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汤翠凤 董超 +5 位作者 阿新祥 张恩来 陈丹 张斐斐 申时全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3-888,共6页
为了解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与其种子萌发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17份云南地方稻种谷粒、糙米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以及谷粒和糙米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项萌发指标。结果表明,红皮和紫皮谷粒及糙米的总黄酮含量... 为了解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与其种子萌发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17份云南地方稻种谷粒、糙米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以及谷粒和糙米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项萌发指标。结果表明,红皮和紫皮谷粒及糙米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极显著高于白皮,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红皮谷粒的4项萌发指标均高于紫皮和白皮,但仅红皮与白皮谷粒之间的发芽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糙米的4项萌发指标极显著地高于紫米和白米,且除发芽指数外,紫米的其他3项萌发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白米,表明有色种皮谷粒、糙米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其萌发指标也相应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谷粒的总黄酮含量与4项萌发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糙米的总黄酮含量则与4项萌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谷壳的黄酮含量与种子萌发无关,而糙米的黄酮含量则显著地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皮颜色 地方稻种 总黄酮 萌发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新收集水稻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汤翠凤 张恩来 +4 位作者 董超 阿新祥 张斐斐 申时全 韩龙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6-1116,共11页
以来自云南16个州(市)新收集的1189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1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县(市)、州(市)、稻作生态区及稻作民族间的差异和分布。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芒市、盈江、陇川、腾冲、勐海、沧... 以来自云南16个州(市)新收集的1189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1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县(市)、州(市)、稻作生态区及稻作民族间的差异和分布。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芒市、盈江、陇川、腾冲、勐海、沧源等县(市)的多样性指数为1. 6010~1. 6822,高于其他县(市)。在州(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德宏(1. 6951)、普洱(1. 6746)、临沧(1. 6723)等州(市)的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州(市)高。在稻作生态区分析单元内,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产量性状及株高、谷粒长、谷粒宽、剑叶宽和穗抽出度生物学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Ⅲ)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Ⅰ); 17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Ⅰ、Ⅱ和Ⅲ稻作生态区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结实率、谷粒宽、谷粒长宽比、剑叶长和剑叶宽5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Ⅴ)间存在显著差异;除剑叶角度、倒伏性、种皮色和叶片茸毛外,其他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中一季粳籼稻区(Ⅳ)间也有显著差异。在稻作民族分析单元内,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稻作的多样性指数为1. 7033~1. 7308,高于其他稻作民族;其中,在同一州(市)不同稻作民族间,德宏州景颇族(1. 3735)、傈僳族(1. 3714)和汉族(1. 3526)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高;同一稻作民族不同州(市)间,德宏、保山和临沧汉族及红河州彝族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大(1. 6190~1. 6808)。大穗和大粒型资源分别为173份和84份,主要分布于德宏、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州(市);长粒型资源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和临沧市。总体而言,位于滇南和滇西南地区的县(市)、州(市)及稻作生态区是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而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等的稻作表型多样性高于其他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地方品种 新收集 多样性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超 徐福荣 +8 位作者 杨文毅 汤翠凤 张恩来 杨雅云 阿新祥 张斐斐 卢光德 王艳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持续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采自元阳哈尼梯田11个村寨的98份月亮谷和8份对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8份月亮谷的质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小;数量性状变异系... 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持续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采自元阳哈尼梯田11个村寨的98份月亮谷和8份对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8份月亮谷的质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小;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2.55%~24.90%;48个标记共检测出11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38个,变幅为1~4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7.65个,平均为1.83个,变幅为1~3.02;Nei遗传多样性(I)指数平均为0.64。表型聚类将月亮谷与对照品种分成两大类,所有月亮谷为一类,8个对照品种为另一类;SSR聚类则将所有月亮谷与4份大于村寨内(37.82%)。11个村寨月亮谷可以分成5个居群,这5个类群与其村寨间地理位置的距离相关,相邻村寨之间月亮谷遗传距离小,遗传相似度高。月亮谷这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是由于独特的哈尼梯田及其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月亮谷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水稻 遗传变异 月亮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国珍 世荣 +7 位作者 刘吉新 邹茜 刘慰华 朱振华 寇姝燕 陈于敏 苏振喜 袁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57-1862,共6页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穗子较小,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选出的影响云南粳稻主栽品种的4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2%,其中第一主成分即穗总粒数是最重要的成分,其贡献率达35.3%。29个云南粳稻主栽品种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19个品种,表明大多数品种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育种中,应适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分蘖力,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福荣 杨雅云 +6 位作者 张恩来 阿新祥 汤翠凤 董超 张斐斐 刘旭 戴陆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5-1474,共10页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已有44.8%的村寨稻地方品种丢失,77.5%的村寨麦地方品种丢失,37.3%的村寨玉米地方品种丢失。共调查采集到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901个,其中稻、麦和玉米分别为371、119和411个。每个村寨均有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平均为2.9个),平均每100户农户、1 000人和100 Ha耕地面积分别有3.3个、8.0个和5.2个地方品种。其中,尤以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委会老缅小组有18个地方品种(包括10个稻和8个玉米),元阳县新街镇土戈寨村委会箐口村有14个稻地方品种最为突出,实属少见。同时,各民族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16~120个,其中,稻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变幅最大,为1~72个,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热带、亚热带民族地区;麦变幅次之,为0~47个,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北高海拔、温凉民族地区,且在傣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3个民族中已丢失;玉米变幅最小,为4~40个,最均匀。总之,各民族农家保护地方品种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该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需求,以及由于缺乏适宜当地特殊生境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农家保护研究的理想基地,建议在该区域选择一定村寨建立地方品种农家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强对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主要粮食作物 地方品种 农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树明 张素华 +4 位作者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0-128,共9页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籼粳交错区水稻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穗颈长、穗下节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以基因型控制为主,株高、剑叶长、秕粒数、单株稻草干质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变异主要是环境差异所致,剑叶宽、倒2叶宽、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剑叶长宽、花药发育、穗抽出度和干物质积累。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寒冷粳稻区决定单株籽粒产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千粒质量>结实率>一次枝梗数,其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3.1%的变异,且均有较大的直接正效应调控作用;冷凉粳稻区为结实率>1-2节长>剑叶长>穗颈长,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7.2%的变异,其中结实率和剑叶长对单株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籼粳交错区为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稻草干质量>剑叶宽>单株穗数>花药体积,共同决定单株籽粒产量85.5%的变异,6个性状均对单株籽粒产量有直接的正效应。根据产量结构因子的多重统计分析,在云南寒冷和冷凉粳稻区实现高产的途径是选择重穗与穗粒协调的品种;而在籼粳交错区是选择大穗、大粒及多穗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生态区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于敏 单艳 +8 位作者 世荣 苏振喜 邹茜 刘慰华 朱振华 寇姝燕 袁平荣 戴陆园 赵国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对2个高原粳稻骨干亲本滇榆1号和轰早生及其衍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亲本的穗长、剑叶角度、宽度和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2)2个亲本衍生品种的剑叶角度、单株穗数、穗实粒数、结... 对2个高原粳稻骨干亲本滇榆1号和轰早生及其衍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亲本的穗长、剑叶角度、宽度和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2)2个亲本衍生品种的剑叶角度、单株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存在较大差异,其余性状差异较小。(3)滇榆1号和轰早生衍生品种的前5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5.5%和85.3%,第1主成分因子分别是株型和粒数,其贡献率分别为39.9%和41.1%。(4)74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85%的品种分布在第Ⅰ类和第Ⅲ类,这些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株高90-100 cm,剑叶长25-34 cm、宽1.5-1.7 cm,穗长20 cm左右,每穗91-138粒,每株7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为85%和2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骨干亲本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分析及其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斐斐 杨雅云 +6 位作者 董超 汤翠凤 阿新祥 张恩来 陈丹 徐福荣 戴陆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2-758,共7页
近年来,以连锁不平衡为理论基础的关联分析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解析植物的数量性状,以发掘优异等位基因。本文阐述了关联分析的理论基础连锁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和关联分析的分析策略及统计方法等,并将其与传统的基于连锁分析的QTL作图... 近年来,以连锁不平衡为理论基础的关联分析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解析植物的数量性状,以发掘优异等位基因。本文阐述了关联分析的理论基础连锁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和关联分析的分析策略及统计方法等,并将其与传统的基于连锁分析的QTL作图进行了比较分析,综述了其在水稻营养品质、形态与农艺性状、抗逆和抗病虫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分析 连锁不平衡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生病毒侵染、烟粉虱取食及其互作对番茄生长及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斐斐 刘圆圆 +6 位作者 王炎炎 杨雅云 阿新祥 汤翠凤 董超 王斌 胡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及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植物,MED烟粉虱为供试昆虫及近年来发现的云南本地双生病毒的优势种PaLCuCNV和TYLCTHV为供试病毒,探究烟粉虱... 【目的】为深入研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及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植物,MED烟粉虱为供试昆虫及近年来发现的云南本地双生病毒的优势种PaLCuCNV和TYLCTHV为供试病毒,探究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及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对番茄生长发育特性及SA和J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引起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降低,不同处理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较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对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处理普遍引起番茄JA和S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只是SA信号途径基因上调幅度较JA信号途径基因的上调幅度大。【结论】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机制复杂多样,因植物种类、昆虫种类及病毒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PaLCuCNV TYLCTHV 生长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伸出度的QTL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荆豪争 张斐斐 +7 位作者 陈丹 汤翠凤 董超 张恩来 杨雅云 阿新祥 戴陆园 徐福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5,共8页
以十和田/昆明小白谷225个F14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云南省弥勒县(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自然低温胁迫环境)等3个试点不同年份共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主穗和分蘖穗穗伸出度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 以十和田/昆明小白谷225个F14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云南省弥勒县(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自然低温胁迫环境)等3个试点不同年份共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主穗和分蘖穗穗伸出度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穗伸出度进行了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与水稻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2个QTLs)、2、4、6(3个QTLs)、7(3个QTLs)、9(2个QTLs)号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72%-22.17%。其中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11个,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7个,其中6个在主穗和分蘖穗上均检测到。在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11个QTL中,q PE-7-1在4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9.49%-22.17%;q PE-1-1、q PE-1-2、q PE-6-1和q PE-9-2 4个QTL在2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在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7个QTL中,q PE-1-2、q PE-7-1和q PE-6-1 3个QTL在2种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4.35%-12.64%、13.22%-20.89%和11.49%-1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不同生长环境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US测试数量性状的测试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妍 聂诗靖 +3 位作者 赵丽娟 单艳 李农飞 陈于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8-1443,共6页
利用22个水稻品种的DUS测试数据,通过稳定性和关联性分析,探讨11个DUS数量性状的测试性能。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为4.87%~20.69%。剑叶宽度(C5)、穗长度(C6)、谷粒长度(C8)、谷粒宽度(C9)、糙米长度(C10)、糙米宽度(C11... 利用22个水稻品种的DUS测试数据,通过稳定性和关联性分析,探讨11个DUS数量性状的测试性能。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为4.87%~20.69%。剑叶宽度(C5)、穗长度(C6)、谷粒长度(C8)、谷粒宽度(C9)、糙米长度(C10)、糙米宽度(C11)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稳定性较高;其余5个性状变异系数超过10%,稳定性较低。性状间相关性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为-0.56%~0.978%。其中,糙米长度(C10)和糙米宽度的(C11)的相关性最高,r=0.978;谷粒长度(C8)和糙米长度(C10)及谷粒长度(C8)和糙米宽度(C11)次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38;谷粒宽度(C9)和糙米长度(C10)、谷粒宽度(C9)和糙米宽度(C11)及谷粒长度(C8)和谷粒宽度(C9)的关联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870、0.876和0.853,都在a=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C1)和谷粒宽度(C9)以及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C1)和糙米宽度(C11)的相关性最差,相关系数仅为r=-0.56。各测试性状与其它10个测试性状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259~0.1345。性状关联性与稳定性较为一致,与其它测试性状相关性高的性状,稳定性也较高。谷粒长度(C8)、糙米宽度(C11)、糙米长度(C10)、谷粒宽度(C9)和剑叶宽度(C5)变异系数〈10%,为4.87%~7.81%,与其它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1345~0.0876,测试性能强,可以作为DUS测试的必测性状。判断性状的测试性能时,稳定性和与其它性状的关联性两者均好的性状测试性能强;对于稳定性和关联性不一致的性状,应偏重考虑稳定性,稳性好的性状测试性能较强。《指南》把剑叶宽度(C5)列为必测性状是合理的。在现有基础上,可考虑把谷粒长度(C8)、糙米宽度(C11)、糙米长度(C10)和谷粒宽度(C9)4个性状增列为必测性状,以增强《指南》的科学性。鉴于稳定性好,把穗长度(C6)列入必测性状具有合理性。剑叶长度(C4)虽然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较高,但稳定性不够好,考虑列入补充性状较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测试 数量性状 稳定性 相关性 测试性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