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燕麦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除草活性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1
作者 程海洋 朱海霞 +2 位作者 李娟 王信 程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5-815,共11页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植物叶片,通过组织及单孢分离法、离体叶片(初筛)和活体盆栽(复筛),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接着采用不同浓度(10^(1)~10^(4))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野燕麦活体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及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选取青海地区主栽作物(油菜‘青杂5号’、小麦‘青春38号’、青稞‘昆仑18号’、蚕豆‘青海9号’、豌豆‘草原224号’、玉米‘青玉517号’)和部分蔬菜(白菜‘浙白6号’、番茄‘博玉368号’、黄瓜‘中农5号’、菠菜‘华菠1号’、辣椒‘中椒4号’、萝卜‘春白2号’)进行安全性测试,为菌株选择最适宜的应用条件。[结果]从自然感病的植株叶片中分离出7株对野燕麦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DT-YSB1、DT-04A2、DT-DYLC、DT-XRKA、DT-08C、DT-14A2和DT-QKBD004A。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综合评价获得1株对野燕麦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菌株DT-QKBD004A,菌落形态与镰刀菌相似,对其rDNA ITS和EF-1α(EF-1/EF-2)基因进行共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不同浓度菌株DT-QKBD004A孢子悬浮液对野燕麦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达到45.09%~89.48%、42.68~88.53和38.70%~88.42%,其中浓度9.40×10^(4)个/mL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最优;作物安全性测试发现,菌株DT-QKBD004A孢子浓度9.40×10^(4)个/mL对蚕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结论]燕麦镰刀菌DT-QKBD004A对野燕麦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部分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镰刀菌 杂草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晓娟 咸文荣 马永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0,共8页
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棉隆、二甲基二硫、多菌灵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明确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用棉隆、二甲基二硫、多菌灵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明确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变化趋势;消毒后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均受到抑制,随着恢复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减弱;3种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均可以增加辣椒的产量,其中二甲基二硫处理对辣椒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幅度达5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消毒 辣椒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3
作者 韩舜达 冶文婷 +5 位作者 李秋荣 徐博文 张茂森 申忠健 李玉艳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是严重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为筛选能防治草原毛虫的天敌昆虫,本研究测定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 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持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对... 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是严重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为筛选能防治草原毛虫的天敌昆虫,本研究测定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 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持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对蠋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明确蠋蝽对草原毛虫的控害潜能。结果表明,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每日可捕食6龄幼虫(3 cm)1~2头。蠋蝽成虫连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28 d仍保持存活和繁殖,持续控害潜能较高。蠋蝽取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21 d内,其捕食量无显著变化,存活率在80%以上。本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蠋蝽是能有效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天敌,结果为指导利用蠋蝽防治门源草原毛虫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门源草原毛虫 捕食能力 控害评价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棉蚜抗、感吡虫啉品系转录组比较分析
4
作者 王新霞 张慧斌 +3 位作者 刘雲祥 刘思雨 来有鹏 李秋荣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为挖掘枸杞棉蚜对杀虫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候选基因,以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室内抗药性品系和相对敏感性品系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2个品系的转录组数据,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在转录水平上对2个品系... 为挖掘枸杞棉蚜对杀虫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候选基因,以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室内抗药性品系和相对敏感性品系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2个品系的转录组数据,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在转录水平上对2个品系的差异基因GO功能及KEGG代谢途径等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其中8个候选差异基因(CYP6a2、CYP6a13、CYP6k1、CYP6j1、CYP4c1、AChE2、CarE和ALP3)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分析了抗药性相关基因的进化关系。经测序及序列拼接,共获得70 101条Unigene(单基因簇),平均长度为654.37 bp,在NR、GO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29 131,27 861,2 993条Unigene。通过对两品系的差异基因进行NR注释分析,共发现289个差异基因,其中,22个可能与抗药性相关,包括9个解毒酶系基因(CYP6a13、CYP6k1、CYP6j1、CYP4c1和ALP3各1个,CYP6a2和CarE各2个),8个表皮蛋白基因(CP)及其前体(Cuticular protein precursor, CPP),1个靶标酶系基因(Alkaline phosphatase,AChE2),2个转录因子基因(WRKY1、LZTFL1,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like protein 1 gene),1个胰脂肪酶相关蛋白2基因(PLRP2)和1个多抗相关蛋白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定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CYP6a2、CYP6a13、CYP6k1、CYP6j1、CarE和ALP3在抗药性品系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性品系。对抗药性相关重要基因CYP、GST、ALP和CP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基因的遗传关系,发现枸杞棉蚜与大豆蚜、豌豆蚜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获得了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敏感性品系转录组的整体表达模式,筛选到抗药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发现2个品系中87.50%的候选差异基因在转录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量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棉蚜 吡虫啉 抗药性 敏感性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番茄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诱集作用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新霞 咸文荣 +2 位作者 刘雲祥 马永强 李秋荣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害虫,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了抗药性、再猖獗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3R”问题。为安全有效地降低辣椒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减少施药频次,基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偏好...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害虫,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了抗药性、再猖獗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3R”问题。为安全有效地降低辣椒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减少施药频次,基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偏好的现象,开展室内选择性实验。首先在室内研究了烟粉虱对番茄和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选择番茄的成虫数量约为选择辣椒的2倍,番茄上的着卵量是辣椒上的1.42倍,这表明烟粉虱更倾向于取食番茄。在温室烟粉虱发生期,将健康盆栽番茄移入辣椒温室的处理区内(处理区与对照区提前用纱网隔开),通过调查移入盆栽番茄前、后处理区与对照区烟粉虱的虫口密度,研究番茄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盆栽番茄可诱集更多的烟粉虱成虫在其植株上取食和产卵,移入番茄60 d后,其对成虫及产卵的诱集率分别为55.14%和38.58%,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3.13%和44.51%,移入番茄对于辣椒的烟粉虱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辣椒 番茄 诱集植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县不同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维敏 郭良芝 +4 位作者 翁华 程亮 赵珂 朱亮 魏有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1550,共10页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野燕麦(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节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香农-威纳指数表明,不同作物田杂草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Jaccard相异系数、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青稞(Hordeum vulgare)与燕麦(Avena sativa)、白菜型油菜(Brassia campestris)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杂草群落组成相似;非度量多维Shepard和拟合度图表明,猪殃殃(Galium spurium)、薄蒴草、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早熟禾(Poa annu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旱雀麦、藜、密花香薷与各作物田拟合度较高;利用极点排序和最小生成树图,将优势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生态类群,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研究明确了不同优势杂草生态分布特点和种间关系,为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排序 物种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氟咯草酮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向荣 沈硕 李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1240,共10页
为探究土壤中具有降解氟咯草酮能力的菌株。采用富集法和平板稀释法筛选菌株,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分析各菌株对氟咯草酮的降解率,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ITS测序分析对筛选得到的优势降解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室... 为探究土壤中具有降解氟咯草酮能力的菌株。采用富集法和平板稀释法筛选菌株,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分析各菌株对氟咯草酮的降解率,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ITS测序分析对筛选得到的优势降解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对各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土壤中获得3株优势降解菌株FL-M-2、FL-M-3、FL-G-2,经鉴定分别为紫色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avendulum、小双胞腔菌属Didymellaceae sp.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在接种量为5%,28℃、180 r/min振荡培养7 d,对1 mg/L的氟咯草酮的降解率分别为39.63%、72.09%和68.80%,其中菌株FL-G-2降解效果最好,培养14 d后降解率达到84.37%;安全性试验表明,3株菌的发酵液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菌株降解氟咯草酮作用机理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吡咯烷酮类除草剂的降解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咯草酮 微生物降解 降解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俏 宁楠楠 +1 位作者 马永强 郭青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3,176,共9页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叶斑病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乐灵对氮循环的影响以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蕾 李玮 《青海农林科技》 2023年第2期44-50,共7页
氟乐灵是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二硝基苯胺类芽前除草剂,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其在土壤中不易挥发和移动,容易对农田造成难以降解的污染。微生物降解已经成为降解氟乐灵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氟乐灵对土壤中... 氟乐灵是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二硝基苯胺类芽前除草剂,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其在土壤中不易挥发和移动,容易对农田造成难以降解的污染。微生物降解已经成为降解氟乐灵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氟乐灵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氮循环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外对氟乐灵降解菌株的筛选、降解菌株的降解代谢途径、影响降解菌降解效率的原因等研究,为筛选降解氟乐灵残留降解性能显著的降解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乐灵 氮循环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孢属菌株HY-02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除草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海霞 王天琦 +1 位作者 程亮 程海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6,128,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葡萄孢属Botrytis菌株HY-021除草活性,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接种评价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Y-021菌株最适生长的固态基质为玉米粉,最优配方组合为:麦秆... 为了进一步明确葡萄孢属Botrytis菌株HY-021除草活性,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接种评价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Y-021菌株最适生长的固态基质为玉米粉,最优配方组合为:麦秆糠14.5 g+麦麸19.4 g+菜籽饼1.5 g+玉米粉14.6 g。适宜的载体、稳定剂、分散剂、保护剂和润湿剂分别为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溶性淀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菌株HY-021可湿性粉剂对苗期盆栽的藜、密花香薷、猪殃殃3种杂草有较好除草活性,其中对藜和猪殃殃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致病率分别为85.83%、89.45%,鲜重防效分别为81.82%、87.16%。本试验制备的HY-021生防菌株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藜和猪殃殃等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孢属菌株HY-021 可湿性粉剂 除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对小麦和青稞田杂草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1-83,共3页
为了有效防除青海地区小麦和青稞田的杂草,开展了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防除小麦、青稞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99.95 g/hm^(2)对小麦田野燕麦的鲜重防效达97.32%,对阔叶杂草鲜重防效达... 为了有效防除青海地区小麦和青稞田的杂草,开展了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防除小麦、青稞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99.95 g/hm^(2)对小麦田野燕麦的鲜重防效达97.32%,对阔叶杂草鲜重防效达80%以上,对青稞田苣荬菜、大刺儿菜两种菊科杂草有一定防效。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施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99.95 g/hm^(2)后,小麦增产10%以上,青稞增产15%以上。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是青海高寒地区麦类作物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小麦 青稞 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芳 程亮 郭青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为筛选适合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在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为:SRA:SRR12674257)分析的基础上,以PA-2不同时间胁迫的藜叶片为材料,分析藜中ACT-1、TUB-1、GAPDH、eEF1α、eIF3、UBQ、PTB、COX10、UPL6、TIP41L... 为筛选适合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在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为:SRA:SRR12674257)分析的基础上,以PA-2不同时间胁迫的藜叶片为材料,分析藜中ACT-1、TUB-1、GAPDH、eEF1α、eIF3、UBQ、PTB、COX10、UPL6、TIP41L、RAN-B1和IDH-5等12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及RefFinder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COX10是PA-2不同时间胁迫下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最优组合是COX10+eEF1α。通过分析藜AC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验证了内参基因的可靠性,为今后杂草藜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基因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 QRT-PCR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黑孢链格孢GD-011菌株除草机制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贺宇杉 朱海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4-1101,共8页
近年来,微生物除草剂因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为探究生防菌——梨黑孢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 GD-011菌株对杂草的除草机理,特开展实验观察菌株GD-011侵染后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叶片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指... 近年来,微生物除草剂因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为探究生防菌——梨黑孢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 GD-011菌株对杂草的除草机理,特开展实验观察菌株GD-011侵染后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叶片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明确其作用方式及途径。结果表明:菌株GD-011的菌丝通过气孔侵入密花香薷的叶片组织,并在组织中寄生繁殖产孢,逐渐破坏组织。菌株GD-011接种于密花香薷植株后,密花香薷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7 d密花香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综上推测,GD-011菌株通过菌丝穿过气孔及组织间隙的侵染方式破坏密花香薷的叶片组织结构,同时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自我修复等方式达到防除杂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生理生化 超微结构 除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筈豌豆浸提液对油菜及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蕾 陈红雨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为探究草本植物箭筈豌豆对前茬危害作物野油菜以及主作物小麦的化感作用,本文分别检测箭筈豌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油菜和小麦发芽率、芽长、根长、鲜重、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箭筈豌豆根、茎叶、根际土壤浸提液对油... 为探究草本植物箭筈豌豆对前茬危害作物野油菜以及主作物小麦的化感作用,本文分别检测箭筈豌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油菜和小麦发芽率、芽长、根长、鲜重、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箭筈豌豆根、茎叶、根际土壤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0.100 g/mL时,化感抑制作用最强。而箭筈豌豆根、茎叶、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小麦的发芽率有一定抑制作用,处理1~1、1~2、1~3、2~1、2~4、3~1和3~4对小麦生长均表现出化感促进作用,但随着供试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而其它处理则表现抑制作用,但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箭筈豌豆提取液的化感作用不会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化感作用 小麦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莹 庄新亚 +1 位作者 程亮 郭青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8-2008,共11页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4 0.52 g/L、KCl 0.78 g/L、K2HPO4 6.50 g/L、(NH4)2SO4 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 ℃、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PA-2 产孢量 发酵条件 单因子优化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对野燕麦生理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海霞 马永强 咸文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0-496,共7页
选用青海农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作为靶标杂草,盆栽接种后测定了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野燕麦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生理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野燕麦后,对植株生理机制防御酶的影响是多方... 选用青海农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作为靶标杂草,盆栽接种后测定了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野燕麦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生理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多孢木霉HZ-31菌株侵染野燕麦后,对植株生理机制防御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PAL和POD活性增加,以抵御菌株侵染,其余生理防御指标包括MDA含量、CAT、PPO、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受到菌株侵染的破坏,含量减少、活性降低。被抑制的防御酶作用效应大于被促进的防御酶。HZ-31菌株的侵染钝化或抑制了野燕麦体内主要酶类,中断相应的酶促反应,引起植物广泛的代谢变化,包括细胞膜透性改变、干扰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酚类物质代谢等生理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孢木霉 野燕麦 侵染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品种田间化感作用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玮 沈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8-203,209,共7页
为明确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对麦田主要危害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一致性试验对青海高原地区的20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筛选出强化感作用品种。分别于春小麦3~5叶期和成熟期调查受体旱... 为明确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对麦田主要危害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一致性试验对青海高原地区的20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筛选出强化感作用品种。分别于春小麦3~5叶期和成熟期调查受体旱雀麦的生长性状,转化为化感作用指数,并结合聚类分析,将20个小麦品种按化感作用的强弱分为强、中、弱3类。结果表明,20个春小麦品种(系)对受体旱雀麦的田间生长均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青春38号’‘黑丝麦1号’‘通麦2号’和‘互麦11号’为田间化感作用较强的春小麦品种。该研究为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化感抑草品种选育提供了新资源,同时为青海高原地区化学农药减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春小麦品种 化感作用 田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永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73-75,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148.5g/hm^2、198g/hm^2和247.5g/hm^2处理2次药后10d的防效分别为77.57%、81.46%和83.27%;供试药剂33%... 本试验研究了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148.5g/hm^2、198g/hm^2和247.5g/hm^2处理2次药后10d的防效分别为77.57%、81.46%和83.27%;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198g/hm^2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春雷霉素水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效相当,表明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 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瓜钝绥螨及杀螨剂对青海高原设施花生二斑叶螨的防效
19
作者 李秋荣 侯璐 +3 位作者 邵海南 刘雲祥 刘思雨 咸文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127-130,178,共5页
为明晰捕食螨和杀螨剂对青海高原设施花生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防效,以便给生产上治理二斑叶螨提供绿色、高效的技术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在高海拔寒冷干旱地区设施花生上开展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 为明晰捕食螨和杀螨剂对青海高原设施花生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防效,以便给生产上治理二斑叶螨提供绿色、高效的技术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在高海拔寒冷干旱地区设施花生上开展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及5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年以375万头/hm 2的密度释放胡瓜钝绥螨30 d后,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达66.78%、67.06%,与43%联苯肼酯悬浮剂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同期防效。2019、2020年喷施43%联苯肼酯悬浮剂第3天防效分别高达87.95%~92.66%,药后7~21 d,防效分别在98.02%~92.54%、97.68%~90.98%,药后30 d,防效分别为63.66%、65.47%,该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佳;喷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后7~30 d的防效仅次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110 g/L乙螨唑悬浮剂的同期防效位列第三。因此,早期防治二斑叶螨,建议优先考虑释放捕食螨,而遇虫口密度较大时,可轮流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110 g/L乙螨唑悬浮剂这3种杀螨剂。该研究为综合防治二斑叶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设施花生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花生 二斑叶螨 胡瓜钝绥螨 杀螨剂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程海洋 魏有海 +2 位作者 郭良芝 程亮 郭青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16-121,共6页
为明确从矮火绒草根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对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矮火绒草内生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和发酵液滤液对晚疫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生物... 为明确从矮火绒草根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对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矮火绒草内生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和发酵液滤液对晚疫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54株细菌中,有20株细菌对晚疫病病菌具明显拮抗作用,有6株抑菌率达80%以上。其中,KBL17和KBL8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5.47%、88.37%;发酵滤液以KBL17和KBL6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2.58%、83.21%,KBL17的孢子囊抑制率最高,为96.03%;盆栽试验中,细菌菌株发酵滤液处理能够导致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其中KBL17菌株防效最好,达到76.04%,低于化学药剂嘧菌酯的防效(82.5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化学杀菌剂(70.27%)相比,KBL17菌株对晚疫病的平均防效达到67.45%。经鉴定KBL17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致病疫霉 拮抗作用 鉴定 生物防治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