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冬 丛胜波 +3 位作者 武怀恒 黄民松 徐雪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9-223,共5页
本文通过叶片浸渍法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室内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处理棉蚜24h的LC50和LC90为1.98mg/L和26.02mg/L,显著低于吡虫啉的8.69mg/L和132.68mg/L,毒效比达4.39;处理48h后,... 本文通过叶片浸渍法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室内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处理棉蚜24h的LC50和LC90为1.98mg/L和26.02mg/L,显著低于吡虫啉的8.69mg/L和132.68mg/L,毒效比达4.39;处理48h后,氟啶虫胺腈对棉蚜仍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且显著高于吡虫啉。棉花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40~160g/hm2范围内喷施500g/kg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棉花不同时期的叶色、株高、果枝层以及棉蕾脱落都未造成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棉蚜 毒力 棉花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2
作者 向礼波 杨立军 +6 位作者 薛敏峰 张学江 曾凡松 史文琦 宋远胜 龚双军 喻大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018 0±0.209 0)mg/L,平均值为(0.072 8±0.025 9)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52 7±0.473 2)mg/L,平均值为(0.176 0±0.059 6)m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超过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氟唑菌酰羟胺 敏感性 防治效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小贯小绿叶蝉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毛迎新 谭荣荣 +4 位作者 王友平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龚自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48,共8页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 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赤壁、大悟、武汉、咸安和英山5个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成虫共生细菌16SrDNA-V4变异区进行测序,应用Uparse和RDP Classifier等软件统计和分析样本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5个地区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16SrDNA基因序列文库共获得239 645条有效tags,在97%相似阈值下将其聚类为3 403个OTUs。共注释到41个门,116个纲,197个目,272个科,372个属,105个种。5个样本的共生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组成有所不同,其中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60.6%~97.1%);在纲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5位中共有的优势菌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排名前10位中5个样本共有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细菌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 065.55~2 841.89,1 130.76~2 914.90,1.07~8.63和0.18~0.99。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共生细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的小贯小绿叶蝉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细菌 16S RDNA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金利容 尹海辰 +3 位作者 万鹏 黄薇 许冬 杨妮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37,246,共5页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均显著高于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室内毒力测定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的EC_(50)分别为3.74,13.98和17.0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棉花 棉花黄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种类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儒海 褚世海 +4 位作者 黄启超 陶江 徐福乐 宫振 谢支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了明确湖北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现状和群落组成特征,运用倒置"W"9点取样对田间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有76种,隶属于24科,其中优势杂草有4种,局部优势杂草有6种,次要杂草有10... 为了明确湖北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现状和群落组成特征,运用倒置"W"9点取样对田间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有76种,隶属于24科,其中优势杂草有4种,局部优势杂草有6种,次要杂草有10种,一般性杂草有56种。相对多度较大的杂草有马唐、鳢肠、火柴头和铁苋菜,是构成湖北花生主产区花生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鄂东北地区花生田主要形成鳢肠+马唐+火柴头为主的杂草群落,鄂北地区花生田主要形成马唐+铁苋菜+火柴头+鳢肠为主的杂草群落。鄂东北地区花生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杂草种类 群落特征 相对多度 杂草多样性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秋冬季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妮娜 丛胜波 +5 位作者 许冬 李文静 金利容 王玲 龙同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153-154,162,共3页
[目的]明确湖北新洲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为害情况。[方法]2017年9—12月,对湖北新洲地区露地十字花科蔬菜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在3个主要蔬菜调查区,秋冬季常见的害虫主要有10余种,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蚜虫、烟粉虱、菜青虫和甜... [目的]明确湖北新洲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为害情况。[方法]2017年9—12月,对湖北新洲地区露地十字花科蔬菜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在3个主要蔬菜调查区,秋冬季常见的害虫主要有10余种,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蚜虫、烟粉虱、菜青虫和甜菜夜蛾。在十字花科蔬菜田作物为害较重的是萝卜,其次是甘蓝和花椰菜。[结论]在湖北新洲地区秋冬季露地十字花科蔬菜害虫防治应以蚜虫、烟粉虱、菜青虫和甜菜夜蛾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害虫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危害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平 陈启亮 +2 位作者 张靖国 范净 胡红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6-118,121,共4页
为明确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为害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蛀果率。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底出现高峰;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底,第二代... 为明确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为害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蛀果率。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底出现高峰;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底,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8月初,第四代9月初。早熟品种翠冠梨果实被害率最低,蛀果率在1.20%以下;中熟品种圆黄被害率居中,蛀果率1.67%~4.50%;晚熟品种金水1号被害率最高,蛀果率4.33%~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种群动态 性诱芯 蛀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主要害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妮娜 黄大野 +1 位作者 万鹏 曹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3,30,共4页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害虫 种类 危害情况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不同虫态的耐热性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吕亮 常向前 +2 位作者 张舒 杨小林 袁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5,122,共5页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h∥8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h∥8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褐飞虱各虫态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长翅雄成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耐热性差;短翅型雌成虫耐热性强;成虫的耐热性强于若虫。开展对昆虫的耐热性研究可为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临界高温(CTMax ℃)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及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平 陈启亮 +3 位作者 张靖国 范净 杜威 胡红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为明确性信息素在南方梨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效果,采用悬挂迷向丝和涂抹迷向膏剂在田间开展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涂抹迷向膏剂和对照处理,悬挂迷向丝处理后梨... 为明确性信息素在南方梨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效果,采用悬挂迷向丝和涂抹迷向膏剂在田间开展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涂抹迷向膏剂和对照处理,悬挂迷向丝处理后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迷向率和蛀果率分别为71.52%和5.5%;涂抹迷向膏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悬挂迷向丝的不同密度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悬挂密度的增加,蛀果率降低。梨小食心虫农药防治成本及效益评估结果显示,以每667 m~2悬挂迷向丝50根收益最高,减少梨果损失金额883元,每年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明晰了性信息素处理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筛选出经济有效的性信息素使用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迷向丝 迷向膏剂 迷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丛胜波 武怀恒 +3 位作者 许冬 王金涛 王玲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39-141,共3页
[目的]评价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生长与结实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的分蘖期和生殖生长期施用120、240和480 g/hm^2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30 d,各品种水稻... [目的]评价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生长与结实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的分蘖期和生殖生长期施用120、240和480 g/hm^2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30 d,各品种水稻苗均未发现叶色退绿、变化、叶片皱缩等明显药害症状,且施用不同剂量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后,ASD7、TN1、广两优476这3个品种在株高、分蘖数、每株成穗数、每穗着粒数及千粒重方面与清水对照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设计剂量范围内,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法 氟啶虫胺腈 水稻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发育和取食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怀恒 褚世海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4期160-16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发育和取食量的影响,为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和日平均取适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目的]探讨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发育和取食量的影响,为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和日平均取适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黑点切叶野螟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取食量增加,日平均食叶量增加。在17、22、27、32℃恒温下幼虫的历期分别为(53.84±2.70)、(22.02±0.74)、(14.48±0.08)、(10.97±0.57)d,取食量分别为(51.85±11.18)、(229.07±53.41)、(323.71±111.37)、(174.76±35.76)mg,日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96±0.21)、(10.40±2.42)、(22.36±7.69)、(15.93±3.26)mg/d。当温度达到37℃后,黑点切叶野螟无法完成生活史。[结论]综合研究结果来看,黑点切叶野螟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点切叶野螟 温度 发育历期 食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9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斌 张舒 吕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048-12050,共3页
[目的]构建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的RNA干涉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克隆并测序获得SBRSDV病毒S9基因的703 bp片段,与其他地方分离物S9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将此片段连接至p DS1301上,并... [目的]构建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的RNA干涉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克隆并测序获得SBRSDV病毒S9基因的703 bp片段,与其他地方分离物S9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将此片段连接至p DS1301上,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酶切等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用于转化水稻产生转基因植株的抗SBRSDV病毒的RNAi载体。[结论]利用SBRSDV病毒S9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了p DS1301-S9 RNA双链干涉载体,为创建水稻抗SBRSDV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RT-PCR 外壳蛋白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杀线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药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立军 王朝霞 +2 位作者 刘奇 宫振 向礼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2期85-85,87,共2页
为筛选和评价防治根结线虫病的药剂,对10%噻唑膦颗粒剂和1%阿维菌素颗粒剂2种杀线剂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10%噻唑膦颗粒剂商品用量15~30 kg/hm^2防效达63.7%~70.2%;1%阿维菌素颗粒剂商品用量22.5~30.0 kg/... 为筛选和评价防治根结线虫病的药剂,对10%噻唑膦颗粒剂和1%阿维菌素颗粒剂2种杀线剂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10%噻唑膦颗粒剂商品用量15~30 kg/hm^2防效达63.7%~70.2%;1%阿维菌素颗粒剂商品用量22.5~30.0 kg/hm^2防效达62.7%~64.1%;2种杀线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效果均明显,但前者显著优于后者。生产上推荐采用1%阿维菌素颗粒剂商品用量22.5 kg/hm^2和10%噻唑膦颗粒剂15.0~22.5 kg/hm^2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根结线虫病 杀线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类白粉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喻大昭 曾凡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9,60,共5页
基因对基因假说阐明了病原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Avr gene)与寄主植物抗性基因(resistance gene,Rgene)相互识别和互作的关系。禾谷类白粉菌无毒基因产物作为重要的激发子,能够与其寄主R基因产物发生特异性互作,诱导植物细胞防卫... 基因对基因假说阐明了病原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Avr gene)与寄主植物抗性基因(resistance gene,Rgene)相互识别和互作的关系。禾谷类白粉菌无毒基因产物作为重要的激发子,能够与其寄主R基因产物发生特异性互作,诱导植物细胞防卫反应。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无毒基因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最近关于AVRa1、AVRa10、AVRa13、AVRk1、AvrPm2和AvrPm3a2/f2等已克隆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它们作为效应蛋白(effector)或激发子的双重功能,在毒性菌株中的变异规律,与其对应R基因之间的互作模型,以及与转座子等重复序列之间的关联等。本文还对无毒基因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基因 禾谷类白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后直接覆盖29目防虫网防控叶菜害虫
16
作者 金利容 丛胜波 +4 位作者 黄薇 王玲 杨妮娜 高建明 万鹏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叶菜害虫的方法,在大田晾地播种后直接覆盖29目防虫网,研究防治甘蓝和小白菜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犁地后晾地7 d、播种后直接覆盖29目防虫网,能够显著降低甘蓝和小白菜主要害虫数量和危害株率,提高甘蓝和小白菜的...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叶菜害虫的方法,在大田晾地播种后直接覆盖29目防虫网,研究防治甘蓝和小白菜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犁地后晾地7 d、播种后直接覆盖29目防虫网,能够显著降低甘蓝和小白菜主要害虫数量和危害株率,提高甘蓝和小白菜的产量,优化其品质。甘蓝和小白菜的危害株率可降低90.0%,产量最高可增加327.9%。该方法降低了人工和成本,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湖北省具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小白菜 防虫网 播种后直接覆盖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繁殖及药剂敏感性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敏 杨妮娜 +4 位作者 许冬 丛胜波 陈利珍 万鹏 李文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71,共7页
【目的】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 【目的】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经LC10和LC25氟啶虫胺腈处理,中黑盲蝽3~5龄若虫历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2.35和4.19d,产卵前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3.6和4d,单雌产卵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1.93和13.23粒。经氟啶虫胺腈LC10和LC25处理,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LC50在CK对照组中分别为187.18、506.35和153.22mg/L,在LC10处理组中分别为134.15、370.99和111.15mg/L,在LC25处理组中分别为86.90、271.15和97.60mg/L。中黑盲蝽受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增加。【结论】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处理使中黑盲蝽发育迟缓且繁殖力降低,亚致死浓度处理增加中黑盲蝽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黑盲蝽 氟啶虫胺腈 亚致死效应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对玉米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静 吕亮 +3 位作者 杨立军 夏贤格 许敏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166-169,172,共5页
[目的]明确秸秆周年还田、耕作深度与施用腐熟剂对玉米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还田耕作深度和秸秆腐熟剂施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秸秆不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对玉米害虫... [目的]明确秸秆周年还田、耕作深度与施用腐熟剂对玉米害虫及天敌发生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还田耕作深度和秸秆腐熟剂施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秸秆不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对玉米害虫、天敌发生的影响。[结果]玉米田内害虫种群数量以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最低,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次之,秸秆不还田+浅耕最高。蜘蛛类和天敌总量在4种秸秆还田模式中无显著差异。天敌与害虫的益害比受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与秸秆不还田+浅耕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秸秆还田+浅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的益害比分别是对照的1.68、1.63和1.45倍。秸秆还田不同处理下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量以秸秆还田+深耕+腐熟剂处理最低,与秸秆不还田+浅耕相比发生量下降(29.17±9.36)%。[结论]在推广秸秆还田模式中,可考虑秸秆还田结合深耕且施用腐熟剂的耕作方式,既能降低玉米田害虫的发生,又能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深度 秸秆腐熟剂 玉米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回归计算方法及相应软件使用介绍 被引量:35
19
作者 武怀恒 万鹏 黄民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335-9338,9340,共5页
介绍了概率对数变换进行的毒力回归计算过程;应用Excel软件编写计算过程进行毒力回归分析,计算了半致死浓度(LC50)、a、b、相关系数(r)、标准误(SE)、LC50的95%置信区间;利用实例和SPSS10.0软件上的Probit过程,介绍了概率单位分析,并对... 介绍了概率对数变换进行的毒力回归计算过程;应用Excel软件编写计算过程进行毒力回归分析,计算了半致死浓度(LC50)、a、b、相关系数(r)、标准误(SE)、LC50的95%置信区间;利用实例和SPSS10.0软件上的Probit过程,介绍了概率单位分析,并对主要输出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单位回归分析 LC50 毒力回归 EXCEL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点切叶野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过冷却点研究
20
作者 武怀恒 丛胜波 +2 位作者 楮世海 黄民松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97-198,219,共3页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 ℃)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 ℃)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卵、1~5龄幼虫、蛹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0、11.19、13.28、13.20、12.31、15.28、12.10、0 ℃,有效积温分别为77.67、70.78、46.24、35.65、40.15、27.39、101.70、267.17 d·℃。1-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5.57±3.14、-15.74±3.58、-12.72±4.30、-7.68±3.57、-6.75±3.69、-14.67±3.70 ℃,体液结冰点分别为-13.80±3.09、-11.75±4.95、-4.28±1.95、-2.03±1.20、-1.62±1.17、-5.47±2.60 ℃。[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点切叶野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体液结冰点 过冷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