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产草莓中细菌污染的安全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邵毅 沈源源 +3 位作者 刘海燕 陈佼佼 姚春霞 周昌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调查上海地产草莓细菌污染情况,从8个区采集231个草莓样品,筛查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4种致病菌,测定了菌落总数,并筛查鉴定了对头孢霉素(CTX)、磺胺甲恶唑(SUL)、四环素(TET)... 为调查上海地产草莓细菌污染情况,从8个区采集231个草莓样品,筛查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4种致病菌,测定了菌落总数,并筛查鉴定了对头孢霉素(CTX)、磺胺甲恶唑(SUL)、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OX)、红霉素(ERM)、环丙沙星(CIP)和萘啶酸(NDS)等7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16%,未检出其他3种致病菌,菌落总数在1.0×10~2-3.0×10~7 CFU/g,细菌污染整体风险较低;CTX^r、NDS^r、CIP^r和ERM^r耐药菌水平较高,分别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微杆菌属(Micro6acferium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泛菌属(Pantoea rodasii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等属,存在潜在的耐药性迁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食源性致病菌 菌落总数 耐药共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姬'和'红颜'草莓采后微生物安全评价及品质劣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邵毅 沈源源 +5 位作者 刘海燕 林淼 陈佼佼 林婷 黄志城 周昌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章姬'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和'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Hongyan')为材料,研究了草莓采后在(20±0.5)℃或(4±0.5))℃下(RH 80%-90%)贮藏时菌落总数、大肠菌... 以'章姬'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和'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Hongyan')为材料,研究了草莓采后在(20±0.5)℃或(4±0.5))℃下(RH 80%-90%)贮藏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变化,并结合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紧实度等品质参数,评估了草莓采后的微生物安全性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尽管'章姬'和'红颜'草莓在采后3 d内均能较好地维持外观品质和食用口感,低温下甚至能保持至第6天,但两种草莓的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计数分别在第2天和第3天(20℃)、第3天和第4天(4℃)提高至采摘当天的10倍以上,20℃贮藏的'红颜'草莓第5天时大肠菌群超过200 MPN/g。因此,两种草莓采后贮藏期间有害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提高先于外观品质和口感指标的劣变,存在微生物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姬'草莓 '红颜'草莓 采后 微生物安全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卫国 饶钦雄 +2 位作者 陈珊珊 卢阳阳 张其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50、250 mg/kg)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内标 灭蝇胺 三聚氰胺 双孢蘑菇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羊肚菌营养成分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顾可飞 刘海燕 +2 位作者 杨海峰 范婷婷 周昌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62,共8页
为开发羊肚菌保鲜技术,应用电子束辐照探索羊肚菌辐照保鲜技术对羊肚菌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2 k Gy时,羊肚菌鲜菇冷藏至第11 d生物学形态保存完好,粗蛋白、粗纤维、粗多糖及营养元素均未发生显著性变... 为开发羊肚菌保鲜技术,应用电子束辐照探索羊肚菌辐照保鲜技术对羊肚菌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2 k Gy时,羊肚菌鲜菇冷藏至第11 d生物学形态保存完好,粗蛋白、粗纤维、粗多糖及营养元素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营养价值略有增加。初步证明,低剂量下(≤2 k Gy)羊肚菌鲜菇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电子束辐照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现状解析及对策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晓燕 周昌艳 +3 位作者 白冰 赵志勇 李晓贝 雷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按照栽培基质(环境)、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收贮运、产品等环节,对我国目前现行有效的食用菌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分析,理清了现有食用菌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总数量不少,但少规划、不系统、有交叉、有缺失。建议按照"通用... 按照栽培基质(环境)、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收贮运、产品等环节,对我国目前现行有效的食用菌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分析,理清了现有食用菌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总数量不少,但少规划、不系统、有交叉、有缺失。建议按照"通用为主,品种补充"原则,加强食用菌标准体系规划,并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同时尽快制修订一批急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产品标准 技术标准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中氯吡脲残留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白冰 赵莉 +3 位作者 宋卫国 唐红霞 王伟民 饶钦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了西瓜中氯吡脲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涡旋提取后,加入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1—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氯吡脲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法最低...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了西瓜中氯吡脲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涡旋提取后,加入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1—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氯吡脲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法最低定量检出限为0.1μg/kg;在全瓜、瓜瓤和瓜皮3种基质中,100μg/kg、μg/kg和0.1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氯吡脲回收率为97%—124%,相对标准偏差为5.39%—11.2%;该方法可以满足西瓜中氯吡脲残留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氯吡脲残留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志勇 韩铮 +4 位作者 杨凌宸 王建华 侯加法 沈向真 武爱波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9,共6页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μg/kg和0.50~1.50μg/kg;线性范围在0.5~100.0 ng/mL时,R^2≥0.9990;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8%~95.21%、88.92%~98.15%和75.34%~87.09%,相对标准偏差≤13.55%。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能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同位素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牛肝菌营养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可飞 刘海燕 +1 位作者 李亚莉 周昌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60,共6页
分析了黄牛肝菌(Boletus auripes)、黑牛肝菌(Boletus nigrican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等3个品种牛肝菌的矿质元素、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通用营养评价标准评估其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牛肝... 分析了黄牛肝菌(Boletus auripes)、黑牛肝菌(Boletus nigrican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等3个品种牛肝菌的矿质元素、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通用营养评价标准评估其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牛肝菌均富含磷、钾、铁、硒等营养元素,尤其是磷、钾,其含量分别高达2.34mg·g^(-1)~4.01 mg·g^(-1)、25.7 mg·g^(-1)~29.5 mg·g^(-1)。牛肝菌富含蛋白质和多糖,蛋白质含量为27.9%~35.8%,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美味牛肝菌>黄牛肝菌>黑牛肝菌;而多糖含量均约为12.0%,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必需氨基酸占比,黄牛肝菌为41.62%、黑牛肝菌为44.84%、美味牛肝菌为47.18%。美味牛肚菌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略高于其它2种牛肝菌,整体上美味牛肝菌的评分接近FAO标准模式蛋白,而3个品种牛肝菌的氨基酸系数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多糖 蛋白质 氨基酸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活性物质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15
9
作者 顾可飞 周昌艳 邵毅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食用菌以其营养性、功能性、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行业的朝阳产业,在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药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价值。在通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营养特点、功能因子和其功效和... 食用菌以其营养性、功能性、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食品行业的朝阳产业,在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药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价值。在通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营养特点、功能因子和其功效和作用机理,系统阐述了食用菌功能性食品/药品的开发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食用菌功能性食品/药品发展前景及现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营养成分 活性因子 功能性食品和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