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红兴隆分局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姣 刘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7-181,共5页
针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传统优化算法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对其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考虑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水质为约束,构建了基于... 针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传统优化算法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以红兴隆分局为例,对其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考虑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水质为约束,构建了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大系统多目标红兴隆分局规划年(2015年,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是导致红兴隆分局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应充分利用地表水和过境水,减少对当地地下水的开采,经过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得规划年缺水状况得到了改善。另外,优化后的水量较现实水量相比较显著减少,各目标效益也均呈现改善趋势,增加了配置结果的可信度;混合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的不足,在运行速度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混合遗传算法 红兴隆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季降雨利用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士江 孙爱华 +2 位作者 张忠学 王忠波 杜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3,37,共4页
通过小区试验与桶栽试验,研究了寒地稻作区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天然降水利用率。基于试验对比法,湿润灌溉下天然降水利用率最高(89%),淹灌、间歇灌溉次之(84%、77%),控制灌溉最低(72%)。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的天然降水利用率,以湿润灌溉下最... 通过小区试验与桶栽试验,研究了寒地稻作区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天然降水利用率。基于试验对比法,湿润灌溉下天然降水利用率最高(89%),淹灌、间歇灌溉次之(84%、77%),控制灌溉最低(72%)。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的天然降水利用率,以湿润灌溉下最高,为95.79%;淹灌和间歇灌溉次之,分别为91.42%和87.22%;控制灌溉最低,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控制灌溉 天然降水利用率 寒地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稻作水肥耦合互作的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子茗 燕茹 张忠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3,共4页
为了分析水肥耦合作用对水稻各生育期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于2013年在庆安县和平灌溉站进行水稻田间试验,采用D3-11饱和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下限75%、磷肥为90.9kg/hm2、钾肥117.5kg/hm2时,各因素可分别取得... 为了分析水肥耦合作用对水稻各生育期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于2013年在庆安县和平灌溉站进行水稻田间试验,采用D3-11饱和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下限75%、磷肥为90.9kg/hm2、钾肥117.5kg/hm2时,各因素可分别取得最大的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含水下限75%、磷肥155.5kg/hm2、钾肥129kg/hm2的水、磷钾肥方案的组合水分利用效率可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耦合作用 磷钾肥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尚文彬 张忠学 +1 位作者 郑恩楠 刘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提高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探索不同水肥配比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规律。【方法】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200、400、600 m3/hm^2)以及5个施氮水平(0、150、200、250、300 kg/hm^2),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下... 【目的】提高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探索不同水肥配比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规律。【方法】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200、400、600 m3/hm^2)以及5个施氮水平(0、150、200、250、300 kg/hm^2),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下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氮素吸收效率、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农学生产效率等指标。【结果】增加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水分不足会抑制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但灌水定额过高会降低氮收获指数。W400N250处理产量、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了0.71%~45.28%、1.07%~48.87%、9.54%~70.61%、2.63%~37.65%、3.19%~10.38%、0.84%~32.80%、1.27%~43.24%。【结论】在膜下滴灌方式下,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最佳灌水量为400 m3/hm^2,最佳施氮量为2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氮素利用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光合特征和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明 张忠学 +3 位作者 郑恩楠 陈鹏 陈帅宏 尚文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4,共8页
【目的】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0:0 mm、W1:40 mm、W2:80 mm),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30 kg/hm2、N3:28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拔节期春玉米... 【目的】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0:0 mm、W1:40 mm、W2:80 mm),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30 kg/hm2、N3:28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拔节期春玉米光合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积累量以及对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光合速率,当施氮量由230 kg/hm2提高到280 kg/hm2,光合速率的增幅减小。施氮对WUEi有促进作用,而灌水定额在40~80 mm之间时,增加灌水定额不利于WUEi提高。N2W1处理的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较N0W0处理分别提高54.27%和78.36%。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2.31~3.61 kg/m3之间,在各施氮水平下WUE表现为W0水平>W1水平>W2水平。灌水施氮处理植株和籽粒的氮素累积量明显高于N0W0处理的,施氮对成熟期籽粒和植株的氮素累积均有显著影响(P<0.05)。W1水平下植株氮素积累量与W0水平差异显著,但与W2水平差异不大。W1水平下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大,与W0水平差异显著。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个施氮水平下,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W1水平>W2水平>W0水平。N2W1处理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除N3处理外,当灌水定额增加时,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增加,但增幅变小。【结论】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产量和干物质量积累,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而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负相关。建议当地采取灌水定额40 mm,施氮量230 kg/hm2的灌水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水氮耦合 光合特性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水氮利用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对寒区水稻荧光参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桦 张忠学 +3 位作者 郑恩楠 付翰文 罗佳瑞 韩建坤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5-41,共7页
【目的】优化水稻水分管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状态,分别设中度和重度2种水分亏缺水平,并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共15个处理,分析了水稻的生长情况、荧光参数、产量以及耗水量。【结果】单生育期... 【目的】优化水稻水分管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状态,分别设中度和重度2种水分亏缺水平,并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共15个处理,分析了水稻的生长情况、荧光参数、产量以及耗水量。【结果】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F_v/F_m和F_v'/F_m',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的F_v/F_m和F_v'/F_m'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水分亏缺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耗水量,其中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降低水稻耗水量幅度较大。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均不会造成水稻减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分蘖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460 g/kg。【结论】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是水稻生长较适宜的水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亏缺 荧光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分蘖、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朱士江 孙爱华 +2 位作者 张忠学 王忠波 杜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通过两年试验对黑龙江省主要稻区现行的3种节水灌溉模式及淹水灌溉进行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灌溉模式对水稻分蘖、株高及产量指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4种灌溉模式中,湿润灌溉有效分蘖率最高,淹灌最低,控制灌溉与间歇灌溉相差不大;各... 通过两年试验对黑龙江省主要稻区现行的3种节水灌溉模式及淹水灌溉进行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灌溉模式对水稻分蘖、株高及产量指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4种灌溉模式中,湿润灌溉有效分蘖率最高,淹灌最低,控制灌溉与间歇灌溉相差不大;各灌溉模式株高变化趋势相同,都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之后略微有所下降,在拔孕期以前,淹灌株高一直大于其余3种灌溉模式株高。在抽开期、乳熟期及黄熟期,则是湿润灌溉株高大于其余3种灌溉模式,而淹灌株高则小于其余3种灌溉模式;湿润灌溉的最终的产量最高,间歇灌溉次之,淹灌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湿润灌溉 间歇灌溉 控制灌溉 寒地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魏永霞 冯鼎锐 +2 位作者 刘志凯 孙继鹏 张雨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1,共5页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表径流、土壤侵蚀、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节水增产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生物炭施用量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好;而对于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则生物炭施用量为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土保持 节水增产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4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张祺 李英海 朱士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2,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增加了水稻的分蘖数和LAI,但有效分蘖率比常规肥少,平均减少了13.46%。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胁迫对LAI影响较大,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极显著(P<0.01),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显著(P<0.05),水分胁迫条件下,控释肥对LAI的影响比常规肥更加明显。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67%、5.77%;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19%、4.24%。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总灌溉水生产率比常规肥低0.1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控释肥 灌溉水生产率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孟雪 张忠学 +1 位作者 吕纯波 林彦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生长旺季,而休闲期内排放较少。相对于淹灌,浅湿灌溉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7.2%,控制灌溉处理的降低了34%,间歇灌溉处理的降低了48.2%。长期淹灌稻田N2O排放量比间歇灌溉稻田减少0.41kg/hm2,比控制灌溉稻田增加0.38kg/hm2,比浅湿灌溉稻田增加0.37kg/hm2。总体温室效应分析,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显著地降低CH4和N2O的总温室效应。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量减少时期,N2O排放量有增加趋势,综合考虑CH4和N2O排放的消长关系,才能有效减缓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CH4排放 N2O排放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调亏灌溉条件下大豆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龙 魏永霞 吴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3,共5页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 针对黑土区存在的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问题。2013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红星农场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条件下的大豆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按结荚-鼓粒、开花-结荚、鼓粒-成熟、分枝-开花、出苗-分枝、播种-出苗阶段依次递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耗水量为62.5kg/盆时,水分利用效率先出现最大值,耗水量达84.76kg/盆时,产量(52.9g/盆)最高,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水分利用效率偏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Jensen模型的黑土区大豆水分生产函数。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大豆节水灌溉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耗水规律 调亏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Jensen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3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李英海 朱士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轻微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保证了水稻稳产,灌水量平均减少34.91%,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0.69kg/m^3。施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水稻茎蘖数、株高以及LAI,提高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使水稻对氮素吸收相对平稳,SPAD值变化波动小,水稻产量平均提高947kg/hm^2,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0.16kg/m^3。控制灌溉与生物炭联合应用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为2.12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控制灌溉 灌溉水生产率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磷钾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爱华 朱士江 张忠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5,63,共6页
为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在宝清县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分蘖、叶面积指数、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且相同条件下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3:... 为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在宝清县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分蘖、叶面积指数、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且相同条件下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3:3比例施肥,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磷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植株的物质积累,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显著,钾肥用量大小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湿润灌溉条件下按F1比例施肥的N3P2K2处理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研究区以湿润灌溉模式、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4:2施用、N-P-K质量比为3∶2∶2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配比 追施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贞相 高月 +1 位作者 刘美鑫 付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4,共5页
为了寻求贵州烟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设计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烤烟品质、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计算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工程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 为了寻求贵州烟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设计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烤烟品质、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计算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工程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水氮耦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T5处理为膜下滴灌条件下综合效益最优的水氮处理,熵权评价值为0.934;T6次之;T7最差,熵权值仅为0.611。因此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滴灌量12、16、12mm/次,施氮量75kg/hm2可作为贵州烟区膜下滴灌工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膜下滴灌 水氮耦合 烤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王艳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0-184,共5页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中度水分亏缺(水分控制上限为60%)为最佳的灌水处理模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1.95%;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调亏均对作物的产量有不利影响;全生育期充分灌溉时的产量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水基系统健康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贞相 李晶 +2 位作者 郭皓 纪毅 冯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现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基点,根据其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在水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适合该流域的健康评价等级标准... 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现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基点,根据其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在水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适合该流域的健康评价等级标准,并依据指标选取5项原则、流域的自然经济状况构建了挠力河流域的水基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了以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评价指标集,分析了特定指标对该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所建立水基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指标集可为挠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流域健康评价 水基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水、氮、磷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忠学 聂堂哲 王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水分和养分是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两大重要因子。因此,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生产指导意义。采用311-D最优饱和设计,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展了玉米产量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通过对玉米产量进行二次回... 水分和养分是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两大重要因子。因此,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生产指导意义。采用311-D最优饱和设计,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展了玉米产量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通过对玉米产量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各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分析表明,施氮量、施磷量、灌水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其中施氮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灌水量和施磷量次之。各因素交互效应顺序:氮水〉磷水〉氮磷,其中氮磷、氮水交互表现为正效应,磷水交互表现为相互替代作用。从产量角度,通过频数分析对模型寻优,在实际大面积生产中要获得大于14 000kg/hm^2的产量,在固定钾肥用量为250kg/hm^2时,氮肥量范围290.73-315.81kg/hm^2、磷肥量范围125.50-147.40kg/hm^2、灌水量范围505.60-587.95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玉米喷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栋 张忠学 +2 位作者 梁乾平 聂堂哲 李蔚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8,共4页
干旱和土壤贫瘠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制定不同喷灌水量的玉米施肥方案,对玉米产量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喷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开展春玉米水肥耦合大田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 干旱和土壤贫瘠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制定不同喷灌水量的玉米施肥方案,对玉米产量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喷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开展春玉米水肥耦合大田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氮肥用量、灌水量和磷肥用量。各个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表现为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N>P×水。春玉米全生育期喷灌水肥耦合最佳组合为:磷肥134.4kg/hm^2、氮肥282.5kg/hm^2、灌水量1 061.0m^3/hm^2,产量为15 85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玉米 水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权重模糊模型在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秋元 刘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8,共5页
因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和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主观与客观权重,然后计算组合权重。并将此模型运用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q... 因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和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主观与客观权重,然后计算组合权重。并将此模型运用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3"农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一分厂、三分厂、六分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余分厂因铁锰等超标,水质未达到标准。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和熵权模糊评价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地下水水质情况,表明组合权重模糊模型评价模型可操作性较高,合理性较强,为区域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水质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评价——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继鹏 魏永霞 +2 位作者 冯鼎锐 刘志凯 郑春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调亏灌溉 熵权 模糊物元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