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萝卜的营养功能、加工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66
1
作者 陈瑞娟 毕金峰 +3 位作者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周禹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1-206,共6页
胡萝卜富含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文中综述了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阐述了国内外胡萝卜产品的加工现状。针对研究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从胡萝卜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提出开发出新型保健功效显著的胡萝卜保健产品;另一方面提出如... 胡萝卜富含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文中综述了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阐述了国内外胡萝卜产品的加工现状。针对研究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从胡萝卜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提出开发出新型保健功效显著的胡萝卜保健产品;另一方面提出如何提高胡萝卜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经济效益。并对胡萝卜产品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营养保健功能 加工现状 综合利用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形成机制及抑制措施——以杂环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晗 张春晖 +3 位作者 王振宇 郭海涛 倪娜 张德权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4-29,共6页
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性、致突变性的杂环胺.IQ型杂环胺通过非酶褐变形成,即包含肌酸、氨基酸、糖的美拉德反应;氨基咔啉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于300℃的温度下热解产生.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 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性、致突变性的杂环胺.IQ型杂环胺通过非酶褐变形成,即包含肌酸、氨基酸、糖的美拉德反应;氨基咔啉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于300℃的温度下热解产生.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杂环胺含量显著上升.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抗氧化剂对杂环胺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介绍了杂环胺的结构、分类、含量、影响因素等,重点对杂环胺的形成机制及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畜禽产品 形成机制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煮食材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颖 韩东 张春晖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96,共8页
为探究食材经热加工后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该实验将不同种类蔬菜与肉经预煮处理后,在4℃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在不同时间点(0,1,3,5,7 d)采集样品,对其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 为探究食材经热加工后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该实验将不同种类蔬菜与肉经预煮处理后,在4℃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在不同时间点(0,1,3,5,7 d)采集样品,对其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预煮食材的品质发生显著变化(P<0.05)。具体表现为:预煮食材整体色泽逐渐变暗;pH值升高;畜禽肉中的TBARS值、TVB-N含量逐渐增加,猪肉在第3天时发生氧化酸败,牛肉和羊肉在第7天时发生氧化酸败;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叶菜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贮藏第3天时均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 mg/kg)。综上所述,预煮后的食材在冷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的外观劣化,同时伴随着脂质氧化、蛋白质分解、微生物活动、有害物质生长等现象,致使其品质严重下降,不宜食用,这一发现为预制菜的品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煮食材 冷藏 品质变化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 被引量:303
4
作者 公丽艳 孟宪军 +1 位作者 刘乃侨 毕金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76-285,共10页
为了探讨苹果品种间理化品质的差异,给选育新品种和苹果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采集了30个苹果品种为试材进行模式识别分析。该试验所用苹果在2011年8-10月份按照苹果可采成熟度(九成熟)在辽宁省兴城市国家种质资源圃进行采集。试验... 为了探讨苹果品种间理化品质的差异,给选育新品种和苹果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采集了30个苹果品种为试材进行模式识别分析。该试验所用苹果在2011年8-10月份按照苹果可采成熟度(九成熟)在辽宁省兴城市国家种质资源圃进行采集。试验测定了单果质量、体积、密度、果皮颜色、硬度、糖酸比、维生素C等20项理化品质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苹果品种和品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个品种苹果的密度、果型指数和含水率3项指标未表现出差异。对剩余17项品质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依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6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82.3%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可滴定酸、糖酸比及固酸比的信息即口尝品质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L值,a值和b值的信息,命名为颜色因子;其余主成分依次为甜度因子、质构因子、内在品质因子和果个大小因子。结合主成分得分图直观地显示了苹果品种和理化指标间关系:辽伏、理想、早金冠和瑞光分布在PC1和PC2的正向区间,糖酸比和固酸比值较大、口感好,但是果皮颜色较绿,是品质较好的早熟苹果;寒富、赤阳和红富士依次落在PC1和PC2第四区间,食用品质好、果皮颜色较红,是较为常见的晚熟苹果。分布在第二区间的普利阿姆,白星,Pvma果皮颜色绿且口感酸涩,不适宜鲜食,这些品种可能较为适宜进行加工。第三区间品种固酸比、甜酸比取值较小但是果皮颜色红,为选育果皮颜色受消费者喜爱且内在品质好的早熟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聚类分析将30个品种苹果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图结果基本一致,该试验初步判定30个品种苹果是否适宜鲜食,为苹果品种选育和加工应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水果 苹果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枣加工及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76
5
作者 周禹含 毕金峰 +4 位作者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陈瑞娟 邵春霖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红枣是中国传统食品,具有药食两用价值。文章介绍红枣的营养及保健功能,中国红枣产业的资源、贸易和加工发展现状,以及红枣产品的研发现状,并对中国红枣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红枣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枣 保健功能 加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米粉加工专用原料的选择 被引量:34
6
作者 高晓旭 佟立涛 +4 位作者 钟葵 刘丽娅 周闲容 周素梅 王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本研究对21种籼米进行了品质测定,并对其制备的鲜米粉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确定主要评价指标,为鲜米粉生产过程中专用大米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米品质特性的部分指标对鲜米粉的感官特性有显著(P〈... 本研究对21种籼米进行了品质测定,并对其制备的鲜米粉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确定主要评价指标,为鲜米粉生产过程中专用大米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米品质特性的部分指标对鲜米粉的感官特性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中灰分与口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淀粉含量与除气味外的其他感官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直链淀粉含量与组织形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并结合品种的聚类分析,选择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大米品种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当大米蛋白质质量分数在6.0%~7.0%、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在21.0%~25.0%时,加工的鲜米粉柔软顺滑、口感较好,鲜米粉生产过程中可据此筛选大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米粉 品质特性 蛋白质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蛋白大聚体在小麦加工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锐 魏益民 +2 位作者 张影全 邢亚楠 卢洋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2,128,共5页
谷蛋白大聚体(GMP)是小麦籽粒中最重要的蛋白质聚合体,不溶于1.5%SDS溶液,且分子质量较大,以颗粒形式存在,粒径范围为1~300Ixm;其含量和分子结构与食品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在面制食品加工中的作用远大于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和... 谷蛋白大聚体(GMP)是小麦籽粒中最重要的蛋白质聚合体,不溶于1.5%SDS溶液,且分子质量较大,以颗粒形式存在,粒径范围为1~300Ixm;其含量和分子结构与食品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在面制食品加工中的作用远大于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和单体蛋白。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高的小麦品种,其面筋、面团的强度和弹性较大,面包烘烤品质较好,面条拉伸特性较好。谷蛋白大聚体在面团和面过程中会发生解聚,其含量、粒径和分子质量均降低;而在面团醒发过程中叉会发生重聚。面条面坯形成过程中,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降低程度远低于传统面团,而凝胶强度的变化趋势则与传统面团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蛋白大聚体 小麦籽粒品质 面制食品加工 面制食品质量 面团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片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丽娜 钟葵 +4 位作者 佟立涛 刘丽娅 周闲容 顾军强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探讨燕麦片加工过程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本试验于商品化燕麦片不同生产环节在线取样,分析蒸煮、烘干和微波烘烤等工艺对燕麦中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不会导致燕麦蛋白质、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蒸煮... 为探讨燕麦片加工过程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本试验于商品化燕麦片不同生产环节在线取样,分析蒸煮、烘干和微波烘烤等工艺对燕麦中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不会导致燕麦蛋白质、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蒸煮和烘干后总酚含量分别降低5.11%和11.57%(P<0.05)。加工过程中燕麦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变化,糊化温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显著降低;蒸煮能完全钝化脂酶活性,蒸煮和微波烘烤后燕麦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升6.78%和13.25%,微波烘烤导致燕麦β-葡聚糖主要组分分子质量降低6.92%。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片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较小,但黏度特性指标降低及蛋白消化率提高,使其更有利于人体吸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片 加工过程 营养成分变化 蛋白质消化率 脂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挂面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锐 魏益民 张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3-47,共5页
和面工序是挂面生产的关键环节,充足的和面工序能力是保证挂面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的关键。为保证挂面产品质量,以某企业一条挂面生产线为例,对和面过程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图法分析和面后面团的质量波动,确定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 和面工序是挂面生产的关键环节,充足的和面工序能力是保证挂面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的关键。为保证挂面产品质量,以某企业一条挂面生产线为例,对和面过程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图法分析和面后面团的质量波动,确定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监测的20d,面团水分含量存在1个异常波动点,面团水分均匀度存在1个异常波动点且有连续10个点低于中心线;异常波动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湿面头添加较多,和面时间不足,加水量不合适以及加水速度较快。降低波动、提高工序能力的主要方法有:选择品质稳定、适合加工挂面的面粉,选择合适的和面方式和时间,限制干、湿面头的添加量以及规范人员操作。结果表明:统计过程控制(SPC)作为和面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工具,面团含水量和水分均匀度的波动均明显降低,工序能力均提高到一级,加工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面加工 和面 统计过程控制 控制图 质量波动 工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丽 刘红芝 +4 位作者 刘丽 石爱民 胡晖 杨颖 王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采用有监督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的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中包括粗脂肪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三个指标,模型预测值与实... 采用有监督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的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中包括粗脂肪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三个指标,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将花生品种进行油用等级划分,筛选出的远杂9102、鲁花9号、徐花14、黑花生、海花1等品种制备的花生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准确判断未知花生品种是否适宜花生油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油 评价模型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蟠桃品种用于加工鲜榨汁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焦艺 刘璇 +3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周沫 曾目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研究不同蟠桃品种的鲜榨汁加工适宜性,本实验对北京平谷地区的7个蟠桃品种的理化与营养指标(p H值、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固酸比、果胶含量)和加工品... 为研究不同蟠桃品种的鲜榨汁加工适宜性,本实验对北京平谷地区的7个蟠桃品种的理化与营养指标(p H值、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固酸比、果胶含量)和加工品质指标(单果质量、L*、a*、b*值、褐变度、出汁率、黏度)进行了测定,并从色泽、气味和风味三方面进行感官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筛选出了SSC、出汁率、果胶含量、a*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核心品质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SSC和出汁率的权重值为0.32,果胶的权重值为0.18,a*值和蛋白质的权重值分别为0.11和0.07。对7个蟠桃品种的鲜榨汁品质综合评价表明:瑞蟠21的鲜榨汁品质最好,其次为瑞蟠20、瑞蟠4和瑞蟠19,而巨蟠、瑞蟠2和瑞蟠3的鲜榨汁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桃果汁 品质评价 评价因子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蓝莓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孟宪军 邵春霖 +3 位作者 毕金峰 陈芹芹 李斌 张家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175,共4页
蓝莓是一种越橘属浆果,除含有基础营养物质之外,其富含花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具有抗肿瘤、清除自由基、防范眼疾等功能。该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蓝莓饮料、干制品、功能成分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蓝莓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桃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吕健 毕金峰 +2 位作者 赵晓燕 刘璇 丁媛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8-271,274,共5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桃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高新技术在桃加工、新型桃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桃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加工技术 高新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膨化率的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超 张波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128,共5页
膨化率是衡量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的理化特性、挤压设备参数、挤压工艺参数等对淀粉挤压产品的膨化率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挤压膨化动力、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影响产品的膨化率。挤... 膨化率是衡量淀粉类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的理化特性、挤压设备参数、挤压工艺参数等对淀粉挤压产品的膨化率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挤压膨化动力、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影响产品的膨化率。挤压膨化动力越大,产品膨化率越大,但过高的动力会降低膨化率。当膨化动力较大时,熔融体黏度或表面张力越大,膨化率越大;膨化动力较小时,张力越小,膨化率越大。熔融体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产品膨化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挤压 膨化率 理化特性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用于加工燕麦片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顾军强 钟葵 +4 位作者 王立 佟立涛 刘丽娅 周闲容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4,共7页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加工燕麦片的适宜性,以2012年国内燕麦主产区31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快速聚类分析等建立感官评价方法、筛选燕麦片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筛选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结果表明燕麦...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加工燕麦片的适宜性,以2012年国内燕麦主产区31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快速聚类分析等建立感官评价方法、筛选燕麦片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筛选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结果表明燕麦片感官评价新权重为形状大小20分、色泽15分、燕麦片口感35分、汤汁口感30分。加工适宜性评价标准为燕麦白度43~50、峰值黏度50~90 cm·g、总酚150~250 mg/100 g、β-葡聚糖4.50%~6.00%,燕麦片汤汁相对黏度2.00~4.00、容重300~350 g/L。根据聚类结果和适宜性评价标准,筛选出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为山西右玉的坝莜3号、晋燕8号,甘肃定莜2号,新疆白燕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片 品种 感官评价 评价标准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粉蛋白品质与其加工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国增 郑学玲 +2 位作者 钟葵 赵清宇 周素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2-1017,共6页
文中收集了我国2010年收获的83个小麦品种用以研究小麦面粉中蛋白质数量及质量对面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粉质及拉伸参数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湿面筋含量与SDS沉降值、形成时间、... 文中收集了我国2010年收获的83个小麦品种用以研究小麦面粉中蛋白质数量及质量对面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粉质及拉伸参数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湿面筋含量与SDS沉降值、形成时间、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单个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在Glu-A1位点上2*>1>Null;在Glu-B1位点上13+16>17+18>14+15>7+9>7+8>6+8;在Glu-D1位点上5+10>4+12>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 面筋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洁 侯成立 +5 位作者 袁有云 王振宇 辛建增 陈丽 余群力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8-114,共7页
烤制是我国羊肉加工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部位羊肉烤制适宜性尚不清楚。系统研究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品质对烤制羊肉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6月龄舍饲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羊外脊、肩肉、霖肉、里脊、黄瓜条、米龙和腱子的... 烤制是我国羊肉加工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部位羊肉烤制适宜性尚不清楚。系统研究不同部位羊肉烤制品质对烤制羊肉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6月龄舍饲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公羊外脊、肩肉、霖肉、里脊、黄瓜条、米龙和腱子的理化品质、加工品质、肌纤维微观结构特性以及食用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品质指标变异系数的比较,筛选烤制加工的关键评价指标,建立烤制羊肉综合品质评价方程:Y=0.345 7×A_1+0.264 0×A_2+0.253 5×A_3+0.136 8×A_4(A1~A4分别代表剪切力、蛋白脂肪含量比、凝胶黏聚性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结果表明,肩肉与黄瓜条不适宜烤制,外脊、里脊、霖肉与米龙较适宜烤制,腱子适宜烤制;以不同部位肉感官评价结果为因变量,综合品质评价得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1.25x-0.06,R2为0.871 3。结果表明综合品质评价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部位肉烤制加工适宜性,可用于羊肉烤制加工制品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加工 适宜性 不同部位 烤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对燕麦淀粉性质及加工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顾军强 钟葵 +4 位作者 王立 佟立涛 刘丽娅 周闲容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9,共6页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 65...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 65.85%和8.26%~ 15.49%;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变异系数CV最小(12.10%),破损值CV最大(158.30%),有25个品种的破损值为0,河北坝莜1号和S109-61-31燕麦粉破损值最大.酶解后四川白燕2号、盐源1号、宁夏白燕2号、甘肃定莜7号等回生值较小,比较适宜燕麦饮料的生产加工.燕麦浆酶解后的稳定性与燕麦粉糊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淀粉性质 加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工全玉米发糕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丰颖 马想琴 +5 位作者 王小鹤 宁吉英 高萍萍 罗其琪 曹晶晶 王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玉米发糕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发酵食品,是符合大众健康消费趋势的健康粗粮主食。微波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主食加工效率,节能、降低营养损失、方便快捷,在工业化生产和家庭烹制中均适用。以全玉米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工技术,开展单因... 玉米发糕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发酵食品,是符合大众健康消费趋势的健康粗粮主食。微波加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主食加工效率,节能、降低营养损失、方便快捷,在工业化生产和家庭烹制中均适用。以全玉米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工技术,开展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试验,分析发酵时间、加水量、微波剂量、微波时间等对全玉米发糕的品质特性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微波加工工艺为:每100g全玉米粉加水量120 mL,发酵30min,微波剂量4.2W·g^(-1),微波时间150s。采用TPA质构分析、气孔形态分析及感官评价对微波加工玉米发糕与蒸制玉米发糕的质构、内部气孔结构及综合感官等品质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加工玉米发糕的硬度为(1322.18±126.13)g,黏聚性(0.55±0.01),咀嚼性(660.59±66.68)及回复性(0.53±0.01),略高于蒸制发糕[硬度为(1003.72±33.80)g,黏聚性(0.53±0.01),咀嚼性(494.42±19.51)及回复性(0.47±0.01)]。通过微波加工的玉米发糕的横切面气孔细密均匀,单位面积里气孔数量[(211.67±4.29)个·4cm^(-2)]略多于蒸制发糕[(198.33±3.69)个·4cm-2],气孔尺寸较小[(796.36±37.89)mm^2],但表面分率没有显著差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微波加工玉米发糕风味浓郁,口感好,感官综合评价较高。微波加工玉米发糕加工工艺的研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营养方便的粗粮主食消费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微波主食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玉米 发糕 质构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评价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益民 张影全 +5 位作者 邢亚楠 孔雁 靳爽 唐娜 李明 张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9-1138,共10页
为给拉面质量评价、拉面用粉标准的制定提供感官评价方法,采用走访询问、现场调查和网络交流等方式,收集拉面师傅对实验室制定的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餐饮市场常用小麦粉为样品原料,在兰州市和北京市分别开展消费者... 为给拉面质量评价、拉面用粉标准的制定提供感官评价方法,采用走访询问、现场调查和网络交流等方式,收集拉面师傅对实验室制定的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餐饮市场常用小麦粉为样品原料,在兰州市和北京市分别开展消费者对拉面产品感官评价要素重视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评估和确定了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评价方法。88.89%的拉面师傅认为,所制定的拉面制作过程和感官评价方法可以概括拉面制作的整个过程,其对评价指标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和面难易程度及面团软硬程度">"断条扣数及均匀性">"跐面力度及黏手程度">"醒发后面团色泽"="拉伸力大小";制定的拉面制作工艺可使大多数小麦粉满足加工工艺要求。消费者对产品感官评价要素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为弹性>色泽>硬度>光滑性>表观>黏性;消费者完全可以区分出拉面用小麦粉的质量优劣。本研究制定的方法可用于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质量的评价。在百分制评价体系中,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赋值分别为"和面难易程度及面团软硬程度"35分、"断条扣数及均匀性"20分、"跐面力度及黏手程度"15分、"醒发后面团色泽"15分、"拉伸力大小"15分;拉面产品消费者感官评价赋值分别为"弹性"30分、"硬度"20分、"色泽"20分、"表观性状"10分、"光滑性"10分、"黏性"5分、"食味"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拉面 感官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 评估 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