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棉花遗传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3
1
作者 喻树迅 范术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重要阶段和目前存在的三个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棉花育种的新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遗传 育种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00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改良与应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守军 袁有禄 陆作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7-371,共5页
利用1973—2000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资料及同期该棉区棉花品种推广的统计数据,总结了棉花品种改良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棉花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逐年下降,早熟性、抗逆性和部分纤维品质指标的... 利用1973—2000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资料及同期该棉区棉花品种推广的统计数据,总结了棉花品种改良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棉花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逐年下降,早熟性、抗逆性和部分纤维品质指标的改良效率有所提高。探索性提出了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棉花良种普及率及自育品种变化情况,针对目前美国转基因棉花在该区生产中优势,加强国产品种的推广已成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棉花 品种改良 性状 育种效率 早熟性 抗逆性 纤维品质 推广 美国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不同铃重类型种质主要纤维性状遗传及其变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兆娥 胡希远 +5 位作者 贾银华 孙君灵 周忠丽 何守朴 庞保印 杜雄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2-429,共8页
以中棉所48的母本S9708与不同铃重大小的父本杂交,配置6个F2群体,采用SAS 8.0软件对各组合亲本、F1和F2的铃重和衣分及纤维品质等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F2群体中纤维性状都有极显著差异。铃重和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 以中棉所48的母本S9708与不同铃重大小的父本杂交,配置6个F2群体,采用SAS 8.0软件对各组合亲本、F1和F2的铃重和衣分及纤维品质等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F2群体中纤维性状都有极显著差异。铃重和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衣分和纤维强度,而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在杂交早代群体中,仍然表现亲本的铃大、衣分高、纤维长、强度高、整齐度好等优良特性。这表明,在杂种优势利用选择亲本时,选择大铃、高衣分、优质纤维材料仍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铃 中棉所48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改良 被引量:8
4
作者 汪若海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品种改良 生物学特性 大田作物 小麦 玉米 市场发展 需求 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分子生物学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丽华 赵新华 +2 位作者 宋国立 索天平 陈伟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9,共5页
回顾了中棉所棉花分子生物学公共实验平台建立、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基本实验条件及主要研究方向,阐述了近年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棉花 分子生物学 公共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改良技术概要 被引量:7
6
作者 汪若海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共4页
根据棉花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点,充分掌握棉花品种选育的相关技术及基本策略,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本文主要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棉花品种选育若干重要技术要点与经验,并对今后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 棉花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8
7
作者 宋美珍 喻树迅 +2 位作者 范术丽 原日红 黄祯茂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 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 和F2 代分别于2001 年和 2002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 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 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 和F2 代分别于2001 年和 2002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单铃重和成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与早熟有关的诸性状,生育期、始花期、铃期和果枝始节4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霜前花率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上位效应,落叶株率以加性与加性互作上位性为主,落叶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与纤维品质有关的诸性状,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3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同时还存在着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各性状之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效应 性状 加性效应 短季棉 互作效应 纤维品质 落叶 上位性 环境互作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耐盐类型棉花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俊娟 叶武威 +3 位作者 周大云 吕有军 樊保香 宋丽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7,共3页
采用滤纸卷直立发芽法,将两个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0.1%、0.2%、0.4%、0.6%、0.8%、1.0%、1.2%、1.4%)处理后,测定棉花的发芽势、芽长、芽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盐浓度(≤1.2%)对棉花发芽势几乎没有影响,高盐(≥1.... 采用滤纸卷直立发芽法,将两个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0.1%、0.2%、0.4%、0.6%、0.8%、1.0%、1.2%、1.4%)处理后,测定棉花的发芽势、芽长、芽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盐浓度(≤1.2%)对棉花发芽势几乎没有影响,高盐(≥1.2%)胁迫显著降低棉花发芽势,故用发芽势来鉴定棉花的耐盐性,浓度至少要达到1.2%以上。盐胁迫对棉花芽长影响大于棉花芽重,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棉花芽长受抑制程度不断加强,盐浓度为0.8%时的棉花芽长作为棉花耐盐性指标是最理想的选择;盐浓度与棉花芽重呈高度负相关,盐浓度为0.8%的棉花芽重可以作为鉴定棉花耐盐性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棉花 萌发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方法评价棉花幼苗耐旱性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雪妍 刘传亮 +2 位作者 王俊娟 李付广 叶武威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分别选用8个陆地棉、2个海岛棉、2个亚洲棉品种作为材料进行耐旱水平试验,以PEG6000作为水分胁迫剂,对棉花种子萌发期、芽期、子叶期和真叶期材料分别进行处理,得出了耐旱水平变化曲线,结果验证棉花耐旱性鉴定关键时期应在3~6片真... 分别选用8个陆地棉、2个海岛棉、2个亚洲棉品种作为材料进行耐旱水平试验,以PEG6000作为水分胁迫剂,对棉花种子萌发期、芽期、子叶期和真叶期材料分别进行处理,得出了耐旱水平变化曲线,结果验证棉花耐旱性鉴定关键时期应在3~6片真叶幼苗。用不同浓度PEG6000对具有3~6片真叶的棉花幼苗进行12h连续处理后,统计其成活率。研究表明:PEG6000溶液浓度为17%(W/V)时,棉花幼苗的成活率与田间旱棚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方法简单、快速,易操作,基本可用于棉花品种的耐旱性评价与鉴定工作,并将为棉花耐旱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PEG胁迫 耐旱性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石玉真 刘爱英 +2 位作者 李俊文 王淑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所有的性状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麦克隆值只受显性效应控制,其它4个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的显性效应值分别大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值;所有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很小。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广义遗传率都非常高,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除纤维强度外陆海杂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中显性遗传效应明显,与陆陆杂种及海海杂种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结果不同。长度、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麦克隆值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通过陆海杂交利用海岛棉的优质纤维性状时,强度宜早代选择,而其它性状的选择不宜太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种间杂交 纤维品质 遗传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马小艳 马艳 +3 位作者 奚建平 姜伟丽 马亚杰 李希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明确棉田自然混生杂草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及其关键防除时期,通过田间杂草共生期试验,研究了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露地直播棉田的优势杂草为牛筋草、马齿苋、藜和鳢肠,杂草出土高峰期... 为了明确棉田自然混生杂草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及其关键防除时期,通过田间杂草共生期试验,研究了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露地直播棉田的优势杂草为牛筋草、马齿苋、藜和鳢肠,杂草出土高峰期集中在棉花苗期和花蕾期,且存在3个出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持续时间少于4周时,由于杂草与棉花植株均较小,且土壤中养分相对充足,因此杂草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期达8周以上时,杂草对棉花的竞争作用明显增强,棉花的株数减少,茎秆变细,形成瘦高植株,且单株结铃数、铃重等产量指标明显降低。因此,豫北棉田自然混生杂草群落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为棉花出苗后4~8周,在此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田间无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豫北 混生杂草 优势种 竞争作用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美珍 喻树迅 +2 位作者 范术丽 原日红 黄祯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3-910,共8页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保护酶CAT、POD和SOD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性,CAT酶以加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POD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SOD酶活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IAA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ABA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且这些生化性状的遗传率较高,在后代能稳定遗传;同时棉株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生化性状表达不同,在花铃期CAT、POD和SOD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表达量很小;棉株体内生化性状的表达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AT酶与P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正相关;POD酶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抗氧化系统保护酶与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关系。因此,研究生化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表达特征,为选育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新品种和生化性状的QTLs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早熟不早衰 生化性状 抗氧化系统保护酶 遗传特性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与优质品系杂交铃重、衣分的遗传及其F1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俊文 刘爱英 +5 位作者 石玉真 龚举武 王涛 商海红 巩万奎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应的控制,衣分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显性效应对衣分也有重要影响。F1的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正向超亲优势,而衣分则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铃重狭义遗传率为0,进行杂交育种时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提高棉花的铃重;衣分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率,适宜在早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铃重 衣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获得棉花转基因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冬梅 武芝霞 +2 位作者 刘传亮 李成伟 李付广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0-454,共5页
通过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38个棉花转基因株系稳定后代T5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发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非靶标变异,且变异广泛,多个农艺性状出现了显著性变异。叶长和叶宽均有变短的趋势,但裂叶... 通过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38个棉花转基因株系稳定后代T5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发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非靶标变异,且变异广泛,多个农艺性状出现了显著性变异。叶长和叶宽均有变短的趋势,但裂叶缺刻深浅变异方向不定,说明部分叶片变得更加皱缩。株高变异方向不定。与对照相比,吐絮期提前,单株结铃数增加,使皮棉和子棉产量均增加。纤维品质变异也很大,如比强度增大、麦克隆值变大、纤维长度也显著增加;短纤维指数变异方向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 农艺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多重PCR技术及其对杂交棉纯度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陈浩东 刘方 +5 位作者 王为 肖才升 李庠 王琳 李育强 王坤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选取在湘杂棉系列品种间表现出多态性稳定的部分SSR引物,基于其扩增片段大小的不同来组合引物,进行棉花多重PCR扩增。结果表明,在与单一PCR扩增相同反应条件下,仅根据扩增片段大小不同的原则,可使80%的两重PCR组合获得正常扩增。利用两... 选取在湘杂棉系列品种间表现出多态性稳定的部分SSR引物,基于其扩增片段大小的不同来组合引物,进行棉花多重PCR扩增。结果表明,在与单一PCR扩增相同反应条件下,仅根据扩增片段大小不同的原则,可使80%的两重PCR组合获得正常扩增。利用两重PCR组合正常扩增的引物进行三重、四重PCR反应时,均可获得正常扩增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提出棉花上简化的多重PCR优化程序。并将多重PCR技术应用于杂交棉种子纯度检测,清楚地鉴定出母本种子混杂和其它杂交棉种子的混杂,从而为棉花杂交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SSR 多重PCR 纯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纤维长度主效QTLs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聚合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董章辉 石玉真 +6 位作者 张建宏 王淑芳 李俊文 刘爱英 唐淑荣 褚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9-283,共5页
以2个品种(系)TG41和sGK156以及3个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系7235、HS427-10和0-153为亲本,配制了(sGK156×HS427-10)×(0-153×7235)(、TG41×HS427-10)×(0-153×7235)和(sGK156×0-153)×(sGK156×H... 以2个品种(系)TG41和sGK156以及3个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系7235、HS427-10和0-153为亲本,配制了(sGK156×HS427-10)×(0-153×7235)(、TG41×HS427-10)×(0-153×7235)和(sGK156×0-153)×(sGK156×HS427-10)3套组合的双交F1及F2群体,利用3个纤维长度不同QTLs相关的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结果,用3个标记分别进行单标记辅助选择时,有/无标记单株平均纤维长度之间的差异在3个群体的F1世代中都可以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在F2世代株行中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可以稳定表达。当用2个或3个标记同时进行聚合选择时,随着聚合到QTL个数的增多,单株平均纤维长度值增大,选择效果越来越好,但在不同群体中表现有差异。可见,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棉花纤维长度进行改良是有效的,聚合多个QTLs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培育多个基因聚合并纯合的高代重组自交系材料,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聚合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长度 QTL 分子标记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群体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福鼎 李俊文 +5 位作者 刘爱英 石玉真 王涛 张建宏 王淑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9-325,共7页
以陆地棉优质品系0-153和大面积推广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系sGK9708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96个F6:8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4个环境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子指、单株子棉产量及... 以陆地棉优质品系0-153和大面积推广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系sGK9708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96个F6:8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4个环境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子指、单株子棉产量及单株皮棉产量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多环境下变异分析表明,各性状家系间及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纤维伸长率外,其余各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0.75以上。共有6个家系在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性状上均超过高亲,可作为优质纤维种质。相关分析显示,有些家系可能打破了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间的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该群体各系分在了不同的组,表明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该群体是进行优异纤维品质相关基础研究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重组自交系 产量 品质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苗移栽棉花根系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毛树春 李鹏程 +3 位作者 韩迎春 王国平 李亚兵 王香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对收获期裸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棉花的成熟棉株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剖面观察,发现裸苗移栽棉株的侧根向四周呈伞面放射状生长,可见粗而健壮的优势侧根6~8条.株-1;营养钵移栽棉株的侧根多向一侧呈鸡爪状极性伸展,可见优势侧根1... 对收获期裸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棉花的成熟棉株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剖面观察,发现裸苗移栽棉株的侧根向四周呈伞面放射状生长,可见粗而健壮的优势侧根6~8条.株-1;营养钵移栽棉株的侧根多向一侧呈鸡爪状极性伸展,可见优势侧根1~2条或2~3条;直播棉花为典型的直根系。经测定,裸苗移栽棉花一级侧根条数44条.株-1,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多15.8%和37.5%;根直径0.31cm,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粗20.5%和88%;根干重31.9g.株-1,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重22.2%和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 植物生长调节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季棉常用亲本早熟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术丽 喻树迅 +2 位作者 张朝军 原日红 宋美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采用9×9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短季棉早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短季棉的早熟性状由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同时有不可忽视的加性、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全生育期、株高、衣... 采用9×9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短季棉早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短季棉的早熟性状由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同时有不可忽视的加性、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全生育期、株高、衣分、铃重、霜前花率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为0.262~0.528,特别是衣分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可早代和异地选择;而果枝始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在同一地区,果枝始节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0.244~0.652,作为早熟性的选择指标是可靠的;在研究的9个材料中,有4个短季棉的早熟性的一般配合力较好,46个组合中有16个组合的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较好,其中以3个三个组合的产量及早熟性的综合性状较优,霜前皮棉较其优良亲本增产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亲本 早熟性状 遗传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棉花区试新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孙宁 杨付新 +4 位作者 付小琼 王秀玲 刘逢举 李亚丽 汤磊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以2009年度参加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的57份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的22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参试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检测出145个等位位点,其中106个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4.8个,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72.7%,PIC... 以2009年度参加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的57份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的22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参试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检测出145个等位位点,其中106个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4.8个,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72.7%,PIC平均值为0.661。利用106个多态性片段构建了这些品种的SSR指纹图谱。遗传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8时,57个区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一地区和同一单位育成的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聚在一类,说明它们的遗传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区域试验 SSR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