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市场监测农药残留的四川省获“绿色食品”认证绿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侯雪 韩梅 +4 位作者 邱世婷 李莹 蒲凤琳 雷紹荣 闫志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706-5714,共9页
目的掌握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茶的质量安全情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危害。方法以97个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茶为评估对象,考察农药共计82项。对长期、短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茶叶... 目的掌握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茶的质量安全情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危害。方法以97个四川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茶为评估对象,考察农药共计82项。对长期、短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茶叶产品膳食评估,分别计算长期膳食摄入量和短期膳食摄入量危害指数(hazard index, HI)进行评价,并对检出农药进行风险排序。结果 41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残留项目有38项,前3位依次为毒死蜱(19次)、啶虫脒(18次)和联苯菊酯(18次)。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检出农药残留%ADI范围在0.001%~1.610%,远低于100%,风险极低。短期膳食摄入量评估结果表明检出农药残留%ARfD范围在0.002%~23.396%,均低于100%,风险较低。绿茶产品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指数分别为10.714%和58.962%,低于100%,风险可控。检出农药风险排序依次为灭多威、唑虫酰胺和氧乐果、克百威(并列)。对我国GB 2763-2016规定的19项农药残留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进行评估,表明虫螨腈的CPLc小于'1',其MRL对消费者长期摄入保护水平存在风险。结论建议考虑增加毒死蜱等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的MRL值,高风险农药在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中应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绿茶 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风险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碱水解法测定农产品中色氨酸含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虹 毛建霏 +3 位作者 罗玲 郭灵安 黄世群 叶先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79-81,89,共4页
建立了微波碱水解测定农产品样品中色氨酸含量的方法。优化后的微波水解条件为5mol/L NaOH,90℃,水解90min。样品中和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色氨酸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96.3-101.2%,RSD≤10.2%。此方法快捷、准确、高效。
关键词 微波碱水解 色氨酸 常规碱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喷码油墨成分的测定及膳食安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莉 靳可婷 +4 位作者 仲伶俐 杨晓凤 李曦 周娅 谢永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429-433,共5页
目的测定市场上所售喷码鸡蛋所用喷码油墨的主要成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 目的测定市场上所售喷码鸡蛋所用喷码油墨的主要成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IT-TOF)和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y,GC)对鸡蛋喷码油墨的着色剂和溶剂进行成分分析;采用原子吸收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AAS)和原子荧光仪(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FS)对油墨中可溶性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市场上所售喷码鸡蛋所用喷码油墨的着色剂大部分为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中允许使用的"赤藓红"和"亮蓝",溶剂为允许使用的助剂丙酮和乙醇,但个别企业采用的喷码油墨为食品中禁止使用的工业染料"溶剂红49"。当喷码油墨着色剂为食品级"赤藓红"时,生鸡蛋及蒸煮鸡蛋的蛋白和蛋黄里均无喷码用着色剂,蛋壳表面着色剂含量为0.2~2.0 mg/kg,远低于其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最大限量值;当喷码油墨着色剂为"溶剂红49"时,鸡蛋的可食用部分均未检出"溶剂红49",但鸡蛋壳、煮鸡蛋的水、与鸡蛋同蒸的馒头中,均检出不同含量的"溶剂红49"。结论市场上所售大多数喷码鸡蛋所用油墨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风险,但个别企业采用的喷码油墨为食品国家标准禁止使用的工业染料,虽单个鸡蛋表面油墨含量较少,但食用采用这种喷码油墨的鸡蛋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喷码 油墨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草莓中21种杀菌剂残留 被引量:31
4
作者 侯雪 韩梅 +2 位作者 邱世婷 胡莉 雷绍荣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2,共7页
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检测草莓中21种杀菌剂(螺环菌胺、甲霜灵、四氟醚唑、酞菌酯、嘧菌环胺、戊菌唑、氟吡菌酰胺、氟菌唑、嘧菌胺、E-苯氧菌胺、抑霉唑、腈菌唑、醚菌酯、环氟菌胺、肟菌酯、丙环唑、环酰菌... 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检测草莓中21种杀菌剂(螺环菌胺、甲霜灵、四氟醚唑、酞菌酯、嘧菌环胺、戊菌唑、氟吡菌酰胺、氟菌唑、嘧菌胺、E-苯氧菌胺、抑霉唑、腈菌唑、醚菌酯、环氟菌胺、肟菌酯、丙环唑、环酰菌胺、氟环唑、咪唑菌酮、啶酰菌胺、嘧菌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s,GCB)作为分散固相萃取(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DSPE)的吸附材料,净化液经氮气吹干、用V(正己烷):V(丙酮)=9:1混合溶液定容,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05~0.2 mg/kg范围内,21种杀菌剂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0.05和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21种杀菌剂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0%~122%之间,RSD<20%。该方法适用于草莓中21种杀菌剂残留的快速、高效和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莓 杀菌剂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9种绿叶类蔬菜中36种农药多残留的基质效应 被引量:32
5
作者 邱世婷 蒲凤琳 +2 位作者 侯雪 韩梅 郭灵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1-667,共7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了香菜、木耳菜、油麦菜、冬苋菜、蕹菜、生菜、芹菜、菠菜和茼蒿等9种绿叶菜类蔬菜中36种农药多残留的基质效应及影响因素。比较了QuEChERS方法中不同吸附剂对基质效应的影响,并比较了...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了香菜、木耳菜、油麦菜、冬苋菜、蕹菜、生菜、芹菜、菠菜和茼蒿等9种绿叶菜类蔬菜中36种农药多残留的基质效应及影响因素。比较了QuEChERS方法中不同吸附剂对基质效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QuEChERS方法、氨基柱净化法和未经净化直接检测3种前处理方法在UPLC-MS/MS检测模式下基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N-丙基乙二胺(PSA)对绿叶菜中主要影响基质效应的杂质净化效果较好;QuEChERS净化法优于其他2种,样品经QuEChERS法净化后,36种农药在木耳菜、油麦菜、冬苋菜、蕹菜和生菜中均为弱基质效应,可直接采用试剂标准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基质效应明显的蔬菜和农药,建议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针对一些基质效应较强的农药,在灵敏度和仪器检出限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稀释法补偿基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绿叶蔬菜 农药多残留 基质效应 QUECH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蔬菜中的百草枯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梅 侯雪 +4 位作者 邱世婷 焦颖 罗晓梅 先正其 王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6-1131,共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 MS),建立了蔬菜中百草枯的快速检测方法。蔬菜样品采用乙腈-0.2%甲酸水溶液(1∶1,体积比)提取2次,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 MS),建立了蔬菜中百草枯的快速检测方法。蔬菜样品采用乙腈-0.2%甲酸水溶液(1∶1,体积比)提取2次,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目标物经Acquity UPLC BEH HILIC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含50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下电离,高分辨质谱平行反应监测(PRM)扫描模式下采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蔬菜基质中百草枯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2 7~0.999 4,检出限为0.1~0.5μg/kg,定量下限为0.4~1.8μg/kg,平均回收率为70.8%~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30%~7.9%。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可用于蔬菜中百草枯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 蔬菜 百草枯 分散固相萃取(DS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ECD检测苦荞茶中的31种农药残留不同前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邱世婷 侯雪 +2 位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赵郭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2,共7页
【目的】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技术为基础,建立了适合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分析的4种前处理方法:SPE(florisil柱)法、SPE(NH_2-Carb柱)法、GPC法、d-SPE(PSA+C18)法。【方法】以苦荞茶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共31种... 【目的】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技术为基础,建立了适合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分析的4种前处理方法:SPE(florisil柱)法、SPE(NH_2-Carb柱)法、GPC法、d-SPE(PSA+C18)法。【方法】以苦荞茶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共31种农药为研究对象,从空白基质净化效果、基质效应、不同浓度添加回收率方面对4种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florisil柱)法得到的空白基质干扰最少,基质效应最弱,稳定性最好,能保证大部分目标物的回收率在70%~120%,但对氟虫腈及代谢物回收率较差;SPE(NH_2-Carb柱)法能保证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和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适合于多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但对环境不友好;GPC法稳定性略差;d-SPE(PSA+C18)法方法简便快捷,但回收率偏高,应配合内标法或对分散固相萃取剂用量进一步优化后使用。【结论】本研究可为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固相小柱萃取 凝胶渗透法 分散固相萃取 GC—ECD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蔬菜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被引量:15
8
作者 邱世婷 韩梅 +3 位作者 侯雪 郭灵安 雷绍荣 陈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0-668,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检测蔬菜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提取,6 g无水硫酸镁和1 g氯化钠盐析后,无需净化,直接进行UHPLC-MS/MS分析,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和多反应...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检测蔬菜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提取,6 g无水硫酸镁和1 g氯化钠盐析后,无需净化,直接进行UHPLC-MS/MS分析,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除矮壮素、缩节胺的回收率为50.5%~73.7%,其余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2%~125.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2.5%,方法定量下限为1~50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蔬菜样品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 植物生长调节剂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4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梅 侯雪 +1 位作者 邱世婷 王悦涵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1,76,共8页
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快速测定蔬菜中4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净化,气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外标... 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快速测定蔬菜中4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净化,气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48种农药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LOQ, S/N=10)为1.7~26.4μg/kg,加标回收率为71.3%~127.9%,相对标准偏差(RSD)RSD<8.1%。该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实现高通量检测蔬菜中多农残,满足蔬菜实际样品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邱世婷 王艳 +4 位作者 韩梅 李莹 向冰 郑维 侯雪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7,共5页
采用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量。土壤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4 g无水硫酸镁和1 g氯化钠盐析,100 mg PSA净化后用UPLC-MS/MS测定。质谱采用正离子电离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基质匹配标... 采用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量。土壤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4 g无水硫酸镁和1 g氯化钠盐析,100 mg PSA净化后用UPLC-MS/MS测定。质谱采用正离子电离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10种酰胺类除草剂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0种酰胺类除草剂在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2.7%~114.2%,RSD为1.1%~8.5%,方法的定量限为0.5~100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土壤样品中10种酰胺类除草剂多残留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酰胺类除草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壤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菊花中多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梅 侯雪 +1 位作者 邱世婷 王悦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3065-3077,共13页
目的建立一种加速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同时检测菊花中123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加速溶剂萃取,石墨化碳/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SH-Rxi-5SilMS ... 目的建立一种加速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同时检测菊花中123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加速溶剂萃取,石墨化碳/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SH-Rxi-5SilMS (30 m×0.25 mm, 0.25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离子(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扫描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5~0.5mg/L范围内,123种农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7),方法检出限为0.5~29.1μg/kg,定量下限为1.7~97.1μg/kg,在100、200、4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12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0.0%~12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10.1%。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准确、灵敏,可应用于菊花中多种农药残留的筛查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加速溶剂萃取 石墨化碳/氨基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草莓表面霉菌鉴定及其致腐能力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1 位作者 郭灵安 雷欣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27-4335,共9页
目的调查春草莓表面霉菌的总体状况,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致腐能力和产毒素研究,为草莓的保鲜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份春草莓样品进行霉菌检测,分离霉菌采用ITS序列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酶联免疫法对腐... 目的调查春草莓表面霉菌的总体状况,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致腐能力和产毒素研究,为草莓的保鲜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份春草莓样品进行霉菌检测,分离霉菌采用ITS序列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酶联免疫法对腐烂草莓及真菌发酵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展青霉素(patulin,PAT)进行检测,对出现率较高的霉菌进行草莓复接试验,判断其致腐能力。结果健康草莓表面的霉菌计数对数值3.5~5.5的占样品总数的83%;毛霉菌属、枝孢菌属和青霉菌属在草莓中出现率较高;由这3类霉菌致草莓腐烂样品和其发酵液均检测不出真菌毒素OTA和PAT,复接试验中毛霉属真菌在36 h在草莓表面形成明显菌斑,72 h可形成明显菌斑而更大面积软腐。结论草莓表面存在大量且多种霉菌,霉菌侵染草莓是导致其腐烂主要诱因,毛霉属霉菌占主要生态位但青霉菌属、枝孢菌属霉菌更易导致其软腐,草莓表面霉菌不会产生真菌毒素而对草莓进行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霉菌 ITS序列 赭曲霉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毛木耳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世婷 侯雪 +4 位作者 代晓航 韩梅 李莹 王艳 沈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976-2981,共6页
目的建立改进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毛木耳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后,比较了C18和PEP-2的净化和去除色素能力,同时对提取试剂和PEP-2净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 目的建立改进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毛木耳中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后,比较了C18和PEP-2的净化和去除色素能力,同时对提取试剂和PEP-2净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相关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定量限为0.1~5μg/kg,在0.01、0.05、0.1 mg/kg 3个添加浓度下平行6次实验,回收率为80.6%~116.6%,RSD为0.9%~11.2%。结论该法满足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要求,可为食用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2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 毛木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豆类杂粮中5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5
14
作者 韩梅 侯雪 +1 位作者 邱世婷 焦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437-2445,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杂粮中53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杂粮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MgSO4、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C18混合净化剂净化,CAPCELL CORE AQ柱(150 mm×3 mm,2.7μm)分离,以5 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杂粮中53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杂粮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MgSO4、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C18混合净化剂净化,CAPCELL CORE AQ柱(150 mm×3 mm,2.7μm)分离,以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V:V)-5 mmol/L甲酸铵甲醇溶液(含0.1%甲酸,V:V)为流动相,在全扫描和自动触发二级质谱(Full MS/dd-MS2)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53种目标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定量限为1~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3.8%~119.7%,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适用于杂粮中53种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杂粮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致腐霉菌的鉴定及其产毒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1 位作者 郭灵安 雷欣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721-1726,共6页
目的调查草莓表面主要致腐真菌,并研究其是否产生毒素。方法对草莓真菌进行分离,综合利用菌落形态学观察、显微生殖观察、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腐烂草莓及真菌发酵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 目的调查草莓表面主要致腐真菌,并研究其是否产生毒素。方法对草莓真菌进行分离,综合利用菌落形态学观察、显微生殖观察、真菌ITS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腐烂草莓及真菌发酵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含量。结果 4种毛霉属真菌和1种青霉属真菌可引起草莓腐烂,经分子鉴定分别为易脆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多枝毛霉菌、根毛霉菌和草酸青霉菌。腐烂的草莓和毛霉发酵液检测不出OTA,但青霉菌发酵液中检测出OAT毒素存在。结论真菌是致草莓腐烂的主要诱因,毛霉菌在腐烂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产毒素的青霉菌与其共生,应加强草莓及制品的风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真菌 赭曲霉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6种大豆异黄酮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莉 靳可婷 +2 位作者 仲伶俐 杨晓凤 江永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68-4374,共7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粮食中6种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大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粉碎混匀后的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取上...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粮食中6种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大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粉碎混匀后的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取上清液,过0.22μm有机相滤膜上机。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和甲醇(C)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 L/min,柱温为35℃,于紫外检测器波长260 nm处检测,大豆异黄酮各组分含量以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本方法在30 min内完成6种大豆异黄酮的分离分析,大豆异黄酮各组分浓度在0.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9%~107.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6%~5.0%,检出限为0.03~0.1μg/mL,定量限为0.1~0.3μg/mL。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能满足不同粮食种类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异黄酮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壳核填料色谱柱快速测定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绍荣 毛建霏 +2 位作者 付成平 胡莉 仲伶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2-46,共5页
作者使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大体积进样技术2.6μm壳核填料色谱柱快速测定黄曲霉毒素M1。结果表明,在常规液相色谱仪上使用壳核填料色谱柱比传统全多孔填料色谱柱更加快速有效。与常规全多孔3μm(4.6mm×150mm)和5μm(4.6mm×25... 作者使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大体积进样技术2.6μm壳核填料色谱柱快速测定黄曲霉毒素M1。结果表明,在常规液相色谱仪上使用壳核填料色谱柱比传统全多孔填料色谱柱更加快速有效。与常规全多孔3μm(4.6mm×150mm)和5μm(4.6mm×250mm)填料色谱柱相比,相同仪器条件下使用洗脱强度低于流动相的溶剂定容上机,2.6μm(4.6mm×100mm)核壳结构色谱柱的分析时间分别为后两者的51.5%和21.3%,峰高分别为后两者的183.9%和490.5%,峰方差分别为后两者的34.7%和6.2%。因此,常规HPLC上使用壳核填料色谱柱可以在大幅减少分析时间和成本的同时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核壳填料色谱柱 大体积进样 黄曲霉毒素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肉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2 位作者 郭灵安 雷欣宇 刘月悦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0,共4页
采用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选择性前增菌方法从鲜鹅肉、鸭肉样本中检测到2株疑似沙门氏菌的菌株,但经ATB生化鉴定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采用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选择性前增菌方法从鲜鹅肉、鸭肉样本中检测到2株疑似沙门氏菌的菌株,但经ATB生化鉴定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比对2株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的生化图谱,其中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和L-阿拉伯糖的实验结果同为阳性,其余生化反应结果差异较大;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谱标识峰足迹与肠炎沙门氏菌CICC21482有明显不同。微生物耐药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只有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肉 铜绿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生化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C在草莓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晓航 郭灵安 魏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516-3520,共5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草莓中生长情况及与3种肠毒素SEA、SEB、SEC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菌株进行肠毒素分型确认后,分别制备10^4 CFU/g(高)、10^2CFU/g(低)两个浓度菌液,采用浸泡方式人工污染到草莓上,分别于8℃、25℃下贮存...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草莓中生长情况及与3种肠毒素SEA、SEB、SEC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菌株进行肠毒素分型确认后,分别制备10^4 CFU/g(高)、10^2CFU/g(低)两个浓度菌液,采用浸泡方式人工污染到草莓上,分别于8℃、25℃下贮存,贮存过程中参照GB 4789对草莓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C)检测。结果适宜条件下,无论初始污染程度高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能在草莓上正常生长代谢并产生肠毒素,特别是SEA的产生较SEB和SEC迅速。其中,25℃贮存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累计到10^4 CFU/g以上就可从样品中检测到SEA,累计到10^5 CFU/g以上可以检测到SEC,累计到10^7CFU/g以上可以检测到SEB;8℃贮存条件下,48 h内未检测到肠毒素。结论以草莓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质,获得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与3种常见肠毒素产生的相关性,对草莓微生物风险评估及相关标准制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氏菌对新鲜番茄的附着和渗透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晓航 郭灵安 魏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对肠炎沙门氏菌在新鲜番茄不同部位的存活情况,包括模式、时间的研究,旨在对番茄中沙门氏菌污染进行风险分析并为找到肠炎沙门氏菌在番茄上附着与存活最小化的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番茄上肠炎沙门氏菌的生存量... 通过对肠炎沙门氏菌在新鲜番茄不同部位的存活情况,包括模式、时间的研究,旨在对番茄中沙门氏菌污染进行风险分析并为找到肠炎沙门氏菌在番茄上附着与存活最小化的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番茄上肠炎沙门氏菌的生存量进行研究,包括不同人工污染程度及部位,不同贮存时间和温度,分别取番茄污染表皮处和果肉进行沙门氏菌定性和MPN法定量检测,并结合电镜观察番茄表面结构,分析附着渗透可能。结果表明:番茄表皮及果蒂多孔形态给微生物的附着和渗透提供一定的条件,人工接种30 d后,仍可在番茄果皮、果肉、果蒂处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并且附着与渗透易发生在果蒂和破损表皮处。因此,沙门氏菌可长期存活于番茄表皮及内部,表面多孔结构保护肠炎沙门氏菌免受清洗的影响,为生食带来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肠炎沙门氏菌 附着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