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安达星水分散粒剂与其他除草剂综合使用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宗志 吴宪 +3 位作者 李洪鑫 刘艳伟 王晶 祝彦海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9-32,共4页
33%安达星水分散粒剂与其他除草剂综合使用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当封闭性除草剂与安达星先后施用时,对杂草的株数防效在施药后15 d,30 d和45 d均高于85.7%,鲜重防效高于83.2%;当安达星与香附净或灵斯科混合使用时,药后15 d和30 d对杂草... 33%安达星水分散粒剂与其他除草剂综合使用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当封闭性除草剂与安达星先后施用时,对杂草的株数防效在施药后15 d,30 d和45 d均高于85.7%,鲜重防效高于83.2%;当安达星与香附净或灵斯科混合使用时,药后15 d和30 d对杂草的株数防效不及前者,但好于安达星和灵斯科单用。药后45 d时,安达星与香附净或灵斯科混合用药对杂草的防效与安达星和封闭性除草剂2次用药防效相当,好于安达星、灵斯科单用,与稻杰单用防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星 水稻 杂草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69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2
作者 佟雨航 谭笑 +4 位作者 杜茜 张正坤 徐文静 路杨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896,共8页
胆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 oxidase,EC 1.1.3.6)是胆固醇降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开发、医疗保健、临床检测、生物农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PCR方法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769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69_Ch... 胆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 oxidase,EC 1.1.3.6)是胆固醇降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开发、医疗保健、临床检测、生物农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PCR方法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769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769_Ch OA基因(Gen Bank accession No.KF290994)。该基因全长为1578 bp,编码一个由525 aa组成的蛋白质,蛋白理论分子量为57 k Da,等电点为6.29。769_Ch OA与来源于S.natalensis的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同源性为91%。构建了硫氧还蛋白-769_Ch OA融合的表达载体p ET32a::769_Ch OA,以Escherichia coli Origami B(DE3)为表达宿主,获得了能可溶性表达的胆固醇氧化酶重组菌。经Ni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的酶蛋白比活力为5.90 U/mg。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对胆固醇的催化活性最高,对测定的7种胆固醇类似物也都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酶的最适温度和p H范围为20~40℃和p H 6.0~8.5,其活性均高于80%,且在30℃和p H 7.0时表现出最大的活性,酶活分别达到6.83和6.44 U/mg。酶在低于40℃和弱碱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该酶对鳞翅目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幼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7.4和17.1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氧化酶 克隆 表达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成丽 张金花 +2 位作者 朱峰 韩日畴 李茂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4,共13页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需要高效的人工培养技术。由于昆虫病原线虫的专化性较强,一种成熟的商业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需要根据线虫种类优化。除了优化现有技术,还需研发新的人工培养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详细介绍了活体培养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主要因素,强调了优化人工培养技术并降低培养成本的必要性。未来,随着人工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在丰富了昆虫病原线虫商品化种类的同时,还可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改良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活体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液双相培养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6 位作者 朱慧 张正坤 费泓强 陈日曌 汪洋洲 李启云 路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共生体 亚洲玉米螟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宇 史树森 +3 位作者 崔娟 李佳 熊晋锋 刘延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2,共5页
为了改进大豆田蓟马监测方法,提高防治效率,通过田间诱集试验研究了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色板的诱集效果较好;蓟马主要在大豆植株上方0.2-0.4 m高度范围活动;南面朝向色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蓟马日间活... 为了改进大豆田蓟马监测方法,提高防治效率,通过田间诱集试验研究了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色板的诱集效果较好;蓟马主要在大豆植株上方0.2-0.4 m高度范围活动;南面朝向色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蓟马日间活跃时段为6∶00-10∶00;色板田间诱集益害比均较低,黄色、绿色、蓝色色板分别为1∶89.4、1∶74.3、1∶62.7。因此,建议用黄、蓝色板监测大豆田蓟马种群动态时,色板设置高度以色板下缘与植株顶部平齐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色板 蓟马 诱捕效果 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缨翅目害虫趋光性及趋色性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宇 刘延超 +2 位作者 史树森 徐伟 侯向洁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7-1434,共8页
随着国际贸易激增和气候变暖趋势加速,缨翅目害虫快速传播和蔓延,已逐渐成为一类世界性重要害虫。缨翅目害虫的趋光及趋色性在其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特性研发新型、绿色、高效、特异性的物理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随着国际贸易激增和气候变暖趋势加速,缨翅目害虫快速传播和蔓延,已逐渐成为一类世界性重要害虫。缨翅目害虫的趋光及趋色性在其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特性研发新型、绿色、高效、特异性的物理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缨翅目害虫趋光及趋色性最新研究进展,从其视觉器官、趋光性、趋色性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缨翅目害虫综合治理方面进行展望,提出基于趋光及趋色性的物理防控技术,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缨翅目害虫物理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趋光性 趋色性 物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虫源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6 位作者 赫思聪 苏前富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雷有荣 王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38,284,共6页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虫源性质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与亚洲玉米螟化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正坤 孟鑫睿 +3 位作者 张佳诗 徐文静 李启云 冯树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6-844,共9页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类群中榆树地区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双辽地区最低;双辽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梨树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寄主化性类型划分类群得出一代玉米螟分离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一代兼二代区最低;一代兼二代区菌株遗传分化系数最高,而一代区和二代区的遗传距离最大。由此可见,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遗传多样性同地理位置无关,与寄主化性类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遗传多样性 亚洲玉米螟 化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广谱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9
9
作者 田志来 朱晓敏 +2 位作者 骆家玉 路杨 赵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交叉应用靶标害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J8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好,对水稻二化螟及稻水象甲的LT50值分别为4.94和6.51 d,均高于CK菌株。菌株XJ8为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稻水象甲 白僵菌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粘虫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10 位作者 赫思聪 李晓光 徐长虹 张静 文松 王晓蔷 时丰敏 李春雨 周佳春 高月波 王立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0-1267,共8页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结果显示:(1)粘虫迁入期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迁入虫源地来自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份,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朝鲜半岛,各旬之间有差异。(2)5月末到6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高峰期,属迁入虫源;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高峰期,由本地虫源及迁入虫源组成。(3)第1代成虫在吉林省产卵期为5月末到6月中旬,峰期6月上旬。部分年份5月末、6月中旬卵量也较大。(4)粘虫的幼虫种群全年有2个明显危害时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及8月上中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吉林省粘虫的春季虫源地及种群发生动态,提出了针对于第3代粘虫的测报工作的一些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相近区域的粘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虫源地 种群动态 防治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诱导大豆抗病性与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茜 初佳芮 +5 位作者 郭永霞 张正坤 张金花 彭辉 陈光 李启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 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 大豆 疫霉根腐病 诱导抗性 微生物种群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嵬 潘艺元 +2 位作者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豆蛾类害虫7科18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50%。虫群来源包括本地越冬、单纯迁入、本地越冬结合迁入。按危害方式划分为地下害虫、钻蛀害虫、食叶害虫。明确了11个种群中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2)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呈现波浪式变化,5月和10月的蛾类群落丰富度相对较低,8月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均匀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5月和6月的群落相似性高,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了各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详尽的大豆蛾类害虫群落结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大豆害虫 高空探照灯 群落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旭东 王永志 +8 位作者 时圣凤 李忠鹏 李小宇 徐文静 张正坤 路扬 张佳诗 李启云 王金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表达有生物活性的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AT),制备PAT蛋白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通过PCR克隆bar基因编码区全长,将bar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bar并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利... 目的表达有生物活性的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AT),制备PAT蛋白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通过PCR克隆bar基因编码区全长,将bar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bar并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PAT蛋白,分析PAT蛋白活性。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脏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分泌抗PAT蛋白抗体杂交瘤细胞。结果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出重组PAT蛋白,纯化的重组PAT蛋白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制备了9株抗PAT蛋白mAb。结论表达的PAT蛋白可以用于除草剂解除剂研究,制备的mAb可能用于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 BAR基因 蛋白表达 活性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嵬 程志加 +2 位作者 高月波 贺思聪 周佳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增殖倍数较高,二代黏虫蛾种群数量较高;(2)二代黏虫蛾迁飞以不利其回迁的西南风、南风为主;(3)观测初期未见黏虫聚集成层迁飞的现象,直至后期才见黏虫向西南方向迁飞;(4)气流和降雨是二代黏虫蛾未能有效回迁的主要原因,三代黏虫发生的虫源,是北迁的种群和本地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黏虫 虫源分析 扫描昆虫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3种蝗虫对植物高度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鸿岩 姚亚林 +3 位作者 孙嵬 董辉 丛斌 钱海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研究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3种蝗虫对植物高度的选择,明确该区蝗虫群落层次利用特征。采用田间罩笼方法观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对羊草(Leymus... 研究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3种蝗虫对植物高度的选择,明确该区蝗虫群落层次利用特征。采用田间罩笼方法观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高度选择情况,比较3种蝗虫以及同种不同性别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的差别,分析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与蝗虫体重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星翅蝗体重极显著高于素色异爪蝗(p【0.01),极显著低于亚洲小车蝗(p【0.01);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和素色异爪蝗在30cm以上植物高度选择比例分别为13.17%、27.41%和47.08%;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与体重在30cm以下各高度呈正相关,在30cm以上各高度呈负相关;短星翅蝗对植物高度选择比例在20cm以上各高度范围均与温度呈负相关,亚洲小车蝗对植物高度选择在0~10cm与温度呈负相关,素色异爪蝗在20cm以下均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见,温度以及蝗虫自身生物学特点影响其对植物高度选择,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反映了其对栖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素色异爪蝗 短星翅蝗 植物高度选择 蝗虫体重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抗菌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防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峰 王继春 +4 位作者 田成丽 祁山颜 王东元 任金平 王义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785,共8页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从土壤中分离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菌株GB519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了光照、紫外线、温度、pH和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蛋白对光照、紫外线和3...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从土壤中分离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菌株GB519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了光照、紫外线、温度、pH和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蛋白对光照、紫外线和3种酶作用稳定;40℃~100℃处理1 h抑菌活性稳定,121℃处理30 min活性仅降低了7.4%,具有较好的耐高温特性;在pH 2.0~10.0活性稳定,但pH 11.0~12.0活性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14.9%和18.1%。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为72.7%。在温室条件下对水稻叶瘟的防效达到80.1%。因此,菌株GB519可作为防控稻瘟病生防潜力菌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GB519 抑菌蛋白 理化性质 水稻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玉莲 黄春艳 +2 位作者 王宇 黄元炬 朴德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1期89-93,104,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大豆田 杂草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氯氟吡啶酯防除水稻田野慈姑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宪 卢宗志 +2 位作者 李洪鑫 刘艳伟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139-140,165,共3页
[目的]明确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防除杂草的应用前景和在除草剂用药量、喷液量都减少的情况下对杂草的防治效果。[方法]以3%氯氟吡啶酯乳油为药剂,利用P202018款植保无人机对野慈姑进行防治试验和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在3%... [目的]明确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防除杂草的应用前景和在除草剂用药量、喷液量都减少的情况下对杂草的防治效果。[方法]以3%氯氟吡啶酯乳油为药剂,利用P202018款植保无人机对野慈姑进行防治试验和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在3%氯氟吡啶酯乳油减量50%,喷液量减少86.7%的情况下,药后15 d对野慈姑的株防效在96.7%以上,药后30 d对野慈姑的株防效在95.6%以上,鲜重防效在99.3%以上。[结论]植保无人机防除水稻田杂草高效、经济,对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产量无影响,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 氯氟吡啶酯 野慈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苄嘧磺隆雨久花乙酰乳酸合成酶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云月 卢宗志 +1 位作者 李洪鑫 崔海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3,共6页
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结合RT-PCR方法克隆抗苄嘧磺隆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cDNA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公主岭(GZL)抗性生物型中第197... 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结合RT-PCR方法克隆抗苄嘧磺隆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cDNA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公主岭(GZL)抗性生物型中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556位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柳河(LH)抗性生物型中第358位天冬酰胺突变为天冬氨酸;磐石市(PS)抗性生物型中第525位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分析表明,高度保守区Domain A的第197位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公主岭稻区雨久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他抗性生物型抗性产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抗药性 雨久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害虫视觉行为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宇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虫害是影响栽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昆虫视觉对其各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研发基于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贯彻和推进"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技术创新... 虫害是影响栽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昆虫视觉对其各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研发基于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贯彻和推进"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技术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豆害虫视觉行为学研究现状,从害虫的视觉系统、趋光行为、趋色行为及避光行为、影响害虫视觉行为的主要因素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旨在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害虫 视觉行为 趋光性 物理机械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