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引发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被引量:2
1
作者 唐世荣 居学海 +1 位作者 丁永祯 李中阳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第4期17-19,28,共4页
四川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可能引发灾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本文在综述国外有关地震灾后有害物质泄漏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地震引发的有害物质泄漏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环境危害,提出了... 四川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可能引发灾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本文在综述国外有关地震灾后有害物质泄漏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地震引发的有害物质泄漏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环境危害,提出了4条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有毒有害物质 泄漏 生态环境 潜在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震后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世荣 高尚宾 +3 位作者 赵玉杰 宋正国 邓小芳 王瑞刚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四川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突显震后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问题。本文从震后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地震灾后伴随的环境灾难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灾后重建的九点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态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 重建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对污染土壤镉、锌有效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5
3
作者 林大松 刘尧 +2 位作者 徐应明 周启星 孙国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通过土壤原位钝化与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污染土壤中镉、锌有效态及pH对海泡石吸附镉、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加入土壤后,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镉、锌和可提取态镉、锌含量。在海泡石最大施用量(土重的4%)... 通过土壤原位钝化与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污染土壤中镉、锌有效态及pH对海泡石吸附镉、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加入土壤后,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镉、锌和可提取态镉、锌含量。在海泡石最大施用量(土重的4%)时,水溶态镉、锌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7.3%和41.4%;而可提取态镉、锌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42.8%和24.7%。海泡石对Cd和Zn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ich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随着体系pH升高,海泡石对镉、锌的吸附能力增强,在pH为6,海泡石对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mg/g和6.80mg/g,海泡石对2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为Cd2+>Zn2+。海泡石作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Cd2+和Zn2+的活性;而pH是控制海泡石的钝化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土壤污染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测定黄瓜中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的残留检测方法 被引量:36
4
作者 黄永春 王继军 +1 位作者 傅学起 黄士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5-618,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法采用乙腈提取经盐析脱水后,取5.0mL稀释1倍直接上样,经甲醇洗脱后定容至4.0mL,摇匀后进液相色谱直接检测,方...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法采用乙腈提取经盐析脱水后,取5.0mL稀释1倍直接上样,经甲醇洗脱后定容至4.0mL,摇匀后进液相色谱直接检测,方法简便易于操作。3种农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143mg·kg-1,0.0167mg·kg-1,0.020mg·kg-1,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11%~99.35%,94.00%~101.63%,101.65%~105.15%。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84%,3.77%~6.09%,2.63%~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除虫脲 灭幼脲 杀铃脲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硫克百威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徐应明 李军幸 +3 位作者 李卫国 王立 黄永春 戴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4-487,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丁硫克百威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韭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5d,在土壤中,未能检测出丁硫克百威残留。按推荐剂量750mL·hm-2和2倍剂量1500mL·hm-2施用丁硫克百威20...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丁硫克百威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韭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5d,在土壤中,未能检测出丁硫克百威残留。按推荐剂量750mL·hm-2和2倍剂量1500mL·hm-2施用丁硫克百威20%乳油,使用3次,采样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期14d时,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6mg·kg-1、未检出和0.097mg·kg-1、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韭菜 土壤 农药残留 动态分析 大田试验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应明 黄士忠 +1 位作者 李军幸 赵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0-241,共2页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均为1~2d,属于易降解农药。按建议剂量30mL·hm-2(有效成分6.0g·hm2)和2倍剂量60mL·hm-2(有效成分12.0g&...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均为1~2d,属于易降解农药。按建议剂量30mL·hm-2(有效成分6.0g·hm2)和2倍剂量60mL·hm-2(有效成分12.0g·hm-2)施用异丙威20%乳油,使用3次,采样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期14d时,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641mg·kg-1和ND、0.0126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威 菠菜 土壤 残留动态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复合效应对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大松 徐应明 +1 位作者 孙国红 戴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2-75,共4页
采用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元素间的复合效应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不同于单元素污染。与单元素污染相比,复合污染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分长度下降1~6cm,产量下降4%~35%。Cd+Cu,Cd+Pb和Pb... 采用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元素间的复合效应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不同于单元素污染。与单元素污染相比,复合污染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分长度下降1~6cm,产量下降4%~35%。Cd+Cu,Cd+Pb和Pb+Cu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在不同重金属处理下分别存在着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试验结果显示,Cd比Pb、Cu易向地上部分迁移,Pb元素大部分累积于小白菜根部,小白菜地上部分对几种重金属的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Cd>Cu>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复合污染 土壤-植物系统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填埋场土壤水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薛强 徐应明 刘建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可为定量化研究填埋气体和浸出液释放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土壤水分 降雨强度 数值模型 湿润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化物废水在升流式填料塔中的处理及数学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克强 季民 +3 位作者 姚传忠 沈跃 李野 张元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分析硫化物容积负荷与溶解氧共同作用下硫化物的去除规律、硫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单质硫的生成率,并对建立的模拟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升流式生物填料塔内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能达到9500以上;应用模拟方程,对于不同的进水浓度,都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运行工况.在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的生成率达到最佳时,保持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和最小的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硫硫杆菌 升流式填料塔 硫化物 废水 单质硫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化作用对大豆污染土壤铅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应明 李军幸 +1 位作者 戴晓华 袁志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5-688,共4页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未加钝化剂和添加钝化剂的条件下,铅单因子污染及铅镉和铅汞镉复合污染对大豆生长性状的影响和铅在土壤-大豆系统中迁移、累积的特性。结果表明,铅在大豆体内的吸收分配规律为根>茎>叶>籽实,表现出明显...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未加钝化剂和添加钝化剂的条件下,铅单因子污染及铅镉和铅汞镉复合污染对大豆生长性状的影响和铅在土壤-大豆系统中迁移、累积的特性。结果表明,铅在大豆体内的吸收分配规律为根>茎>叶>籽实,表现出明显的递减性。实验中铅大部分累积在大豆非可食部位,大豆子实中铅的含量仅占植株总铅累积量的0.03%~0.09%。土壤添加钝化剂对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铅向大豆子实的传输,降低大豆子实中铅的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作用 大豆 铅污染 土壤污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肟菌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冬梅 徐应明 +2 位作者 黄永春 孙扬 刘良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3-756,共4页
对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4.10×10-13g,对苹果和土壤中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mg·kg-1和0.003mg·kg-1,苹果中烯肟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9... 对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4.10×10-13g,对苹果和土壤中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mg·kg-1和0.003mg·kg-1,苹果中烯肟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9%—97.69%,变异系数为4.78%—10.71%;土壤中烯肟菌酯平均回收率为100.43%—107.84%,变异系数为2.21%—4.61%.烯肟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试验显示,烯肟菌酯消解较快,在天津市和合肥市两地苹果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74d和2.91d,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8.85d和11.09d.在苹果树上按推荐剂量的2倍使用18%氟环唑.烯肟菌酯悬浮剂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47mg.kg-1—0.0843mg·kg-1和0.1013mg·kg-1—0.1480mg·kg-1,苹果收获时烯肟菌酯的消解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肟菌酯 苹果 土壤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的多粘芽孢杆菌1114在番茄根际的定殖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祎 谭悠久 黄永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111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研究其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迁移和定殖规律,通过电击转化引入绿色荧光标记质粒pB-SVG101,得到稳定表达的荧光标记菌株,转化后的菌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111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研究其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迁移和定殖规律,通过电击转化引入绿色荧光标记质粒pB-SVG101,得到稳定表达的荧光标记菌株,转化后的菌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仍保持良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发现该菌株能通过浸根的方式侵入番茄的维管组织和周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 GFP 电击转化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性剂对油菜吸收Cd Pb和Cu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建波 徐应明 +1 位作者 贾堤 林大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8,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却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Cd、Cu含量,使油菜体内Cd、Cu含量增加;施加无机功能材料与有机肥相比,降低了油菜茎叶中Cd、Pb和Cu含量,对油菜吸收Cd、Pb和Cu均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CD PB CU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国红 徐应明 李军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镉离子从溶液到功能化介孔分子筛(MP-MCM-41)表面的迁移传输吸附是一连续物理和化学过程。扫描电镜分析证实分子筛颗粒内部具有高度多孔性且具有片状“微粒”结构,为此本研究从理论上对镉离子在固液两相间的迁移吸附进行了模型描述和探... 镉离子从溶液到功能化介孔分子筛(MP-MCM-41)表面的迁移传输吸附是一连续物理和化学过程。扫描电镜分析证实分子筛颗粒内部具有高度多孔性且具有片状“微粒”结构,为此本研究从理论上对镉离子在固液两相间的迁移吸附进行了模型描述和探讨,提出了一种高活性介孔固体的液固反应模型:颗粒-微粒模型(P-G模型),并给予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镉离子通过迁移传输吸附机制从液相到分子筛表面的迁移吸附符合P-G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固—液界面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美洲商陆富积铯及其根际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习美 唐世荣 +1 位作者 宋正国 冯人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在开顶式气室(OTC)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s污染浓度(0、100、300、500、1000mg/kg)下,CO2浓度(860μl/L)对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生物量、Cs富集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升高... 在开顶式气室(OTC)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s污染浓度(0、100、300、500、1000mg/kg)下,CO2浓度(860μl/L)对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生物量、Cs富集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美洲商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其增幅分别为3%~30%和6%~56%;也显著提高了美洲商陆地上、地下部分Cs的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41%和60%。同时,CO2浓度升高还显著增加美洲商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其增幅分别为19%~32%、41%~21%、25%~58%。同一CO2浓度条件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美洲商陆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Cs吸收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意味着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利用美洲商陆修复Cs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Cs 植物修复 美洲商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