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融合的农作物分类 被引量:71
1
作者 郭交 朱琳 靳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198,共7页
基于光学影像的遥感技术受云雨、昼夜影响较大,导致获取连续的作物时序生长曲线较困难,而雷达影像作为主动式成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某农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支... 基于光学影像的遥感技术受云雨、昼夜影响较大,导致获取连续的作物时序生长曲线较困难,而雷达影像作为主动式成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某农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2种方法,融合Sentinel-1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提高农作物的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数据的农作物分类精度相比光学数据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在无云层覆盖的情况下,利用SVM方法融合Sentinel-2的红、绿、蓝、近红外4个波段数据与Sentinel-1数据,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有少量云层覆盖情况下,利用ML处理融合数据的分类结果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SVM方法下的分类精度提高了6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分类 光学图像 雷达图像 数据融合 支持向量机 最大似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压缩特性实验与计算仿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彭俊 谢洪起 +3 位作者 冯亚利 傅隆生 VáZQUEZ-ARELLANO Manuel 李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25,共6页
为了研究冬枣果实在收获、分选、运输及贮藏过程的力学特性,对冬枣果实进行压缩实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成熟度白熟期和脆熟期冬枣在不同压缩方向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应力。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白熟果实的破裂力大于脆熟果实;二者的压... 为了研究冬枣果实在收获、分选、运输及贮藏过程的力学特性,对冬枣果实进行压缩实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成熟度白熟期和脆熟期冬枣在不同压缩方向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应力。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白熟果实的破裂力大于脆熟果实;二者的压缩曲线相似,横向压缩曲线有较明显的生物屈服点,纵向压缩时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横向压缩时,白熟果实的平均弹性模量计算值与仿真值分别为3.527 MPa和3.263 MPa,平均误差为11.38%;脆熟果实的平均弹性模量计算值与仿真值分别为3.131 MPa和2.877 MPa,平均误差分别为12.96%。纵向压缩时,白熟和脆熟果实的弹性模量计算值与仿真值平均误差分别为26.24%和27.66%。压缩应力云图显示:上压头接触面的最大应力大于与固定底板接触面的最大应力;横向压缩时,上下表面的接触应力呈现对称分布;相同的压缩方向,白熟果实的计算最大应力和仿真最大应力都大于脆熟果实;最大应力的计算值和仿真值的误差较大,最小平均误差为26.24%。研究结果可为冬枣运输、分级及贮藏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包装设计和摆放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压缩特性 弹性模量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特征的多时相PolSAR农作物分类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交 尉鹏亮 +1 位作者 周正舒 苏宝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4-182,共9页
获取农作物分类信息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的重要应用之一,然而单时相PolSAR数据能够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单时相数据的获取时间也会影响农作物分类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 获取农作物分类信息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的重要应用之一,然而单时相PolSAR数据能够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单时相数据的获取时间也会影响农作物分类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机载和星载PolSAR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获取目标重复观测的PolSAR数据,这为多时相PolSAR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多时相PolSAR农作物分类为出发点,通过利用不同农作物的极化散射特性的变化特性来提高分类精度。首先,基于极化散射特性分解原理分析了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散射特性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参数描述其散射特性的变化特性。其次,基于这一新参数提出了一种多时相PolSAR农作物监督分类算法。最后,通过对欧洲空间局所提供的基于Radarsat-2实测仿真生成的Sentinel-1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复Wishart分布的监督分类算法,农作物的整体分类精度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当农作物种类合并为4类时,整体分类精度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分类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多时相 散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田间多簇猕猴桃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116
4
作者 傅隆生 冯亚利 +3 位作者 Elkamil Tola 刘智豪 李瑞 崔永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1,共7页
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识别多簇猕猴桃果实,该文根据猕猴桃的棚架式栽培模式,采用竖直向上获取果实图像的拍摄方式,提出一种基于Le 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多簇猕猴桃果实图像的识别方法。该文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通... 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识别多簇猕猴桃果实,该文根据猕猴桃的棚架式栽培模式,采用竖直向上获取果实图像的拍摄方式,提出一种基于Le 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多簇猕猴桃果实图像的识别方法。该文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批量归一化方法,以Re LU为激活函数,Max-pooling为下采样方法,并采用Softmax回归分类器,对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100幅田间多簇猕猴桃图像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对遮挡果实、重叠果实、相邻果实和独立果实的识别率分别为78.97%、83.11%、91.01%和94.78%。通过与5种现有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该文算法相对相同环境下的识别方法提高了5.73个百分点,且识别速度达到了0.27 s/个,识别速度较其他算法速度最快。证明了该文算法对田间猕猴桃图像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实时性,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田间果实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识别 算法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猕猴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风送喷雾精准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5
作者 翟长远 赵春江 +4 位作者 Ning Wang John Long 王 秀 Paul Weckler 张海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共15页
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装备正在朝着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果园喷雾控制对象主要为喷施药量和风力供给量,二者需要协同精准调控,其按需调控的前提是果园靶标精准探测。该文从果园靶标探测方法、喷施药量控制方法、风力调控方法 3个方面... 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装备正在朝着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果园喷雾控制对象主要为喷施药量和风力供给量,二者需要协同精准调控,其按需调控的前提是果园靶标精准探测。该文从果园靶标探测方法、喷施药量控制方法、风力调控方法 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基于光电感知、超声波传感、激光雷达、图像、光谱和电子鼻技术探测果树位置、冠层外形轮廓、冠层体积、冠层内部结构、枝叶稠密程度、病虫害程度等特征信息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喷施药量调控方法中管道总药量控制方法在管道设计、混药方式、药液流量控制策略方面技术和产品化上取得的巨大突破,以及喷头药量独立控制方法研究方面获得的大量成果;综述了果园风送喷雾风速风量需求理论原则、风场雾场建模方法、风力调控方法与调控装备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基本理论原则、建模调控方法等科学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索。同时,还分析了目前研究在果园靶标探测方法、喷施药量调控方法和风送喷雾风力调控方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冠层稠密程度和病虫害程度高效感知方法探索、靶标风力需求普适模型构建、风场建模风力按需调控方法研究和精准喷雾技术与系统集成开发。最后指出了果园风送喷雾精准控制方法未来发展方向:1)果园靶标冠层枝叶稠密程度和病虫害程度在线探测方法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果园风送喷雾风速风量供给需求理论原则、风场快速模拟仿真和风力调控方法与装备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3)随着高新科技的涌现,科研院所和公司有望在果园喷雾药量和风力调控系统优化设计及精准喷雾机系统集成研发方面获得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喷雾 果园 靶标探测 变量技术 风力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初花期光合速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海辉 张珍 +3 位作者 张斯威 胡瑾 辛萍萍 王智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248,共7页
植物光合速率受生理、生态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提取主要影响因素是构建高效光合速率模型的基础。选取8个典型影响因素,以初花期的黄瓜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光合速率嵌套实验,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证明光子通量... 植物光合速率受生理、生态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分析提取主要影响因素是构建高效光合速率模型的基础。选取8个典型影响因素,以初花期的黄瓜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光合速率嵌套实验,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证明光子通量密度、CO_2浓度、温度、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显著相关;提出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的径向基函数(GA-RBF)神经网络光合速率建模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构建光合速率模型,利用GA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扩展速度。采用异校验方法分别对融合主要影响因素和全部因素的模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融合主要影响因素的模型精度显著提高,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7 6,最大绝对误差为1.008 6μ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350 9μmol/(m^2·s),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环境影响因素 相关分析 预测模型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育后期苹果内部品质检测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转卫 迟茜 +1 位作者 郭文川 赵春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8-354,共7页
为了解发育后期苹果内部品质与近红外光谱特性之间的关系,给田间管理、实时采收等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量了发育后期3个月内"富士"苹果在833~2 5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特性,并测量了各样品的内部品质参数(可溶性... 为了解发育后期苹果内部品质与近红外光谱特性之间的关系,给田间管理、实时采收等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量了发育后期3个月内"富士"苹果在833~2 5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特性,并测量了各样品的内部品质参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p H值和含水率),分析了单一波长下吸光强度与各内部品质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单一波长下吸光强度与苹果各内部品质参数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均较弱,基于单一波长下的吸光强度很难预测苹果的内部品质。为此,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预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p H值和含水率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并分析了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算法(SPA)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等3种降维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 H值的最优模型为SPA-ELM,其RMSEP分别为0.443 5°Brix和0.006 8;预测硬度、含水率的最优模型为PCA-ELM,其RMSEP分别为0.2612 kg/cm2和0.62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发育后期 内部品质 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袋特征PCA多子空间自适应融合的黄瓜病害识别 被引量:17
8
作者 秦立峰 何东健 宋怀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0-205,共6页
针对颜色纹理特征结合单一分类器的传统识别方法对于多种黄瓜病害的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词袋特征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多子空间自适应融合的黄瓜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种病害建立类别相关词袋模型,提... 针对颜色纹理特征结合单一分类器的传统识别方法对于多种黄瓜病害的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词袋特征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多子空间自适应融合的黄瓜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种病害建立类别相关词袋模型,提取病害图像的高维词袋特征,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病害高维特征降维到多个不同维数子空间,并在各子空间上分别训练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通过设置自适应阈值对待分类图像在各子空间上的分类得分进行融合得到识别结果。采集黄瓜角斑病、棒孢霉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5种常见病害部位图像共246幅,每类病害子图像中任意选择20幅作为训练集(共100幅),其余146幅作为测试集进行病害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在2个主成分子空间融合分类的平均准确率为90.38%,比传统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颜色纹理混合特征识别率分别高6.97、26.15和13.02个百分点,且算法对不同类别病害的分类准确率更稳定,为温室黄瓜病害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识别 模型 分类器融合 词袋模型 BP神经网络 PCA多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改进型鱼群算法的CO_2优化调控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辛萍萍 张珍 +3 位作者 王智永 胡瑾 邵志成 张海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9-256,共8页
提出了融合支持向量机-改进型鱼群算法的CO_2优化调控模型,为CO_2精准调控提供定量依据。设计了嵌套试验,采集不同温度、光子通量密度、CO_2浓度组合下的黄瓜光合速率,以此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黄瓜光合速率预测模型;以预测模型网络为... 提出了融合支持向量机-改进型鱼群算法的CO_2优化调控模型,为CO_2精准调控提供定量依据。设计了嵌套试验,采集不同温度、光子通量密度、CO_2浓度组合下的黄瓜光合速率,以此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黄瓜光合速率预测模型;以预测模型网络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型鱼群算法实现二氧化碳饱和点寻优,获得不同温度、光子通量密度组合条件的CO_2饱和点,进而构建CO_2优化调控模型。异校验结果表明,CO_2饱和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965,最大相对误差3.056%。提出的CO_2优化调控模型可动态预测CO_2饱和点,为实现设施CO_2精准调控提供了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优化调控模型 支持向量机算法 改进型鱼群算法 光合速率 CO2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 被引量:39
10
作者 雷雨 韩德俊 +1 位作者 曾庆东 何东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6-232,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首先利用Hyper S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受条锈菌侵染后不同发病程度的小麦叶片高光谱图像,通过分析叶片区域与背景的光...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首先利用Hyper S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受条锈菌侵染后不同发病程度的小麦叶片高光谱图像,通过分析叶片区域与背景的光谱特征,对555 nm波长的特征图像进行阈值分割获得掩膜图像,并用掩膜图像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掩膜处理,提取仅含叶片的高光谱图像;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利于条锈病病斑和健康区域分割的第2主成分(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PC2)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出条锈病病斑区域;最后根据条锈病病斑区域面积占叶片面积的比例对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270个不同小麦条锈病病害等级的叶片样本中,265个样本可被正确分级,分级正确率为98.15%。该研究为田间小麦条锈病害程度评估提供了基础,也为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病害程度 高光谱成像 主成分分析 分级 最大类间方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反刍奶牛嘴部自动监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宋怀波 李通 +2 位作者 姜波 吴倩 何东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奶牛反刍行为的智能监测对于奶牛健康及提升现代养殖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奶牛嘴部区域的自动检测是奶牛反刍行为智能监测的关键,该文提出一种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奶牛嘴部区域自动检测方法。利用Horn-Schunck光流法模型... 奶牛反刍行为的智能监测对于奶牛健康及提升现代养殖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奶牛嘴部区域的自动检测是奶牛反刍行为智能监测的关键,该文提出一种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奶牛嘴部区域自动检测方法。利用Horn-Schunck光流法模型求取奶牛反刍视频中各时间序列图像的光流场,将各帧序列图像中运动较大的光流数据进行叠加,获取奶牛反刍时的候选嘴部区域,最后运用奶牛嘴部区域检测模型实现反刍奶牛嘴部区域的检测。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利用不同环境下获取的12段视频进行验证,选取的12段视频的每段时长10 s,每段视频帧数在250~280帧之间,结果表明,对于多目标奶牛,12段视频中有8段视频可以成功检测到反刍奶牛的嘴部区域;根据所定义的真实充盈率指标与检测充盈率指标,分别统计了8段成功检测反刍奶牛嘴部区域的视频检测结果,试验表明,8段视频中最大真实充盈率为96.76%,最小真实充盈率为25.36%,总体平均真实充盈率为63.91%;最大检测充盈率为98.51%,最小检测充盈率为43.80%,总体平均检测充盈率为70.06%。研究结果表明,将Horn-Schunck光流法应用于多目标奶牛嘴部区域的自动检测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奶牛反刍行为的智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算法 自动检测 嘴部区域 多目标奶牛 Horn-Schunck光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风送喷雾机的改进设计与喷雾高度调控模型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翟长远 徐莎 +3 位作者 John Long 李瀚哲 张波 朱瑞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154,共7页
【目的】针对第一代果园喷雾机存在的风箱角度不能电动控制且调节精度不高、传动装置设计欠合理和体积偏大等问题进行改进,并建立喷雾高度调控模型,为新一代果园喷雾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喷雾机导流风箱的固定方式、传动方案和... 【目的】针对第一代果园喷雾机存在的风箱角度不能电动控制且调节精度不高、传动装置设计欠合理和体积偏大等问题进行改进,并建立喷雾高度调控模型,为新一代果园喷雾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喷雾机导流风箱的固定方式、传动方案和通过性能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喷雾沉积分布试验及数学方程拟合,建立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喷雾宽度与风箱角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与改进前相比,该喷雾机不仅支持风箱角度电动精确调控,而且其理论功耗还减少了8%,长度尺寸减小了32.6%。风箱旋转角度对喷雾机尺寸影响的测试结果表明,旋转角度对风箱组宽度有一定的影响,旋转角度为最大值30°时风箱组宽度最大,为0.95m,但仍然小于喷雾机轮距1.0m;风箱旋转角度对喷雾机高度基本没有影响。改进后的喷雾机喷雾沉积分布试验表明,风箱与铅垂线夹角分别为0°,15°和30°时,喷雾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分别为1.14,1.55和2.20m,70.7%的药量分别垂直集中分布于0.72~1.56,1.15~1.94和1.71~2.69m,拟合得到的沉积分布重心高度、喷雾宽度和风箱角度之间的数学方程均为线性方程,其R2值分别为0.982和0.996。【结论】改进后喷雾机支持喷雾高度电动精确调节;所建立的喷雾高度智能调控模型可为果园喷雾机的改进完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送喷雾机 风箱旋转角 喷雾高度 调控模型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冬枣病害检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世鹏 李瑞 +3 位作者 谢洪起 冯亚利 傅隆生 朱兆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188,共6页
冬枣皮薄肉脆,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冬枣的销量逐年增加,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冬枣病害种类繁多,如日灼伤、炭疽病、轮纹病、裂纹病及缩果病等,采用人工分级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冬枣的产业化发展,可见... 冬枣皮薄肉脆,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冬枣的销量逐年增加,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冬枣病害种类繁多,如日灼伤、炭疽病、轮纹病、裂纹病及缩果病等,采用人工分级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冬枣的产业化发展,可见研究冬枣病害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冬枣的轮纹病、日灼伤、炭疽病和裂纹病等黑斑类病害和缩果病病害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无损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费希尔最小显著差异检验(Fisher’s LSD)获得有效识别黑斑类病害的颜色分量为RGB模型的R分量,HSB模型的S分量和L*a*b*的b分量,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得到黑斑类病害的分类正确率达到89.6%。通过计算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对缩果病进行检测,探索纹理特征最优构造参数距离d为1,灰度级为3 2,建立SVM模型得到缩果病的分类正确率达到9 9.4%。该方法为冬枣病害的自动化分级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检测 机器视觉 纹理特征 缩果病 冬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玉米水分胁迫指数经验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立元 牛亚晓 +1 位作者 韩文霆 刘治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经验模型的建立与气候和种植条件密切相关。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田玉米为对象,研究了CWSI的最优经验模型。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Vegetative stage,V期)、生殖期(Reproduct...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经验模型的建立与气候和种植条件密切相关。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田玉米为对象,研究了CWSI的最优经验模型。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Vegetative stage,V期)、生殖期(Reproductive stage,R期)和成熟期(Maturation stage,M期)分别进行不同灌溉水平的处理,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采集玉米冠层温度。分别结合田间和实验地旁标准气象站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了CWSI经验模型的无水分胁迫基线。基于2种无水分胁迫基线,分别利用饱和水汽压梯度获取的无蒸腾作用基线和5℃无蒸腾作用基线建立了4种CWSI经验模型,得出反映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实验地旁标准气象站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并不能很好反映玉米的水分胁迫状况,其值常常超出正常范围(0~1)。而基于田间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则可以很好地监测内蒙古自治区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M期3种不同水分处理100%、52%和28%具有较好的CWSI数值梯度,分别为0.03、0.14和0.32。相比于基于饱和水汽压梯度获取的无蒸腾作用基线,以5℃作为无蒸腾作用基线时得到的CWSI数值较小,可以较好地反映水分胁迫状况,对应上述M期3种不同水分处理CWSI值分别为0.02、0.10和0.22,具有较为合理的梯度。经过初步检验和分析,认为基于田间空气温湿度数据建立的CWSI经验模型较为合理,可以有效监测大田玉米水分胁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玉米 水分胁迫 CWSI 经验模型 红外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红外成像的小麦条锈病早期检测(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志凤 何东健 雷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03-3309,共7页
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世界性范围内普遍流行的重大病害,实现其早期检测对病害的有效防控与小麦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实验室环境下分析小麦接种条锈病菌后16天的热红外图像与叶片温度变化,研究热红外成像技术用于... 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世界性范围内普遍流行的重大病害,实现其早期检测对病害的有效防控与小麦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实验室环境下分析小麦接种条锈病菌后16天的热红外图像与叶片温度变化,研究热红外成像技术用于小麦条锈病早期检测的可行性。实验发现,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接种病害的小麦植株较健康小麦,叶片的平均温度会逐渐降低,叶片间的最大温差会不断加大。接种后第6天,热红外成像技术可观测到小麦条锈病病斑,较肉眼观察提前了4天。接种后第16天,接种叶片的平均温度比健康叶片低2.5℃,最大温差比健康叶片高2.28℃。同时,通过对健康、发病以及潜伏期的小麦叶片的显微结构分析,发现条锈病孢子入侵叶片,使细胞结构破环,气孔导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剧,从而导致叶片表面温度降低。可见,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麦条锈病进行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成像 小麦条锈病 叶片温度 早期检测 潜伏期 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蜀秦 彭康 刘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目的】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方法】利用900~1 700 nm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多品种酿酒葡萄成熟期不同阶段果皮花色苷含量进行预测建模。采集成熟期4~5个阶段的6个品种共75组酿酒葡萄... 【目的】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方法】利用900~1 700 nm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多品种酿酒葡萄成熟期不同阶段果皮花色苷含量进行预测建模。采集成熟期4~5个阶段的6个品种共75组酿酒葡萄样本的高光谱图像,运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连续投影法(SPA)降维,将化学方法测量结果作为花色苷含量的参考值,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花色苷含量预测模型。【结果】SPA-SVR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_p^2)为0.869 1,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5 9。【结论】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多品种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酿酒葡萄 果皮 花色苷 连续投影法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黑斑病反射光谱特性与染病果实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川源 何东健 LEE Won Suk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6-362,355,共8页
通过对光谱仪采集的340~1 030 nm柑橘健康与感染黑斑区域光谱进行分析,在探明健康和黑斑病不同症状光谱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主成分分析结合特征排序的方法,选择出可识别染病与健康样本的最优波长(525 nm)建立SMO分类模型;基于序列浮动前... 通过对光谱仪采集的340~1 030 nm柑橘健康与感染黑斑区域光谱进行分析,在探明健康和黑斑病不同症状光谱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主成分分析结合特征排序的方法,选择出可识别染病与健康样本的最优波长(525 nm)建立SMO分类模型;基于序列浮动前向选择方法优选出4个特征波长(678、740、794、879 nm),建立C4.5算法识别柑橘黑斑病3种症状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525 nm波长建立的SMO分类模型对健康和染病果样本的识别率达99.37%,硬斑型、破裂型和黑斑型症状的识别率分别为81.85%、71.88%和67.57%,3种症状的平均识别率为73.77%,比前人方法提高了12.7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斑病 光谱特性 特征选择 识别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颜色粒子滤波与SIFT特征双融合的行人跟踪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旭东 秦立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561,共6页
为改善粒子退化现象,提高粒子滤波算法对于遮挡目标的跟踪精度,提出加权颜色特征与SIFT特征双层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用粒子的位置信息对传统粒子权重进行改进,作为内层融合,对SIFT点匹配跟踪框与粒子滤波跟踪框进行外融合,改善遮挡情... 为改善粒子退化现象,提高粒子滤波算法对于遮挡目标的跟踪精度,提出加权颜色特征与SIFT特征双层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用粒子的位置信息对传统粒子权重进行改进,作为内层融合,对SIFT点匹配跟踪框与粒子滤波跟踪框进行外融合,改善遮挡情况下粒子退化的情况,提高跟踪精度。在VOT2014视频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平均跟踪精度为95.03%,较传统粒子滤波算法提高了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遮挡 粒子滤波 SIFT点 算法融合 粒子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次B样条曲线的奶牛点云缺失区域修复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东健 牛金玉 +2 位作者 张子儒 郭阳阳 谭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5-231,共7页
奶牛三维点云包含的尺寸和体型等信息对奶牛体型评价、尺寸测量和健康评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奶牛活动场和挤奶间栏杆通道获取奶牛点云时,由于栏杆遮挡导致获取的点云缺失区域较大,严重影响奶牛三维建模精度。为了修复缺失的大区域点云... 奶牛三维点云包含的尺寸和体型等信息对奶牛体型评价、尺寸测量和健康评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奶牛活动场和挤奶间栏杆通道获取奶牛点云时,由于栏杆遮挡导致获取的点云缺失区域较大,严重影响奶牛三维建模精度。为了修复缺失的大区域点云,提出一种基于三次B样条曲线的奶牛点云缺失区域修复方法。该方法先对Kinect v2传感器获取的奶牛点云进行预处理,去除周围环境背景,然后沿点云坐标系x轴方向对提取的奶牛点云进行切片投影处理,对每个切片点列中间距较大的相邻点进行补点,再用三次B样条曲线进行拟合。在试验分析补点操作中参数h和L较优取值的基础上,对45头荷斯坦奶牛共225帧点云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三次B样条方法修复得到的点云均匀性和逼近性能更好,平均帧逼近误差降低了26.7%,为大面积点云缺失修复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三维点云 孔洞修复 三次B样条曲线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颜色特征下番茄叶霉病病斑双层K-means聚类分割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立峰 张延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69-170,198,共3页
提出了混合颜色特征下双层K-means聚类分割方法,首先在I分量将图像像素采用K-means聚类分割方法聚为4类;取聚类中心最大的2种像素的a*b*分量,进行第2次K-means聚类,得到病斑图像。对采集的21幅病害图片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结果的... 提出了混合颜色特征下双层K-means聚类分割方法,首先在I分量将图像像素采用K-means聚类分割方法聚为4类;取聚类中心最大的2种像素的a*b*分量,进行第2次K-means聚类,得到病斑图像。对采集的21幅病害图片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结果的平均重合系数为97.53%,平均假阳性率为1.22%,平均假阴性率为3.52%。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病害特征提取识别与病害程度诊断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 图像分割 双层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