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条件下我国南方双季稻产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2 位作者 张会民 孙楠 娄翼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3-949,共7页
系统分析我国南方双季典型稻区福建白沙、江西进贤、江西南昌和湖南望城4个水稻长期施肥试验资料,研究化肥N、P、K(氮、磷、钾)的不同组合(NENK,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及不施肥(CK)各处理水稻的产量差异、变化趋势。结... 系统分析我国南方双季典型稻区福建白沙、江西进贤、江西南昌和湖南望城4个水稻长期施肥试验资料,研究化肥N、P、K(氮、磷、钾)的不同组合(NENK,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及不施肥(CK)各处理水稻的产量差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条件下各试验点上水稻产量差异大,试验期内各施肥处理较CK的总增产率分别为NPKM84.3%、NPK68.1%、NP42.9%和NK39.9%,其中NPKM总体上显著高于NPK。长期配施NPK或NPKM肥产量较稳定或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晚稻,而仅施NK均呈下降或极显著下降趋势(周年变化幅度为-103~-201kg hm^-2),其他施肥处理晚稻产量相对稳定。不同试验点问年施磷量较高(52kg hm^-2)的南昌点产量相对稳定,而年施磷量较低(24kg hm^-2)的白沙点各处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施肥投入不足又特别是施磷肥量低或不施磷为早稻产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合理施用NPK肥,配合有机肥,为推荐的施肥模式,为了使试验点双季稻产量稳定且不呈下降趋势,需年施纯磷50.0~63.9kg hm^-2,且适当偏重于早稻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 产量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潴育性水稻土产量演变及其肥力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4 位作者 逄焕成 张会民 孙楠 娄翼来 李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系统分析了我国广西桂林、钦州及玉林3个潴育性水稻土长期常规施肥(F)和不施肥(CK)处理下,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借助通径分析探明主要肥力因素对各点水稻产量的驱动差异和关联。结果显示,不施肥条件下,桂林点的... 系统分析了我国广西桂林、钦州及玉林3个潴育性水稻土长期常规施肥(F)和不施肥(CK)处理下,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借助通径分析探明主要肥力因素对各点水稻产量的驱动差异和关联。结果显示,不施肥条件下,桂林点的基础地力较低,其产量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季产量均值666-846 kg hm-2),而玉林和钦州点基础地力相对较高,其产量在试验期间相对稳定(各季产量均值3 500-4 577 kg hm-2)。常规施肥下,桂林点产量显著提高(较CK增产522%),且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另两试验点较CK增产20%-67%。常规施肥下,土壤肥力随时间呈稳定或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效磷初始值低于10 mg kg-1的桂林和钦州点上升幅度最大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初始值为50 mg kg-1的玉林点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变化在各地不同,气温偏低的桂林点有机质呈上升趋势且全氮含量较高(〉3 g kg-1),气温偏高的玉林和钦州点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且全氮含量较低(1-2.5 g kg-1),表明有机质的累积和释放上存在差异。双季稻产量的主要肥力驱动因子各地有差异,桂北地区桂林点土壤有效磷为首要因素,桂南地区玉林和钦州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为主要的肥力因素。因此,依据区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是持续、高效培肥土壤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 产量演变 土壤肥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锌的形态转化、影响因素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林蕾 陈世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土壤锌污染日益严重,锌产生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锌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与其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锌生物毒性与锌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土壤中锌的主要结合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锌的形态变化与... 土壤锌污染日益严重,锌产生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锌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与其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锌生物毒性与锌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土壤中锌的主要结合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锌的形态变化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锌的形态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土壤中锌毒性预测模型等。对土壤中锌的原位形态及未知形态的表征技术以及建立具有普适性的有效性测定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下15份紫云英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67
4
作者 刘佳 徐昌旭 +2 位作者 曹卫东 谢志坚 秦文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5,共8页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15份不同来源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质材料的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PEG胁迫对部分紫云英种质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PEG胁迫加剧会导致...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15份不同来源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质材料的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PEG胁迫对部分紫云英种质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PEG胁迫加剧会导致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指数下降,而胚根/胚芽比值上升;(3)PEG浓度达到20%时所有紫云英种质的种子均不能萌发;(4)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5份紫云英种质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萍宁3号>湘肥2号>南京芦庄紫云英>浙紫62-18>常山紫云英>兵库紫云英>金沙紫云英>南充紫云英>78-7>青浦紫云英>73-129>72-24>清江紫云英>78-18>7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种质 PEG胁迫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