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业顺 夏定国 +4 位作者 张国政 唐顺明 沈兴家 赵浩勤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了构建高效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对采用piggyBac转座载体的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源DNA的稀释剂和注射方式对导入效率影响较大,G0代未整合的外源DNA在5龄期前基本被降解破坏。推荐的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 为了构建高效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对采用piggyBac转座载体的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源DNA的稀释剂和注射方式对导入效率影响较大,G0代未整合的外源DNA在5龄期前基本被降解破坏。推荐的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方案为:处女蛾交尾囊注射6~8μL以0.1×TE稀释的2 g/Lpig-gyBac转座子载体DNA后正常交配产卵,根据G0代5龄期及蛾期PCR检测标记基因为阳性的蛾区自交,G1代阳性个体自交以获得纯合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精子介导转基因 交尾囊注射 转座子载体DNA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营养素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的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水中 裘智勇 +3 位作者 张志芳 崔为正 何家禄 秦俭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添食营养素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的研究表明 :添食营养素后 ,可显著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以植酸酶为报告基因 ,低浓度的添食处理可提高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产率 30
关键词 营养素 杆状病毒 生物反应器 植酸酶 家蚕 生长发育 表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转录因子AP-4基因cDNA的分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佳梅 赵浩勤 +4 位作者 张国政 夏定国 张业顺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8,共8页
AP-4(activator protein 4)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家蚕表达序列标签(EST)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了家蚕AP-4(Bombyx mori activator protein4)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获的序列进行开放... AP-4(activator protein 4)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家蚕表达序列标签(EST)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了家蚕AP-4(Bombyx mori activator protein4)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获的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序列同源性分析,预测了AP-4蛋白的理化性质。获得的家蚕AP-4基因cDNA的全长为1621bp,其开放阅读框为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同源性比对表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棉铃虫AP-4和谷蛀虫AP-4推测的蛋白同源性分别为76%和54%,第45-99位氨基酸序列是一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实时定量RT-PCR显示该基因在所检测家蚕的各发育时期中,除幼虫1龄和蛹期第4天无表达外,其它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幼虫3龄和4龄期的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录因子AP-4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浩勤 李佳梅 +2 位作者 夏定国 张业顺 张国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233-7237,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生物钟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家蚕品种p50未受精卵提取总RNA,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cDNA序列。最后运用实时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生物钟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家蚕品种p50未受精卵提取总RNA,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cDNA序列。最后运用实时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利用RACE扩增,获得长度为1867bp、包括完整3'非翻译区的家蚕生物钟基因timeless2(Bmtim2)cDNA序列。经推导,获得该基因序列编码的58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序列。该蛋白序列具有TIM蛋白的C末端保守区,与黑腹果蝇、尖音库蚊的TIM2基因具有近缘进化关系。Bmtim2基因在家蚕生活周期各时点均有表达。[结论]该结果对研究Bmtim2基因在家蚕发育过程的时空表达差异及其与日周节律的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Timeless2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基因在家蚕生物反应器中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寅 林旭瑷 +3 位作者 张志芳 易咏竹 何家禄 吴祥甫 《中国蚕业》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纳豆由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或纳豆菌(Bacillusnatto)发酵大豆而成.1987年,日本学者须见洋行等首次从传统食品纳豆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溶栓活性的酶制剂,并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家蚕 生物反应器 基因表达 抗栓药物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野桑蚕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爱玲 徐安英 +3 位作者 沈兴家 唐顺明 张志芳 潘沈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0-84,共5页
以家蚕中系一化地理品种延吉、印度多化品种迈索尔、欧系一化品种法 4 0 8油和中国镇江地区野桑蚕为材料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其线粒体 (mitochondrialDNA ,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b ,Cytb)基因 ,测定其 5′端5 91bp的核苷酸序列 ,并... 以家蚕中系一化地理品种延吉、印度多化品种迈索尔、欧系一化品种法 4 0 8油和中国镇江地区野桑蚕为材料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其线粒体 (mitochondrialDNA ,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b ,Cytb)基因 ,测定其 5′端5 91bp的核苷酸序列 ,并从GenBank中调取中系家蚕品种C10 8、夏芳 ,日系家蚕品种青熟 ,韩国家蚕品种Backokjam和日本野桑蚕的相应序列 ,进行同源性比较 ,发现日系家蚕品种青熟 ,印度家蚕品种迈索尔 ,欧系家蚕品种法 4 0 8油 ,韩国家蚕品种Backokjam和中系家蚕品种C10 8、延吉序列间的同源性最高 ,相互间均为 10 0 % ;日本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间的同源性约 94 %~ 95 % ;中国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间同源性约 98%~ 99%。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日本野桑蚕和各家蚕品种相应序列的分歧时间远远早于中国野桑蚕与各家蚕品种序列的分歧时间 ,这是在分子水平上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线粒体 Cytb基因片段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 细胞色素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定国 张国政 +5 位作者 王文兵 赵巧玲 沈兴家 唐顺明 张业顺 韦亚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dsRNA I1能有效地抑制BmNPV在BmN细胞中的增殖,最大抑制效果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TC ID50)比对照降低了104.30倍;dsRNA G1能显著地抑制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细胞侵染能力,最高可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降低103.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RNA干扰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复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蛹线粒体DNA EcoRⅠ 1.9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兴家 赵巧玲 +2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奕仁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克隆了二化性家蚕蛹体的线粒体DNAEcoRⅠ酶解 1 .9kb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克隆片段中包含完整的线粒体赖氨酸转移RNA(tRNA Lys)基因、天冬氨酸转移RNA(tRNA Asp)基因、ATP合酶亚基Ⅷ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ATP合... 克隆了二化性家蚕蛹体的线粒体DNAEcoRⅠ酶解 1 .9kb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克隆片段中包含完整的线粒体赖氨酸转移RNA(tRNA Lys)基因、天冬氨酸转移RNA(tRNA Asp)基因、ATP合酶亚基Ⅷ基因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ATP合酶亚基Ⅵ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果蝇线粒体DNA的同源性和参照果蝇线粒体DNA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顺序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线粒体 DNA 克隆 序列分析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翅原基的一些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庆祥 易咏竹 +3 位作者 张志芳 陈寅 何家禄 吕鸿声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进一步解明家蚕的生长发育机制 ,调查了家蚕 5龄幼虫及蛹期翅原基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翅原基在 5龄前期生长缓慢 ,变态前生长最快 ,2~ 3d及 8~ 11d为形态变化最大的两个时期 ;蛹期翅芽基本不变 ,3d始见初生鳞毛 ,5d时已经呈浓密的毛... 为进一步解明家蚕的生长发育机制 ,调查了家蚕 5龄幼虫及蛹期翅原基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翅原基在 5龄前期生长缓慢 ,变态前生长最快 ,2~ 3d及 8~ 11d为形态变化最大的两个时期 ;蛹期翅芽基本不变 ,3d始见初生鳞毛 ,5d时已经呈浓密的毛状 ,8d时翅面鳞毛发育成柳叶状 ,之后逐渐出现分叉 ,9d花纹清晰可见 ,化蛾后翅面鳞片呈现棕榈叶状。进行翅原基摘除和异位移植发现 :4个翅原基全部摘除后家蚕仍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蛹和具有交配及产卵能力的蛾 ,表明家蚕血球和造血器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家蚕血球细胞的生成可能具有更复杂的机制 ,由此证明了家蚕翅原基异位移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翅原基 发育规律 血球细胞生成 异位移植 造血器官 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野桑蚕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的特性及其滞育激素的转录调节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兴家 唐顺明 +4 位作者 易咏竹 赵巧玲 张志芳 李奕仁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以pGEM 3Z为载体 ,分别构建了家蚕 (Bombyxmori)和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控制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 ,利用昆虫细胞瞬时表达系统进行启动子特性分析 ,并就家蚕滞育激素对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进... 以pGEM 3Z为载体 ,分别构建了家蚕 (Bombyxmori)和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控制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 ,利用昆虫细胞瞬时表达系统进行启动子特性分析 ,并就家蚕滞育激素对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和野桑蚕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在家蚕Bm5细胞、Sf2 1细胞中都有转录活性 ,但是活性都很低 ;家蚕滞育激素在体外条件下对家蚕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13~ 33nmol/L时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由此推测来自家蚕卵巢的Bm5细胞可能存在与滞育激素作用的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海藻糖酶基因 启动子 滞育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地方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的序列及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丽媛 赵巧玲 +5 位作者 沈兴家 张志芳 唐顺明 徐安英 张国政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为了研究家蚕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的结构和家蚕品种的进化,用PCR方法扩增了12个家蚕(Bombyx mori)地方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及其侧翼序列,分离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长度约1.1kb,基... 为了研究家蚕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的结构和家蚕品种的进化,用PCR方法扩增了12个家蚕(Bombyx mori)地方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及其侧翼序列,分离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长度约1.1kb,基因排列顺序与C108线粒体相同,依次为12SrRNA基因3’端、A+T丰富区、tRNA^Met、tRNA^lle。tRNA^Gln和ND2基因5’端,在tRNA^Gln和ND2基因之间有47bp的非编码区。以日本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为外群,用Phylip软件包构建了基于12个家蚕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序列的NJ进化树。结果显示,甘肃种单独聚为一群,其进化早于其它11个品种聚成的类群,说明甘肃种是供试家蚕品种中进化最早的品种。这一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黄河流域是家蚕品种的发祥地之一提供了证据,也进一步支持了家蚕品种的中国起源说。对A+T丰富区及其侧翼基因的结构分析表明,家蚕线粒体12SrRNA和ND2基因都十分保守,14个品种统计只分别发生1个和2个碱基转换;A+T丰富区中(A+T)比例高达94.9%以上,第27nt开始有1个T-串结构,长度为16~19bp不等;同时还根据3个t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定了其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线粒体DNA A+T丰富区 分子进化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裘智勇 李木旺 +1 位作者 沈兴家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为了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间在分子机制上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两个不同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2-DE电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间... 为了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抵抗性和感受性品种间在分子机制上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和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两个不同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2-DE电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间的中肠组织蛋白斑点数及位置、形态等差异很小,进一步比较获得了9个差异蛋白斑点,其中感受性蚕品种JS有6个,抵抗性蚕品种NIL有3个。经MALDI-TOF MS鉴定结果显示,感受性品种JS有4个差异蛋白斑点可能分别为氢离子转运ATP合酶β亚基1、氢离子转运ATP合酶β亚基2、组织蛋白酶D或3-羟酰辅酶A脱氢酶;抵抗性品种NIL中有2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组织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病毒(镇江株) 中肠组织蛋白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质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抵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裘智勇 李木旺 +3 位作者 覃光星 刘挺 沈兴家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601,共6页
通过生物测定和地高辛(DIG)标记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初步分析了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 densovirus,BmDNV-z)的抵抗性机制。试验表明:供试家蚕品种的消化液、血液中均不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 通过生物测定和地高辛(DIG)标记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初步分析了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 densovirus,BmDNV-z)的抵抗性机制。试验表明:供试家蚕品种的消化液、血液中均不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抵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中不存在BmDNV-z的病毒受体蛋白,而感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中可能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即感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中可能存在BmDNV-z的病毒受体蛋白因子,且BmDNV-z与感受性家蚕品种中肠组织蛋白的结合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组织 抵抗性 浓核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兴家 赵巧玲 +2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奕仁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4-238,共5页
对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 2 .0kb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完整的丝氨酸转移RNA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Ⅰ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b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mtDNA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 对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 2 .0kb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完整的丝氨酸转移RNA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Ⅰ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b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mtDNA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并根据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表 ,推定氨基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 EcoRⅠ2.0kb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在蚕体中表达人丙型肝炎病毒C区及E1区基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广力 华刚 +4 位作者 贡成良 朱江 张志芳 张耀洲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C区 E1区 rBmNPV BE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蛹体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方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赵巧玲 张志芳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家蚕蛹体 基因组DNA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幼虫消化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颖俊 裘智勇 +3 位作者 赵巧玲 沈兴家 唐顺明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家蚕幼虫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情况,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家蚕幼虫消化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随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对其中的8个高丰度蛋白进行了鉴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为了研究家蚕幼虫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情况,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家蚕幼虫消化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随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对其中的8个高丰度蛋白进行了鉴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家蚕幼虫消化液中的蛋白质种类较少,分子量小,分布集中;在8个鉴定的蛋白点中,1个是30kP蛋白酶A原,5个是类胰蛋白酶,其它2个是碱性丝氨酸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消化液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耐氟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兆军 王章娥 张志芳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对家蚕耐氟性状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家蚕耐氟性能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耐氟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耐氟性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 ,显性效应比例较小 ... 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对家蚕耐氟性状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家蚕耐氟性能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耐氟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耐氟性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 ,显性效应比例较小 ,加性效应引起的变异比例为 81 92 % ,显性效应变异为 11 9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耐氟性状 基因效应 参数估计 加性-显性遗传 多元回归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勃 沈中元 +2 位作者 曹喜涛 徐莉 唐顺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1,共5页
设计1对正、反向引物btubf/btubr,对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基因组DNA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得到部分片段。经PCR鉴定、酶切及测序分析,该片段与Nosema属其它微孢子虫的beta-tubulin同源。采用邻近归并法(Neighbour-Jo... 设计1对正、反向引物btubf/btubr,对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基因组DNA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得到部分片段。经PCR鉴定、酶切及测序分析,该片段与Nosema属其它微孢子虫的beta-tubulin同源。采用邻近归并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微孢子虫和真菌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于微孢子虫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β-微管蛋白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铬变素2R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染色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顺明 张志芳 +1 位作者 李奕仁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铬变素 2R法 (Chromotrope 2R)染色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和绿僵 (Nomuraearile yi)孢子、曲霉 (Aspergillusflavus)孢子、花粉粒 (Pollengranule)等与N .b孢子形状相似物 ,结果表明 :Chromotrope 2R法特异性地将N... 采用铬变素 2R法 (Chromotrope 2R)染色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和绿僵 (Nomuraearile yi)孢子、曲霉 (Aspergillusflavus)孢子、花粉粒 (Pollengranule)等与N .b孢子形状相似物 ,结果表明 :Chromotrope 2R法特异性地将N .b孢子染成粉红色 ,绿僵孢子、曲霉孢子、花粉粒未被染成红色 ,初步认为Chromotrope 2R法可应用于母蛾镜检的N .b鉴定 ,能明显提高N .b的检出率与准确性 ;染色N .b孢子的最佳时间与温度为 4 0min ,30℃。鉴于本染色法的条件、技术操作简便 ,染色特异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铬变素2R法 孢子 染色 特异性 微粒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