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潇威 陈春 +1 位作者 宇妍 林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19-22,共4页
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是保障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关键点.综述了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的框架内容与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期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并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风险评估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最后... 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是保障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关键点.综述了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的框架内容与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近期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并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风险评估内容作了简要的概括.最后展望了我国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食品安全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红菊 李颖 +1 位作者 肖志勇 孙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04-209,共6页
目的了解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共抽取430份农产品样品,监测项目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采用全... 目的了解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共抽取430份农产品样品,监测项目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采用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对分离到的部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结果农产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畜禽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2株、沙门氏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7株;鲜食蔬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7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的鉴定结果和国标方法完全一致。结论应重视农产品的源头污染,加强监控。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理
3
作者 白芳芳 李平 +3 位作者 陆红飞 李白玉 齐学斌 毛雯雯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方法】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质... 【目的】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方法】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质及N2O排放通量影响,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减氮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N2O排放调控机制。【结果】(1)减氮有效降低了N2O排放通量,且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远高于冬小麦季,夏玉米季由施肥引起的N2O排放量较高。(2)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公式为:N2O排放通量=181.952+1.450×硝态氮+8.401×铵态氮-0.514×电导率;硝态氮、铵态氮会对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电导率会对冬小麦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公式为:N2O排放通量=-354.606+4.592×硝态氮+157.848×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会对夏玉米季N2O排放通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综上可知,适量减氮显著降低夏玉米季N2O累积排放量和增温潜势,应加强夏玉米季农田水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玉轮作 减氮 N2O排放通量 土壤性质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铅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叶类蔬菜铅吸收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顺安 陈春 +4 位作者 郑向群 梁军锋 刘潇威 沈跃 李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564,共9页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铅的方法,测定分析了这些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Pb含量及其与两种叶菜(苋菜和空心菜)Pb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粒径大小对于Pb在土壤中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粒级Pb含量为71.3~2245.4mg·kg-1,根据各粒级组分分布,可计算出2~0.5mm粒级Pb含量占全量的比例为1.21%~28.96%,0.5~0.25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1.98%~22.15%,0.25~0.05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3.29%~38.41%,0.05~0.002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4.94%~68.17%,<0.002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2.30%~56.50%。Pb在红壤等14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径减少大致呈递增趋势,黏粒组的团聚体普遍呈现出Pb富集现象;在潮土等8种土壤中,Pb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趋势,在黏粒组和粗砂组团聚体中都出现富集现象。此外,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氧化铁等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b的富集系数有显著作用。粉粒组团聚体中Pb含量与叶菜类蔬菜Pb的吸收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叶菜 分布 吸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灌浆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白芳芳 乔冬梅 +5 位作者 李平 齐学斌 王和洲 郭魏 韩洋 赵宇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为揭示不同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水氮利用效率影响,以夏玉米‘怀玉208’为试验材料,基于大型地中渗透仪,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埋深(GW,2、3、4 m)和施氮量(N,300、240 kg·hm^(-2))对夏玉米籽粒灌... 为揭示不同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水氮利用效率影响,以夏玉米‘怀玉208’为试验材料,基于大型地中渗透仪,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埋深(GW,2、3、4 m)和施氮量(N,300、240 kg·hm^(-2))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玉米百粒质量随花后天数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施氮量和地下水埋深均极显著影响玉米收获时的百粒质量,但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地下水埋深相同时,施氮量为300 kg·hm^(-2)玉米的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240 kg·hm^(-2)玉米的百粒质量。(2)灌浆期各处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各处理玉米籽粒灌浆过程。收获期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籽粒质量、玉米平均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玉米灌浆参数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3)施氮量和地下水埋深极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其中N300GW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N240GW3处理的产量最低。玉米产量与穗长、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4)施氮量、地下水埋深及二者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影响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施氮量极显著影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地下水埋深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N240GW4处理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综上可知,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灌浆过程交互作用显著,N240GW4处理是本研究推荐的农业绿色高产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施氮量 灌浆 氮肥偏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平 郭魏 +4 位作者 韩洋 刘铎 杜臻杰 张彦 齐学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6,共7页
【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 【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构建矿化时间、外源施氮量与氮素矿化量的耦合模型。【结果】与清水灌溉土壤相比,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量提高了1.85~2.64倍;与再生水对照土壤相比,外源施氮200、160、140、100 mg/kg处理土壤矿质氮量分别提高了3.43、3.34、2.85、2.38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大致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0~14 d为矿化激发阶段,第2阶段,14 d以后为稳定矿化阶段;构建了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外源施氮量为212.83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最大值为233.23 mg/kg,而对应的矿化时间为26.75 d。【结论】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正激发效应,外源施氮量为160 mg/kg时,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最大,达到85.89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关系可表达为二元二次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施氮 再生水灌溉 净矿化量 矿化速率 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暂养水体中丁香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正全 崔云云 +7 位作者 倪玲 陈力 黄宝勇 刘源 汪立平 赵勇 王锡昌 谢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2期57-66,共10页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民健康,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密度养殖渔业的发展和水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运输环节人为添加丁香酚用于降低水产动物代谢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可减少运输过程中水产动物死亡率。丁香酚加入到运...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民健康,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密度养殖渔业的发展和水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运输环节人为添加丁香酚用于降低水产动物代谢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可减少运输过程中水产动物死亡率。丁香酚加入到运输水体导致在水产动物体内积蓄,摄入含丁香酚的水产品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风险。目前中国没有丁香酚作为麻醉剂的检测标准及残留限量值,也无推荐休药期,检测机构都是依据文献等非标方法进行检测。文章对国内外丁香酚在水生动物、水产运输暂养水体及其他基质中的残留检测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样品基质、检测设备、方法学参数等进行了统计和比较,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了经典示例并介绍了内标物质,提出利用串联四级杆技术配合内标法与合适的前处理技术检测水体基质中丁香酚残留是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通过横向比较和制约关系的阐述以期为水产运输暂养水体中丁香酚残留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运输暂养水体 水产动物 残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冯雪 柳艳霞 +2 位作者 贺泽英 王雯雯 赵改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19,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建立了稻米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产地溯源。利用D-最优设计对提取溶剂进行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分析法考察了不同溶剂对代谢物提取效率的影响。考察了衍生试剂种类、衍生温...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建立了稻米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产地溯源。利用D-最优设计对提取溶剂进行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分析法考察了不同溶剂对代谢物提取效率的影响。考察了衍生试剂种类、衍生温度及时间对代谢物检测的影响,最终确定分析条件为: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MSTFA-TMCS,99∶1)于60℃条件下衍生1 h。选取10种代谢物考察仪器精密度、方法重现性和衍生产物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结合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软件,以主成分分析(PCA)法区分黑龙江省4个地区的29个绥粳4号稻米样本,分类效果显著。对显著变化(P<0.05,倍率变化≥2)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鉴定,确定了11种特征标记物。结果表明,利用GC/Q-TOF MS建立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别稻米产地具有可行性,为大米市场的规范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主成分分析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测定大米及土壤中甲萘威的残留 被引量:10
9
作者 瞿巧钰 陈珊珊 +2 位作者 刘潇威 张奇 李培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8-634,共7页
以6-(1-萘氧基甲酰胺基)己酸(CNH)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免疫原(CNH-BSA)制备高特异性抗体,分别以CNH、4-(1-萘氧基甲酰胺基)丁酸(CNB)、3-(1-萘氧基甲酰胺基)丙酸(CNA)偶联卵清蛋白(OVA)得到包被抗原(CNH-OVA,C... 以6-(1-萘氧基甲酰胺基)己酸(CNH)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免疫原(CNH-BSA)制备高特异性抗体,分别以CNH、4-(1-萘氧基甲酰胺基)丁酸(CNB)、3-(1-萘氧基甲酰胺基)丙酸(CNA)偶联卵清蛋白(OVA)得到包被抗原(CNH-OVA,CNB-OVA,CNA-OVA),以上述抗体及包被原作为核心材料,研究了同源包被与异源包被模式及ELISA各影响因素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建立了甲萘威异源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并考察了此方法对测定大米及土壤中甲萘威残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以CNA-OVA异源包被的间接竞争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IC50为(10.51±0.11)μg·L-1,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2.07~47.30μg·L-1(以IC20~IC80为标准)。以0.5,1.0,2.0,4.0 mg·kg-1作为加标浓度,甲萘威在大米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2.3%~111.6%,土壤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5.3%~103.2%,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与HPLC法的比对验证结果表明,ELISA和HPLC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异源包被 ELISA 大米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结合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冬雪 赵玉乐 +6 位作者 肖志勇 何沛桥 杨红菊 那星 赵源 唐晓菲 黄宝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目的建立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结合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进行前处理。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氯化钠、柠檬酸三钠和柠檬酸二钠盐析后,经N... 目的建立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结合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进行前处理。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氯化钠、柠檬酸三钠和柠檬酸二钠盐析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型固相分散净化,以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与手动QuEChERS方法对回收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与手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对蔬菜中大多数农药的回收效果差异不显著,都能满足日常检测要求。41种农药在0.02~1.0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5、0.10、0.20和0.50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除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氯氟氰菊酯、氟氰戊菊酯、百菌清外,菠菜中其他农药的回收率为70.61%~129.43%。除百菌清、杀螟硫磷、虫螨腈、哒螨灵和氯氰菊酯外,其他农药添加回收率的RSD为1.12%~18.7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QuEChERS自动样品制备系统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法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