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粮食作物滴灌施肥高产高效机理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梁飞 曾胜和 +3 位作者 陈云 王国栋 张鑫 张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90,共4页
滴灌施肥技术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高效灌溉和高效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与大田灌溉相比节省灌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劳动力,提高作物产量。针对作物滴灌施肥水肥高效的现状,综述了滴灌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 滴灌施肥技术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高效灌溉和高效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与大田灌溉相比节省灌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劳动力,提高作物产量。针对作物滴灌施肥水肥高效的现状,综述了滴灌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水肥利用率状况。从实时灌溉与施肥、水肥一体化与专用肥应用、作物的宽窄行栽培3个方面分析了粮食作物滴灌施肥高产高效的可能机制。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粮食作物滴灌施肥存在的3个问题:滴灌施肥系统滞后、肥料进入施肥系统的时间缺乏科学依据、滴灌规格和滴头压力选择缺乏依据。并对今后滴灌施肥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粮食作物 高产高效 专用肥 宽窄行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盐渍土暗管+竖井排水控盐技术模式筛选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磊 吕宁 +3 位作者 何帅 尹飞虎 高志建 谭荣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6-724,共9页
【目的】评价暗管、竖井工程在新疆南疆次生盐渍化土上的排盐效果,筛选出适宜的暗管布设间距。【方法】以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二师38团撂荒地次生盐渍化土为对象,于2016~2019年设置暗管+竖井田间排水控盐试验,选取3个相邻地块,暗管布设... 【目的】评价暗管、竖井工程在新疆南疆次生盐渍化土上的排盐效果,筛选出适宜的暗管布设间距。【方法】以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二师38团撂荒地次生盐渍化土为对象,于2016~2019年设置暗管+竖井田间排水控盐试验,选取3个相邻地块,暗管布设间距分别为6、8和10 m(依次记为T_(1)、T_(2)、T_(3)),每个地块暗管埋深1.2 m,竖井井深20 m、间距120 m。【结果】(1)各处理土壤盐分在排水2年后均显著降低,T_(1)、T_(2)、T_(3)根层土壤电导率较排盐前分别下降了31.83%、50.35%、46.09%;(2)垂直方向上土壤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各排盐处理0~0.8 m根层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深层土壤,水平方向上距离竖井越近脱盐效果越明显;(3)各处理排水矿化度在排盐1年后均升高,但在排盐2年后T_(1)、T_(2)、T_(3)处理分别下降了21.41%、33.24%、18.57%,排盐后地下水位深度平均降低了1.5 m;(4)脱盐2年后种植玉米,各处理平均籽粒单产达到329.70 kg/667m^(2),单产水平T_(2)>T_(1)>T_(3),降盐效果与玉米产量呈正相关。【结论】优选出布设间距8 m(T_(2))为试验区暗管排盐工程适宜参数。采用竖井+暗管排水控盐模式,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水控盐共同作用,以维持南疆灌区盐渍土改良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土 暗管排水 竖井排水 脱盐效果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国栋 曾胜和 +3 位作者 周建伟 陈云 梁飞 张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5,共7页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 Ci )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 Gs均有所降低,Pn和Tr成熟期下降显著( P<0.05);亏缺灌溉(T1) 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 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光合特性 干物质分配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墒补灌下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研究及最适灌溉量估算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国栋 曾胜和 +2 位作者 陈云 梁飞 张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6,共8页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大田试验,设置5个控墒补灌栽培模式,研究了控墒下限对绿洲区滴灌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估算了本区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喇叭...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大田试验,设置5个控墒补灌栽培模式,研究了控墒下限对绿洲区滴灌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估算了本区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抽雄及吐丝期土壤墒度过低或过高会显著(P<0.05)降低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期土壤墒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85%的栽培模式,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可分别较墒度70%栽培模式提高71.7%、81.8%、71.6%和54.9%,但却会降低单叶的水分利用效率(WUE_L)。同时,花后同化物输入量及其对子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105.2%、20.3%,叶片衰老持续期延缓了8.1 d。二次曲线拟合表明,最佳灌量为539.9 mm时能取得14.9×103kg·hm^(-2)的高产,可同时兼顾产量与灌溉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控墒补灌 滴灌 光合特性 叶片衰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克全 王国栋 +1 位作者 梁飞 曾胜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29,41,共6页
为了确定新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溉定额,设置了4 200(T1)、4 800(T2)、5 400(T3)、6 000(T4)m3/hm24种灌溉定额进行田间小区灌溉试验,利用ET-60测定仪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状况,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 为了确定新疆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的灌溉定额,设置了4 200(T1)、4 800(T2)、5 400(T3)、6 000(T4)m3/hm24种灌溉定额进行田间小区灌溉试验,利用ET-60测定仪测定各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状况,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土壤水热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土壤湿润区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当灌溉定额为4 800 m3/hm2时,仅能保持滴头下玉米根层10~30 cm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距离较短,湿润区范围较小。灌溉定额在5 400 m3/hm2时,在垂直方向10~60 cm、水平方向0~30 cm土层均能保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当灌溉定额为6 000 m3/hm2时会出现土壤水分的无效深层下渗,因此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较适宜。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分布状况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土壤水分高的土层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灌溉定额越大,对根系土壤温度的影响区域就越大。各灌水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总体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0~60 cm深度范围各灌水处理下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各灌水处理土层温度大小为T1>T2>T3>T4。穗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以及生物量总体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过低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质量与灌溉定额总体呈正相关,各处理穗行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也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8 697.5 kg/hm2。根据拟合的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曲线,当灌溉定额为5 867 m3/hm2时,理论产量最高,可达19 79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定额 新疆 膜下滴灌 春玉米 水热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施不同水溶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梁飞 王国栋 +4 位作者 王克全 尤琦英 郭斌 张磊 曾胜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探索不同类型水溶肥对滴灌玉米生产的影响,验证专利配方施肥及施用方法对玉米生产的效果。研究了专利配方施肥(X7)、磷酸脲(X1)、氨基酸粉(X2)、腐植酸钾(X3)、水溶性纳米有机肥(X4)、含氨基酸水溶肥(X5)、含氨基酸水溶肥半量(X6)... 为了探索不同类型水溶肥对滴灌玉米生产的影响,验证专利配方施肥及施用方法对玉米生产的效果。研究了专利配方施肥(X7)、磷酸脲(X1)、氨基酸粉(X2)、腐植酸钾(X3)、水溶性纳米有机肥(X4)、含氨基酸水溶肥(X5)、含氨基酸水溶肥半量(X6)和不施肥(X8,CK)8个处理6种新型水溶肥料对玉米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滴施氨基酸粉和腐植酸钾能够提早玉米发芽,两处理一周的出苗率均超过50%;氨基酸粉、腐植酸钾和磷酸脲能够促进滴灌玉米发芽率,发芽率均超过90%。(2)专利配方施肥叶面积指数LAI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专利配方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生长,整株生物量为:拔节期,X7>X5>X6>X3>X4>X1>X2>X8;开花期,X7>X6>X5>X4>X2>X1>X3>X8;成熟期,X2>X6>X7>X4>X3>X5>X1>X8。(4)含氨基酸水溶肥的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效率对籽粒贡献率最高,显著高于专利配方施肥处理,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可达43.36%。(5)含氨基酸水溶肥和专利配方施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44.5%和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肥 玉米 滴灌施肥 配方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新疆温室土壤水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克全 郑国玉 +3 位作者 马军勇 周建伟 何帅 陈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为确定新疆温室滴灌番茄适宜灌水量,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基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状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幅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大而后缓慢减小... 为确定新疆温室滴灌番茄适宜灌水量,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基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状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幅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大而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就灌水量的影响程度而言,灌水量较小的T1(3600m3/hm2)、T2(4200m3/hm2)处理仅对0~40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影响较大,而灌水量较高的.r4(5400m3/hm2)与T3(4800m3/hm2)处理对0~60cm土层均有较大影响。番茄红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灌水量增大先减小而后增大,之后再减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以T2最高。番茄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减少趋势。建议新疆温室滴灌番茄灌水量为48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滴灌 滴灌量 土壤水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下限对灰枣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军勇 郑国玉 +1 位作者 周建伟 郑强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1,92,共5页
为探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新疆典型绿洲区灰枣树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38团开展了大田试验,以7 a灰枣树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滴灌方式下4个灌水下限(T1、T2、T3、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8... 为探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新疆典型绿洲区灰枣树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38团开展了大田试验,以7 a灰枣树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滴灌方式下4个灌水下限(T1、T2、T3、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85%)。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水下限的降低枣吊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处理T1的枣吊长度较处理T4减少了31.84%。灌水下限对枣树产量及果实比例均有重要影响,处理T2、T3较处理T4产量提高了11.26%、4.48%,一级果果实比例提高了35.66%、21.76%。降低灌水下限有利于提高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处理T1、T2、T3较处理T4提高了10.10%~28.28%。在沙漠绿洲区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比较适宜灰枣的生长发育,既可抑制枣树过度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亦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下限 灰枣树 枣吊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选型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飞 王国栋 +3 位作者 王克全 郭斌 陈云 曾胜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156,共6页
以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为目标,在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选择郑单958开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选择四种内镶式滴头和一种迷宫式滴头,从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 以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为目标,在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选择郑单958开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选择四种内镶式滴头和一种迷宫式滴头,从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周后新疆大田作物普遍采用的迷宫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5)和内镶式1.38 L/h出流量滴灌带(L4)出苗率较高,但内镶式3.0 L/h出流量滴灌带(L1)总出苗率最高;内镶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2)株高最高,内镶式2.0 L/h出流量滴灌带(L3)叶面积指数最高,内镶式滴灌带处理的产量均高于迷宫式滴灌带。滴灌玉米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整株生物量均随着滴头流量减小而呈现单峰增长趋势;L2处理产量最高,较L1增产幅度为27.29%。本试验条件下,滴头流量2.038 L/h时滴灌玉米理论产量最高为15 377.66 kg/hm^2,建议玉米膜下滴灌滴头流量选择内镶式2.0~2.4 L/h之间的滴灌带。该试验结果对干旱区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系统 滴头流量 经济产量 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墒度对滴灌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栋 曾胜和 +3 位作者 周建伟 陈云 梁飞 张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8-654,共7页
为筛选适宜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了耕层(0-40cm土层)不同墒度条件下滴灌春小麦旗叶SPAD值、灌浆期光合和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至乳熟期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显著降低旗叶SPAD值(P〈... 为筛选适宜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了耕层(0-40cm土层)不同墒度条件下滴灌春小麦旗叶SPAD值、灌浆期光合和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至乳熟期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显著降低旗叶SPAD值(P〈0.05),乳熟期增加土壤墒度延缓了叶片衰老。在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随土壤墒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在15∶00时T4处理(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6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墒度处理T5(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和70%)最低;气孔导度(Gs)在15∶00时显著降低后,在17∶00时又逐渐升高,且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同Gs一致;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等随土壤墒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墒度较低处理的qP相对较低,NPQ较高;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对土壤墒度最敏感,千粒重次之。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75%-80%和60%-65%是滴灌春小麦获得高产的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墒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湿润体内土壤墒情监测点位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国玉 周建伟 +1 位作者 何帅 马军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0,共3页
为了快速精确地监测土壤水分,通过田间试验观测了滴灌带一个湿润体内不同位置的7个中子仪监测点0~120cm深度土壤剖面的水分分布,分析了膜下滴灌湿润体内土壤水分随监测点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只与监测点与滴灌... 为了快速精确地监测土壤水分,通过田间试验观测了滴灌带一个湿润体内不同位置的7个中子仪监测点0~120cm深度土壤剖面的水分分布,分析了膜下滴灌湿润体内土壤水分随监测点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只与监测点与滴灌带的距离有关,距滴头5 cm处的监测点与距滴灌带30 cm处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距滴灌带55、70 cm处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墒情监测点应布置于距滴灌带0~30 cm范围内,不宜超过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监测点位置 湿润体 土壤墒情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压力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飞 曾胜和 +3 位作者 王国栋 郭斌 陈云 张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19,共5页
为研究不同滴头压力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基于大田试验,研究4个滴头压力水平对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后不同时间滴头压力为0.03 MPa处理的玉米叶绿素SPAD值均为最高;滴灌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整株生物量均随着压力... 为研究不同滴头压力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基于大田试验,研究4个滴头压力水平对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后不同时间滴头压力为0.03 MPa处理的玉米叶绿素SPAD值均为最高;滴灌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整株生物量均随着压力减少而呈现单峰增长趋势,抽雄期各处理整体生物量呈现0.04 MPa处理〉0.02 MPa处理〉0.03 MPa处理〉0.05 MPa处理,成熟期各处理整体生物量呈现0.03MPa处理〉0.04 MPa处理〉0.05 MPa处理〉0.02 MPa处理;滴头压力为0.03 MPa的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0.05 MPa处理和常规种植,增产幅度分别为20.3%和21.0%。可见,滴头压力0.03-0.04 MPa对于北疆膜下滴灌玉米生长过程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滴头压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宁 石磊 +1 位作者 王国栋 梁飞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第9期3-8,共6页
研究不同滴灌量对新疆北疆玉米生长和产量因子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滴灌种植玉米的最佳灌水定额,以优化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规程。本研究通过田间灌溉区组试验,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调查测定了4个滴灌定额:4 200 m^3/hm^2... 研究不同滴灌量对新疆北疆玉米生长和产量因子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滴灌种植玉米的最佳灌水定额,以优化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规程。本研究通过田间灌溉区组试验,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调查测定了4个滴灌定额:4 200 m^3/hm^2、4 800 m^3/hm^2、5 400 m^3/hm^2和6 000 m^3/hm^2玉米的生长性状、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以及土壤中盐分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生长,茎粗和叶面积增加最为明显,但当灌溉量增加到6 000 m^3/hm^2时,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对植株籽粒及总体干物质积累效应以灌溉量5 400 m^3/hm^2最优。玉米产量与灌溉量呈抛物线关系,当滴灌量较常规灌溉量(4 800 m^3/hm^2)增加12.5%(5 400 m^3/hm^2)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9.88%;而当滴灌量较常规增加25%(6 000 m^3/hm^2)时,籽粒产量增幅不显著。增加灌溉量对土壤盐分具有显著的淋洗作用,土壤盐分向35 cm以下土层运移。综合各处理玉米地上植株生长、产量及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推荐北疆地区滴灌玉米适宜灌溉定额为5 4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玉米 灌溉量 生长性状 籽粒产量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国栋 李全胜 +2 位作者 戴昱余 曾胜和 梁飞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第2期42-44,共3页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新疆棉花均已实现滴灌种植,本文通过规定滴灌棉花水肥一体化术语与定义、播种要求、田间管理、水肥制度及收获等技术指标,旨在建立一套可学、可操作、可复制的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并...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新疆棉花均已实现滴灌种植,本文通过规定滴灌棉花水肥一体化术语与定义、播种要求、田间管理、水肥制度及收获等技术指标,旨在建立一套可学、可操作、可复制的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并指导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花 水肥一体化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沙质盐碱土暗管+竖井排水控盐技术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磊 何帅 +1 位作者 高志建 尹飞虎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第4期58-60,共3页
盐渍化治理是新疆南疆土地利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疆沙质盐渍化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暗管+竖井排水控盐工程及技术模式的筛选研究,并对该模式的系统组成与功能、模式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等进行详细介绍,为新疆土壤盐渍... 盐渍化治理是新疆南疆土地利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疆沙质盐渍化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暗管+竖井排水控盐工程及技术模式的筛选研究,并对该模式的系统组成与功能、模式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等进行详细介绍,为新疆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沙质盐碱土 暗管 竖井 脱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滴灌定额对乳熟期玉米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宇欣 梁飞 +2 位作者 李全胜 王国栋 曾胜和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220,共9页
为了探寻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及玉米地上部的变化特征。试验于2014—2016年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方案:滴灌4200 m^(3)/hm^(2)、4800 m^(3... 为了探寻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及玉米地上部的变化特征。试验于2014—2016年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方案:滴灌4200 m^(3)/hm^(2)、4800 m^(3)/hm^(2)、5400 m^(3)/hm^(2)和6000 m^(3)/hm^(2),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玉米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根系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滴灌玉米的主要根系分布范围为水平0~25 cm、垂直0~15 cm的椭圆形范围内,灌溉量的增加使得下层根表面积、根重量增加,根系外移,椭球体体积增大。玉米产量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单峰型增长趋势,以籽粒平均产量为依变量(y),滴灌量为自变量(x),根据产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0017x^(2)+17.785x-30393,R^(2)=0.7413;理论上滴灌量(x)为5230 m^(3)/hm^(2)时,滴灌玉米每公顷产量(y)最高为16122.6 kg。本研究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滴灌量过大与过小均影响玉米产量提高,本试验中最佳滴灌量为4600~55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玉米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