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曼琳 迟玉成 +6 位作者 王磊 谢宏峰 吴菊香 许婷婷 姜瑞德 王继青 李长松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毒病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毒病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迟晓元 陈明娜 +5 位作者 潘丽娟 陈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32-38,共7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育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中蔗糖合成酶基因AhSuSy在花生中的组织表达及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娜 胡冬青 +7 位作者 王道远 潘丽娟 迟晓元 陈明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25-32,共8页
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本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33号为实验材料,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蔗糖合成酶基因AhSuSy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花生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低... 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本研究以花生品种花育33号为实验材料,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蔗糖合成酶基因AhSuSy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花生各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叶片和根中表达量较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AhSuSy基因在花生的叶片和根中对低温均没有明显响应,但在花生根中受高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花生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调控;AhSuSy在花生根中受ABA的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对花生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可能是以依赖ABA的方式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合成酶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条纹病毒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种子带毒和田间发病情况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曼琳 张竹青 +4 位作者 吴菊香 张天培 迟玉成 谢宏峰 王磊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影响山东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选取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大花生品种花育36号/花育22号,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山东省5个地...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影响山东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选取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大花生品种花育36号/花育22号,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在山东省5个地区都可以检测到,各地区种子带毒率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小花生种子的带毒率普遍高于大花生,田间发病率也普遍高于大花生,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条纹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种子带毒率 发病率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AhFBA1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娜 潘丽娟 +7 位作者 迟晓元 陈明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胡冬青 王道远 禹山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4-941,共8页
以花生品种花育33为试材,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命名为AhFBA1。AhFBA1全长为1489 bp,开放阅读框为1200 bp,编码400个氨基... 以花生品种花育33为试材,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命名为AhFBA1。AhFBA1全长为1489 bp,开放阅读框为1200 bp,编码400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Glycolytic保守结构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花生与大豆(Glycine max)、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豆科植物中的FBA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AhFBA1在花生叶和根中的表达均受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花生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调控;AhFBA1在花生根和叶中均受ABA的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对花生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可能是依赖ABA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非生物胁迫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红艳 吴坤 +2 位作者 杨敏敏 周新安 赵应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花蕾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SSR核心引物筛选及育成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小平 郑艳丽 +8 位作者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陈伟刚 雷永 晏立英 万丽云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71,共9页
根据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首先选择200对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筛选表现为条带清晰、可重复的单位点引物,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等位变异数≥4个、引物的PIC值≥0.4、杂合度≤0.1的引物,并参... 根据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首先选择200对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筛选表现为条带清晰、可重复的单位点引物,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等位变异数≥4个、引物的PIC值≥0.4、杂合度≤0.1的引物,并参考其所在染色体位置,获得60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广泛的代表性、均匀分布的SSR引物,同时普通引物和荧光引物都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作为花生品种构建指纹图谱的核心引物。60对SSR引物在10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352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均值为5.87;每对引物可区分的基因型数目均值是6.3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均值是0.54。高多态性的SSR引物占66.67%,SSR引物杂合度都在0.06以下。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30~0.683。构建了100份花生的指纹图谱,每一条指纹都具有唯一性,可标识一个品种,为全国花生品种及资源的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SSR荧光标记 毛细管电泳技术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拌种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常兵 张树杰 +3 位作者 谢立华 李银水 胡小加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364-5368,共5页
盆栽条件下,设置0(CK)、1.5、2.0和2.5 g/kg 4个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菜子进行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双11号不同时期生物量、氮素浓度和积累、光合作用、子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低用量的多... 盆栽条件下,设置0(CK)、1.5、2.0和2.5 g/kg 4个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菜子进行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双11号不同时期生物量、氮素浓度和积累、光合作用、子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低用量的多效唑拌种,油菜氮浓度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光合作用能力增强,子粒产量增加。随多效唑拌种浓度的增加,油菜产量、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光合能力等均呈下降的趋势。分析表明,多效唑主要通过提高油菜光合作用能力,促进油菜冬前营养生长和氮素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主花序子粒生产能力以促进油菜生长和提高产量。试验条件下,用1.5 g/kg多效唑拌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多效唑 氮积累 光合作用 主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迟晓元 潘丽娟 +6 位作者 陈明娜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和亚男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4-24,共11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中有3个基因没有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5'-和3'-RACE RT-PCR对这3个基因的全长进行了克隆,得到了包含完整读码框的基因序列,并将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同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花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花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通 陈娜 +5 位作者 胡冬青 王冕 陈明娜 潘丽娟 迟晓元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39-45,共7页
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油料和蛋白质源之一,在改善人类饮食营养和身体健康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近些年世界各国各地区花生消费现状、特点及市场趋势做了概述,对花生加工及出口产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世界 花生 食用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花生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迟晓元 雷永 +6 位作者 陈娜 王通 王冕 陈明娜 潘丽娟 杨珍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在植物油脂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RACE克隆等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三个DG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其中AhDGAT1-1全长为2...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在植物油脂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RACE克隆等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三个DG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其中AhDGAT1-1全长为2020bp,ORF为1539bp,理论分子量为58.6036kD,理论等电点为8.83;AhDGAT1-2全长为2553bp,ORF为1581bp,理论分子量为60.6598kD,理论等电点为8.94;AhDGAT3-3全长为1377bp,ORF为1023bp,理论分子量为36.911kD,理论等电点为8.17。将这三个基因在GenBank上注册,注册号分别为KC736068,KC736069和KC736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AT 花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蕾薹期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倩 赵永国 +8 位作者 黄祥伟 朱宗河 刘云清 马海清 程勇 邹锡玲 徐劲松 张学昆 陆光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4,共7页
蕾薹期是甘蓝型油菜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以抗旱品系QY8-1和干旱敏感品种沪油16构建的含183个家系的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在现蕾至抽薹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正常灌溉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群体的抽薹高度、单株... 蕾薹期是甘蓝型油菜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以抗旱品系QY8-1和干旱敏感品种沪油16构建的含183个家系的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在现蕾至抽薹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正常灌溉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群体的抽薹高度、单株鲜重和叶片萎蔫指数平均下降了52.6%~55.3%,而且三个指标高度正相关。利用335个SRAP标记构建了一个长度为1661.9 c M的遗传图谱,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8个QTL,分布在14个连锁群上,可解释1.1%~36.6%的表型变异。其中,利用抽薹高度共检测到10个QTL,位于第15连锁群的q SH-D-5可解释36.6%的表型变异,为主效QTL。该区间还检测到其它3个QTL(q SH-DRI-1、q SH-D-5和q LWI-D-1),在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应予以重点关注。同样,在第16连锁群(标记区间Em01/Me12-1—Em01Me09-1)也检测到4个重合的QTL,贡献率为1.1%~8.1%,为微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蕾薹期 遗传连锁图 抗旱性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