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助剂及其协同作用对农药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宝利 吕和平 +3 位作者 黄啟良 折冬梅 李凤敏 滑海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122,共5页
为了明确农药制剂配方中不同类型助剂对药液性能的影响,用旋滴法测定了分散剂、润湿剂及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结果表明,分散剂DC04、润湿剂WLNO 200与其它农药助剂比较,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二者复配后表面活性剂体... 为了明确农药制剂配方中不同类型助剂对药液性能的影响,用旋滴法测定了分散剂、润湿剂及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结果表明,分散剂DC04、润湿剂WLNO 200与其它农药助剂比较,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二者复配后表面活性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与润湿剂的表面张力曲线相近,复配比在3∶1时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表面张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助剂 表面张力 协同作用 分散剂 润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雅玲 杨代斌 +2 位作者 袁会珠 闫晓静 齐淑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适宜温度(25℃/20℃,白天/晚上,下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剂量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在适宜温度下对玉米种子出苗具有促进作用...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适宜温度(25℃/20℃,白天/晚上,下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剂量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在适宜温度下对玉米种子出苗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玉米幼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抑制作用。但在17℃/6℃、15℃/0℃、10℃/0℃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均能抑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加剧低温胁迫导致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叶绿体的分解。但用苯醚甲环唑处理玉米种子比用戊唑醇更安全,前者能抑制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后者却会加剧电解质的外渗。比较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也可以发现,苯醚甲环唑比戊唑醇更有利于玉米幼苗补偿和修复低温胁迫所致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种子包衣 低温胁迫 玉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及黄原胶对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娟 黄啟良 +4 位作者 夏建波 陈丹 折冬梅 李凤敏 胡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4-360,共7页
为探索不同分散剂与黄原胶对农药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指导农药悬浮剂配方组份的选择,利用流变仪研究了两种不同分散剂与增粘剂对50%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类分散剂TERSPERSE4896、壬基酚聚... 为探索不同分散剂与黄原胶对农药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指导农药悬浮剂配方组份的选择,利用流变仪研究了两种不同分散剂与增粘剂对50%多菌灵悬浮剂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类分散剂TERSPERSE489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TERSPERSE2210与增粘剂黄原胶协同使用所得悬浮体系,室温(18~25℃)贮存10d仍表现出二者共同的流变特性,呈假塑性的流变曲线;但室温贮存150d后,含TERSPERSE2210与黄原胶的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假塑性流体向膨胀型流体转变。说明不同类型农药分散剂与黄原胶存在不同的协同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农药悬浮剂体系的流变性能,从而影响农药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黄原胶 协同作用 流变性质 物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勇飞 尹明明 陈福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和结构对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种类选定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水乳剂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 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和结构对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种类选定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水乳剂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稳定性增强,粒径大小可作为筛选乳化剂最佳用量的指标;乳化剂的HLB值与水乳剂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关系密切;乳化剂的结构和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存在相关性,适当增加亲油性的饱和碳链长度,有助于提高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进而获得稳定的水乳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乳剂 亲水亲油平衡值 乳化剂 粒径 物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增溶规律及其药效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啟良 张文吉 +3 位作者 李凤敏 折冬梅 张春华 卜小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微乳化中的作用和评价农药制剂微乳化对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不同表面活性剂/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研究了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微乳化中的作用和评价农药制剂微乳化对药剂生物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不同表面活性剂/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研究了毒死蜱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增溶规律,得到了毒死蜱微乳剂的优化配方,并对30%毒死蜱微乳剂对棉铃虫H elicoverpa arm igera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的最大增溶浓度和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水微乳体系中的最高浓度分别随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水(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增溶规律;优化后的毒死蜱微乳体系分散液滴呈球形,流体力学半径约25.9nm;30%毒死蜱微乳剂与40%毒死蜱乳油对棉铃虫的室内LC50值分别为500和561mg/L,无显著差异;在相近有效使用剂量下,微乳剂的田间防效并未比乳油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保证制剂中足够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是农药制剂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关键,农药制剂微乳化带来的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度提高并不能显著提高药剂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微乳剂 增溶 表面活性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