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根系输液法防治果树缺铁黄叶病效果研究 Ⅱ对桃树不同部位叶片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优良 史衍玺 +2 位作者 张福锁 吕世华 曾祥忠 《北方果树》 2001年第5期4-7,共4页
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区严重黄化的桃园上,用TL根系输液法进行了桃树缺铁黄叶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TL根系输液法补充铁,10~15d就可使黄化桃树叶片转绿,复绿效果达100%。同时,经TL根系输液后,不管是高浓度(TL2),还是低浓度(... 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区严重黄化的桃园上,用TL根系输液法进行了桃树缺铁黄叶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TL根系输液法补充铁,10~15d就可使黄化桃树叶片转绿,复绿效果达100%。同时,经TL根系输液后,不管是高浓度(TL2),还是低浓度(TL1),桃树上、中、下部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均在第11d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到第38d时,叶片全铁含量趋于稳定,和CK接近,但活性铁仍比CK大得多。对桃树不同部位叶片施用TL后叶铁含量变化分析表明,经不同浓度TL根系输液后,桃树上、中、下部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变化差异不大,相比较而言,上部叶片变化略为敏感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缺铁 叶片 营养元素 TL根系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潘家荣 巨晓棠 +2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毛达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耕作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田间15N微区试验 ,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每季施氮量 1 2 0~ 3 60kg hm2 条件下 ,冬小麦对化肥氮的吸收率为 2 3 8%~...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耕作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田间15N微区试验 ,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每季施氮量 1 2 0~ 3 60kg hm2 条件下 ,冬小麦对化肥氮的吸收率为 2 3 8%~44 5 % ,夏玉米为 2 6 5 %~ 5 1 1 % ,整个轮作周期为 2 8 0 %~ 5 1 6%。而后茬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量较少 ,低于施氮量的 1 0 %。当季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2 0 %~ 5 0 % ,轮作周期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 3 0 %。当季和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 ,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当施氮量分别为 2 40kg hm2和 72 0kg hm2 时 ,整个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率分别为 1 9 0 %和 4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化肥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根系输液防治果树缺铁黄叶病研究Ⅰ 在几种果树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叶优良 史衍玺 +1 位作者 吕世华 张福锁 《北方果树》 2001年第2期8-9,共2页
用TL根系输液补充铁,对桃、李、樱桃、柑桔四种果树进行缺铁矫正试验。结果表明,用TL根系输液供铁,可迅速使黄化的果树叶片转绿,复绿效果达100%。同时,经TL根系输液后,4种果树叶片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明显增加。但由于4种果树种... 用TL根系输液补充铁,对桃、李、樱桃、柑桔四种果树进行缺铁矫正试验。结果表明,用TL根系输液供铁,可迅速使黄化的果树叶片转绿,复绿效果达100%。同时,经TL根系输液后,4种果树叶片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明显增加。但由于4种果树种类不同,叶片复绿时间和叶铁含量变化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根系输液法 果树 缺铁黄叶病 复绿效果 叶片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 被引量:522
4
作者 王圣瑞 陈新平 +2 位作者 高祥照 毛达如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对全部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在同一试验中,与一元施肥模型相比,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偏高;根据一元施肥模型拟合计算分别有15%、44%、67%的点不需要施用N、P、K肥,而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则无法获得这一信息。因此,在"3414"试验中,一元施肥模型是三元二次施肥模型拟合的一种很好补充和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肥料 试验 模型拟合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 一元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覆盖物对旱作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甲辰 刘学军 +3 位作者 张福锁 吕世华 曾祥忠 曹一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2-929,共8页
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 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的缺锰症。在覆麦秆处理裂区灌施 2‰的 Mn SO4 溶液 (每次 4 5 0 kg/ hm2 )两次后 ,水稻株高、分蘖和生物量都迅速增加 ,说明覆麦秆处理水稻受到了锰的胁迫。其原因与地膜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而覆麦秆处理却具有降温作用有关。试验还发现 ,灌施锰肥能够补偿温度降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产量以覆地膜处理最高 ,其次是覆麦秆灌锰处理 ,再次是传统淹水处理 ,覆麦秆未灌施锰肥处理产量最低 ,后者与其它处理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覆地膜条件下 ,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 ,但当施氮量为 1 5 0 kg/ hm2后产量变化不大。与传统淹水相比 ,覆盖旱作处理显著降低总耗水量 ,节水率达 6 3.1 % ;并在产量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覆盖物 旱作水稻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