂合度(H0)为0.3000-0.8000,平均0.5333。这些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大珠母贝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磁珠富集法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桂菊 喻达辉 +4 位作者 柳明 潘俐玲 王晓宁 曾令兵 龙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8,共6页
克隆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与MCP基因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pEGFP-MCP,设计了3对针对MCP基因序列的小片段干扰性RNA(Small... 克隆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与MCP基因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pEGFP-MCP,设计了3对针对MCP基因序列的小片段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NNV-001、NNV-002、NNV-003),开展了转染方法、转染剂量与转染效果的研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MCP和不同剂量的siRNA共转染导入黑头呆鱼肌肉(FHM)细胞.结果表明,用无血清培养基转染、4-6 h后换液的转染方法,比不换液、只将转染混合物代替同体积培养基的转染方法效率高;当质粒的转染量为50、70、100和150 ng时,100 ng的转染量为最合适;在pEGFP-MCP与siRNA共转染组,3对siRNA序列都有干扰效果,均能干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NNV-002效果最好.当siRNA终浓度为200 nmol/L时,显示出了较好的沉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贝prismalin-14基因的组织表达与钙沉降抑制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王晓宁 黄桂菊 +2 位作者 潘俐玲 成书营 喻达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7,共4页
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棱柱层形成相关基因prismalin-14的组织表达和碳酸钙沉降抑制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编码prismalin-14蛋白的cDNA序列插入pET-32a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亲和层析... 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棱柱层形成相关基因prismalin-14的组织表达和碳酸钙沉降抑制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编码prismalin-14蛋白的cDNA序列插入pET-32a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亲和层析柱纯化,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并用于碳酸钙沉淀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大珠母贝的prismalin-14蛋白对碳酸钙沉降的抑制能力比合浦珠母贝弱。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prismalin-14基因在外套膜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对大珠母贝外套膜3个不同部位的荧光定量PCR表明,prismalin-14基因在大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表达量最高,在外套膜皮质部和外套膜中心表达量较低,与合浦珠母贝的表达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合浦珠母贝 p疏啪妣-14基因 棱柱层 碳酸钙沉降抑制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