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陈文品
刘勤晋
白文祥
李清泽
-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
云南宜良祥龙茶厂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
基金
普洱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资助项目
-
文摘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排除了普洱茶对引起染色体断裂损伤、基因碱基置换和移码等致突变性。试验还发现试样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微核率的增加有拮抗作用。从遗传毒性证明了四个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
关键词
普洱茶
遗传毒性
精子畸形试验
骨髓微核试验
鼠沙门氏伤寒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
Keywords
Pu'er tea, Genetic Toxicity, Abnormal spermatozoon test, Micronucleus test, Ames test
-
分类号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
-
题名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被引量:44
- 2
-
-
作者
刘勤晋
陈文品
白文祥
李清泽
-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
基金
本研究为农业部普洱茶行业标准制订资助项目
-
文摘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普洱茶
急性毒性
安全性
昆明种小白鼠
茶汤灌胃法
云南
大叶烘青绿茶
LD50
症状
灌胃剂量
食用安全性
-
Keywords
Tea Science
Puer tea
Acute Toxicity
Kunming White mouse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我国西南山地民族“吃茶”习俗起源与现状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勤晋
龚加顺
杜维春
徐荣波
-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新加坡华夏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3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一、前言
我国西南,一般指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五省一市,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方,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在其边缘山区,至今保存着成片的野生茶树群落,当地各民族还沿袭传统,栽培乔木型大茶树,采制食用"油茶汤",并视茶为神,把茶融汇在日常生活和当地民俗中.无论过节祭祀、婚丧嫁娶、走亲访友、家庭团聚,都以茶为礼,并把"羹饮"之风保存至今,习惯上仍称为"吃茶".
-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地区
山地民族
“吃茶”习俗
起源
现状
茶文化
分布
种类
形式
保存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