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詹慧龙 刘燕 矫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66,共6页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形式。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未来一个时期,...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形式。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都市农业功能拓展、产业融合和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在完善政策法规、科学编制规划、优化投资机制、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宣传交流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国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城镇化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网设计开发及促进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辉 杨礼宪 +2 位作者 廖艳 田绍峰 辛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86-190,共5页
中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农业休闲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互联网+"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的诸多方面,对旅游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文以农业部创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和去... 中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农业休闲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互联网+"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的诸多方面,对旅游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文以农业部创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和去农庄网为例,分析了休闲农业网站的模块设计、栏目设置、内容浏览次数等,考察这2个网站的实际建设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网站建设建议,探索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动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互联网+ 乡村旅游 成效 供需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探索与展望——以休闲农庄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辉 杨礼宪 《古今农业》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休闲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成员质量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成员质量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成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消费业态。"十三五"时期仍是我国休闲农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以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为例,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体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未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更好地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着重提高经营者业务水平,健全行业准入规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集聚带动效能,加大公共政策支持,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为城乡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十佳休闲农庄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评价及区域优势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云 詹慧龙 +2 位作者 赵跃龙 李树君 矫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1-1849,共9页
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逐步实现四化同步,创建现代农业的发展样板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确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目的,以波特钻石模... 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逐步实现四化同步,创建现代农业的发展样板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确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评价目的,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示范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示范区竞争力得分进行排序,并根据示范区所在区位和省份,对东、中、西、东北地区的示范区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东部示范区竞争力最强,西部地区示范区竞争力水平最弱,各省之间示范区竞争力差距较大,省内示范区竞争力也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云 赵跃龙 +2 位作者 李树君 詹慧龙 矫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69-572,共4页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当前农业部推出的从点到面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也着实推动了各地农业发展,所以,分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根据"钻石"模型经典理论,确...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当前农业部推出的从点到面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也着实推动了各地农业发展,所以,分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根据"钻石"模型经典理论,确定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争力有影响的要素,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并在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方法,在控制示范区的区位和国土面积因素的情况下,得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农业农村发展状态、政府作用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示范区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竞争力 钻石模型 PANEL DATA模型 影响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家农业示范区面板数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雷平 詹慧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6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农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目标重,难度大。通过153个国家农业示范区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生产、科技、制度和经营四个方面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14项指标构建模型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 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农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目标重,难度大。通过153个国家农业示范区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生产、科技、制度和经营四个方面选取影响农民收入的14项指标构建模型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为保证粮食安全,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在于促进非农就业,更在于提高农业效率和产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示范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于五常市的案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平 詹慧龙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3,共10页
粮食安全作为公共产品,既有正外部性又有负外部性。伴随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出现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民收入提升缓慢,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农业空心化等负外部性问题。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是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五常市通... 粮食安全作为公共产品,既有正外部性又有负外部性。伴随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出现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民收入提升缓慢,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农业空心化等负外部性问题。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是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五常市通过持续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内化外部性,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创收能力,是保障粮食长期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外部性 农业经营体制 农村土地确权 经营主体 社会化服务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调查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苗阳 段亚光 张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95-298,共4页
通过对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政策设计与现实的差距、经营主体间的冲突、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农户投保意愿及保险边界定位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民受益主体、基层政府服务主体与保险公司行动主体的定... 通过对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政策设计与现实的差距、经营主体间的冲突、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农户投保意愿及保险边界定位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民受益主体、基层政府服务主体与保险公司行动主体的定位;以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相契合的特色农业保险、建立农业灾害预防与补偿的均衡机制、实现政策性险和商业性险良性互动为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构建与之配套的服务网络、专家库以及"智慧农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现状调查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接二连三”的重要载体
9
作者 王秀忠 《江西农业》 2015年第5期16-16,共1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让...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让第一产业的农业"接二连三",就是贯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一是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种养业结合,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产业融合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 社会发展趋势 农产品加工 周边型 互利共生 稻田养鱼 物流配送 种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以云南省茶树良种繁殖场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慧龙 陈伟忠 +3 位作者 霍建波 林则夫 何龙娟 严昌宇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82-90,共9页
研究认为,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包括项目过程后评价、效果后评价和持续性后评价三方面内容。运用调查法、对比法、综合评价法和逻辑框架法,对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选择云南省... 研究认为,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包括项目过程后评价、效果后评价和持续性后评价三方面内容。运用调查法、对比法、综合评价法和逻辑框架法,对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选择云南省茶树良种繁殖场项目进行实证。对推进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项目 后评价 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档案——一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艳清 《古今农业》 2016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农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本身和文献所记载的内容两方面。古代社会由于对农业歧视性认识,留下的农业档案极少,所以今天的人们认识了解农业历史存在很大的障碍。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档案出现,内容... 农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本身和文献所记载的内容两方面。古代社会由于对农业歧视性认识,留下的农业档案极少,所以今天的人们认识了解农业历史存在很大的障碍。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档案出现,内容与数量相当丰富,需要我们很好地保存,而数字化是其最好的保存方式,一是可以永久地保存其丰富内容,同时也便于科学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档案 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被引量:117
12
作者 夏学禹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88-98,共11页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延续性、乡...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延续性、乡土普世性;农耕文化的行动法则主要为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主观能动的物地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传承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全观下粮食供给侧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平 詹慧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22-29,共8页
针对目前粮食供给侧出现的库存过高的问题,在环境资源与粮食生产综合协调的新粮食安全观下,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自给率和储备率多种组合条件下粮食供给侧要素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粮食产业保护和长期粮食... 针对目前粮食供给侧出现的库存过高的问题,在环境资源与粮食生产综合协调的新粮食安全观下,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自给率和储备率多种组合条件下粮食供给侧要素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粮食产业保护和长期粮食安全等因素,中国应建立降低储备率和维持高自给率相结合的粮食安全调控目标,以保证粮食总量供给和解决粮食供给侧高库存的问题。如果单纯只强调其中一项,都可能会带来粮食供需失衡,双增或者"三增"问题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系统动力学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耕文化探源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学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年第3期72-73,共2页
源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本刊自2009年5月开辟"农业古诗文赏析... 源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本刊自2009年5月开辟"农业古诗文赏析"栏目起,一直致力于从农耕文明的浩瀚海洋中撷取先贤智慧的点点珍珠,以期带给读者科学启迪和文化传承。近日在北京举办在"中华农耕文化展"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一再延期闭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公众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和追捧。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夏学禹先生撰写的《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一文对农耕文化的思想和内涵进行了深刻地诠释,本刊特摘取其中一段,以飨广大读者,在此向夏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中国 化探 生产技术 传统农业 中华文明 耕作制度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廷灿 《古今农业》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其主体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基于各种目的,统治者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而知识阶层则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总结与推广者,而底层劳动人民则是农耕文化的直接参与与实践者,三者都在其...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耕文化是其主体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基于各种目的,统治者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而知识阶层则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总结与推广者,而底层劳动人民则是农耕文化的直接参与与实践者,三者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传承 角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农耕文化 培育农民精神
16
作者 陈艳清 《古今农业》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2014年,在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过程中,设置了"传承农耕文化,培育农民精神"的课程。通过传授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使学员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 2014年,在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过程中,设置了"传承农耕文化,培育农民精神"的课程。通过传授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使学员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过渡,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本次课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传承 农民精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