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苏宣乐 马翔宇 +5 位作者 王毅聪 班学 唐丽 刘振亚 李亚鹏 张王斌 《中国果树》 2024年第9期76-85,共10页
研究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021—2022年,对梨火疫病危害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并分离出病原菌(TDXL),在NA和LB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特... 研究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021—2022年,对梨火疫病危害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并分离出病原菌(TDXL),在NA和LB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16S rDNA和pEA29质粒基因片段从分子水平解析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并对叶片和幼果选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火疫病主要的症状有花序黑死、幼果黑死、枯梢、叶脉变黑、枯枝、短枝坏死、菌脓和溃疡斑;病原菌一般从花序侵入树体,逐步侵染其他健康的植物组织,树体带菌翌年从溃疡斑由内向外引起着生枝条发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圆形,菌体呈短杆状,以单生为主,大小为0.4~1.2μm×0.9~1.9μm;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TDXL与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聚在同一支上;叶片和幼果接种病原菌均可致病并出现菌脓。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定引起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病原菌为E.amyl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梨火疫病 危害症状 病原菌鉴定 梨火疫病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景观格局对新疆阿拉尔垦区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顺心 赵金平 +2 位作者 苟长青 姚成层 冯宏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目的】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牧草盲蝽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9―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共选取20个棉田作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性诱剂结合黄板诱捕的方法调查牧草盲蝽成... 【目的】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牧草盲蝽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9―2021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共选取20个棉田作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性诱剂结合黄板诱捕的方法调查牧草盲蝽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中心棉田半径2000 m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情况,拟合500 m、1000 m、1500 m、2000 m尺度下农田景观格局的景观参数与棉田牧草盲蝽第2、3世代成虫种群数量的线性混合模型。【结果】牧草盲蝽在阿拉尔垦区1年发生4代,棉田种群以第2世代和第3世代为主。在4个尺度范围内面积占比较大的为寄主作物生境(64.14%~69.85%),其次是棉花生境(51.21%~55.26%),而林带-荒滩生境、灌木生境、建筑用地生境、小宗作物生境和水体生境的面积占比较小。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随着尺度增大,景观变量对棉田牧草盲蝽第2代成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棉田第2代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与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500 m尺度)和林带-荒滩生境面积占比(1500 m尺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寄主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存在较强的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第3代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与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500 m尺度)存在较强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寄主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小宗作物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和水体生境面积占比(1000 m尺度)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1500 m和2000 m尺度下与周长面积比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农田景观格局对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存在明显的调控作用。农田景观中寄主作物生境、小宗作物生境和水体生境的面积占比增加对棉田牧草盲蝽成虫种群数量有一定控制作用;林带-荒滩生境、建筑用地生境面积占比增大可促进牧草盲蝽在棉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农田景观格局 棉田 种群动态 阿拉尔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振亚 苏宣乐 +4 位作者 唐丽 雷晨浩 李亚鹏 但红侠 张王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利用梨幼果建立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抗性资源评价体系,筛选出对梨火疫病具有抗性的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36个梨品种和41个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的... 【目的】利用梨幼果建立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抗性资源评价体系,筛选出对梨火疫病具有抗性的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36个梨品种和41个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果实进行接种试验,并根据接种后致病力的强弱,制定梨品种(种质)的抗性分级指标,综合评价77份种质资源的抗病水平。【结果】与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相比,接种幼果期果实更能准确评估梨品种(种质)的抗性水平;在接种24 h后,梨幼果开始显症;77个品种(种质)对梨火疫病的抗性水平差异显著,高感品种(种质)13个,感病品种(种质)11个,中感品种(种质)27个,抗病品种(种质)26个;供试品种(种质)对梨火疫病的抗性不高,其中只有33.77%的品种(种质)表现抗病性,66.23%的品种(种质)不同程度感病。【结论】本研究建立以梨果实的幼果期为接种时期,在接种24 h时开始观察发病情况的梨火疫病抗性资源评价体系;从供试品种(种质)筛选出的26份材料达到抗性水平,为培育新的抗性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杂交后代 梨火疫病 抗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对花器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刘振亚 苏宣乐 +4 位作者 唐丽 蒋思铭 李亚鹏 但红侠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1-468,共8页
【目的】筛选出抑制梨火疫病的药剂,为梨火疫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22种抗生素,评价其在库尔勒香梨花器上的安全性。【结果】13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在抑菌圈直径达到9 mm时,氯霉素①... 【目的】筛选出抑制梨火疫病的药剂,为梨火疫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22种抗生素,评价其在库尔勒香梨花器上的安全性。【结果】13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在抑菌圈直径达到9 mm时,氯霉素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诺氟沙星的药剂有效浓度由低至高是5.30、7.60、9.88、11.64 mg/L,使用同等剂量下4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药剂;氯霉素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红霉素分散片、诺氟沙星对库尔勒香梨花器的危害较轻。【结论】氯霉素①、诺氟沙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可在田间防治梨火疫病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抑菌圈法 室内毒力测定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苹果园金纹细蛾发生规律研究
5
作者 苟长青 达先鹏 +1 位作者 席琳乔 冯宏祖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9-1835,共7页
【目的】摸清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园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不同树龄、不同品种、不同间作方式的苹果园,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金纹细蛾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金纹细蛾在阿克苏地... 【目的】摸清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园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不同树龄、不同品种、不同间作方式的苹果园,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金纹细蛾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金纹细蛾在阿克苏地区1年发生6代,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8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五代9月上旬至10月。不同类型的果园中金纹细蛾危害程度和发生量不同,其中20年树龄果园>5年树龄果园、清耕果园>间作1年生绿肥作物果园>间作多年生绿肥作物果园、红色之爱果园>红富士果园。【结论】金纹细蛾以蛹在危害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在阿克苏地区1年发生6代,其中7—8月危害较严重,老龄果园、清耕果园发生重,对不同品种的嗜好性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新疆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山桃腐烂病病原菌鉴定
6
作者 唐丽 李春艳 +4 位作者 贾文浩 刘振亚 李亚鹏 但红侠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89-3096,共8页
【目的】鉴定在新疆奎屯市(44°26′35″N,84°54′24″E)和阿拉尔市(40°32′30″N,81°17′35″E)的山桃腐烂枝条病症。【方法】从山桃腐烂枝条上分离出2株山桃腐烂病病原菌(KTST和TDST),测定分析田间症状、无性形态... 【目的】鉴定在新疆奎屯市(44°26′35″N,84°54′24″E)和阿拉尔市(40°32′30″N,81°17′35″E)的山桃腐烂枝条病症。【方法】从山桃腐烂枝条上分离出2株山桃腐烂病病原菌(KTST和TDST),测定分析田间症状、无性形态、致病性,并结合ITS、RPB2、Tef1-α多基因序列联合鉴定分析病原菌。【结果】KTST和TDST的子座结构、孔口的数量、腔室形状及孢子类型均符合壳囊孢属(Cytospora)特征,KTST与TDST分离株与GenBank中已有的Cytospora leucostoma、Cytospora chrysosperma菌株聚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将腐烂病病原菌接种在离体的健康山桃枝上,引起腐烂病症状,验证其致病性。【结论】新疆奎屯市和阿拉尔市的山桃腐烂病致病菌为Cytospora chrysospe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桃腐烂病 形态特征 致病性测定 多基因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分析
7
作者 唐丽 李春艳 +2 位作者 孟紫微 李亚鹏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1-689,共9页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库尔勒香梨园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种群分类,通过6对保守基因序列,研究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病原菌序列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在库尔勒香梨园内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腐烂病病样,经科赫氏法则...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库尔勒香梨园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种群分类,通过6对保守基因序列,研究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病原菌序列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在库尔勒香梨园内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腐烂病病样,经科赫氏法则验证获取腐烂病病原菌纯培养。采用CTAB法提取腐烂病病原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ITS、β-tubulin、EF-1α、ACT、LSU、RBP2基因并测序,利用分子系统学分析不同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在阿拉尔周边混交园内库尔勒香梨腐烂病菌种为Valsa mali var.pyri(V.ambiens、Valsa mali)。种内差异与地理位置有关,国内与国外梨腐烂病分离株差异较明显。EF-1α、ACT、LSU、RBP2在进化过程中更能够体现种间差异,系统发育树分支多,存在种间差异。【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病原菌种群分布和种间差异性,库尔勒香梨园的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pyri、Valsa sordida。新疆南疆绿洲特色果园种植模式,以杨树等为主防护林最为常见,存在着林果树木腐烂病交叉侵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序列 Valsa mali var.pyri Valsa sordid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树生长期园艺修剪技术对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
8
作者 马翔宇 班学 +3 位作者 唐丽 苏宣乐 刘振亚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生长期园艺修剪技术对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为控制梨火疫病扩散蔓延和过度修剪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2022年5月11日开始,每隔10 d采集梨树发病枝条,取病健交界(距离病健交界5、10、15、20 cm处)韧皮部和木...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生长期园艺修剪技术对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为控制梨火疫病扩散蔓延和过度修剪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2022年5月11日开始,每隔10 d采集梨树发病枝条,取病健交界(距离病健交界5、10、15、20 cm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部位,于室内检测病原菌。在5~10月,每月在病健交界处修剪,分析修剪对梨园内梨火疫病的控制作用。4月15日开始,每隔10 d在梨园内在发病枝条病健交界处(距离病健交界5、15、30 cm)进行修剪,分析田间不同修剪长度下对梨火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距离病健交界15 cm处未检测到病原菌。5~10月在病健交界处修剪,可将梨园内发病棵数从11棵降低为5棵,侵染点数由17个降为9个,距离病健交界15 cm处修剪,减少病枝带菌量,剪口处梨火疫病不易复发。【结论】从病健交界处修剪对梨火疫病具有一定控害作用,但存在修剪口梨火疫病反复发生的现象。为防止梨火疫病在剪口处复发,应距离病健交界处至少15 cm剪除病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园艺修剪 梨火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9
作者 苏宣乐 常晓云 张王斌 《中国果树》 2024年第5期106-110,134,共6页
为明确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对采自阿拉尔的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果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PGFL,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RPB2、EF序列... 为明确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对采自阿拉尔的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果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PGFL,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RPB2、EF序列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确定。菌株PGFL的人工培养菌落形态呈现灰色至暗青褐色,与链格孢属Alternaria形态观察比对结果高度相似,且接种离体果实后可发病。分子生物学分析菌株PGFL和菌株Alternaria alternata MAFF239887及A.alternata JLUAF6聚为一簇,与Alternaria属A.alternata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且自展支持率为100%。研究确定引起新疆苹果褐色斑点果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落形态 分生孢子 ITS RPB2 EF Alternaria altern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菌素对Erwinia amylovora抑菌效果及库尔勒香梨生长安全性评价
10
作者 何家静 马翔宇 +2 位作者 刘振亚 李亚鹏 张王斌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6期30-33,3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梯度下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的抑制效果,以及在库尔勒香梨发育的不同时期是否产生药害,旨在评价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库尔勒香梨生长的安全性影响,为中生菌素在果树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梯度下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的抑制效果,以及在库尔勒香梨发育的不同时期是否产生药害,旨在评价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库尔勒香梨生长的安全性影响,为中生菌素在果树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分析42.62%中生菌素原药在100、200、400、800和1 600稀释倍数条件下的抑菌圈直径大小、抑菌率和对梨火疫病菌的毒力,并对不同稀释后的抑菌效果做了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稀释倍数在100~1 600倍范围内其对梨火疫病抑菌率为65.34%~77.67%,抑制圈平均直径和抑菌率随着中生菌素原药稀释倍数的增加呈现下降变化趋势,100~400倍稀释条件下抑菌圈平均直径差异不显著,800~1 600稀释条件下抑菌圈平均直径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喷药结束后的第120 h时中生菌素药害趋于稳定,EC_(50)值为23.021 mg/L;随着稀释倍数的不断增加,药害指数在花芽萌动期、花期和幼果期均表现为下降变化,且药害指数在0~200倍稀释范围内的下降速率显著高于200~1 200倍稀释范围。【结论】结合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效果和中生菌素对梨火疫病菌的毒力比较可以确定,42.62%中生菌素在200~400倍稀释范围内使用对库尔勒香梨火疫病菌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火疫病菌 中生菌素 毒力测定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盲蝽越冬成虫出蛰后飞行能力研究
11
作者 郑艺翔 李太隆 +1 位作者 罗棚 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越冬成虫出蛰后不同时间的飞行能力,为牧草盲蝽越冬后的扩散区域预测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JIADUO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越冬后5个日期的牧草盲蝽进行飞行能力测试,比较种群飞行... 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越冬成虫出蛰后不同时间的飞行能力,为牧草盲蝽越冬后的扩散区域预测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JIADUO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越冬后5个日期的牧草盲蝽进行飞行能力测试,比较种群飞行率、飞行速率、总飞行时间和总飞行距离。结果表明,3月24日刚出蛰的成虫基本不能飞行;4月13日的飞行能力最强,种群飞行率为63.89%,平均飞行速率为1.687 km·h^(-1),总飞行距离为1.609 km,总飞行时间为0.970 h;4月3日的飞行能力次之;4月23日和5月3日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综上,牧草盲蝽越冬成虫的飞行能力与出蛰后的时间关系密切,随出蛰后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越冬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出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sa侵染库尔勒香梨树后抗性酶活性变化规律
12
作者 唐丽 邵延慧 +1 位作者 李春艳 张王斌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由Valsa mali var.pyri、Valsa sordida引起的腐烂病是制约库尔勒香梨发展的重要病害,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感染腐烂病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采集同一株树不同发病组织和不同发病程度枝条韧皮... 新疆阿克苏地区由Valsa mali var.pyri、Valsa sordida引起的腐烂病是制约库尔勒香梨发展的重要病害,为研究库尔勒香梨感染腐烂病后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采集同一株树不同发病组织和不同发病程度枝条韧皮部,研究其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病害在完全侵入组织后,SOD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在发病组织,POD、CAT活性最高,PAL在病健交界处活性最高。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PO总体呈下降趋势。库尔勒香梨抗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响应Valsa侵染。在Valsa与库尔勒香梨互作系统中,抗性酶可作为抗病性和检测病害指标,为检测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病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腐烂病 抗性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库尔勒香梨梨火疫病的控害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13
作者 苏宣乐 张王斌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了明确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病原菌有无抑制作用并对库尔勒香梨生长进行安全性评价,本试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病原物的抑制效果,且在库尔勒香梨花期进行田间喷药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有... 为了明确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病原菌有无抑制作用并对库尔勒香梨生长进行安全性评价,本试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病原物的抑制效果,且在库尔勒香梨花期进行田间喷药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5%大蒜素对梨火疫病有抑制作用,EC50为37.70 mg/L,温度较高时会产生药害,药害随药剂浓度降低而降低,500倍药害严重,1500倍药害中等,稀释至2500倍时无药害。建议5%大蒜素可作为梨火疫病的杀菌剂使用。但在库尔勒香梨花期使用时,5%大蒜素对其会产生药害,建议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剂推荐的田间浓度,并要求在早晨或傍晚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原菌 5%大蒜素 药害 香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引起苹果外观异常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艳 刘芳婷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7,共7页
【目的】研究引起新疆阿拉尔苹果外观异常病原的种类、发病类型及严重程度,为防治此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阿拉尔六团一连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类描述苹果外观异常;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区发病率、发病品种等;采用高通量基... 【目的】研究引起新疆阿拉尔苹果外观异常病原的种类、发病类型及严重程度,为防治此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阿拉尔六团一连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类描述苹果外观异常;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区发病率、发病品种等;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病原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果】苹果外观异常平均发病率为70.45%。田间症状主要有果实畸形型、锈果型、着色异常型三种类型。主要病毒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ApMV)和苹果绿皱果病毒(Apple green crinkle virus,AgrCV)5种类型,在不同品种中病毒种类存在差异。【结论】阿拉尔苹果外观异常病毒病发生较为严重且呈多种病毒混合发生,其引起的症状与苹果锈果类病毒病症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毒病 症状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响应腐烂病菌侵染后抗性酶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春艳 朱宗财 张王斌 《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31-35,共5页
测定新疆杨受到杨树腐烂病菌侵染后相关抗性酶的变化规律的结果表明,试验苗接种腐烂病菌后均在2~3天后出现褐色病斑,接种杨树腐烂病菌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6种抗性酶均达到显著性水平。β-1,3-葡聚糖酶在第3天出现最高峰,其次为过氧化氢... 测定新疆杨受到杨树腐烂病菌侵染后相关抗性酶的变化规律的结果表明,试验苗接种腐烂病菌后均在2~3天后出现褐色病斑,接种杨树腐烂病菌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6种抗性酶均达到显著性水平。β-1,3-葡聚糖酶在第3天出现最高峰,其次为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在第4天出现最高峰,过氧化物酶在第4~5天出现最高峰。新疆杨受到杨树腐烂病菌侵染后会影响其防御酶的变化,6种抗性酶在1~3天达到显著性水平,1~3天新疆杨正处于杨树腐烂病菌的侵入期和潜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腐烂病 防御酶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尺蠖蛹雌雄外部形态特征快速鉴别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振鹏 杨明禄 +3 位作者 曹玉 王振 德力达·努尔巴哈提 肖海兵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1-1606,共6页
为依据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蛹的形态特征快速、无损、准确鉴别雌雄个体,对其头部、胸部、腹部和体色外部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解剖生殖系统验证准确性。结果表明:以春尺蠖蛹的胸部和腹部特征识别雌雄准确率明显高... 为依据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蛹的形态特征快速、无损、准确鉴别雌雄个体,对其头部、胸部、腹部和体色外部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解剖生殖系统验证准确性。结果表明:以春尺蠖蛹的胸部和腹部特征识别雌雄准确率明显高于头部和体色特征,识别率可达100%。首先,雌蛹第8腹节腹板前缘中部具有“Y”型沟,与第7腹节腹板后缘形成倒三角状,而雄蛹无此特征。其次,雌蛹生殖孔与产卵孔连接形成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而雄蛹第9腹节腹板中央有一纵裂缝的生殖孔,两侧各有半圆状瘤状突起。最后,雌蛹的胸部背板各节间相对长度均小于雄蛹,而雄蛹中胸背板最宽,其后缘明显向外凸起。因此,春尺蠖蛹胸部或腹部特征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别雌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形态特征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花粉液参数优选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羊坚 杨慧鹏 +3 位作者 谢伟 郝海婷 冯宏祖 王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91-1698,共8页
【目的】探索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最佳花粉液参数组合,为香梨园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1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材料,鸭梨花粉为授粉花粉,采用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研究不同花粉液剂量、花粉比例、花粉液... 【目的】探索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最佳花粉液参数组合,为香梨园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1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材料,鸭梨花粉为授粉花粉,采用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研究不同花粉液剂量、花粉比例、花粉液配制后施用时间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并调查比较无人机液体授粉与人工蘸粉和人工抖粉的授粉成本。【结果】花粉比例为1:500、花粉液即配即施时,不同花粉液施用剂量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J3>J2>J1>CK;花粉液剂量为3 L·666.7 m^(-2)、花粉液即配即施时,不同花粉比例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B1>B2>B3>B4>CK;花粉液剂量为3 L·666.7 m^(-2)、花粉比例为1∶500时,不同花粉液配制后施用时间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的影响表现为S1>S2>S3>CK;花粉液剂量3 L·666.7 m^(-2)、花粉比例1:500的授粉成本为82元·666.7 m^(-2),分别较人工蘸粉和人工抖粉节省158元·666.7 m^(-2)、308元·666.7 m^(-2)。【结论】库尔勒香梨无人机辅助液体授粉最佳花粉液参数组合为花粉液剂量3 L·666.7 m^(-2)、花粉比例1:500、花粉液即配即施,该组合花序坐果率88.57%,花朵坐果率30.79%,授粉效果良好,节省成本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无人机液体授粉 坐果率 花粉液参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蔷薇科果树对梨火疫病的抗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段红雁 李紫英 +2 位作者 王兰 李竞雄 陈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67,74,共4页
以新疆常见的5种蔷薇科果树为试材,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梨幼果针刺接种法,比较5种果树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果树在枝条和果实的抗性表现一致,最好的是海棠,为高抗品种;其次为山楂和苹果,为中抗品种;最差的是杜梨和库... 以新疆常见的5种蔷薇科果树为试材,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梨幼果针刺接种法,比较5种果树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果树在枝条和果实的抗性表现一致,最好的是海棠,为高抗品种;其次为山楂和苹果,为中抗品种;最差的是杜梨和库尔勒香梨,为低抗品种。不同种蔷薇科植物在离体枝条与幼果上对Erwinia amylovora菌株的抗病性鉴定,对今后深入揭示蔷薇科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果树 梨火疫病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香梨优斑螟内参筛选及HSP70、HSP90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钢 贺鹏鹏 +4 位作者 马光皇 肖海兵 熊仁次 韩旭 杨明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3-2508,共6页
【目的】为筛选出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在低温胁迫下合适的内参基因,并明确低温胁迫对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梨园采集香梨优斑螟5龄幼虫,于4℃处理0、0.25、1、3、8、12、18、24 h,以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内参... 【目的】为筛选出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在低温胁迫下合适的内参基因,并明确低温胁迫对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梨园采集香梨优斑螟5龄幼虫,于4℃处理0、0.25、1、3、8、12、18、24 h,以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内参基因及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丰度,利用ΔCt法、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综合评价5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低温处理后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规律。【结果】△Ct和Normfinder方法的内参基因稳定性为UBQ>GAPDH>Actin>18s>TUB,BestKeeper方法中18s和UBQ基因表现最为稳定,GeNorm认为Actin和GAPDH稳定性好,其次是UBQ,RefFinder综合评价稳定性UBQ最高,其次为GAPDH,而稳定性最差的是TUB。以UBQ为内参基因,发现热激蛋白家族中HSP70和HSP90基因相对表达量都是在1 h处理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18 h后有小幅度上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总体上表达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香梨优斑螟在温度胁迫中UBQ和GAPDH基因较为稳定。HSP70和HSP90基因对低温胁迫响应曲线相似,24 h内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这可能有助于提升幼虫对低温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优斑螟 低温胁迫 内参基因 热激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牧草盲蝽寄主植物挥发物鉴别、选择反应及油菜诱集带在棉田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欣 郑艺翔 +2 位作者 姚成层 苟长青 冯宏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目的】旨在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牧草盲蝽成虫化学通讯中的作用,以及油菜作为诱集植物对棉田牧草盲蝽的诱集和控制效果,为该虫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和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寄主植... 【目的】旨在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牧草盲蝽成虫化学通讯中的作用,以及油菜作为诱集植物对棉田牧草盲蝽的诱集和控制效果,为该虫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和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phy,EAG)仪和四臂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对所选挥发物的EAG反应和趋向行为反应,同时在棉田种植油菜诱集带,调查分析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田(未种植油菜的棉田)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结果】在5种牧草盲蝽寄主植物中共鉴定出挥发物25种,其中油菜9种、灰绿藜9种、棉花11种、龙葵10种、马齿苋6种;牧草盲蝽雌虫对苯乙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高,趋向行为反应中苯乙醛、异硫氰酸仲丁酯对牧草盲蝽雌虫的吸引力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直接测定法试验证明油菜较其他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更具有吸引力;棉田油菜诱集带对牧草盲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量明显减少。【结论】苯乙醛和异硫氰酸仲丁酯对牧草盲蝽雌虫的吸引力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可以作为潜在的引诱剂候选组分;油菜诱集带对牧草盲蝽有很好的诱集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牧草盲蝽诱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植物挥发物 嗅觉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油菜诱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