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玉米养分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7 位作者 郑盛华 吴铭 梁圣 曲热朗磋 沈学善 张鸿 梅旭荣 刘定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为了解西南地区玉米施肥现状与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西南地区4个省10个县的202份玉米养分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基肥以复合(混)肥为主,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有机肥、玉米专用肥、缓(控)释... 为了解西南地区玉米施肥现状与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西南地区4个省10个县的202份玉米养分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基肥以复合(混)肥为主,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有机肥、玉米专用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使用率低。(2)化肥N、P_2O_5和K_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52、80.93和56.55 kg·hm^(-2),总体表现为氮肥过量和钾肥不足,氮肥超量施用比例为62.38%,钾肥施用不足比例为60.89%,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3)玉米基肥以穴施覆土为主,但追肥养分管理粗放,第1次和第2次追肥中采用穴施不覆土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3.22%和59.76%,表土撒施的比例分别为10.34%和25.61%。建议分区域明确玉米氮肥投入限量标准,引导农户降低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发挥养分替代效应,同时推行秸秆还田,补充土壤钾素,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推进玉米机械化生产,实现种、肥同播和化肥深施,降低农田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玉米 养分管理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对山地鲜桑椹商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谢 张建华 唐甜 《农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探索不同为微地形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对干热河谷区桑园果桑商品性状的影响,以盐边县刚成熟、正成熟和过成熟的鲜桑椹为研究对象,对比坡面雨养区(DN)、沟道两旁雨养区(WN)、坡面(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DF)和沟道两旁(水肥一体化... 为探索不同为微地形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对干热河谷区桑园果桑商品性状的影响,以盐边县刚成熟、正成熟和过成熟的鲜桑椹为研究对象,对比坡面雨养区(DN)、沟道两旁雨养区(WN)、坡面(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DF)和沟道两旁(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WF)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质量、密度、果形指数和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灌溉施肥可以影响桑椹结果的物候特征,加速桑椹成熟。(2)灌溉施肥、微地形、灌溉施肥和微地形的交互作用对鲜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和果形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3)成熟度可以显著影响鲜桑椹的果长、果径和体积,但对鲜桑椹果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4)在灌溉施肥条件(DF、WF)下,桑椹的成熟度越高,其密度和质量越高;在DN区,过成熟桑椹的密度和质量显著高于刚成熟和正成熟的桑椹;而在WN区,正成熟桑椹的密度质量显著高于过成熟和刚成熟的桑椹密度。(5)平均糖度最高的为WF区的过成熟桑椹,平均糖度高达18.01%,而最低的为WN区的刚成熟桑椹,平均糖度仅为11.76%。(6)DN区和WN区桑椹的商品性状的差异主要是外形和糖度的差异,WN区的桑椹比DN区糖度低、外形大。(7)WF区桑椹与DF区桑椹的商品性状差异不大。上述结果揭示了水分和养分供给调控桑椹商品性状的内在机制,即水分供应可促进鲜桑椹变大变重,施肥可让鲜桑椹口味更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桑椹 糖度 产量 成熟度 干热河谷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铁对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及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阳路芳 陈春秀 +3 位作者 田丽 邓仕槐 胡文 雷建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50,100 mg/L的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系统持续运行6周后,分析各处理下花叶冷水花的株高、干质量、根表铁膜含量,以及根系、地上部分和根表铁膜对磷的吸收量.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受基质中Fe^(2+)质量浓度和污水P质量浓度的共同影响,当P质量浓度不高于1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当P质量浓度不低于5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铁膜对磷的吸附量与基质中外源Fe^(2+)加入量和污水中P质量浓度有关,当基质中无外源Fe^(2+)时,P质量浓度增大会抑制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的形成,同时降低铁膜对磷的吸附能力;根表铁膜与花叶冷水花株高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与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和铁膜磷吸附量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0.476^(**).研究表明:在应用湿地植物花叶冷水花净化高磷污染水体时,适当加入外源Fe^(2+)有利于根表铁膜的形成和花叶冷水花的生长,并促进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达到转移污水中磷的作用,对磷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膜 花叶冷水花 磷吸收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大棚感病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4
作者 王谢 李志 +3 位作者 李芹 阳路芳 吴翔 常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1-2269,共9页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1)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1)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2)道孚县土壤样品的细菌物种数比炉霍县略高,发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的细菌物种数略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3)暖发菌门、厚壁菌门、候选门GAL15、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在番茄发病后明显降低,而绿弯菌门、候选门RCP2-54、候选门SAR324、异常球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在番茄发病后明显增加。(4)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7类功能参与了川西高原大棚番茄的健康管理,其中道孚县土壤细菌的铁呼吸功能减弱、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增强,而炉霍县的发酵功能得到较大提升。(5)番茄根际土壤中,道孚县有127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炉霍县有64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6)道孚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pH的降低,而炉霍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结论]川西高原大棚土壤微生物功能健全,且在番茄发病过程中能够主动招募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应对病害,如道孚县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sp.)和炉霍县的异常球菌门细菌(Deinococco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番茄 根际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农田土壤增碳固碳研究进展与热点
5
作者 郑盛华 陈红琳 +3 位作者 陈尚洪 唐江云 杨泽鹏 刘定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96-101,共6页
为直观了解全球农田土壤增碳固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利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中英文发文量TOP10的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2000—2022年发表的农田土壤增碳... 为直观了解全球农田土壤增碳固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利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中英文发文量TOP10的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2000—2022年发表的农田土壤增碳固碳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农田土壤增碳固碳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高。英文发文重点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中文发文重点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该领域具有显著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田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固持机制、农业投入品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和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与机制等方面。未来在深入土壤固碳与农田系统互作机理研究基础上,还应加大对新型靶向碳基材料和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固碳 有机质 有机碳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有机替减对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4 位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沈学善 王昌桃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和有机替代对莴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氮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双因素区组试验,研究氮肥有机替减对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产量和...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和有机替代对莴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氮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双因素区组试验,研究氮肥有机替减对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可显著提高莴笋产量,其中减氮25%+有机肥替代50%处理增产最显著(P<0.05),达40562 kg·hm^(-2),较不施肥提高17.7%,较常规施肥提高9.4%。氮肥有机替减处理下,莴笋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较不施肥显著增高(P<0.05)。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有机替减处理降低了莴笋根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缓解土壤酸化。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pH值呈上升趋势。氮肥有机替减降低土壤紧实度,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在长年的稻菜轮作大田下,氮肥减施和有机替代措施可显著增加莴笋产量,缓解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成都平原稻菜轮作区莴笋高产和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产量 酸化 有机肥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4 位作者 谢丽源 谭昊 黄忠乾 彭卫红 唐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烟草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优良菌株资源,筛选可有效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的菌株,优化其培养条件,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抑菌圈测定法从高粱根际土中筛选烟草青枯拮抗菌株,并对其单因素液体拮抗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其表型特征、生理生... 为烟草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优良菌株资源,筛选可有效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的菌株,优化其培养条件,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抑菌圈测定法从高粱根际土中筛选烟草青枯拮抗菌株,并对其单因素液体拮抗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多相分析来确定其分类地位。获得一株对烟草青枯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细菌MT-002-B-7,抑菌圈直径可以达到28.67 mm,该菌的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谷氨酸为氮源,装液量10%,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0,接种量3%,温度35℃,转速150 r/min,培养25 h。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原菌拮抗效果良好,可作为研制烟草生物肥料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桑园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谢 杨德乾 +2 位作者 郭海霞 张建华 曾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1-388,共8页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东桑西移"项目在推进我国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前后10年(1996-2016年)各省桑园面积为研究对象,结合1999-2016年各省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东桑西移"项目在推进我国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前后10年(1996-2016年)各省桑园面积为研究对象,结合1999-2016年各省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探索了我国桑园面积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①2006年开始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后,我国东部桑园面积呈线性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6482.81 hm^2,十年间的动态度为-4.94%;西部桑园面积呈线性增加,年约增加桑园面积7924.69 hm^2,十年间的动态度为1.96%。②空间重心转移模型显示,我国桑园面积空间分布重心在1996-2016年间由北向南移动的整个过程,且明显具有向西南偏移的趋势。③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模型(Y=6.670x_1-6.977x_6+134.667x_7-1.692x_(12))明确指出,自然、人口和经济三大类4种驱动因子对我国桑园面积(Y)的时空变化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其中,自然类驱动因子主要指降雨量;人口类驱动因子主要包括15~64岁人口数量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两个指标,经济类驱动因子主要是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结论】综上可知,在政策引导、自然条件、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复合驱动下,我国桑园面积时空格局变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面积 东桑西移 驱动力 人口 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谢 邓虎军 +3 位作者 唐甜 林超文 庞良玉 张建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0-875,共6页
为调查向土壤中丢弃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以未添加蚕沙的土壤为对照,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蚕沙,恒温培养30 d后,对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蚕沙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优势种群,降低了土壤细菌... 为调查向土壤中丢弃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以未添加蚕沙的土壤为对照,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蚕沙,恒温培养30 d后,对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蚕沙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优势种群,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影响并不显著。在属水平上,潜在指示蚕沙的标志菌有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新鞘氨醇菌属(Sphingob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珊瑚状放线菌属(Actinocorall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类。其中,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的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还是处理组在种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较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值大于4。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蚕沙还田和蚕沙有机污染物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土壤 群落结构 细菌 纤维化纤维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氨化钙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发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红琳 杨泽鹏 +6 位作者 陈尚洪 郑盛华 万柯均 敖玉琴 王昌桃 沈学善 刘定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探讨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川油81为供试材料,在川中丘陵安州区秀水镇、川西平原广汉市高坪镇开展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氰氨化钙为对照(CK),设置施用氰氨化... 为探讨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油菜品种川油81为供试材料,在川中丘陵安州区秀水镇、川西平原广汉市高坪镇开展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氰氨化钙为对照(CK),设置施用氰氨化钙150、300、450、600 kg/hm^(2)共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CC150、CC300、CC450、CC600),分析油菜土壤pH值、苗期根肿病发病率、成熟期干物质量、产量构成、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氰氨化钙后,在油菜种植初期增加了土壤pH值,安州、广汉试点CC600处理分别较CK显著升高了11.18%、7.68%,而收获期广汉试验点施用量≥3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CK。安州试点油菜苗期根肿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较CK分别降低14.37%~60.89%、6.97%~63.41%,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分别增加33.14%~80.74%、43.72%~108.96%、36.75%~114.92%,油菜籽产量显著增加57.93%~89.02%(P<0.05),经济效益增加3253.80~4959.00元/hm^(2),以CC600处理最高,CC150处理次之;广汉试点各氰氨化钙处理根肿病发病率降低12.61%~40.19%,CC600处理下,植株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40.19%、34.78%(P<0.05),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23.40%、26.60%、17.33%(P<0.05),各处理油菜籽产量分别增加6.45%~20.33%,但仅当施用量≥450 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经济效益均低于CK,以CC150处理降低最少,CC450处理次之。氰氨化钙对根肿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控效果,提高了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四川油菜主产区,发病较重区域施150~600 kg/hm^(2)氰氨化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在发病较轻区域,因目前氰氨化钙成本较大,需考虑经济效益。建议进行根肿病防控时,发病较重的区域以基施150~450 kg/hm^(2)为宜,发病严重的区域以基施6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氨化钙 根肿病 油菜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栽培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多维度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瑜皎 王昌桃 +2 位作者 袁江 母炜 吕世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受季节性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水稻产量低而不稳,氮肥利用率低。采用水稻覆膜综合管理(IR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探讨IR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区域制定高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基于... 四川盆地丘陵区受季节性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水稻产量低而不稳,氮肥利用率低。采用水稻覆膜综合管理(IR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探讨IR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区域制定高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传统氮肥利用率(NUE_(tra))计算方法的质疑和讨论,国内外已有许多改进的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选择有广泛影响的氮肥有效率(NFAR)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包括^(15)N示踪法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_(^(15))N)和长期定位试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_(long-term))]计算方法,多维度地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采用IRM的水稻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更科学地认识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更能指示氮肥利用状况的指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IRM后,NUE_(tra)、^(15)N利用率(^(15)Nuse)、NFAR、RNUE_(^(15))N和RNUE_(long-term)均显著提高,^(15)N损失率(^(15)Nloss)在相同施氮量下减少7.9~11.8百分点。相对于NUE_(tra),NFAR、RNUE_(^(15))N和RNUE_(long-term)综合考虑了土壤氮、肥料氮和作物吸收氮,更准确地反应了氮肥的实际利用效果。IR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氮肥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通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综合比较,本研究认为在采用15 N示踪法情况下,用RNUE_(^(15))N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出当季氮肥利用率;在未采用^(15)N示踪法的情况下,用RNUE_(long-term)计算方法更能指示多年累积施肥的氮肥利用率,但需要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来准确定量土壤氮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覆膜栽培 氮肥利用率 氮肥有效率 肥料真实利用率 四川盆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学善 王平 +4 位作者 屈会娟 丁凡 周全卢 李洪浩 黄静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046-2050,共5页
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 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链—延伸产业创新链—提升科技价值链”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机制指导下,提出薯类创新团队三期(2019—2023年)的研究展望:加强品质育种主攻特色专用新品种,种薯快繁技术创新与良繁体系提升,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与周年供给体系优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化技术体系提升,主要病虫害的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休眠萌芽调控与安全贮藏技术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团队 马铃薯 现代绿色薯业 技术创新链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初步判断细菌类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殖能力的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翔 唐亚 +9 位作者 甘炳成 彭卫红 谢丽源 谭昊 陈影 贾定洪 黄忠乾 谭伟 唐杰 何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为了缩短功能微生物从筛选获得到生产利用的周期,研究一种简便的判断细菌类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殖能力的方法。基于功能菌株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计算敏感值,利用盆栽试验检测功能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并分析敏感值与在土壤中定殖能力... 为了缩短功能微生物从筛选获得到生产利用的周期,研究一种简便的判断细菌类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殖能力的方法。基于功能菌株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计算敏感值,利用盆栽试验检测功能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并分析敏感值与在土壤中定殖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敏感值和功能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呈负相关,当敏感值达到85时功能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较差,通过功能菌株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值来初步判断其定殖能力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类微生物 土壤 定殖能力 敏感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铅锌矿复耕栽桑14年后桑树的镉富集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谢 赵兴 +5 位作者 上官宇先 林超文 秦鱼生 唐甜 郭海霞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8-1184,共7页
【目的】揭示废弃铅锌矿区复耕后重金属镉在土壤—桑树体系中的转移累积特征。【方法】以废弃的小型铅锌矿区复耕14年的果叶兼用桑园为研究对象,测定桑园内土壤总镉、有效镉含量以及种植的桑树叶片、枝条皮部、枝条木部、茎干皮部、茎... 【目的】揭示废弃铅锌矿区复耕后重金属镉在土壤—桑树体系中的转移累积特征。【方法】以废弃的小型铅锌矿区复耕14年的果叶兼用桑园为研究对象,测定桑园内土壤总镉、有效镉含量以及种植的桑树叶片、枝条皮部、枝条木部、茎干皮部、茎干木部、粗根皮部、粗根木部和细根等8个组织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镉在桑树各组织器官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1)桑树全株镉的累积量在根系、枝干和叶片上的分配比例约为12∶5∶3。(2)桑树各组织器官的镉浓度差异表现为:细根>枝条皮部>茎干皮部>粗根皮部>叶片>粗根木部>茎干木部>枝条木部,镉含量分别为0.21、0.13、0.11、0.10、0.09、0.04、0.03和0.01 mg/kg,桑树细根和茎干木部镉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组织器官之间差异不显著。(3)桑树各组织器官的镉富集能力表现为:细根>枝条皮部>茎干皮部>叶片>粗根皮部>粗根木部>茎干木部>枝条木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04、0.87、0.70、0.56、0.53、0.23、0.16和0.08。(4)镉从细根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能力表现为:枝条皮部>茎干皮部>叶片>茎干木部>枝条木部,转运系数分别为0.62、0.54、0.41、0.13和0.07。(5)较低的土壤有效镉含量有利于桑树对镉的富集转运。【结论】细根是桑树吸收和富积镉的主要部位,皮部是桑树镉迁移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大田 桑树 皮部 木部 凯氏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5 位作者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稻米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稳产减氮潜力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1 位作者 母炜 吕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7-2444,共8页
【目的】化肥减施、规模化生产提质增效背景下,在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上,建立以氮素调控为核心的周年养分管理技术是兼顾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可代表成都平原地力条... 【目的】化肥减施、规模化生产提质增效背景下,在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上,建立以氮素调控为核心的周年养分管理技术是兼顾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可代表成都平原地力条件的典型稻麦、稻油轮作田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在该区域水稻季、小麦季和油菜季的平均施氮量基础上设置减氮15%和减氮30%处理,并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分别设置适宜基追比。【结果】2年田间试验表明,在当前成都平原地力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季减氮15%,小麦季减氮15%的水稻籽粒产量、小麦籽粒产量及系统周年籽粒和氮肥利用率与100%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稻油轮作体系中,与100%施氮处理相比,水稻季减氮15%的水稻籽粒产量和周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油菜季减氮15%却显著降低了第2年的油菜籽粒产量。稻麦、稻油轮作体系在水稻收获后,0~60 cm土壤中存留的无机氮均以硝态氮为主,以0~20 cm表层含量最高。【结论】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季和小麦季在平均施氮量的基础上有减氮15%的潜力;稻油轮作体系中水稻季亦可减氮15%,油菜季的减氮潜力还有待更长期的试验提供依据。应注意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季的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轮作 稻麦轮作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谢 邓虎军 +3 位作者 林超文 姚莉 唐甜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于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快速响应状况。【结果】湿热灭菌蚕沙还田对土壤细菌结构无显著的影响(P> 0. 05),但减少了土壤细菌的种类,其Chao I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0. 05)。较对照而言,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在湿热灭菌蚕沙还田条件下会显著增加,特别是一些链霉菌属、芽孢杆菌目、梭菌科、毛螺菌科、短波单胞杆菌属、固氮螺旋菌属和假黄单胞菌属的细菌类群。【结论】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湿热灭菌蚕沙还田会快速激活与纤维素代谢相关的细菌类群,并通过增加相对丰度的方式促进土壤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纤维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滩地引洪淤地改造后种植玉米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谢 刘勤 +6 位作者 刘永红 李芹 李明 陈冠陶 闫洋洋 唐甜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00-2107,共8页
【目的】研究泥石流滩地改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泥石流滩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客土、引洪漫淤改造泥石流滩地,随后种植玉米,基于对土壤细菌的16S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关键OTU,研究土... 【目的】研究泥石流滩地改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泥石流滩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客土、引洪漫淤改造泥石流滩地,随后种植玉米,基于对土壤细菌的16S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关键OTU,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相对丰度达75%,其中变形菌门最多,相对丰度40%以上。②引洪漫淤(SY)、客土后引洪漫淤(TY)种植玉米对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土壤细菌OTU丰度的数量级降低,独有OTU数量低于无改造土壤(SS)。③与SS相比,SY可促进土壤细菌物种数增加,改变土壤细菌关键物种的丰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TY可使土壤细菌物种数显著降低,重新配置土壤群落结构。④SY对于总方差的独立解释比例最大(34.38%),引洪漫淤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⑤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改变与其中2.68%的OTU有紧密关联,依据重要性排序,前6个OTU属于变形菌门(2个不同科)、酸杆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结论】引洪漫淤对泥石流滩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结合客土、玉米种植有利于重新配置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维持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滩地 引洪漫淤 土壤细菌群落 关键O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粗细和空间位置对叶片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谢 唐甜 张建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铁、硼和氯元素含量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上部叶,硫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大于下部叶;桑枝的粗细不会对叶片中的铜、锌和铁含量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可以改变锰、硫、硼、钼和氯元素的含量,即粗枝上的叶片中的硫和钼含量较高,中等粗细枝条上叶片中的锰、硼和氯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桑叶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品质基础,应进一步关注影响桑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内外驱动因子,如养分供应、生长阶段和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叶片 微量元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3 位作者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5-28,41,共5页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8%,但总产值提高了36.61%~49.46%,净产值提高了65.67%~87.38%,纯收益提高了3.64~4.64倍,劳动净产率提高了1.01~1.27倍。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在西充县及类似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蚕豆-有机甘薯种植模式 效益 西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