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圆捆机压捆机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张姬 付海 +3 位作者 宋占华 李法德 杨庆璐 孙振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0,共7页
为适应牧草秸秆青贮饲料化的应用需求,提高牧草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作物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牧草秸秆回收储存机械化程度。根据国内外主要青贮圆捆机的应用现状,对不同机型的技术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为适应牧草秸秆青贮饲料化的应用需求,提高牧草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作物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牧草秸秆回收储存机械化程度。根据国内外主要青贮圆捆机的应用现状,对不同机型的技术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目前青贮圆捆机普遍存在草料压捆密度不高、操作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增加草料与钢辊、皮带间的摩擦力及前后仓之间的闭合压力以提高草捆密度,将远程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技术、液压控制技术等运用到圆捆机的研发当中以提高其智能化程度等未来青贮圆捆机压捆机构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青贮圆捆机 压捆机构 智能化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立式旋转动力耙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庆璐 律政文 +4 位作者 闫银发 杨硕 李法德 宋占华 陈玉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桑园耕整地作业是提高桑叶产量的重要基础,根据桑园种植模式和耕整地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桑园的立式旋转动力耙。根据桑园种植模式和耕整地农艺要求确定了动力耙整机结构,通过对耙刀作业过程理论计算和运动学分析,确定耙刀结构参... 桑园耕整地作业是提高桑叶产量的重要基础,根据桑园种植模式和耕整地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桑园的立式旋转动力耙。根据桑园种植模式和耕整地农艺要求确定了动力耙整机结构,通过对耙刀作业过程理论计算和运动学分析,确定耙刀结构参数。利用离散元法对动力耙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外倾角对耙刀所受扭矩和作业质量的影响以及耙刀作业过程中所受扭矩的变化规律。选取转子转速、前进速度、耙深为试验因素,以碎土率、耙后地表平整度、土壤容重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和前进速度对碎土率、耙后地表平整度和土壤容重的影响极显著;耕深仅对碎土率的影响显著,对耙后地表平整度和土壤容重均无显著影响。优化计算得到作业参数最优组合:转子转速为350 r/min、前进速度为0.7 m/s、耕深为20 cm,此时碎土率为97.89%,耙后地表平整度为11.04 mm,土壤容重为1.11 g/cm^(3)。以优化得到的作业参数组合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碎土率为97.29%,耙后地表平整度为11.53 mm,土壤容重为1.07 g/cm^(3),与优化得到的结果一致,满足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耕整地 动力耙 离散元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桑优12和农桑14号草本式栽培桑枝条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永财 张晋 +3 位作者 李法德 闫银发 田富洋 宋占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9-495,共7页
针对草本式栽培桑树枝条收割过程中桑条的损伤问题,文中以桂桑优12和农桑14号草本式栽培桑树枝条为研究对象,利用电热干燥箱测量试验桑条含水率,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对不同取样位置桑条和木质部进行剪切、压缩和弯曲力学特性试验。桑树同... 针对草本式栽培桑树枝条收割过程中桑条的损伤问题,文中以桂桑优12和农桑14号草本式栽培桑树枝条为研究对象,利用电热干燥箱测量试验桑条含水率,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对不同取样位置桑条和木质部进行剪切、压缩和弯曲力学特性试验。桑树同一品种、不同取样位置,桑条含水率有显著差异(P<0.05),桑条的剪切、压缩和弯曲力学特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木质部轴向压缩弹性模量无显著差异(P>0.05),木质部的剪切和径向压缩弹性模量有显著差异(P<0.05)。桂桑优12和农桑14号两个桑树品种桑条的抗压力大于木质部(P<0.05);而木质部的剪切强度、抗压强度和压缩弹性模量大于桑条(P<0.05)。桂桑优12桑条的剪切和压缩力学特性均大于农桑14号(P<0.05)。桂桑优12桑条的弯曲力大于农桑14号(P<0.05)。桂桑优12桑条的抗弯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小于农桑14号(P<0.05)。试验结果表明,桂桑优12桑条和农桑14号桑条的含水率自上而下呈递减规律,桑条和木质部的剪切、压缩和弯曲力学特性(除木质部轴向压缩弹性模量)自上而下呈递增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草本式栽培桑树枝条收割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桑优12 农桑14号 桑条 木质部 含水率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杂交构树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天宏 王强 +6 位作者 杨庆璐 田富洋 隋海涛 李法德 董世平 聂言顺 宋占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针对杂交构树收割过程中的损伤问题及杂交构树收获机的研制,本文以科构10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量杂交构树不同取样部位上的含水率,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和生物力学检测仪对不同取样部位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进行了剪切、压缩、... 针对杂交构树收割过程中的损伤问题及杂交构树收获机的研制,本文以科构10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量杂交构树不同取样部位上的含水率,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和生物力学检测仪对不同取样部位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进行了剪切、压缩、弯曲、扭转和撕裂力学特性试验。科构101号不同取样部位上的韧皮部的含水率,剪切、撕裂力学特性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木质部的含水率,剪切、压缩、弯曲和扭转力学特性参数(除弯曲弹性模量)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杂交构树收获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木材的力学性质 植物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的轮式收获机纯追踪模型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小波 韩增德 +2 位作者 韩科立 冯小川 黄涛 《农业工程》 2023年第7期105-112,共8页
为满足轮式收获机地头收获路径跟踪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改进的带有预测特性的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建立了轮式收获机运动学模型,推导了基于轮式收获机运动学模型的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以收获机航向误差和横向误差为基础,构... 为满足轮式收获机地头收获路径跟踪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改进的带有预测特性的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建立了轮式收获机运动学模型,推导了基于轮式收获机运动学模型的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以收获机航向误差和横向误差为基础,构建了带有预测特性的隶属度函数,采用权重系数自适应方法,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实现了实时动态确定最优前视距离。以玉米收获机为试验平台,开展了直线路径跟踪路面试验与“8”字曲线路径跟踪路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速度1.5m/s时,直线路径跟踪的最大横向误差4.39cm,最大航向误差2.31°;在速度1m/s时,曲线路径跟踪的最大横向误差5.24cm,最大航向误差2.41°。改进的路径跟踪算法对直线路径及曲线路径都具有良好的路径跟踪效果,满足轮式收获机田间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 纯追踪算法 粒子群算法 动态前视视距 轮式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土壤非等径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被引量:33
6
作者 宋占华 李浩 +3 位作者 闫银发 田富洋 李玉道 李法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3,共13页
为获取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土壤颗粒物理参数和接触参数,本文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桑园土壤为例,对土壤颗粒的接触参数进行了仿真标定。首先利用粉体仪、斜面仪、等应变直剪仪等,分析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的粒径分布,测量了... 为获取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土壤颗粒物理参数和接触参数,本文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桑园土壤为例,对土壤颗粒的接触参数进行了仿真标定。首先利用粉体仪、斜面仪、等应变直剪仪等,分析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的粒径分布,测量了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休止角、滑动摩擦角、剪应力、内聚力、内摩擦角;然后,根据实测土壤粒径分布,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非等直径土壤球形颗粒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土壤颗粒间及土壤与65Mn钢间的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恢复系数为试验因素,土壤休止角、土壤65Mn钢滑动摩擦角为目标值,建立了基于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方案,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仿真标定的土壤土壤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0.89、0.45和0.43;标定的土壤65Mn钢间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1.15、0.05和0.4。利用以上标定的最优参数对桑园土壤进行了休止角与滑动摩擦角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休止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69%,土壤65Mn钢的滑动摩擦角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2.88%。在此基础上,依据实测的土壤剪应力,采用试错法,以实测土壤内摩擦角为目标值,优化标定了土壤土壤颗粒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中的粘结参数,标定法向粘结刚度、切向粘结刚度分别为1×10^(8)、5×10^(7) N/m^(3),临界法向应力和临界切向应力均为10 kPa,接触半径为1.1倍颗粒半径,直剪仿真得到内摩擦角为30.24°,仿真值与直剪试验内摩擦角平均值相对误差为5.53%。本文提出的土壤颗粒建模方法、标定方法及其所标定的参数值,可用于砂质壤土桑园耕作机械触土部件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离散元仿真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土壤 仿真模型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非等直径球形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