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值区在沿岸海域呈斑块状分布,其景观格局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气候和沿岸流转换一致,且与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和传统渔场的渔情渔汛关系密切。展开更多
运用单位补充量产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EPR)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状况。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EPR为5 963.51粒.尾-1,相当于未开发状态下的15.49%,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管理策略模拟分析发现实施禁...运用单位补充量产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EPR)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状况。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EPR为5 963.51粒.尾-1,相当于未开发状态下的15.49%,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管理策略模拟分析发现实施禁渔期和改变开捕体长,都可使EPR得到提高。取得相同资源管理目标时,EPR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明显高于单位补充量亲体量(spawner biomass per recruit,SBR)模型。建议可将F20%EPR作为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的限制生物学参考点。若要到达该目标,相关捕捞努力量需削减15.53%或者将开捕年龄延长到1a。展开更多
文摘依据1997~2002年开展的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HY126-02)"所取得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值区在沿岸海域呈斑块状分布,其景观格局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气候和沿岸流转换一致,且与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和传统渔场的渔情渔汛关系密切。
文摘运用单位补充量产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EPR)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状况。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EPR为5 963.51粒.尾-1,相当于未开发状态下的15.49%,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管理策略模拟分析发现实施禁渔期和改变开捕体长,都可使EPR得到提高。取得相同资源管理目标时,EPR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明显高于单位补充量亲体量(spawner biomass per recruit,SBR)模型。建议可将F20%EPR作为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的限制生物学参考点。若要到达该目标,相关捕捞努力量需削减15.53%或者将开捕年龄延长到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