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区土壤和农产品镉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3 位作者 魏帅 郭波莉 蔡先峰 田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以某铅锌冶炼厂周边为研究区域,网格法采集30个表层(0~10 cm)土壤样品,对应采集46个粮食样品和69个蔬菜样品,用ICP-MS测定镉质量比。运用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ging)预测研究区域内土壤镉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评... 以某铅锌冶炼厂周边为研究区域,网格法采集30个表层(0~10 cm)土壤样品,对应采集46个粮食样品和69个蔬菜样品,用ICP-MS测定镉质量比。运用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ging)预测研究区域内土壤镉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土壤的镉污染级别。通过分析粮食和蔬菜的镉质量比,评估其食用安全性以及受调查居民镉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1)距离铅锌冶炼厂1 000m范围,或东南侧(下风向)3 000 m内土壤中镉质量比大于0.65mg.kg-1;2)研究区域土壤中镉单因子污染指数超过了警戒线(P≥1.0),个别区域受到严重污染(P=4.7);3)土壤与小麦籽粒镉质量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9,p<0.01),粮食样品镉质量比超过限量标准(GB 2762—2005)的占52.2%,蔬菜样品为8.7%;4)仅以粮食和蔬菜摄入估计的THQ=0.79,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小麦、蔬菜和大豆摄入对每日镉摄入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2.9%和2.0%。研究区域土壤2/3以上面积受到镉污染,土壤可能是小麦籽粒镉的来源之一。当地受调查人群若长期食用该地区种植的农产品,镉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小麦对镉摄入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 粮食 蔬菜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邢福国 滑慧娟 刘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4,共8页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提高粮食营养和加工品质的主要手段。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不断推进,转基因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仍受到怀疑,引起了民众...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提高粮食营养和加工品质的主要手段。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不断推进,转基因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仍受到怀疑,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就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食用安全性评价、加工安全性评价和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概述,并多角度探讨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型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标准化等,以期使民众科学地认知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并为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产品 安全性评价 食用安全性 加工安全性 饲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淀粉提取工艺对淀粉产品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田阳 魏帅 +2 位作者 魏益民 郭波莉 赵多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3份含镉大米为试验原料,比较了碱法、酶法和表面活性剂法3种淀粉提取工艺对淀粉产品镉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淀粉产品镉含量较低的提取工艺;以淀粉产品的镉含量为指标,应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米淀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 以3份含镉大米为试验原料,比较了碱法、酶法和表面活性剂法3种淀粉提取工艺对淀粉产品镉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淀粉产品镉含量较低的提取工艺;以淀粉产品的镉含量为指标,应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米淀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的淀粉产品镉含量最低;最优的大米淀粉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8∶1,碱液质量分数0.23%,反应时间16 h。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大米淀粉产品的镉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了84.77%,淀粉纯度为97.02%,淀粉提取率为7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淀粉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扒鸡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婷婷 张春江 +6 位作者 张泓 黄峰 胡宏海 张雪 刘倩楠 陈文波 纪丽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3,118,共6页
本文研究了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FAA)、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绝对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油炸后最高,煮制之后又有所下降... 本文研究了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FAA)、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绝对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油炸后最高,煮制之后又有所下降,煮制环节对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游离氨基酸(FAA)在加工过程中逐渐降低,Arg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Glu含量高于其阈值,腌制、煮制环节对其影响均较为显著(p<0.05)。脂肪酸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有所升高,更利于人体健康,煮制环节对其影响较为显著(p<0.05)。扒鸡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Na、Cu、Mn含量有所升高。因此,经过加工后扒鸡的营养成分相应提高,更适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煮制环节对扒鸡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影响最大;腌制环节游离氨基酸有所损失,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鸡 营养成分 动态变化 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高鹤 易建勇 +2 位作者 刘璇 邓放明 毕金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番木瓜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番木瓜蛋白酶提取技术、饮料加工技术、干燥技术以及副产物利用技术,旨在为番木瓜加工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木瓜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温度对风干肉品质和加工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饶伟丽 王振宇 +2 位作者 辛建增 李桂霞 张德权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研究不同风干温度对风干肉色泽、质构、消化率、酸价和加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风干肉色泽、质构影响显著,对风干肉的消化率和酸价影响不显著。60℃以上温度风干的风干肉其亮度值(L*)和黄度值(b*)显著大于55℃以下温度风干的L*... 研究不同风干温度对风干肉色泽、质构、消化率、酸价和加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风干肉色泽、质构影响显著,对风干肉的消化率和酸价影响不显著。60℃以上温度风干的风干肉其亮度值(L*)和黄度值(b*)显著大于55℃以下温度风干的L*和b*。35℃风干的产品红度值(a*)最高,硬度最小(P<0.05),是适宜加工风干肉的温度。除了a*外,35℃风干产品和15℃风干产品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35℃风干时间远小于15℃的风干时间(P<0.05)。风干能耗不止和风干温度有关系,还和风干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 风干肉 温度 品质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肉方便菜肴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新欣 张春江 +1 位作者 张泓 刘成国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
对腊肉的加工特点及品质进行阐述,描述方便菜肴和其他方便肉制品加工各个环节的研究现状,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腊肉的预处理、配菜的选择、热加工工艺优化、包装方式的选择以及杀菌方式的选择,分析菜肴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探讨相... 对腊肉的加工特点及品质进行阐述,描述方便菜肴和其他方便肉制品加工各个环节的研究现状,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腊肉的预处理、配菜的选择、热加工工艺优化、包装方式的选择以及杀菌方式的选择,分析菜肴在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方便菜肴 配菜 包装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harman和norharman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晗 王振宇 +2 位作者 郭海涛 倪娜 张德权 《肉类研究》 2013年第8期31-34,共4页
1-甲基-9H-吡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3,4-b]吲哚(norharman)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具有潜在毒性的β-咔啉生物碱,主要在高温体系下通过氨基酸裂解形成。本文概述肉制品加工过程中harman和norharman的形成机制,重点阐述... 1-甲基-9H-吡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3,4-b]吲哚(norharman)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具有潜在毒性的β-咔啉生物碱,主要在高温体系下通过氨基酸裂解形成。本文概述肉制品加工过程中harman和norharman的形成机制,重点阐述加工方式对harman、norharman的作用规律,分析harman、norharman的前体物、生成途径及抑制措施,为肉制品加工工艺的革新和营养健康肉制品的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HARMAN NORHARMAN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其加工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影全 张波 +3 位作者 关二旗 赵宗武 杨春玲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38,共8页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田小麦容重、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偏低;沉降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年际间变化较大。2008年~2013年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有2.88%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湿面筋含量较低是豫北地区优质小麦比例较低的限制性因素。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同时满足要求作为参考依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满足不同食品要求的比例依次为面条〉馒头〉饺子〉发酵饼干〉面包〉酥性饼干〉蛋糕、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食品加工 利用潜力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蛋白-芝麻酚非共价复合物结构及功能性质研究
10
作者 于欣淼 王玉堂 刘飞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6,共6页
文章以芝麻酚与大豆7S蛋白为原料,进行非共价结合,利用SDS-PAGE电泳、光谱学、分子对接等方式探究芝麻酚对大豆7S蛋白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酚能与7S蛋白通过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且7S蛋白与芝麻酚质量比为100∶8时结合... 文章以芝麻酚与大豆7S蛋白为原料,进行非共价结合,利用SDS-PAGE电泳、光谱学、分子对接等方式探究芝麻酚对大豆7S蛋白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酚能与7S蛋白通过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且7S蛋白与芝麻酚质量比为100∶8时结合最紧密,此时分子质量在35~48 ku和75~100 ku的亚基颜色变浅或消失,多酚结合当量升高至(7.19±0.20)mg/g。光谱学信息表明,FTIR光谱上并未出现新的峰,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由352 nm红移至359 nm,荧光强度降低至1005,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至33.30%±0.20%,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至19.83%±0.42%,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升至31.27%±0.35%。此外,7S蛋白-芝麻酚复合物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5.71±0.21)m^(2)/g和(14.63±0.17)min。综上,添加芝麻酚可显著改善7S蛋白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蛋白 芝麻酚 结构性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羊肉熏制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柴佳丽 王振宇 +2 位作者 侯成立 李铮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75-80,共6页
中国肉羊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原料肉基本品质决定了熏制羊肉的品质。为研究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熏制加工适宜性,本实验以10?个品种肉羊的通脊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原料肉的7个指标(水... 中国肉羊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存在差异,原料肉基本品质决定了熏制羊肉的品质。为研究不同品种羊肉营养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熏制加工适宜性,本实验以10?个品种肉羊的通脊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原料肉的7个指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24 h值、L~*值、a~*值、b~*值)、熏制羊肉的9个品质指标(熏制损失率、剪切力、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表皮L~*、表皮a~*、表皮b~*)。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熏制前原料肉品质与熏制后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分含量与熏制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黏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脂肪含量与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筛选出关键理化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24 h值、b~*值,建立了熏制羊肉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Y=0.190 9A+0.355 5B+0.234 3C+0.219 3D,其中,A为蛋白质含量、B为脂肪含量、C为pH24 h值、D为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熏制肉 品种 品质评价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加工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兆路 陈芹芹 +3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段玉权 司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5-399,共5页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色苷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桑椹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和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旨在为桑椹花色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花色苷 生理活性 加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市售大豆蛋白产品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荣生 张波 +2 位作者 童军茂 房岩强 李淑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凝胶硬度差异较大(CV>10%),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小(CV<10%)。有1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2008对灰分的要求,有8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1992对氮溶解指数的要求;100%的浓缩蛋白符合GB/T20371-2006的要求;有76.9%的分离蛋白符合GB/T20371-2006对粗纤维含量的要求。三种大豆蛋白产品间主要差异为氮溶解指数和凝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脂大豆粉 大豆浓缩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商品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片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特性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雪媛 高琨 +3 位作者 陈芹芹 毕金峰 吴昕烨 易建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281,共7页
为了研究苹果片中短波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特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明确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特性,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箱在50、70和90℃的条件下对苹果片进行中短波红外干燥处理试验,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 为了研究苹果片中短波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特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明确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特性,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箱在50、70和90℃的条件下对苹果片进行中短波红外干燥处理试验,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resonance,LF-NMR)和差示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技术,测定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玻璃化转变温度、水分活度、体积等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与玻璃化转变温度、水分活度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中短波红外温度对水分扩散影响较大,50、70、90℃3个温度条件下平均干燥速率之比为1∶1.5∶2.3;苹果片中存在3种状态水分,干燥过程中液泡中的自由水含量大幅度降低的同时,细胞质和细胞外空隙中不易流动水质量分数由7.96%增加至46.82%,干燥继续进行,不易流动水含量逐渐降低;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中,苹果片内不易流动水含量的降低,明显提高了玻璃化转变温度(p<0.05),使其由-38℃左右最高上升至13.41℃,并引起水分活度由0.99迅速下降至0.24(p<0.01);随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苹果片发生皱缩现象,体积与水分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R>0.99)。该研究为中短波红外干燥中水分扩散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 水分 干燥 苹果片 水分活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 皱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对苹果片水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雪媛 陈芹芹 +4 位作者 毕金峰 高琨 周林燕 吴昕烨 吕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7-293,共7页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预干燥温度升高,水分扩散速率加快,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整体范围在9.84×10-9~7.24×10-8 m2/s;干燥作用引起水分状态由高自由度向低自由度迁移,自由水含量在干燥初期迅速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MRI结果表明:苹果鲜样水分集中于中心部位,随干燥进行,水分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于样品中,含水率的降低,导致图像亮度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样品表现出向中心收缩的现象;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玻璃化转变(Tg)和水分活度(aw)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R〉0.90,p〈0.01),含水率的降低引起Tg升高、aw降低,且Tg与aw之间呈线性相关(R2〉0.81);水分的散失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破裂形成空腔,脉动瞬间的真空作用促使苹果片多孔海绵状结构进一步形成,赋予其酥脆口感。该试验可以为苹果片在脉动压差闪蒸干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核磁共振 苹果片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 水分活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素及其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红梅 李侠 +3 位作者 张春晖 董宪兵 李银 贾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与电子鼻(E-Nose)嗅探技术对鸡骨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1)及鸡骨素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2)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在两种产物中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8种...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与电子鼻(E-Nose)嗅探技术对鸡骨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1)及鸡骨素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2)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在两种产物中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8种、醛酮类23种、酸类3种、酯类10种、杂环类7种及其他类16种,两种产物中共有成分26种。与MRPs1相比,MRPs2中醛酮、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但前者的酯类物质含量更为丰富。(E)-2-辛烯-1-醇、(6Z,9Z)-十五碳二烯-1-醇、苯甲醛、辛醛、6-甲基-5-庚烯-2-酮、2-乙基-3-羟基-4(4H)-吡喃酮、2,3,5-三甲基-6-乙基吡嗪、2-[(甲基二硫基)甲基]呋喃构成了MRPs2的特有成分,γ-丁位十二内酯为MRPs1的特有成分。在两种反应产物中,除4-甲基-5-羟乙基噻唑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外(MRP1<MRP2),构成肉味特征风味成分的2-糠醇、2-甲基-3-呋喃硫醇、3-乙基-2,5-二甲基吡嗪、3,5-二乙基-2-甲基吡嗪、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的总含量在MRP1中也较低。这正是两者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E-Nose检测也验证了这一结果。本研究为骨素及其风味调味料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素 酶解液 美拉德反应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倩楠 张春江 +8 位作者 张良 胡小佳 余永名 胡宏海 黄峰 田芳 谭瑶瑶 戴小枫 张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5-273,共9页
近年来,食品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呈现的形式也多样化。该文介绍了挤出型、粉体凝结型和喷墨型食品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及市场应用情况。同时,3D打印的食品原料需要满足3个特性:打印性、适宜性和后加工性。目前,制约... 近年来,食品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呈现的形式也多样化。该文介绍了挤出型、粉体凝结型和喷墨型食品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及市场应用情况。同时,3D打印的食品原料需要满足3个特性:打印性、适宜性和后加工性。目前,制约食品3D打印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打印原料的局限性、流动性、打印速度、打印后模型的稳定性等。同时亟需将食品3D打印技术与食品营养学科相结合,在开发不同人群或个性化营养需求食品制造上寻找到突破口,为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带来新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加工 3D打印 成型原理 个性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8
作者 司旭 陈芹芹 +2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李兆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树莓被列为世界第三代水果,因其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医药疗效,已成为食品与保健品研究的焦点。本文概述了树莓花青素、鞣花酸、黄酮和树莓酮四种重要成分的功能性、提取技术和加工贮藏特性研究现状,并对树莓产业进行了展望,将为树莓功能... 树莓被列为世界第三代水果,因其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医药疗效,已成为食品与保健品研究的焦点。本文概述了树莓花青素、鞣花酸、黄酮和树莓酮四种重要成分的功能性、提取技术和加工贮藏特性研究现状,并对树莓产业进行了展望,将为树莓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和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功能性成分 提取 加工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面干燥工艺研究及其关键参数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杰 张影全 +2 位作者 刘锐 张波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93,共6页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a*值和抗弯强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且与烘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烘房一区温度和四区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本研究为确定合理的挂面干燥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面 干燥工艺 温度 相对湿度 质量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37
20
作者 郭玲玲 周林燕 +3 位作者 毕金峰 邓放明 易建勇 陈芹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1,共8页
以香菇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距离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距离对香菇片色泽L、复水性、硬度、氨... 以香菇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距离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距离对香菇片色泽L、复水性、硬度、氨基酸及总糖含量的影响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并建立各指标的二次回归方程,确定中短波红外干燥香菇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是影响香菇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香菇色泽L、复水比、硬度、氨基酸及总糖含量下降;其次是切片厚度,随着切片厚度增加香菇色泽L、复水比、总糖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干燥香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5℃、切片厚度4.5 mm、辐照距离120 mm。在此条件下得到香菇色泽L为58.56、复水比为5.32、硬度为495.63 g、氨基酸含量为818.12 mg/100 g、总糖含量为281.37 mg/g,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红外干燥 响应面法 氨基酸 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