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部推荐的薯类作物新品种
1
《中国农村科技》 2001年第7期15-17,共3页
川芋早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1991年和1998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 选育 早熟马铃薯 薯类作物 农业部 农科院 四川省 中国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房玉伟 李荣德 +3 位作者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两系杂交早稻 推广面积 不育系 系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萍 朱晓明 +4 位作者 丁琼 赵延生 张玉娴 曹诗红 杨普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5-169,共5页
2009年始在我国山东省沾化县、陕西省洛川县、湖北省宜都县启动实施了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开展了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试验研究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5种替代药剂炔螨特、哒螨灵、阿维菌素、螺螨酯、二甲基二硫醚的防效均高于三氯杀螨醇,... 2009年始在我国山东省沾化县、陕西省洛川县、湖北省宜都县启动实施了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开展了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试验研究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5种替代药剂炔螨特、哒螨灵、阿维菌素、螺螨酯、二甲基二硫醚的防效均高于三氯杀螨醇,生产上完全可以替代三氯杀螨醇;捕食螨60d防治效果达到84.8%,防治害螨有效控制期达140d以上,果园通过释放捕食螨可以减少农药使用2~3次;诱虫带诱集害虫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对山楂叶螨越冬雌成螨诱集效果尤为显著,防治害螨效果为40.3%,可以作为防治害螨的辅助措施,以减少防治用药次数。从防治成本看,替代技术的单次使用成本有所增加,但防治总成本还需要在各项替代技术综合配套使用后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杀螨醇 替代技术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建良种展示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国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 被引量:3
4
作者 廖琴 陈应志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4期59-60,共2页
为促进优质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推广,拓展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5年5月28-29日在深圳举办了全国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来自各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西瓜、甜瓜和甜(糯... 为促进优质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推广,拓展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5年5月28-29日在深圳举办了全国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来自各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当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果品经销商和香港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部分新闻单位的代表,共计165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农业部财务司、科技教育司和科技发展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了这次活动.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深圳和惠州的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现场、深圳农产品集团布吉中心批发市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袁隆平超级稻研究基地,鉴评了部分参展小型西瓜、甜瓜品种,举办了小型西瓜、甜瓜和甜(糯)玉米育种及产销发展主题论坛.现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展示 小型西瓜 科技成果转化 活动 玉米 甜瓜 深圳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产品批发市场 平台 良种 搭建 加速 种子管理部门 生产加工企业 新品种推广 2005年 农产品流通 育种单位 种子企业 大型超市 发展中心 科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 被引量:522
5
作者 王圣瑞 陈新平 +2 位作者 高祥照 毛达如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对全部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在同一试验中,与一元施肥模型相比,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偏高;根据一元施肥模型拟合计算分别有15%、44%、67%的点不需要施用N、P、K肥,而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则无法获得这一信息。因此,在"3414"试验中,一元施肥模型是三元二次施肥模型拟合的一种很好补充和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肥料 试验 模型拟合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 一元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北迁的大气背景 被引量:47
6
作者 包云轩 曹云 +4 位作者 谢晓金 陆明红 李轩 王纯枝 刘万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19-3533,共15页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下旬的一次重大北迁过程作为典型个例,运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结合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拟了这一过程的大气背景,推算了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轨迹,并分析了大气背景对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这13年中,我国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大多在3月初始见,3—8月为北迁期,从南到北先后在华南、西南、江岭、江淮稻区出现迁入峰;9—11月为南迁期,从北到南先后迁入江淮、江岭、华南稻区并出现相应的迁入峰,10月底至11月初为终见期。(2)北迁个例中各站逆推轨迹分析显示:包括再迁飞在内的不同时段虫源地基本上位于降虫区的西南方,迁飞高度都变化于550—850 m之间,但在沿海地区降落的稻纵卷叶螟迁飞轨迹是复杂的。(3)水平气流是稻纵卷叶螟远距离北迁的主要运载动力,925 h Pa上南方稻区一致的偏南气流对稻纵卷叶螟北迁极为有利;三维流场的起伏、特别是垂直气流的强弱变化对迁飞高度的变化起重要的作用。(4)下沉气流和降水是稻纵卷叶螟降落的关键动力因素,两者都对降虫有明显影响。(5)在这一北迁过程中,稻纵卷叶螟种群多降落在相对湿度大的区域,降虫区的相对湿度均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入 WRF模式 迁飞轨迹 大气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稻纵卷叶螟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翠花 包云轩 +2 位作者 王建强 向勇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12,共9页
为了探明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本研究在ArcGIS中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重大迁入过程2个,从PCVSATTM接收系统中调取覆盖各迁飞过程的实测气象数据... 为了探明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本研究在ArcGIS中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重大迁入过程2个,从PCVSATTM接收系统中调取覆盖各迁飞过程的实测气象数据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输入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迁飞和降落期间的大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1)用850hPa和925hPa高度风向来分别描述稻纵卷叶螟北迁和南迁主迁飞层种群迁移的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有比较一致的偏南气流;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则有相对均一的偏北气流。水平风场上的气旋式曲率区有利于害虫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曲率区则有利于其迁入降落。(2)垂直气流场中下沉气流的推动作用是稻纵卷叶螟迁入和降落的最直接大气动力机制,当稻纵卷叶螟迁入某一即将危害的稻区时,其降落前36~12h以内的850hPa等压面上常表现为相对强而宽广的下沉气流区。(3)在稻纵卷叶螟迁入与为害前36~12h内的高空850hPa和925hPa散度场上,降虫区上空对应着比较一致的高值正散度区,表明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存在,这对降虫十分有利。(4)850hPa、925hPa等压面上的水平流场、垂直气流场和散度场的特征分布对预测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降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飞 GIS 大气动力学机制 预报 中尺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多菌灵和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及抗药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1 位作者 邵振润 梁桂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 2 0 0 0年采自中国广东、广西、安徽和江苏四省 12 9株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稻瘟病菌对生产上已停用 10年左右的异稻瘟净的抗药性频率仍高达 79.1% ;在广东省高要市检测到了一例多菌灵抗药性菌... 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 2 0 0 0年采自中国广东、广西、安徽和江苏四省 12 9株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稻瘟病菌对生产上已停用 10年左右的异稻瘟净的抗药性频率仍高达 79.1% ;在广东省高要市检测到了一例多菌灵抗药性菌株GY5 ,频率为 0 .78%。利用抑制菌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离体检测了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稻瘟病菌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对三环唑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性基因水平 ,但没有观察到上述MIC值与活体条件下测定的防治稻瘟病的EC50 间存在相关性。用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变的方法都获得了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突变体和抗多菌灵突变体 ,但未能获得抗三环唑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异稻瘟净 多菌灵 三环唑 敏感性 抗药性 区分剂量法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 被引量:37
9
作者 包云轩 徐希燕 +3 位作者 王建强 王翠花 缪启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27-4535,共9页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 为了揭示白背飞虱迁入的大气动力背景,为其灾变预警奠定气象学基础,根据2003年全国69个植保站提供的白背飞虱虫情资料,在ArcGIS9.0支持下对该年我国白背飞虱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学分析。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由PCVSAT系统接收的气象数据对2个典型的白背飞虱南、北迁降落过程的大气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等压面上气压场的配置及其随时空的演变是控制和影响白背飞虱迁入的最重要的大气环流因素。(2)850hPa高度上的偏南气流有利于白背飞虱种群的北迁,925hPa等压面上的偏北气流有利于其南迁,这两个高度上风场的气旋式风向切变区有利于白背飞虱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切变区有利于其迁入降落。(3)降水对白背飞虱的降落有着十分重要的动力胁迫作用,但其在北迁降落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南迁。(4)垂直气流场中强下沉气流可迫使白背飞虱大量降落,表明气流胁迫是风载迁飞性害虫灾变性迁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气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入 GIS MM5 大气动力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蚜抗药性及其化学防治 被引量:77
10
作者 梁彦 张帅 +1 位作者 邵振润 高希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80,共11页
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属半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主要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和传播病毒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长期以来,棉蚜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棉蚜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多种杀虫... 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属半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主要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和传播病毒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长期以来,棉蚜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棉蚜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多种杀虫药剂已经产生了抗性。本文主要从棉蚜抗药性发展历史、抗药性机制以及棉蚜的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为农业生产上延缓棉蚜抗药性产生、有效治理棉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瓜蚜) 抗药性 抗药性机制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江中游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及pH状况 被引量:32
11
作者 丛日环 张智 +5 位作者 郑磊 苗洁 任意 任涛 李小坤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3-1224,共12页
为了掌握长江中游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在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份调查和取样分析5 463份土壤数据的6个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pH),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4个不同油菜种植区域(二熟制山... 为了掌握长江中游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在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份调查和取样分析5 463份土壤数据的6个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pH),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4个不同油菜种植区域(二熟制山地区、二熟制平原区、三熟制山地区、三熟制平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油菜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处于适宜/丰富的含量水平,基本没有5级和6级水平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分布。从不同区域来看,以上3个养分指标总体均表现为三熟制地区养分含量高于二熟制地区。长江中游仍有1.82×10~5 hm^2区域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的水平(30~50 mg kg^(-1))。土壤有效硼含量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三熟制地区,土壤有效硼缺乏(5级和6级)的比例仍高达13.6%~20.4%。土壤pH多集中在6.0左右,但是三熟制地区仍然有较高比例(约35.7%)的土壤pH处于4.5~5.5。综上所述,长江中游不同种植区域土壤养分性状存在差异,尤其是三熟制地区仍有相当比例需要提高土壤有效硼和改良酸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GIS 土壤 钾缺乏 硼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4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丽华 庞斌双 +5 位作者 刘阳娜 邱军 李宏博 张欣 王娜 赵昌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为了解我国小麦的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利用21对核心SSR标记对2009-2014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0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3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11.24个,平均基因多样... 为了解我国小麦的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利用21对核心SSR标记对2009-2014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0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21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3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11.24个,平均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0.73和0.70;从不同年份分析,参试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从2012年开始略有下降;从不同生态种植区域分析,参试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自北向南(北部冬麦区组至长江流域冬麦区组)呈明显下降趋势;UPGMA聚类、主坐标和群体结构分析均表明,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组的参试品系与其他区组的参试品系明显分开,且分别归属于不同亚类,显示出独特的生态区域类型;此外,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还揭示,71.9%的参试品系群体结构比较单一,其中长江流域组的参试品系最为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农田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智 任意 +5 位作者 鲁剑巍 郑磊 苗洁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9-1496,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41 943个土壤样品的微量养分(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土壤有效态Fe、Mn... 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41 943个土壤样品的微量养分(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土壤有效态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27.2、3.05、1.71、0.41 mg kg-1。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Fe、Mn均以江汉平原区较低,Zn以湖南省较低,Cu、B空间分布较为不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微量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Fe、Mn、Cu含量为缺乏或严重缺乏的面积比例分别降至0.1%、2.2%和0.1%,而Zn和B分别为30.8%和17.7%。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微量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量养分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亟须根据土壤微量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养分 空间分布 ARCGIS 农田土壤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帅 李永平 +1 位作者 邵振润 郭井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7-2009年采自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有机磷类的三唑磷、毒死蜱、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及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上述二化螟种群对5种杀虫剂抗性分...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7-2009年采自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有机磷类的三唑磷、毒死蜱、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及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上述二化螟种群对5种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江苏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水平达40倍以上,已普遍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产生的抗性水平达22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产生的抗性水平达6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湖北孝感、四川武胜种群对5种药剂尚未产生抗性或为低水平抗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防控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性监测 防控 杀虫单 毒死蜱 三唑磷 氟虫腈 阿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春义 夏敬源 +1 位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棉田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邻作西红柿作用相对较弱,生产上应充分利用邻作小麦和玉米的有利作用。2003年滴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0.7250)和均匀度(0.2111)均大于沟灌棉田(0.1924、0.0605),群落更稳定;不同年份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大,说明气候因素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北疆棉田 灌溉方式 邻作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天敌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冬油菜区试新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许鲲 张冬晓 +4 位作者 伍晓明 陆光远 刘凤兰 陈碧云 高桂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从200对SSR引物筛选中获得的18对多态性好、带纹清晰的引物,对2005~2006年度国家区试102份冬油菜新品种PCR扩增,获得88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4.9条,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86.36%,PIC平均值为0.64,构建了该年度国家区试102份冬油菜新品种... 采用从200对SSR引物筛选中获得的18对多态性好、带纹清晰的引物,对2005~2006年度国家区试102份冬油菜新品种PCR扩增,获得88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4.9条,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86.36%,PIC平均值为0.64,构建了该年度国家区试102份冬油菜新品种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相似系数0.725处被划分为A、B、C、D、E、F、G7个簇。其中A簇包括81份品种,其他21份参试品种分布在余下的6簇。聚类分析表明,A簇内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南省品种有相近亲缘关系,聚成一组;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贵州油料作物研究所以及陕西地区部分品种相似系数高,聚成另一组,分别拥有37和42份材料。聚类分析同时显示,同一单位的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新品种 区域试验 SSR技术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溶性钾肥在盆栽稻麦轮作条件下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伟 孙帼妹 +4 位作者 李荣 廖文强 郭九信 冯绪猛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2,共8页
明确枸溶性钾肥对稻麦轮作体系的应用效果,开发利用枸溶性钾肥,对于解决我国钾资源缺乏有重要意义。试验分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2个部分,探究其对小麦当季的应用效果及水稻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枸溶性... 明确枸溶性钾肥对稻麦轮作体系的应用效果,开发利用枸溶性钾肥,对于解决我国钾资源缺乏有重要意义。试验分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2个部分,探究其对小麦当季的应用效果及水稻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各处理的稻麦产量、生物量、钾素累积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用高水平的枸溶性钾肥会造成稻麦的奢侈吸收。比较分析等量水溶性钾肥和枸溶性钾肥施用处理,水溶性钾肥对小麦当季肥效更好,而枸溶性钾肥则对后季水稻效果更好。以枸溶性钾肥代替水溶性钾肥,枸溶性钾肥适宜施用量为0.150~0.225g·kg^-1。与对照相比,等量施钾下,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均能提高稻麦生物量、产量、不同部位钾含量、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以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配比为1∶1的效果最佳。结论:从枸溶性钾肥对稻麦钾养分供应角度考虑,枸溶性钾肥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水溶性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产量 枸溶性钾肥(钾硅肥) 水溶性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包云轩 谢杰 +2 位作者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73-5782,共10页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低空急流作为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对2007年中国褐飞虱的重大北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虫源输送和降虫上;(2)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变化对褐飞虱降虫时段、降虫范围、降虫量多少和主降虫区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3)逆推轨迹计算的结果显示:迁入主降区的褐飞虱是由低空急流输送的,这与其动力作用相吻合;(4)低空急流中的下沉气流对降虫区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低空急流 北迁 特征参数 迁飞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邵振润 张帅 +4 位作者 李永平 沈晋良 龙丽萍 高聪芬 郭井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4,共4页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05.5~459.7倍),但2009年监测到东安、孝感、上高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有增长趋势,2006到2009年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由敏感至低水平抗性(<6.9倍)发展到了中水平至高水平抗性(13.5~43.3倍);由于2005年吡虫啉在高抗地区的禁用,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上升速度加快,2009年已处于低水平至中水平抗性阶段(7.0~14.4倍)。这表明在吡虫啉、氟虫腈被禁用后,大面积单一使用噻嗪酮进行防治,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有可能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抗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规模农户蔬菜种植习惯和病虫防治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普云 李萍 +3 位作者 周金玉 胡新梅 吕建萍 李亚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共6页
采用农民参与式调查方法,2003-2004年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玉溪、楚雄、曲靖和丽江6市360户小规模蔬菜种植农户,系统调查了农户的蔬菜种植习惯、病虫知识、病虫防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种植蔬菜具有多样性特征,360户... 采用农民参与式调查方法,2003-2004年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玉溪、楚雄、曲靖和丽江6市360户小规模蔬菜种植农户,系统调查了农户的蔬菜种植习惯、病虫知识、病虫防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种植蔬菜具有多样性特征,360户在2004年种植了多达23种蔬菜。农民普遍缺乏蔬菜病虫生态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识别害虫能力,但是大多数农民不能区别害螨和病害的危害,不能识别大多数重要天敌,主要根据农药零售商的建议进行病虫防治,导致普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民知识 种植模式 病虫害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