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透视无损检测寄生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子健 周淑香 +2 位作者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Micro-CT在寄生蜂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填补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空白。【方法】采用Micro-CT,针对6种不同情况下的寄生蜂样品在各种设置下进行扫描观察与分析。利用液氮瞬时冷冻正在寄生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卵的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成蜂,并对瞬时冷冻样品进行扫描,观察茶翅蝽沟卵蜂产卵器刺入茶翅蜂卵壳的位置。将3日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雌成蜂脱水、固定后进行扫描,解析其腹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将茶翅蝽卵内发育18,37,54,80和168 h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cultratus胚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min后进行扫描,监测其在寄主内的不同发育时间的形态特征。随机选取已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且在室温下发育5 d的柞蚕Antherea pernyi卵,置于-20℃冰箱中6个月后进行扫描。扫描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的黄足卵跳小蜂Ooencyrtus utetheisae,检测其中聚寄生蜂的数量及存活情况。随机选取8粒在茶翅蝽卵内发育至成虫的茶翅蝽沟卵蜂进行扫描鉴定性别。【结果】在寄主卵壳截面观察到茶翅蝽沟卵蜂穿刺茶翅蝽卵90 s时成蜂产卵器只穿过茶翅蜂卵壳最外层,尚未穿透卵壳内层。日本平腹小蜂的外生殖器位于腹部最下方,由产卵器、内瓣和外瓣构成,上瓣膜被几丁质隔膜分割;其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嗉囊、前胃、中肠、马氏管、回肠、直肠、肛门,消化道呈现球状或袋状。黄足沟卵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18 h后仍处于卵期;37 h后发育为幼虫;持续到54 h仍为幼虫,此时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9.32%;在80 h时,黄足沟卵蜂发育至预蛹期,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73.76%;经过168 h的发育,黄足沟卵蜂进入蛹期,此时其总体积占寄主总体积的百分比缩小至58.64%。黄足卵跳小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后处于预蛹阶段,单粒寄主卵含有5头蜂,处于存活状态。扫描被螟黄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发现寄主卵中含有31头已发育至蛹期的螟黄赤眼蜂,且均已死亡多日。通过Micro-CT可清晰辨别茶翅蝽沟卵蜂成蜂触角为膝状,雌成蜂触角鞭节末端5节均膨大,而雄成蜂的触角鞭节无膨大特征。【结论】Micr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证实了该技术在寄生蜂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维度内窥图像 卵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古屋议定书》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对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睿 Philip WEYL +2 位作者 Hariet HINZ 张峰 David SMITH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4-1161,共8页
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研究和开发中使用的遗传资源必须按照《名古屋议定书》中规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行收集和利用。截至2020年7月,该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已有67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立法,另有57个国家正在... 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研究和开发中使用的遗传资源必须按照《名古屋议定书》中规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行收集和利用。截至2020年7月,该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已有67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立法,另有57个国家正在制定法律,行政或政策措施。传统生物防治通常是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或自然分布区引进天敌资源,用于可持续防治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本文基于履约现状与挑战,分析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对于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影响,并以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为例介绍了获取与惠益分享政策和最佳做法以及履约实践与对策,以期为我国从事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机构和科研人员遵守并执行《名古屋议定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获取与惠益分享 法规 最佳做法 生物防治作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德宏州甘蔗上的生物学习性及为害状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太红坤 郭井菲 +8 位作者 杨世常 张峰 刘杰 杨煜卿 宋梅 夏银果 何珂 蔺乔仙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9,89,共6页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德宏和保山后,2019年4月17日在德宏州陇川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苗。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甘蔗主栽区陇川县的5个乡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单作田被害株率为2.49%,幼虫数为0.07头/m^...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德宏和保山后,2019年4月17日在德宏州陇川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苗。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甘蔗主栽区陇川县的5个乡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单作田被害株率为2.49%,幼虫数为0.07头/m^2。不同乡镇甘蔗苗的被害株率存在显著差异(F=2.918,P=0.042),但宿根蔗和新植蔗的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F=3.551,P=0.072)。在盈江县甘蔗主栽区平原镇的3个村民小组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甘蔗与玉米间作田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分别是10.07%和60.11%,百株虫量分别是2.82头和23.97头,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t=3.221,P=0.032)和百株虫量(t=3.975,P=0.016)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甘蔗间作玉米田与甘蔗单作田相比,间作田甘蔗的被害株率显著高于单作田(t=4.728,P=0.0)。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幼虫主要取食蔗苗的叶片、生长点和茎基部,1~3龄幼虫潜藏在蔗苗心叶中取食叶肉,4~6龄幼虫白天喜潜藏于土壤表层蛀食蔗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高龄幼虫还会咬断蔗苗生长点形成断苗,啃食蔗叶形成缺刻或孔洞。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可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并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甘蔗 生物学习性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银煳 张峰 +3 位作者 杨凡萱 肖春 张晓明 陈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8,共8页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条件下,寄生蜂寿命长短依次为20%蜂蜜水>10%蜂蜜水>清水>对照。寄生蜂羽化期为8 d,第4天为羽化高峰期,羽化期每日10∶00-12∶00为羽化高峰期,16∶00-18∶00为产卵活动高峰期。寄生不同龄期的斑翅果蝇幼虫对寄生蜂幼虫存活率没有影响,对蛹存活率、后代性比、总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寄生2龄幼虫对寄生蜂有更好的适合度,也对寄主2龄幼虫有选择偏好。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在3日龄达到产卵高峰为13.38头,平均每雌产卵147.50个。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卵、幼虫、雄蜂蛹、雌蜂蛹历期分别为1.30 d、8.67 d、8.86 d、10.27 d,雄蜂的羽化时间比雌蜂平均提前1.41 d。综上结果,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可作为斑翅果蝇生物防治的重要材料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 斑翅果蝇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冬季甜玉米上的生物学习性及为害状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太红坤 郭井菲 +7 位作者 张峰 王根权 安智燕 张婷 苏华亮 许君林 杨立秋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5,共5页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冬季甜玉米 生物学习性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 被引量:239
6
作者 郭井菲 赵建周 +2 位作者 何康来 张峰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重要的毁灭性农业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亚洲的印度,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为害、分布区域及入侵性、形态及分子鉴定方...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重要的毁灭性农业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亚洲的印度,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为害、分布区域及入侵性、形态及分子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并对其入侵中国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学特征 分布 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红梅 万敏 +4 位作者 顾蕊 刘路路 聂凤英 王振营 张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2,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文摘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5 030篇草地贪夜蛾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草... 为了深入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文摘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5 030篇草地贪夜蛾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井喷式增长。学术期刊论文占总发文量的89.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和《植物保护》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和中文期刊。在外文发文量方面,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名列前茅;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农学院位列前三。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IPM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文献计量分析 发文量 生物防治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云南德宏玉米经济损失评估及防治措施调查 被引量:15
8
作者 万敏 太红坤 +8 位作者 顾蕊 王根权 刘峙 米倩倩 张金平 李红梅 王振营 聂凤英 张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6,233,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快速蔓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351份玉米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以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为基础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估算了2019年...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快速蔓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351份玉米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以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为基础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估算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农户实际采用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399.29万元,其中,玉米产量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66.51万元,农户防治投入增加和政府宣传、培训和防治等费用支出约为1032.78万元。本研究不但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地区作物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例证,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农户调查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脊竹蝗在中国的发生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红梅 王珺雅 +4 位作者 卓富彦 朱景全 涂雄兵 张国财 BELINDA Luke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1-536,共6页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有效防治措施,重点总结了利用生防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黄脊竹蝗的研究进展,为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跨境 生物防治 天敌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本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晓彦 王瑞娟 +7 位作者 刘艳 陈浩 苏龙 张峰 李红梅 赵金凤 郑礼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蜂种,挖掘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三种赤眼蜂单头雌蜂24 h内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卵粒数、羽化率及雌性比的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基本不寄生;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数为16.93粒,玉米螟赤眼蜂为10.80粒;寄生后代羽化率表现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二者后代羽化率达70%以上,雌性比在65%以上。综上,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可寄生番茄潜叶蛾卵,且前者更适合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硫丹防虫替代技术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睿 余浪 +8 位作者 高永健 王昊杨 郑哲 卡哈尔曼·胡吉 杨涵 张金平 张峰 杨普云 郭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目的】筛选集成新疆棉区可替代硫丹的害虫防治技术方法,推动农药减量及硫丹淘汰进程。【方法】在新疆棉区,选择14种硫丹替代方法,针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及兼治蚜虫进行小区试验,评价替代方法的防效、社会及生态效益,选择最优方法用于... 【目的】筛选集成新疆棉区可替代硫丹的害虫防治技术方法,推动农药减量及硫丹淘汰进程。【方法】在新疆棉区,选择14种硫丹替代方法,针对二代和三代棉铃虫及兼治蚜虫进行小区试验,评价替代方法的防效、社会及生态效益,选择最优方法用于集成适合新疆的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模型。【结果】信息素诱捕田最高日均诱蛾量(15±2.6)头,对照自防田为(22.2±8.6)头,未见显著差异;针对兼治蚜虫减退率比较,中剂量甲维盐(-70.00±27.10)%及甲维·虱螨脲(-67.32±44.51)%均显著低于硫丹对照(20.07±17.81)%;田间益虫调查显示草蛉为主要优势种,最高占比81%,实验处理对瓢虫影响最大,最高占比由48%下降至18%;测产发现氟苯虫酰胺(低剂量)及阿维·氯虫苯甲酰胺(高剂量)每667 m2收入较硫丹可分别提高161.07和157.53元;PCA及聚类分析显示硫丹加权分15,其他处理中加权超20最佳替代方法4个,加权超15优秀替代方法3个。【结论】与硫丹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氯虫苯甲酰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4种替代方法表现最佳;短稳杆菌、氟苯虫酰胺和甲维·虱螨脲3种替代方法表现与硫丹相当。以上7种替代方法可以作为制定棉区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硫丹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铃木氏果蝇对不同品种蓝莓为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金平 陈菊红 +4 位作者 周长青 王庆贺 史树森 李亚东 张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196,共6页
在我国蓝莓是重要的浆果类作物,而铃木氏果蝇对蓝莓的为害特征及为害程度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诱捕器监测蓝莓园中成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采用随机取样法每周调查‘瑞卡’‘北陆’‘美登’和‘蓝金’4个蓝莓品种的果实受害率,同时研究了... 在我国蓝莓是重要的浆果类作物,而铃木氏果蝇对蓝莓的为害特征及为害程度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诱捕器监测蓝莓园中成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采用随机取样法每周调查‘瑞卡’‘北陆’‘美登’和‘蓝金’4个蓝莓品种的果实受害率,同时研究了受害果实内幼虫取食为害蓝莓的持续期。在连续13周的诱捕调查中,共捕获到9999头铃木氏果蝇,其诱捕高峰期是8月22日,首次诱捕到成虫是7月13日,而通过采样首次调查到受害果是7月24日。表明诱捕器能够有效监测铃木氏果蝇的种群动态变化,并提前11 d预警果实受害。各品种果实成熟初期受害率均很低、仅为0~2%,然而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受害率均明显增加,其中‘美登’受害率最低为34%,而其他3个品种的受害率均高于80%,‘蓝金’最高,达90%。25℃条件下,铃木氏果蝇所产卵次日即发育为幼虫,且持续8 d后仍为幼虫在果实内为害,可见蓝莓果实一旦被害即使采摘也无法避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木氏果蝇 为害特征 蓝莓品种 受害率 诱捕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南方黏虫传入我国
13
作者 李红梅 王美鸷 +3 位作者 李天娇 阴珂珂 谷昊婧 张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措施,为我国今后南方黏虫的检测、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从适生性度看,南方黏虫的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也存在气候环境与该虫生存条件相似的地区,且寄主植物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同样适于南方黏虫的生长发育。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其自身强大的迁飞能力,南方黏虫具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加强边境口岸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黏虫 入侵 形态特征 木薯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斑翅果蝇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圆 吴浩 +5 位作者 王金秀 窦文珺 张晓明 张峰 肖春 陈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2-598,共7页
斑翅果蝇作为危害蓝莓、杨梅、葡萄、樱桃等软皮水果的重要害虫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明确斑翅果蝇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分布和自然寄生状况,可以为斑翅果蝇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在云南省斑翅果蝇适生区采集... 斑翅果蝇作为危害蓝莓、杨梅、葡萄、樱桃等软皮水果的重要害虫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明确斑翅果蝇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分布和自然寄生状况,可以为斑翅果蝇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在云南省斑翅果蝇适生区采集斑翅果蝇的栽培寄主和野生浆果果实,带回实验室培养5~8d,解剖果实并挑出斑翅果蝇蛹,收集其中羽化的斑翅果蝇寄生性天敌昆虫,并记录其种类和数量,计算寄生率。本研究共采集调查了45种植物果实,有15种植物果实可被斑翅果蝇危害,其中杨梅中的斑翅果蝇种群数量最大,达到96.03头/百果;共收集到5种斑翅果蝇的寄生蜂,其中幼虫寄生蜂有丽盾瘿蜂Ganaspis brasiliensis、细毛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和反颚茧蜂Asobara sp.,蛹寄生蜂有果蝇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和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27.81%。结果表明,丽盾瘿蜂的虫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为斑翅果蝇的田间优势种寄生蜂。斑翅果蝇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在斑翅果蝇化蛹后的1~2周达到羽化高峰期,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果蝇 寄生性天敌昆虫 种类 分布 寄生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在草原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动态和根内宿存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霓 王峰 +7 位作者 农向群 李红梅 王广君 黄训兵 崔伯阳 王露 涂雄兵 张泽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7,共6页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根际宿存 植物内生性 PCR检测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瑞娟 代晓彦 +7 位作者 刘艳 陈浩 苏龙 张峰 李红梅 徐倩倩 郑礼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9,共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并迅速扩散至多个省份,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发展。为评价已成熟商品化的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并迅速扩散至多个省份,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发展。为评价已成熟商品化的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取食情况、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番茄潜叶蛾卵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日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雌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的捕食能力(a′/Th)强于雄成虫,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4.102 4粒;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雌成虫的搜寻效应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东亚小花蝽对入侵昆虫番茄潜叶蛾具有较大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番茄潜叶蛾 捕食能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黑腹果蝇为寄主的蝇蛹金小蜂生长发育、繁殖及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长青 詹海霞 +1 位作者 肖春 张金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9-604,共6页
蝇蛹金小蜂是铃木氏果蝇和黑腹果蝇的重要天敌,本研究以黑腹果蝇为寄主,测定了蝇蛹金小蜂云南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寿命。并在6个寄主密度梯度条件下研究了其寄生功能反应。结果显示蝇蛹金小蜂从卵到雌、雄成蜂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6... 蝇蛹金小蜂是铃木氏果蝇和黑腹果蝇的重要天敌,本研究以黑腹果蝇为寄主,测定了蝇蛹金小蜂云南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寿命。并在6个寄主密度梯度条件下研究了其寄生功能反应。结果显示蝇蛹金小蜂从卵到雌、雄成蜂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6.10d和14.67d,雌蜂平均寿命为49.76d,平均产子代数为93.28头/雌,子代雌性比为55.76%。在黑腹果蝇蛹为5、10、15、20、25和30头的密度梯度下,蝇蛹金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方程为Na=0.6261No/(1+0.0632No)。理论最高寄生量为Namax=9.0171,实际最高寄生量为7.00头(寄主密度为20头),蝇蛹金小蜂的寄生搜寻效应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结果,采自杨梅的蝇蛹金小蜂以黑腹果蝇作为寄主时具有较高繁殖力,较强的寄主适合度,是铃木氏果蝇和黑腹果蝇有效的生物防治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黑腹果蝇 寄主适应性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文敬 高宇 +4 位作者 胡英露 李昇 毕锐 张金平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影响不仅与点蜂缘蝽密度有关,还与其为害时期密切相关,R4期是防控其为害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大豆 症青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越冬能力初探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明惠 钟永志 +7 位作者 陈浩梁 林璐璐 张光玲 徐丽娜 王振营 张金平 张峰 苏卫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 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为探明该虫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能力,本研究利用人工接虫的方式模拟草地贪夜蛾冬季的田间存活状态,调查幼虫存活率、龄期、植株被害率,并利用线性模型预测草地贪夜蛾田间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平均气温低于10℃并持续8~10 d时死亡率达到100%;10月15日接入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完成完整世代周期,但仍能为害玉米幼苗,接虫后30 d玉米植株的被害率均达100%;根据模型公式,采用10月15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温度预测发育历期,得到卵、幼虫、蛹以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23、46.86、40.70、69.38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安徽地区的越冬规律,研究结果为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越冬能力 发育历期 被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氧化芳樟醇的趋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钟永志 谢明惠 +7 位作者 林璐璐 张光玲 徐丽娜 王振营 张金平 张峰 苏卫华 陈浩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0,222,共4页
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 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醇都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且雌蛾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为(0.40±0.051)mV,显著高于雄蛾;行为研究结果则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虫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而雄蛾则对浓度为10μg/μL的氧化芳樟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本研究为开发有效的植物源草地贪夜蛾引诱剂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氧化芳樟醇 植物挥发物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