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隔污装置对设施甲鱼养殖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向坤 郑团建 +4 位作者 李海军 叶章颖 汪勇翔 孙浩峰 赵建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评估设施甲鱼养殖中隔污装置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使用72只质量约为300 g的甲鱼,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配备与未配备隔污装置的小型甲鱼养殖池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氨氮、浊度、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 为评估设施甲鱼养殖中隔污装置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使用72只质量约为300 g的甲鱼,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配备与未配备隔污装置的小型甲鱼养殖池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氨氮、浊度、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氨氮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可达108 mg/L。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浊度和COD平均变化率分别为14.2%、8.4%和39.5%、15.5%。养殖周期内,对照组COD、总磷和总氮的排放量分别为286.59 g、68.33 g和12.32 g;试验组则为92.21 g、46.01 g和5.07 g。研究表明,尽管试验组的氨氮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但隔污装置显著降低了浊度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并减少了养殖周期内COD、总磷和总氮的排放量。此外,换水周期延长至15 d,有效减少了换水量及污染物排放。这一结果表明,隔污装置能够有效地隔离污染物,在提升养殖水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 隔污装置 效果评估 水质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采捕机振动去泥装置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李陈 方军 +2 位作者 罗巍 吴康 李建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6,105,共6页
为解决泥质滩涂贝类采捕过程中,去除淤泥,实现贝泥分离,设计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的贝类去泥装置。对去泥过程的贝类进行受力分析,测量贝类的物理尺寸,明晰影响去泥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预试验确定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条形筛倾角、振动... 为解决泥质滩涂贝类采捕过程中,去除淤泥,实现贝泥分离,设计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的贝类去泥装置。对去泥过程的贝类进行受力分析,测量贝类的物理尺寸,明晰影响去泥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预试验确定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条形筛倾角、振动电机转速和偏心块数量为试验因素,明贝率和完成时间为评价指标,以泥蛤为研究对象开展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去泥性能的影响,获得合理的参数组合,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条形筛倾角为12°,振动电机转速为2100 r/min和偏心块数量为16块时,去泥效果和效率较优,明贝率为74%,完成时间为2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采捕 振动去泥装置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条形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肉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对UVB损伤的修复作用
3
作者 郑雅文 杨安全 +3 位作者 王菁 朱松明 刘鹰 叶章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46-356,共11页
为提高三角帆蚌采珠副产物的利用率,本研究开发利用蚌肉多糖(Hyriopsis cumingii Polysaccharide,HCP),探究了蚌肉多糖对正常细胞的增殖迁移效果和对UVB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采用DEAE纤维素-52阴离子交换、葡聚糖G-100凝胶和纳滤法分离... 为提高三角帆蚌采珠副产物的利用率,本研究开发利用蚌肉多糖(Hyriopsis cumingii Polysaccharide,HCP),探究了蚌肉多糖对正常细胞的增殖迁移效果和对UVB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采用DEAE纤维素-52阴离子交换、葡聚糖G-100凝胶和纳滤法分离纯化蚌肉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各组分进行结构检测,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UVB损伤实验、蛋白表达检测探究多糖组分的抗UVB损伤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了三个均一的多糖组分,其中组分2(HCP-2)是蚌肉多糖中对细胞增殖发挥主要作用的组分,且能够促进HaCaT细胞迁移;随着HCP-2浓度的增加,促进UVB损伤细胞活力恢复的效果也越明显;在样品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修复效果优于保护效果;HCP-2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了凋亡相关蛋白casp9、p-Akt、p-p38表达,说明HCP-2能够通过调控UVB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来修复HaCaT细胞。综上所述,蚌肉多糖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为后续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多糖 HACAT细胞 UVB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和光色对黑鲷穿梭与群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庄保陆 张宇雷 +2 位作者 倪琦 叶章颖 刘晃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40-47,共8页
鱼穿梭格栅的行为和之后在格栅一侧的群聚行为是直接影响活鱼分级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一套由玻璃水槽、变色LED灯、摄像头和电脑等组成的试验平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行为视频的分析,以此探究分级格栅... 鱼穿梭格栅的行为和之后在格栅一侧的群聚行为是直接影响活鱼分级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一套由玻璃水槽、变色LED灯、摄像头和电脑等组成的试验平台,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行为视频的分析,以此探究分级格栅的存在对黑鲷行为的影响,以及黑鲷对格栅颜色、材质和光色的偏好,并测试格栅和光照组合措施对黑鲷穿梭和群聚行为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格栅的存在对黑鲷在水槽内的游动产生了显著的抑制,黑鲷并未表现出喜好在格栅中穿梭的行为;格栅颜色的存在进一步抑制了黑鲷穿梭格栅的活跃程度,黑鲷对红色和蓝色格栅较为排斥,对绿色和无色透明格栅的排斥性较低;黑鲷对银色钢质格栅最为排斥,而对透明亚克力材质格栅排斥性最低;黑鲷对蓝色光有极高的趋光性,对红色光有强避光性。在黑鲷的格栅分级系统设计时,可引入光触发自分级技术,在格栅两侧分别设置蓝、红色光,有助于实现迅速且稳定的分级。该研究结果可对鱼类分级装备及其辅助设施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鱼类行为 规格分级 分级格栅 光色 穿梭率 群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圆弧角养殖池进水结构对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任效忠 王江竹 +3 位作者 张倩 叶章颖 宛立 王国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6-732,共7页
为研究方形圆弧角养殖池进水结构对池内流场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尺寸参数设计了单通道排污的养殖池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试验布点进行测量,对进水方式(单管、双管间隔式、双管相邻式进水)、水体... 为研究方形圆弧角养殖池进水结构对池内流场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尺寸参数设计了单通道排污的养殖池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试验布点进行测量,对进水方式(单管、双管间隔式、双管相邻式进水)、水体日循环次数(60~120次/d)、进水管入射角度(0~90°)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了养殖池内流场在不同水力驱动模式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结构对养殖池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单管弧壁、对弧双管进水时池内水体平均流速较高;水体日循环次数较多时,流场速度从池壁到池中心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池内水体平均流速与水体日循环次数之间呈非线性增长关系;采用单管弧壁和对弧双管进水,进水管入射角度为0~90°时,随进水角度的增加,池内水体平均流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单管弧壁、对弧双管两种进水位置均可用于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设计,两种进水方式进水管入射角度为50°时池内水体平均流速最高,且随着水体日循环次数的增加池内流场效果越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循环水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优选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圆弧角养殖池 单通道排污结构 进水结构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MobilenetV3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毅智 陆华忠 +4 位作者 周星星 袁余 齐海军 李斌 刘志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36-46,共11页
【目的】网箱生物识别和统计是海洋牧场的养殖管理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针对混响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干扰,构建不同光照条件下鱼类检测数据集,采用前视声呐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YOLOV5-MobilenetV3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LAPR-Ne... 【目的】网箱生物识别和统计是海洋牧场的养殖管理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针对混响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干扰,构建不同光照条件下鱼类检测数据集,采用前视声呐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YOLOV5-MobilenetV3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LAPR-Net),实现浑浊或黑暗场景下水体网箱的鱼类识别。【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基于YOLOV5模型的框架结构,主干网络模块采用轻量级MobileNetV3 bneck模块,利用线性瓶颈的逆残差结构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声呐图像中鱼类的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SE-Net获取声呐图像多尺度语义特征并增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颈部网络采用路径聚合网络结构,对目标特征进行多尺度融合,增强特征融合能力;预测部分采用基于非极大抑制方法进行最大局部搜索,去除冗余的检测框,筛选置信度最高的检测框,最终输出并显示鱼的检测结果,包含位置、类别以及检测目标的概率。【结果】选择4种其他主流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试验,包含YOLOV3-ting(Darknet53)、YOLOV5(CSPdarknet53)、YOLOV5(Repvgg)、YOLOV5s(Transformer),提出模型参数量为3545453、计算量为6.3 G、mAP为0.957,模型平均每张图片推理速度为0.08868 s,同YOLOV5模型相比,改进后模型m AP提高9.7%。【结论】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训练和识别速度,降低了硬件设备要求,可为海洋牧场网箱养殖鱼类检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声纳 鱼类 轻量化 目标识别 网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R填料及其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肖天宇 王凯 +1 位作者 武道吉 刘德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0,共8页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由于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和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在污水处理工艺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填料在MBBR反应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生物膜的生长,进而影响处理效率。介绍了无机填料、有机高分...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由于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和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在污水处理工艺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填料在MBBR反应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生物膜的生长,进而影响处理效率。介绍了无机填料、有机高分子填料和天然可降解高分子填料3种类型的填料并对不同类型填料的水处理效能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得出聚乙烯填料是MBBR工艺的首选工程应用材料,但其也与其他种类材料一样存在处理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此,针对原始填料,深入分析了填充改性、共混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及复合改性等填料改性方法在废水生物处理优化和反应器效率提升中的应用,提出开发商业生产经济可行的亲水性有机填料和营养缓释型填料并尽快实现工程化应用为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填料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阳漫 秦庆东 +1 位作者 谢迎龙 刘德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6-1723,共8页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作为一项将膜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凭借其极高的氧传输效率而大大降低电耗以及提高水处理效果,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MABR特殊的生物膜结构,...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作为一项将膜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凭借其极高的氧传输效率而大大降低电耗以及提高水处理效果,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MABR特殊的生物膜结构,使其传质性能优于传统生物膜,并且能够凭借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高效脱氮除碳的目的。膜组件作为MABR的核心单元,是气体依附膜孔向液相扩散的媒介,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具有特殊结构的膜材料能形成利于脱氮除碳的特殊生物膜结构,从而使MABR实现高效运行。分析了异向传质生物膜结构,论述了MABR运行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不同膜材料和运行参数对生活污水MABR脱氮运行性能的影响,并对MABR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膜组件 生物膜技术 生活污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真空吸鱼泵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楚树坡 徐志强 +3 位作者 张耀明 谭永明 林礼群 王志勇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目前真空吸鱼泵设计计算依赖于工程经验,存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真空吸鱼泵吸/排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建立了真空吸鱼泵吸水阶段和排水阶段物理模型,采用VOF模型,以抽气速度为边界条件,对吸/排水过程进行数... 针对目前真空吸鱼泵设计计算依赖于工程经验,存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真空吸鱼泵吸/排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建立了真空吸鱼泵吸水阶段和排水阶段物理模型,采用VOF模型,以抽气速度为边界条件,对吸/排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VOF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真空吸鱼泵吸/排水过程中计算区域液相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历程;抽气速度相同时,随着吸程的增大,真空罐内的稳定工作压力逐渐降低,但吸水管道内的流速不变;吸程相同时,随着抽气速度的增大,真空罐内的稳定工作压力逐渐降低,吸水管道内的流速逐渐增大;通过模拟得到了吸水和排水时间,可对吸捕速率进行预测。本研究可为真空吸鱼泵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鱼泵 数值模拟 VOF 吸水阶段 排水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流方法的真空吸鱼泵改进与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楚树坡 谭永明 +5 位作者 袁世鹏 姚慧雅 唐学大 宗艳梅 王一帆 谌志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43,共9页
针对真空吸鱼泵起捕过程中存在鱼体损伤和起捕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对集鱼罐的结构和吸鱼泵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进鱼管穿过集鱼罐底进入集鱼罐内部,在进鱼管的顶部设置倒置的喇叭状导流结构,起捕时,鱼水混合物进入集鱼罐后分离,鱼留在... 针对真空吸鱼泵起捕过程中存在鱼体损伤和起捕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对集鱼罐的结构和吸鱼泵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进鱼管穿过集鱼罐底进入集鱼罐内部,在进鱼管的顶部设置倒置的喇叭状导流结构,起捕时,鱼水混合物进入集鱼罐后分离,鱼留在集鱼罐内,水被排出集鱼罐。以鱼水比1:1时的数据做比较基准,当鱼水比分别为1:2、1:3、1:4、1:5时,经计算,输送相同质量的鱼,改进吸鱼泵用时比真空吸鱼泵分别减少20.4%、30.6%、36.8%和40.8%。开展真空吸鱼泵和改进吸鱼泵吸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真空吸鱼泵样机相比,改进吸鱼泵的集鱼罐内涡流不明显,输送能力不随鱼的提升高度而变化;改进吸鱼泵的输鱼友好性更强,鱼体无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大型鱼类起捕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养殖 数值模拟 真空吸鱼泵 导流结构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养殖模拟废水正渗透处理工艺参数优化及膜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江辉 蔡雨嫣 +2 位作者 雷泽宇 许裕良 韩志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9,共9页
选用蔗糖溶液作为汲取液,草鱼养殖模拟废水为原料液,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汲取液浓度、错流过滤流速和汲取液温度下,正渗透系统原料液COD浓度和平均水通量的变化,研究汲取液浓度、错流过滤流速和汲取液温度相互作用,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 选用蔗糖溶液作为汲取液,草鱼养殖模拟废水为原料液,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汲取液浓度、错流过滤流速和汲取液温度下,正渗透系统原料液COD浓度和平均水通量的变化,研究汲取液浓度、错流过滤流速和汲取液温度相互作用,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考察正渗透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汲取液浓度和错流过滤流速对系统运行效果影响较大,温度影响次之,正渗透处理草鱼养殖模拟废水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汲取液浓度2mol/L,错流过滤流速18.7cm/s,汲取液温度33.6℃,在此条件下草鱼模拟养殖废水COD浓度变化倍数为2.9,平均水通量为27.4L/(m^(2)·h).正渗透膜表面污染物以蛋白质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还有少量的无机盐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COD浓度 水通量 响应面法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船养殖大黄鱼机械化起捕实船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楚树坡 徐志强 +2 位作者 张耀明 张璐 孟广玮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6期15-20,共6页
针对工船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机械化起捕问题,研制了一台真空吸鱼泵样机,在“国信101”号养殖工船试验船上开展实船试验。样机采用单筒式结构和预抽真空工艺,真空集鱼筒的吸排鱼口采用刀闸阀,采用液位控制吸排过程。试验... 针对工船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机械化起捕问题,研制了一台真空吸鱼泵样机,在“国信101”号养殖工船试验船上开展实船试验。样机采用单筒式结构和预抽真空工艺,真空集鱼筒的吸排鱼口采用刀闸阀,采用液位控制吸排过程。试验在浪高1.00~1.40 m,船体横摇和纵摇明显的条件下进行。首先进行了不同吸程下的吸水性能试验,然后进行了大黄鱼起捕试验,试验用鱼为从养殖舱内随机抓取游动活跃、外表无损伤的大黄鱼。吸水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吸程的增加,单次吸排周期时长增加,真空集鱼筒内真空度增大,但真空吸鱼泵的输送量减小。起捕试验结果显示:在吸程2.30 m条件下,用时498 s,将37.10 kg大黄鱼全部吸捕完成;起捕后所有大黄鱼体表均无明显损伤,且大部分大黄鱼仍保持较高活跃性。研究表明:采用真空吸鱼泵对工船养殖大黄鱼进行机械化起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大黄鱼 机械化起捕 真空吸鱼泵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嗅觉的臭气浓度测定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德钊 朱怀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30,共9页
畜禽养殖、垃圾填埋、化工、市政等活动产生的大量臭气,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臭气的排放标准,将臭气浓度作为评价臭气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臭气浓度测定的标准化方法,但现行的方法存... 畜禽养殖、垃圾填埋、化工、市政等活动产生的大量臭气,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臭气的排放标准,将臭气浓度作为评价臭气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臭气浓度测定的标准化方法,但现行的方法存在耗时长、测定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使得臭气排放难以获得有效监管.本文介绍了基于嗅觉的臭气浓度测定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势,指出了测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为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气浓度 嗅觉测定 现场嗅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