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抑制作物光合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汪本福 黄金鹏 +3 位作者 杨晓龙 程建平 赵锋 陈少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628-5632,共5页
从叶绿体色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光合酶、活性氧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降低作物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原因。现有的研究表明,在作物遭受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即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胞间... 从叶绿体色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光合酶、活性氧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降低作物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原因。现有的研究表明,在作物遭受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即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进而降低光合速率;在重度胁迫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即光合器官的光合活性下降,非气孔限制影响因素较复杂。要深入了解干旱胁迫降低光合作用的机理,除了加强形态、生理水平的研究外,还要从分子生物技术水平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各相关生理过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选育新的耐旱高光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气孔限制 非气孔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及遗传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金鹏 汪本福 +4 位作者 杨晓龙 赵锋 陈少愚 李阳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13-6117,共5页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旱作水稻栽培技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节水能力;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转基因技术以及QTL分析的结合,对于从遗传学方面改善水稻自身的水分生产潜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水资源匮乏问题,传统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而挖掘、改善水稻自身的节水潜力,发挥生物节水功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节水 栽培 抗旱育种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鹏 汪本福 周本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25-6229,共5页
分析了农业节水在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当前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状况,并指出当前粮食安全存在的水资源隐患,为保证粮食安全提出了今后节水灌溉可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节水 水资源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本福 张枝盛 +3 位作者 李阳 赵锋 陈少愚 程建平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93-95,共3页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和"粮食保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在全省粳稻适宜种植区大力推广粳稻生产,极大促进了湖北省粳稻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湖北省粳稻发展又...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和"粮食保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在全省粳稻适宜种植区大力推广粳稻生产,极大促进了湖北省粳稻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湖北省粳稻发展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阐述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粳稻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的粳稻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质增效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效节水技术及抗旱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本福 黄金鹏 +4 位作者 葛双桃 程建平 赵锋 陈少愚 李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347-6352,共6页
从水稻农艺栽培措施和干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两方面综述了水稻丰产增效节水栽培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水稻丰产高效节水栽培下一步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总结。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抗旱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本福 黄金鹏 +3 位作者 罗昆 金国胜 陈斌 王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90-5995,共6页
为了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均可以提高水稻产... 为了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超级稻产量的肥料效应,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3种肥料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任何2种肥料配施。氮、磷,钾3种肥料的农学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氮、磷,钾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为氮磷>氮钾>磷钾;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确定试验区超级稻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为158.55、62.25、58.35 kg/hm2,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9 45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氮、磷、钾配施 “3414”肥效试验 互作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氮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汪本福 黄金鹏 +2 位作者 赵锋 陈少愚 李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探明氮肥和硅肥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及氮硅配施调控水稻光合作用的内在生理基础。以超级稻品种广两优476为供试材料,采用2个氮肥水平、3个硅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氮硅互作对水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 为探明氮肥和硅肥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及氮硅配施调控水稻光合作用的内在生理基础。以超级稻品种广两优476为供试材料,采用2个氮肥水平、3个硅肥水平的大田试验,研究氮硅互作对水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氮水平下高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高氮水平下中硅肥处理光合作用最强,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水稻叶片降低非辐射能量耗散,将更多的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提高水稻叶片光合性能,但在高氮条件下,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先减后增,而PSⅡ潜在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表现为先增后减,表明硅肥过量会导致水稻光化学效率下降。硅氮互作对水稻光合生理指标影响显著,低氮水平下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水稻叶片光合性能,高氮水平下适宜的硅肥用量为37.5 kg/hm2,此时水稻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可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硅肥 光合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微生物营养料对稻虾共作养殖水体水质及小龙虾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程建平 文玲梅 +4 位作者 杨涛 张枝盛 李阳 赵锋 汪本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21-123,共3页
目前稻虾模式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因养殖水平参差不齐,过量投喂饲料现象严重,从而增加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试验采用微生物营养料替代部分饲料投喂,结果显示添加微生物营养料后,小龙虾产量折算每公顷平均增产139.5 kg,且能提高养殖水... 目前稻虾模式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因养殖水平参差不齐,过量投喂饲料现象严重,从而增加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试验采用微生物营养料替代部分饲料投喂,结果显示添加微生物营养料后,小龙虾产量折算每公顷平均增产139.5 kg,且能提高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量0.15 mg/L、降低氨氮含量0.09 mg/L、降低亚硝酸盐含量0.006 mg/L,但增加了总磷含量,平均增加量为0.17 mg/L。表明微生物营养料可稳定维持养殖水体pH在弱碱性环境,增加了水体溶氧含量和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为小龙虾健康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水体环境,同时提高了小龙虾代谢强度,促进了小龙虾摄食量增大,加快了其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微生物营养料 水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汪本福 杨志勇 +6 位作者 张枝盛 丁自立 陈少愚 赵锋 李阳 黄金鹏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11-4713,共3页
稻虾共作在湖北省多地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稻虾共育技术的基础上,从水稻品种选择、水稻育秧、大田共生期水稻管理、水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适合于稻虾共作模式下的水稻绿色生产集成技术。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品种 绿色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