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燕山 肖石江 +6 位作者 王晓瑞 梁淑敏 高森 普红梅 张磊 吴琼芬 隋启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冬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应该控制在270~327.1 kg/hm^2之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马铃薯 膜下滴灌 氮肥用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柏琼芝 肖石江 +8 位作者 王晓瑞 刘凌云 高森 邵艳 王鑫 普红梅 梁淑敏 张磊 李燕山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采用烤烟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模式,田间试验采取4种施肥模式:以常规施肥(施用配方肥(N∶P2O5∶K2O=16∶9∶10) 1 500 kg·hm^(-2))为对照,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减...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采用烤烟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模式,田间试验采取4种施肥模式:以常规施肥(施用配方肥(N∶P2O5∶K2O=16∶9∶10) 1 500 kg·hm^(-2))为对照,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减量10%配施生物有机肥及常规施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使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提高秋马铃薯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提高秋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仅增加5. 3%和3. 6%,而化肥减量10%后配施生物有机肥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增加4. 5%和3. 2%。在兼顾产量、效益和环境等因素下,常规施肥减化肥10%配施生物有机肥,能获得比常规施肥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该施肥方案是适合云南省秋马铃薯生产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有机肥 秋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石江 吴琼芬 +6 位作者 梁淑敏 普红梅 邵艳 高森 季寿堂 隋启君 李燕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冬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态性信息含量法评价马铃薯品种(系)营养成分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山云 孙玲 +6 位作者 卢丽丽 李燕山 姚春光 白建明 李先平 隋启君 杨琼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9-526,共8页
对52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硫、铁、铜、锰、硒、蛋白质、Vc含量的测定,并用多态性信息含量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IC值由大到小顺序为铁(0.786)>维生素C(0.707)>锰(0.679)>蛋白质(0.643)>铜(0.638)>硫(0... 对52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硫、铁、铜、锰、硒、蛋白质、Vc含量的测定,并用多态性信息含量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IC值由大到小顺序为铁(0.786)>维生素C(0.707)>锰(0.679)>蛋白质(0.643)>铜(0.638)>硫(0.598),表明不同品种(系)马铃薯铁含量的多态性信息最丰富;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维生素C(41.56%)>锰(25.92%)>铁(25.36%)>铜(22.28%)>硫(16.35%)>蛋白质(15.93%),表明通过杂交更容易选育出块茎Vc含量高的品种;紫云一号、S03-3349,S03-3417等3个品种(系)在多个指标上优于或接近合作88(CK1),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马铃薯新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信息含量 马铃薯品种(系) 矿质元素 蛋白质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普红梅 姚春光 +3 位作者 李燕山 刘凌云 杨琼芬 白建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4,共6页
以紫云1号、S10-905、S10-499和S10-843四个品种彩色马铃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紫云1号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120 min;S10-905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 以紫云1号、S10-905、S10-499和S10-843四个品种彩色马铃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花青素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紫云1号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120 min;S10-905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90 min;S10-843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500 W,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90 min;S10-499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45 min。由此可见,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是马铃薯花青素提取较好的水平,提取时间因马铃薯品种(系)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超声 提取 马铃薯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度介导连作基质下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及疮痂病防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凌云 包丽仙 +2 位作者 卢丽丽 尹自友 杨琼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4-2820,共7页
【目的】在马铃薯原原种连作繁育模式中,为使薯块获得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疮痂病发生,【方法】采用4个酸度介导处理,研究其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薯块重量≥2 g)、薯块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薯块产量... 【目的】在马铃薯原原种连作繁育模式中,为使薯块获得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疮痂病发生,【方法】采用4个酸度介导处理,研究其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薯块重量≥2 g)、薯块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薯块产量和疮痂病对酸度介导处理的敏感时期。【结果】结果表明,连作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时,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影响极显著,但对单株结薯数和单株有效结薯数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显示,11月2日(生育期78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原原种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0、0.3549;11月25日(生育期101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疮痂病感病率、病情指数的关联系数分别是0.1551、0.1513。【结论】pH值6.0处理的单株有效结薯数平均达到3.32粒,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8.41%和3.41,是酸度介导试验中的最优处理,生育期78和101 d左右则是本研究中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产量和疮痂病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介导处理 马铃薯原原种 结薯数 疮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间隔期对重茬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品种(系)时疮痂病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凌云 卢丽丽 +1 位作者 包丽仙 杨琼芬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89,共5页
为探索灌水间隔期对重茬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品种(系)时疮痂病的影响,设定了4个灌水间隔期和6个品种(系)进行田间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相对含水量与基质pH值间呈极显著负... 为探索灌水间隔期对重茬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品种(系)时疮痂病的影响,设定了4个灌水间隔期和6个品种(系)进行田间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相对含水量与基质pH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87;同一时间不同灌水间隔期处理中基质相对含水量基本呈现4 d>7 d>10 d>14 d,基质pH值情况与基质含水量相反。不同灌水间隔期对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系)对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灌水间隔期与品种(系)间存在互作效应。基质相对含水量对疮痂病产生影响的敏感期是6月3日,与感病率、病情指数间关联系数分别是0.406 8、0.418 1;基质pH值对疮痂病影响比较一致,不存在明显敏感期。研究表明,利用重茬基质进行原原种繁育时,需要结合不同品种以及敏感期进行水分管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疮痂病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原原种 重茬基质 疮痂病 灌水间隔期 品种(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及贸易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卢丽丽 包丽仙 +4 位作者 刘凌云 白建明 李燕山 李先平 杨琼芬 《作物研究》 2018年第3期227-233,共7页
马铃薯是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主要农作物,种植广泛并形成周年生产的特点,全省128个县有马铃薯种植。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促进云南省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因此,关注云南省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是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主要农作物,种植广泛并形成周年生产的特点,全省128个县有马铃薯种植。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促进云南省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因此,关注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其在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对发展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云南马铃薯种植情况和贸易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 贸易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育种研究概况与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白建明 姚春光 +2 位作者 李燕山 普红梅 隋启君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6期372-375,共4页
叙述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情况。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当前生产对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建... 叙述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情况。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当前生产对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建议,积极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并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加强马铃薯育种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育种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磊 徐宁生 +6 位作者 潘哲超 杨琼芬 李燕山 包丽仙 白建明 李先平 隋启君 《作物研究》 201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 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云薯401’为7月中旬到8月初。如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目的,3个品种均建议尽早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凌云 卢丽丽 +7 位作者 包丽仙 李燕山 梁淑敏 李先平 白建明 潘哲超 隋启君 杨琼芬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mm和切块处...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mm和35.0~45.0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播种密度 繁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普红梅 杨万林 +5 位作者 李燕山 帅良 杨芳 张绍智 李雪瑞 白建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1-48,共8页
以新鲜"云薯304"切片后,采用漂烫冻干、不漂烫冻干、漂烫烘干和不漂烫烘干四种工艺条件制备干片,再经研磨粉碎制成半生的马铃薯全粉,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全粉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漂烫冻干工艺,马铃薯全粉的颜... 以新鲜"云薯304"切片后,采用漂烫冻干、不漂烫冻干、漂烫烘干和不漂烫烘干四种工艺条件制备干片,再经研磨粉碎制成半生的马铃薯全粉,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全粉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漂烫冻干工艺,马铃薯全粉的颜色与鲜马铃薯颜色最接近,制备的马铃薯全粉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15%;蛋白质含量(9.01%)、总淀粉含量(69.12%)、直链淀粉含量(31.60%)与其他三种工艺处理无显著差异;从加工特性上看马铃薯全粉的持水力(5.27 g水/g全粉)和持油力(1.55 g油/g全粉)、透光率(83.43%)和各个温度下的膨胀度(50℃:9.32 g/g;60℃:11.98 g/g;70℃:13.11 g/g;80℃:15.35 g/g;90℃:12.50 g/g)均最高,都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工艺(P<0.05);且凝胶流程最短,为10.96 mm。因此,可认为漂烫冻干是制备马铃薯全粉的最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营养品质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邓丽红 +3 位作者 徐宁生 潘哲超 李燕山 杨琼芬 《作物研究》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401和氮低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氮素水平下(0、105和21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氮素积累量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云薯401和云薯304分别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 采用大田试验,以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401和氮低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氮素水平下(0、105和21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氮素积累量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云薯401和云薯304分别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云薯401产量均大于云薯304;云薯401植株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云薯304。云薯401耐低氮能力强,适合广泛种植,云薯304适合于高氮条件下种植。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可作为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筛选指标,发掘和利用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马铃薯品种,有助于筛选和培育马铃薯氮高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薯包衣剂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及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燕山 梁淑敏 +4 位作者 张磊 王颖 蒋伟 杨琼芬 隋启君 《作物研究》 2021年第6期570-575,共6页
以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采用4种种薯包衣模式处理,测定马铃薯的出苗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壮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种薯包衣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采用4种种薯包衣模式处理,测定马铃薯的出苗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壮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种薯包衣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薯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出苗率,促进马铃薯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提高壮苗指数,还能提早结薯,增加结薯数。本试验中,25%噻虫·咯·霜灵50 mL+300~350 mL水处理100 kg种薯是最佳种薯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包衣剂 出苗 壮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春季G1代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半机械化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自友 潘哲超 +1 位作者 金绍波 隋启君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6-38,共3页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由于山地多平地少等原因,全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只有8.18%。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中耕和机收方面普及率很低,种植和田间管理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技术,尤其在G1代微型种薯繁殖方面,因国产机械设备少,进...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由于山地多平地少等原因,全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只有8.18%。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中耕和机收方面普及率很低,种植和田间管理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技术,尤其在G1代微型种薯繁殖方面,因国产机械设备少,进口机械价格昂贵等原因,一直没有根本性解决机械化生产技术这一问题。文章对云南大春G1代脱毒种薯半机械化栽培技术作一探讨,以供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G1代脱毒种薯 半机械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明福 张磊 +2 位作者 王颖 潘哲超 徐宁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在马铃薯生产中,产量和食味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5个黄肉品种云薯902、云薯306、S13-592、S10-642、云薯304和种植面积较大的白肉品种丽薯6(对照)进行不同的品种对比种植试验,对各品种植株性状、生物学特性、丰产性等20个农艺性状... 在马铃薯生产中,产量和食味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5个黄肉品种云薯902、云薯306、S13-592、S10-642、云薯304和种植面积较大的白肉品种丽薯6(对照)进行不同的品种对比种植试验,对各品种植株性状、生物学特性、丰产性等20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S10-642、云薯902、云薯304的薯块产量分别为3411.2 kg/666.7m^(2)、3335.0 kg/666.7m^(2)、3068.2 kg/666.7m^(2),它们与丽薯6号3430.3 kg/666.7m^(2)的薯块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且薯肉为黄色,深受市场欢迎。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S10-642、云薯304、云薯902马铃薯新品种(系)在云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筛选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30
17
作者 岳超 王怀义 +3 位作者 滕松 娄平 罗萍 白建明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6期341-345,共5页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缓控释肥 生物有机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水县甘薯品种(系)引进筛选试验
18
作者 谢家华 杨万林 +3 位作者 康桂辉 王颖 张磊 徐宁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21-24,共4页
为筛选适宜在建水县种植的甘薯品种(系),以近年来广泛种植的普薯32号作对照,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为云甘薯3号,为38450 kg/hm^(2),比对照普薯32号增产83.5%,差异极显著;云甘薯1号、云紫薯1号产量分别为... 为筛选适宜在建水县种植的甘薯品种(系),以近年来广泛种植的普薯32号作对照,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为云甘薯3号,为38450 kg/hm^(2),比对照普薯32号增产83.5%,差异极显著;云甘薯1号、云紫薯1号产量分别为34050、30250 kg/hm^(2),比对照普薯32号分别增产62.5%、44.4%,差异显著;云甘薯4号、云甘薯5号有不同幅度减产,云甘薯2号、文薯3号有不同幅度增产,但这4个品种产量与普薯32号无显著差异。普薯32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食味最佳,云甘薯4号食味比较接近该品种。云甘薯2号是高干物率和高淀粉品种,干物率为35.9%,淀粉率为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系)筛选 产量 干物率 农艺性状 生物学特性 云南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主栽品种‘合作88’大春晚疫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宁生 张磊 +2 位作者 王颖 李先平 潘哲超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云南省主栽品种‘合作88’近年来晚疫病抗性丧失,导致其大春(2~4月播种,8~10月收获)产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药剂防治是目前‘合作88’大春马铃薯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手段。为防治晚疫病,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延长该品种的使用年限,利用80%... 云南省主栽品种‘合作88’近年来晚疫病抗性丧失,导致其大春(2~4月播种,8~10月收获)产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药剂防治是目前‘合作88’大春马铃薯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手段。为防治晚疫病,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延长该品种的使用年限,利用80%代森锰锌、500 g/L氟啶胺、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10%甲霜灵+60%代森锰锌、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8%霜脲+64%代森锰锌、25%双炔酰菌胺、8%恶霜+56%代森锰锌、96%烯酰吗啉9种药剂进行‘合作88’的田间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80%以上,增产91.3%~180.5%,最高产量达4 191 kg/667m2,净收入增加1 785.6~3 629.5元/667m2。云南省大春马铃薯‘合作88’晚疫病防治的首选参考药剂为500 g/L氟啶胺、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8%霜脲+64%代森锰锌、80%代森锰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化学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桔黄心甘薯品种的田间种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明福 李鹏林 +4 位作者 徐峥嵘 张磊 王颖 潘哲超 徐宁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37-43,共7页
桔黄心甘薯在甘薯鲜食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筛选优质高产桔黄心甘薯品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1个优质高产的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38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苏薯8号、运薯728的地下... 桔黄心甘薯在甘薯鲜食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筛选优质高产桔黄心甘薯品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1个优质高产的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38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苏薯8号、运薯728的地下薯块平均产量分别为6370 kg/667m^2、5798 kg/667m^2,均高于对照品种徽薯5278 kg/667m^2;干物率含量分别为22.9%、24.1%、19.8%,与对照徽薯23.6%相近;且品质、口感和外观商品性与对照徽薯品种一致。苏薯8号和运薯728的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与对照徽薯接近,值得在云南省引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黄心甘薯 品种 筛选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