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3
1
作者 徐楠楠 林大松 +3 位作者 徐应明 谢忠雷 梁学峰 郭文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8-964,共7页
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生物炭吸附重金属Cd2+的性能,分析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初始pH值以及生物炭粒径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前后生物炭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IT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生物炭吸附重金属Cd2+的性能,分析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初始pH值以及生物炭粒径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前后生物炭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IT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以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不同温度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8.49 mg·g-1(288.15 K)、23.51 mg·g-1(298.15 K)、23.59 mg·g-1(308.15 K)和24.43 mg·g-1(318.15 K),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由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拟合,约40 min即达平衡,pH值为5时吸附量最大,生物炭粒径对吸附无明显影响。结构表征表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羟基(-C-OH)和羰基(-C=O)与Cd2+发生络合化学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丽娟 李刚 +5 位作者 赵建宁 修伟明 章秋艳 杨殿林 王慧 红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8,共9页
采用大田试验结合Biolog技术比较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PAT与其亲本PAT1、转基因大豆ALS与其亲本ALS1及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呈现以下变化规律... 采用大田试验结合Biolog技术比较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PAT与其亲本PAT1、转基因大豆ALS与其亲本ALS1及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呈现以下变化规律:在整个温育过程中,两种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均高于相应亲本,当地品种中黄13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介于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亲本大豆之间;两种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均一度(J)和优势度指数(D)较对应亲本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基因大豆PAT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香农-维纳指数(H)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转基因大豆ALS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香农-维纳指数(H)显著高于其亲本ALS1(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PAT、亲本PAT1、非转基因亲本大豆ALS1以及中黄13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相似,仅转基因大豆ALS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类型表现出差异。对不同碳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志国 赵建宁 +4 位作者 李刚 修伟明 章秋艳 常泓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9-2205,共7页
为了评价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在网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成熟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根际土壤线虫丰度、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学指数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和线虫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鉴定出23个土壤线虫... 为了评价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在网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成熟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根际土壤线虫丰度、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学指数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和线虫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鉴定出23个土壤线虫属,8个功能群,其中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Z13)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3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1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的土壤线虫平均丰度为(1 143.42±135.04)·100 g-1干土,显著高于(P<0.05)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756.83±141.33)·100 g-1干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显著升高了杂食捕食性线虫拟桑尼属(Thorneella)的相对丰度(P<0.01)。虽然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种植条件下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结构指数SI显著低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P<0.05),但是两种大豆种植条件下土壤线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属丰富度指数GR和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耐草甘膦大豆M88对线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RDA排序图显示:线虫功能组Om4和土壤有机质OM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硝态氮NN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草甘膦大豆 土壤线虫 生态指数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章秋艳 赵建宁 +4 位作者 李刚 王丽娟 王慧 常泓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DGGE-cloning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ZB及常规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在成熟期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和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根际土壤...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DGGE-cloning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ZB及常规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在成熟期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GTS40-3-2和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抗虫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ZB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克隆测序结果表明,4种大豆根际土壤固氮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蓝藻纲和一些未知细菌类。相对于不同大豆品种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耐草甘膦CP4 epsps基因的导入并没有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根际土壤 固氮细菌 多样性 NIFH DGGE—cl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娟 李刚 +5 位作者 赵建宁 红雨 修伟明 王慧 章秋艳 杨殿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11,共9页
通过大田试验,以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PAT、ALS)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大豆(PAT1、ALS1)和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CK)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 通过大田试验,以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PAT、ALS)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大豆(PAT1、ALS1)和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CK)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PAT1、ALS1相比,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均在60%左右。PAT、ALS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H)与相应亲本大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测序结果表明,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根际土壤中固氮微生物主要隶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不同处理下nifH基因与理化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AP)、硝态氮(NO3--N)对固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论表明,与PAT1、ALS1相比,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耐除草剂 转基因大豆 NIFH基因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番茄品系吸收和积累镉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建 金凤媚 +1 位作者 薛俊 刘仲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番茄品系吸收和积累Cd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Cd浓度胁迫下2种番茄品系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和果实Cd吸收量来筛选Cd低积累番茄品种。[结果]番茄是Cd敏感型的植物,外界Cd浓度的变化可引起体... [目的]研究不同番茄品系吸收和积累Cd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Cd浓度胁迫下2种番茄品系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和果实Cd吸收量来筛选Cd低积累番茄品种。[结果]番茄是Cd敏感型的植物,外界Cd浓度的变化可引起体内Cd含量的变化,且呈正相关。不同Cd浓度胁迫条件下番茄各器官的Cd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根、茎、叶、果实。[结论]低积累品种FB6中的Cd含量和变化幅度都低于高积累品种ZF6,可进一步用于番茄的无害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CD胁迫 CD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冀国桢 李刚 +2 位作者 赵建宁 杨殿林 修伟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5-261,共7页
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转基因成分检测作为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各国与地区不断致力于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开发。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 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转基因成分检测作为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各国与地区不断致力于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开发。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由于简单快速等特点,近年来在转基因检测领域备受青睐。本文对LAMP技术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最新研究与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转基因成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镉对水稻生长和富集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龙思斯 宋正国 +4 位作者 雷鸣 喻理 王艺康 蒋宏芳 沈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9-424,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来源镉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通过盆栽种植水稻实验,以外源添加镉方式分别模拟土壤镉污染源、灌溉水镉污染源和大气降水镉污染源,对水稻的生长及其镉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三种不同污染源中镉的含... 为了探究不同来源镉对水稻富集镉的影响,通过盆栽种植水稻实验,以外源添加镉方式分别模拟土壤镉污染源、灌溉水镉污染源和大气降水镉污染源,对水稻的生长及其镉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三种不同污染源中镉的含量对水稻株高以及稻谷的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水稻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随着污染源中镉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中土壤污染和灌溉水污染处理下水稻植株中镉含量分布为根>茎>叶>谷壳>糙米,叶面污染为叶>根>茎>谷壳>糙米。无论是在同一污染源不同镉浓度还是不同单一污染源下,糙米中镉的含量与叶面中镉的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0.05)。三种污染源对糙米富集镉的贡献顺序为叶面污染源>灌溉水污染源>土壤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污染源 灌溉水污染源 叶面污染源 糙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棉花田中吡草醚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旭 徐应明 +4 位作者 孙扬 赵立杰 王林 孙约兵 梁学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4-1379,共6页
建立了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样品中吡草醚及其主要代谢物E-1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以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进行HPL... 建立了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样品中吡草醚及其主要代谢物E-1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以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进行HPLC分离,检测波长为246 nm,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草醚和E-1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分别进行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吡草醚和E-1在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5% ~ 106.3%和74.9% ~ 102.3%,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5% ~5.2%和1.6% ~ 19.2%.吡草醚和E-1的检出限(LOD,S/N>3)均为0.1 ng,在棉花植株和棉籽中的定量下限(LOQ)均为0.04 mg/kg,在土壤中的LOQ均为0.02 mg/kg.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单、经济,可用于常规实验室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样品中吡草醚及其代谢物E-1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 棉花 吡草醚及其代谢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