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耘 杨利国 +1 位作者 张淑君 姜勋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动物繁殖学》是畜牧学一级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动物繁殖理论、技术、管理和繁殖障碍等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等重要。在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随堂实验加实习周"的教学模... 《动物繁殖学》是畜牧学一级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动物繁殖理论、技术、管理和繁殖障碍等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等重要。在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随堂实验加实习周"的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二是以"模仿型"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的需要。为此提出如下改革措施: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探究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尝试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借助网络和数码摄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及仿真教学,提高实验、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功能基因挖掘的动物多组学数据集
2
作者 刘洪 窦婧文 +5 位作者 王越 廖勇 刘小磊 李新云 赵书红 付玉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单一的组学数据难以全面揭示基因调控性状的复杂分子机制,整合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生物组学数据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分子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提供了包含21个动物物种的61191个个体水平组学数据(WGS、RNA-Seq、ChIP-Seq和ATAC-S... 单一的组学数据难以全面揭示基因调控性状的复杂分子机制,整合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生物组学数据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分子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提供了包含21个动物物种的61191个个体水平组学数据(WGS、RNA-Seq、ChIP-Seq和ATAC-Seq)和基因组注释信息,有效数据规模为2.8 TB。此外,本数据集还收录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得到的基因与表型实体识别数据。总的来说,该多组学数据集可用于农业重要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功能验证,能够为跨物种比较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也可更好地服务于动物经济性状关键基因识别模型构建以及算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数据 跨物种 功能基因挖掘 个体水平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PRNP遗传多样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管峰 潘磊 +2 位作者 石国庆 刘守仁 杨利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朊蛋白(Prionprotein,PrP)是近年来被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病原体,也是目前证明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蛋白质。PrP在多种动物体内表达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其空间结构改变被认为是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 朊蛋白(Prionprotein,PrP)是近年来被确认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新型病原体,也是目前证明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蛋白质。PrP在多种动物体内表达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其空间结构改变被认为是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的根源,研究发现朊蛋白编码基因(PRNP)遗传多样性与绵羊对瘙痒病的抗病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文章主要介绍了绵羊PRNP遗传多样性与痒病抗病性的关系以及PRNP遗传多样性对繁殖力和其他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绵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PRNP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泽霞 王卫民 周小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其在动物遗传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使用DNA分子标记可以观察到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目前,在水产养殖种类中使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包括线粒体DNA、RFLP、RAPD、AFLP、微卫星、SNP和EST标记。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其在动物遗传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使用DNA分子标记可以观察到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目前,在水产养殖种类中使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包括线粒体DNA、RFLP、RAPD、AFLP、微卫星、SNP和EST标记。DNA分子标记的应用使得人们对水产养殖动物的遗传多样性、近亲繁殖、种类和品系鉴定以及遗传连锁图谱建立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也加快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基因的鉴定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研究。将这些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以及如何从人类基因组工程和斑马鱼这种模式鱼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更好的应用于水产动物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做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DNA分子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QTL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禁食初乳仔猪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洪波 程蕾 +3 位作者 向敏 赵书红 侯永清 黎旺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2,共10页
为了利用禁食初乳(colostrum-deprived,CD)仔猪构建可靠的猪格拉泽氏病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分别选取12头新生通城仔猪和15头新生杜长大仔猪,母猪自然分娩后对新生仔猪立即隔离并做必要消毒处理后实施人工喂养;45~46日龄,CD仔猪经气... 为了利用禁食初乳(colostrum-deprived,CD)仔猪构建可靠的猪格拉泽氏病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分别选取12头新生通城仔猪和15头新生杜长大仔猪,母猪自然分娩后对新生仔猪立即隔离并做必要消毒处理后实施人工喂养;45~46日龄,CD仔猪经气管内接种致死剂量(109 CFU)的副猪嗜血杆菌(0165菌株,血清型5)。结果显示:⑴利用本研究优化、建立的饲喂方案使得CD仔猪攻毒前存活率达到80%~83.3%;⑵所有通城CD仔猪经攻毒后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的格拉泽氏病病征,其中66.7%的CD仔猪可于攻毒后存活3d;而杜长大CD仔猪可能由于存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导致攻毒后无明显病征;⑶通城CD仔猪剖检后明显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症,并在血液和肺脏组织中成功鉴定到细菌;⑷组织病理分析发现,细菌感染导致心脏等多种组织存在纤维蛋白沉积伴随血管肿胀和血栓,脾脏组织淋巴细胞数量减少;⑸感染可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导致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数量减少。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通城CD仔猪成功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副猪嗜血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双阴性是保证模型构建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禁食初乳 感染模型 通城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动物繁育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白莉雅 肖遥 +1 位作者 滑国华 杨利国 《中国奶牛》 2010年第9期19-23,共5页
动物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产业,是改善并提高配子利用率的新型繁殖技术,利用体外生产胚胎实现批量生产动物包括转基因动物,以及培育优良品种等都将是推动动物产业化进程的手段。但由于卵泡发育、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机制尚未阐... 动物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产业,是改善并提高配子利用率的新型繁殖技术,利用体外生产胚胎实现批量生产动物包括转基因动物,以及培育优良品种等都将是推动动物产业化进程的手段。但由于卵泡发育、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机制尚未阐明,尤其是表观遗传学理论的欠缺,已成为制约上述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拟对表观遗传学在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旨在阐明这些领域的表观遗传机制问题和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动物繁育技术的发展,加快动物产业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配子发生 胚胎发育 克隆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陈辉 《猪业科学》 2019年第5期50-52,共3页
现代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繁殖性能的优劣,母猪繁殖性状多为低遗传力性状,因而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胎次、日粮营养、输精方式、初配日龄、饲养管理、母猪... 现代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繁殖性能的优劣,母猪繁殖性状多为低遗传力性状,因而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胎次、日粮营养、输精方式、初配日龄、饲养管理、母猪背膘厚以及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展开综述,通过分析各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生产中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 母猪 繁殖性能 非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H在雌性动物繁殖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赞 乔同 +5 位作者 姜婷婷 牛凯峰 王贵强 秦则平 杨利国 梁爱心 《中国奶牛》 2018年第4期24-27,共4页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雌性动物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调控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的成熟,并作为有效的内分泌标记物用于预测牛超数排卵效率及体外胚胎产量。本文综述了AMH的表达模式、...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雌性动物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调控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的成熟,并作为有效的内分泌标记物用于预测牛超数排卵效率及体外胚胎产量。本文综述了AMH的表达模式、转导途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不同雌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为促进其在动物繁殖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AMH受体 卵泡发育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猪遗传育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嘉楠 顾浩 +1 位作者 徐在言 左波 《猪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利用人工核酸酶系统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或修饰的技术。在猪的传统育种中,存在着选育时间长、低遗传力性状选择效率低等诸多缺陷,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控制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进行改变,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育种中的困难... 基因编辑是一种利用人工核酸酶系统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或修饰的技术。在猪的传统育种中,存在着选育时间长、低遗传力性状选择效率低等诸多缺陷,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控制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进行改变,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育种中的困难,而且在生长速度、瘦肉率、抗病能力、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成为近年来猪遗传育种的新方向。另外,猪在解剖学与生理学上与人具有高度同源性,使得猪成为疾病模型和异体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总结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猪现代育种中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转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10
作者 程英 于雪 +2 位作者 韩丽 杨利国 熊家军 《中国奶牛》 2015年第6期18-20,共3页
抗苗勒管激素主要由性成熟前睾丸足细胞和性成熟后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是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通过自/旁分泌调节作用参与体内众多的生殖生理活动。随着对抗苗勒管激素调控过程的深入了解,发现这种蛋白在动物生殖周期中发挥... 抗苗勒管激素主要由性成熟前睾丸足细胞和性成熟后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是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通过自/旁分泌调节作用参与体内众多的生殖生理活动。随着对抗苗勒管激素调控过程的深入了解,发现这种蛋白在动物生殖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抗苗勒管激素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特征、信号传导的调节、生理作用机制,在动物生殖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繁殖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猪肌肉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甲基化差异基因筛选
11
作者 陈俊峰 王璟 +4 位作者 靳玮 柴进 张家庆 任巧玲 邢宝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0,共8页
为进一步开展淮南猪分子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经济性状,选取淮南猪胚胎期(days post coitus, dpc)第38、58、78天和出生后第21天4个发育阶段的淮南公猪背最长肌,开展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并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调控肌肉发... 为进一步开展淮南猪分子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经济性状,选取淮南猪胚胎期(days post coitus, dpc)第38、58、78天和出生后第21天4个发育阶段的淮南公猪背最长肌,开展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并通过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调控肌肉发育的甲基化差异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基因主体的CpG甲基化程度高于基因上下游2 kb序列的CpG甲基化,基因组元件中内含子、3'UTR和重复序列等甲基化程度最高。随着发育时间的增加,基因主体的CpG甲基化水平逐渐下降,上下游2 kb则是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基因组元件中内含子区、3'UTR区和重复序列的甲基化水平都逐渐下降,启动子区则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在淮南猪相邻的发育阶段38~58 dpc、58~78 dpc、78 dpc~21 d三者间的差异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黏着斑信号通路存在CpG甲基化差异基因,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00 9、0.000 4、0.000 1),细胞黏附连接信号通路存在CHH甲基化差异基因,且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13 2、0.012 8、0.000 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信号通路中筛选到辅肌动蛋白Α4基因(actinin-4, ACTN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GFR1)基因。ACTN4基因调节肌动蛋白结合过程,在4个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55.75%、11.18%、10.18%、59.75%,FGFR1基因和肌肉细胞分化相关,在4个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81%、0.78%、7.52%、0.44%。以上结果表明,在淮南猪肌肉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筛选到的2个甲基化差异基因ACTN4和FGFR1可作为淮南猪肌肉发育候选基因进行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猪 甲基化 差异基因 肌肉组织 肌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崔蕾 谢从新 +4 位作者 李艳和 于永耀 刘肖莲 张杰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4-751,共8页
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选育的优良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在2~18之间,平均有... 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选育的优良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在2~18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820 8~6.146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3 0~0.693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2 7~0.75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3 5~0.725 6;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大部分位点显著偏离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多为负值,表明4个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其中,德克萨斯和密西西比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275 0),相似度最低(0.759 6)。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4.22%来自群体之间,95.78%来自于群体内部。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4个群体的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密西西比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聚为一类,其中在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这个分支中,德克萨斯和本地优群体聚为一类。综上所述,4个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微卫星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分析3个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冉玮 张桂蓉 +2 位作者 王卫民 魏开建 周玲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6,共6页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位点数为8-21个,在3个团头鲂群体中共检测到172个位点。鄱阳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8.14%)、Nei's基因多样性(0.1849)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799)最高,梁子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1.16%)、Nei's基因多样性(0.152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347)次之,淤泥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29.07%)、Nei's基因多样性(0.090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1371)最低。3个团头鲂群体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淤泥湖群体最低。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866-0.2207,遗传相似度为0.8020-0.9170;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2207),亲缘关系较远,鄱阳湖和梁子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866),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鄱阳湖 梁子湖 淤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控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新云 付亮亮 +1 位作者 程会军 赵书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6-1053,共8页
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 bp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部分mi RNA表达具有时空和组织特异性。哺乳动物中mi 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UTR区结合抑制其翻译,调控机体生物学功能。mi RNA在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中... 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 bp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部分mi RNA表达具有时空和组织特异性。哺乳动物中mi 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UTR区结合抑制其翻译,调控机体生物学功能。mi RNA在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骨骼肌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成肌细胞增殖、分化、肌管融合,肌纤维肥大,能量代谢,纤维类型转换等。mi RNA参与骨骼肌发育的各个环节,通过靶向各个时期的关键因子调控骨骼肌发育。本文对mi RNA在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骨骼肌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骨骼肌 肌源性祖细胞 卫星细胞 成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中脂肪蛋白质比和尿素氮含量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想想 陈丹 +6 位作者 张美荣 蔡志勇 杨章平 杨利国 刘坤 陈亮 毛永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4,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奶牛配种前1周内乳中脂肪蛋白质比(milk fat to protein ratio,FPR)和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第1胎荷斯坦牛1 460头,于配种前1周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MUN含... 本试验旨在探索奶牛配种前1周内乳中脂肪蛋白质比(milk fat to protein ratio,FPR)和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第1胎荷斯坦牛1 460头,于配种前1周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MUN含量,并测定试验牛只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配种情期数、妊娠率、妊娠泌乳天数等繁殖性能指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FPR和M UN含量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配种前1周内FPR和MUN含量分别为(1.35±0.28)和(10.61±2.68)mg/dL。FPR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其他繁殖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MUN含量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配种情期数、妊娠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妊娠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P>0.05)。FPR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和妊娠泌乳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 UN含量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及妊娠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UN含量对第1次配种以及在前2个发情周期内配种是否妊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配种前1周内MUN含量对头胎奶牛配种情期数和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对MUN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作为奶牛繁殖性能的预测和繁殖管理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中尿素氮 乳中脂肪蛋白质比 奶牛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FoxO1基因多态性及与繁殖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佳强 周妍 +6 位作者 于倩楠 陶林林 张淑君 易建明 滕茂平 李丛远 张军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发现FoxO1第4外显子一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别分析9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FoxO1该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FoxO1基因... 通过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发现FoxO1第4外显子一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别分析9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FoxO1该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FoxO1基因有3个基因型,分别是CC、TT、CT。其中等位基因C频率为0.95,是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该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奶牛产犊间隔、空怀期以及初产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犊到发情、犊牛初生重、配种次数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SNPS FOXO1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R、FSHβ和PRLR基因与清平猪×大白猪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熊琪 陈文娟 +4 位作者 彭刚 彭健 柴进 陈明新 蒋思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4,共9页
为了挖掘清平猪妊娠期短和产仔数多等优良繁殖性状的遗传背景,在清平猪与大白猪杂交后的F1代和F2代黑猪群体中进行了ESR、FSHβ和PRLR与该群体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FSHβ基因在F1和F2群体中的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 为了挖掘清平猪妊娠期短和产仔数多等优良繁殖性状的遗传背景,在清平猪与大白猪杂交后的F1代和F2代黑猪群体中进行了ESR、FSHβ和PRLR与该群体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FSHβ基因在F1和F2群体中的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ESR在F1和F2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均为B等位基因;PRLR基因在F1群体中的优势基因为C等位基因,在F2群体中C等位基因与T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2)FSHβ不同基因型对F1群体的产活仔数和F2群体的总产仔数、初生体质量、断奶仔猪体质量和3周龄体质量等重要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ESR不同基因型对F2群体妊娠期长短的影响表现为AB<AA<BB,ESR基因的AB型个体具有较短的妊娠期,但AA型比BB型个体的木乃伊数多0.46头。(4)PRLR不同基因型对F1群体的妊娠期有极显著影响,对总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70日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对F2群体的弱仔数、初生体质量、断奶仔猪体质量和3周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清平猪杂交后代的选育过程中可以淘汰部分FSHβ基因AA型个体,应该提高有利基因B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ESR基因的AB型有利于缩短妊娠期,可淘汰AA型个体;PRLR基因中T等位基因是繁殖性状的有利基因,但可能与弱仔性状正相关,须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猪 候选基因 繁殖性状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PARGC1A基因的遗传变异检测及与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雪蕾 刘榜 +2 位作者 彭勇波 刘雪颖 张庆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7-590,共4页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及其杂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其对胴体性状的影响。猪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n=24)、瑞典长白猪(n=26)、英国大白猪(n=23)、长大通(n=43)、大长通(n...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及其杂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并分析其对胴体性状的影响。猪PPARGC1A基因第9外显子A1747C位点在通城猪(n=24)、瑞典长白猪(n=26)、英国大白猪(n=23)、长大通(n=43)、大长通(n=40)存在多态分布,在长白猪中只有AA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析表明国外品种中CC基因型频率低于国内地方品种;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背膘厚、肩部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C是胸腰椎背膘厚和三点平均背膘厚的增效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GC1A PCR-SSCP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BL-C及DUSP1基因变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性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焰平 任鈺为 +7 位作者 江一波 贾启涛 徐亚杰 肖犟 方瑞 李其安 赵俊龙 张淑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分析了MBL-C-exon6-A296G和DUSP1-exon4-C308T2个SNP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性的影响。首先从猪的尾组织及血液中提取DNA,然后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技术和SAS(9.1)软... 分析了MBL-C-exon6-A296G和DUSP1-exon4-C308T2个SNP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性的影响。首先从猪的尾组织及血液中提取DNA,然后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技术和SAS(9.1)软件在98头大约克猪和166头长大猪群体中进行上述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BL-C基因突变位点与DUSP1基因突变位点在两个群体中都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G、GG和CC、CT、TT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大约克群体中MBL-C基因位点AG基因型发病风险可能只有GG基因型的0.37倍(P=0.039);在长大群体中该位点AA基因型发病风险可能只有GG基因型的0.11倍(P=0.04),并且在该群体中的初生死仔率方面(含木乃伊、死胎),这3种基因型的差异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AA基因型的平均数初生死仔率(0.14)低于AG基因型(0.45)和GG基因型(0.44)。DUSP1基因SNP位点各个基因型在两个群体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性及产死仔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认为MBL-C-exon6-A296G这个SNP位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抗性有影响且A等位基因可能为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单核苷酸多态性 MBL—C基因 DUSP1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泽霞 王卫民 +1 位作者 蒋恩明 陈柏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种质资源 遗传改良 种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