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主要养猪地区猪2型链球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魁 王巍 +5 位作者 文心田 黄小波 伍锐 文翼平 赵勤 曹三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0-373,共4页
为了解近年来四川主要养猪地区猪群猪2型链球菌(S.suis 2)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四川地区15个市(区)52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suis 2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四川地区猪群血清调查的总阳性检出率为40.30%(212/526);按... 为了解近年来四川主要养猪地区猪群猪2型链球菌(S.suis 2)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四川地区15个市(区)52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suis 2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四川地区猪群血清调查的总阳性检出率为40.30%(212/526);按地区分析,15个市(区)S.suis 2检出阳性率的地区占86.67%(13/15),其中阳性检出率超过50%地区占46.67%(7/15),宜宾地区的阳性检出率高达78.57%(11/14);按猪场分析,四川地区猪场S.suis 2阳性检出率高达76.74%(33/43),其中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较高,为81.81%(18/22);在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猪群血清中,种母猪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6.28%(74/97);并且夏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6.81%(110/235)。研究表明S.suis 2在四川主要养猪地区普遍存在,并且在部分养猪区域、规模化猪场及种母猪猪群中存在较大的流行风险。本研究对四川主要养猪地区S.suis 2的流行和预防提供了调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2型链球菌 四川 流行病学调查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亮 田耕 +7 位作者 石双艳 袁磊 刘澣扬 黄小波 伍锐 文心田 文翼平 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5-1560,共6页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Ⅲ型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V入侵BHK-21细胞内吞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三杰 黄恒 +3 位作者 刘凯 石双艳 黄小波 文心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对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氯丙嗪、制霉菌素和细胞松弛素D3种药物分别处理细胞,以分别阻滞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细胞膜穴样内陷途径和巨胞饮途径,然后进行JEV感染实... 目的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对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细胞的内吞途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氯丙嗪、制霉菌素和细胞松弛素D3种药物分别处理细胞,以分别阻滞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细胞膜穴样内陷途径和巨胞饮途径,然后进行JEV感染实验,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感染后1h、12h、24h细胞内的病毒拷贝数。结果与仅实施感染实验、未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比较,3种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在感染后各时相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感染1h、12h和24h后,氯丙嗪处理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59.58%,53.34%和61.35%;细胞松弛素D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23.59%,30.77%和30.14%;制霉菌素组细胞内病毒拷贝数分别下降了35.56%,34.40%和34.40%。结论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利用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进入BHK-2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内吞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SC-1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4
作者 张飞 都启晶 +3 位作者 张洋溢 文心田 黄小波 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1-630,共10页
运用PCR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SC-1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CPEP)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鉴定测序验证后,将获得的CPEP基因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 运用PCR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SC-1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CPEP)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鉴定测序验证后,将获得的CPEP基因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免疫原性,纯化CPEP,并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其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P;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约35ku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CPEP能与Hps SC-1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证实该重组CPEP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以致死剂量的强毒株SC-1攻毒CPEP免疫小鼠,重组蛋白的免疫能够减缓发病,并表现出40%的保护率。重组蛋白CPEP的部分保护作用表明其可以作为免疫候选因子,为未来副猪嗜血杆菌标准化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 克隆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