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科作物秸秆还田对毛桃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金鑫 张雪梅 +4 位作者 周琼 骆学萍 陈松 林立金 胡容平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筛选适宜的还田豆科作物类型,本研究以不施用秸秆为对照(CK),设置4种豆科作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饭豆(Vigna umbellata)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秸秆施用处理,分...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筛选适宜的还田豆科作物类型,本研究以不施用秸秆为对照(CK),设置4种豆科作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饭豆(Vigna umbellata)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秸秆施用处理,分析施用不同豆科作物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扁豆秸秆毛桃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CK提高8.62%和6.91%,而施用饭豆秸秆毛桃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比CK减少7.70%。施用扁豆秸秆毛桃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CK提高19.06%、22.12%和18.78%;施用扁豆、豇豆和菜豆秸秆能显著提高毛桃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而施用饭豆秸秆毛桃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比CK降低4.99%、5.23%和10.95%。施用4种豆科作物秸秆均能提高毛桃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全氮含量,其中饭豆秸秆处理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施用饭豆秸秆和菜豆秸秆还能提高毛桃幼苗根系全磷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根系全氮含量与地上部分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全磷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根系全钾含量与地上部分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地上部分全磷含量与地上部分全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扁豆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秸秆还田 毛桃 生长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主栽杂交稻对‘宜香优2115’致病性稻瘟菌的抗性
2
作者 曹月 吴晗霖 +5 位作者 黄衍焱 张梅 彭云良 姬红丽 雷树凡 曹步暐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2,402,共11页
由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西南乃至全国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但抗性品种因病菌群体毒性发生变化而丧失抗性,已成为抗性品种选育和利用中的瓶颈问题。... 由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西南乃至全国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但抗性品种因病菌群体毒性发生变化而丧失抗性,已成为抗性品种选育和利用中的瓶颈问题。为筛选西南地区当前大面积推广品种‘宜香优2115’感染稻瘟病后的接班品种,本研究于2022年-2023年利用其致病菌在病圃对24个抗病基因供体和西南地区100个杂交稻品种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在两年间24个抗瘟单基因系均不能稳定表现抗性,57个杂交稻品种和含有Pigm基因的‘谷梅4号’稳定表现抗病。对42个抗性表现不一的杂交稻所含抗性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的数目越多,品种抗性程度和稳定性越好,含有Pigm或Pi9的基因组合的杂交稻能够稳定抗病,含有Pikh/Pita/Pib的‘华浙优261’‘国泰香优2号’和‘成优4001’也稳定表现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西南地区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组学分析揭示土壤调理剂促进水稻增产的机制
3
作者 余垚颖 黄小琴 +7 位作者 杨潇湘 邓越 张重梅 周西全 向运佳 鲜赟曦 刘勇 张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6,共11页
为了解析土壤调理剂促进水稻增产的机制,开展施用土壤调理剂(TS)和未施用土壤调理剂(CS)的大田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指标探究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施用调理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析土壤调理剂促进水稻增产的机制,开展施用土壤调理剂(TS)和未施用土壤调理剂(CS)的大田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指标探究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施用调理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专用调理剂(碱性)后,(1)水稻单产增加810.15 kg·hm^(-2)(6.83%);(2)土壤养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和交换性钙离子含量显著提高;(3)地杆菌科、噬几丁质科、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sphaeraceae、假球壳科和Ustilaginaceae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4)相对丰度前30的科中,土壤p H与噬几丁质科、黄色杆菌科、Bacteroidetes_vadinHA17、嘉利翁氏菌科、葫芦腔菌科呈显著负相关,与Nitrososphaeraceae和Ustilaginaceae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钙离子与黄色杆菌科、Bacteroidetes_vadinHA17和地根壶菌科呈显著负相关,与Nitrososphaeraceae和Ustilaginaceae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施用专用土壤调理剂(碱性)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产 土壤调理剂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与黏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易春燕 刘旭 +6 位作者 王燕平 刘昌华 刘虹伶 吕玉梅 文维书 雷贤富 张翠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5,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对食用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与黏虫体内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选用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 通过比较分析对食用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与黏虫体内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选用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由α多样性研究结果可知,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比较接近;β多样性分析结果也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KEGG通路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中均以代谢功能占比最高,主要涉及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样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肠道细菌在门水平上的核心菌群相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菌群功能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物种遗传特点相似、取食食物和生长环境中微生物种类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黏虫 玉米叶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及薰衣草精油抑菌机制分析
5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宇 卢代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精油对菌丝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并进一步分析了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对...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精油对菌丝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并进一步分析了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效果最佳,其EC_(50)为0.249 mg/mL。薰衣草精油可降低稻曲病菌细胞中Na^(+)K^(+)-ATP酶(Na^(+)K^(+)-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的活力;同时,也可降低稻曲病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含量。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在薰衣草精油处理后,稻曲病菌中有20个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同时,糖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核酸代谢途径中的一些重要调控基因表达量也发生了改变。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可通过降低病原菌能量代谢中酶活力、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含量以及干扰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途径中重要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稻曲病菌 抑菌机制 转录组分析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6
作者 韩帅 苗明军 +2 位作者 吴婕 张河庆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莴苣 炭疽病 Marssonina panattoniana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根腐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王燕平 杨永利 +3 位作者 陈松 王毛 刘旭 张翠翠 《中国果树》 2025年第6期88-95,共8页
研究石榴根腐病病株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为探究石榴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石榴根腐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特点。结果... 研究石榴根腐病病株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为探究石榴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石榴根腐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优势门菌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患根腐病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以及黏球菌门(Myxococcota)相对丰度在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均高于患病植株。在属水平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Actinospica属、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相对丰度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均高于健康植株;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相对丰度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高于患病植株;LefSe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在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差异最大。综上所述,健康石榴植株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链霉菌属为相对丰度最高的属,在患根腐病的植株根际土壤中明显富集,可作为候选生防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肥和海藻肥对镉胁迫下毛桃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光礼 肖云英 +7 位作者 周连莹 廖秋渝 柳林汐 戴真 张地莲 范中菡 林立金 胡容平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减少果树砧木的镉积累,通过向镉胁迫下的毛桃(Prunus davidiana)幼苗喷施腐殖酸肥和海藻肥,研究腐殖酸肥和海藻肥对0.1 mg/L镉胁迫下毛桃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 mg/L镉胁迫毛桃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光合... 为了减少果树砧木的镉积累,通过向镉胁迫下的毛桃(Prunus davidiana)幼苗喷施腐殖酸肥和海藻肥,研究腐殖酸肥和海藻肥对0.1 mg/L镉胁迫下毛桃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 mg/L镉胁迫毛桃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0.1 mg/L镉对毛桃幼苗的生长产生了胁迫。在镉胁迫下,腐殖酸肥和海藻肥提高了毛桃幼苗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但对地上部分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腐殖酸肥、海藻肥和腐殖酸肥+海藻肥均降低了毛桃幼苗根系镉含量,分别较镉胁迫降低了16.41%、33.08%和34.16%,但对毛桃幼苗地上部分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海藻肥和腐殖酸肥+海藻肥提高了毛桃幼苗的镉转运系数。根系镉含量与镉转运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上部分镉含量与镉转运系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腐殖酸肥和海藻肥混用能缓解镉对毛桃幼苗的胁迫,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毛桃幼苗镉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肥 海藻肥 毛桃(Prunus davidiana)幼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病评价解析西南区油菜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小琴 张蕾 +4 位作者 杨潇湘 张重梅 余垚颖 邓越 刘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3-1108,共6页
为明确油菜抗菌核病、根肿病育种和抗病品种利用现状,采用人工接种辅以自然病圃诱发方式,连续7年对西南区(云、贵、川、渝)油菜新品种/育种材料和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近7年共获得OM109、华油杂706R、南油1958R、川农油225... 为明确油菜抗菌核病、根肿病育种和抗病品种利用现状,采用人工接种辅以自然病圃诱发方式,连续7年对西南区(云、贵、川、渝)油菜新品种/育种材料和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近7年共获得OM109、华油杂706R、南油1958R、川农油2251和川农油2252共5份高抗根肿病新品种。其中,2023年获得3份高抗根肿病新品种和16份育种材料,抗根肿病育种进展最为显著。油菜菌核病抗病新品种选育尚无明显突破,抗病类型主要以低抗菌核病为主,达到43.69%,中高抗菌核病品种抗性不稳定,连续两年鉴定显示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主栽品种根肿病、菌核病跟踪监测发现,抗病品种应用少,无兼抗根肿病、菌核病品种。本研究结果直观解析了油菜抗病育种成效,将为油菜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利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菌核病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椒园杂草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10
作者 李光胜 杨东升 +4 位作者 周小刚 赵浩宇 刘胜男 陈松 朱建义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4-68,共5页
花椒是中国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多地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杂草防控是花椒园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因地制宜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果园生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的绿色防控技术,助力... 花椒是中国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多地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杂草防控是花椒园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因地制宜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果园生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的绿色防控技术,助力花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杂草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隆熏蒸和噻唑膦穴施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防效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符慧娟 易军 +5 位作者 邵宝林 曾铄程 张海婷 李其勇 张鸿 李星月 《农学学报》 2025年第7期8-14,共7页
为了控制马铃薯孢囊线虫对马铃薯的侵染为害,开展马铃薯孢囊线虫田间防治措施研究。试验采用了棉隆熏蒸和噻唑膦穴施2种防治措施,通过测定马铃薯的叶片SPAD值与氮含量、株高、植株重量、成熟期产量及播种前、开花期、成熟期的马铃薯孢... 为了控制马铃薯孢囊线虫对马铃薯的侵染为害,开展马铃薯孢囊线虫田间防治措施研究。试验采用了棉隆熏蒸和噻唑膦穴施2种防治措施,通过测定马铃薯的叶片SPAD值与氮含量、株高、植株重量、成熟期产量及播种前、开花期、成熟期的马铃薯孢囊线虫数量,分析了不同防治措施对马铃薯生产指标的影响及马铃薯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噻唑膦穴施处理和棉隆熏蒸处理对植株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叶片光合作用均有增强效果。同时,防治措施减轻了马铃薯孢囊线虫对根系的侵染,其中,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新生孢囊平均防效为91.07%,显著高于噻唑膦穴施和对照处理。与对照相比,棉隆熏蒸处理平均增产20.13%,噻唑膦穴施处理平均增产9.69%。棉隆土壤熏蒸较噻唑膦穴施更能有效抑制马铃薯孢囊线虫对马铃薯根系的侵染,且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大薯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孢囊线虫 棉隆 棉隆熏蒸 噻唑膦 噻唑膦穴施 防效 防治措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2
作者 张海婷 易军 +3 位作者 曾铄程 符慧娟 叶建蓉 李星月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2-85,共4页
十字花科蔬菜是重要的世界性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种植面积大。芸薹生链格孢属外来入侵病原真菌,其引起的黑斑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是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基于此,描述了由芸薹生... 十字花科蔬菜是重要的世界性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种植面积大。芸薹生链格孢属外来入侵病原真菌,其引起的黑斑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是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基于此,描述了由芸薹生链格孢真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病原特征、发生及流行规律、危害特征及致病机制,提出了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防治措施,以期加强对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黑斑病 芸薹生链格孢 危害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源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杨潇湘 张蕾 +7 位作者 张重梅 黄小琴 胡孜进 余垚颖 邓越 鲜赟曦 周西全 刘勇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29-33,共5页
为明确盐源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通过采集盐源县苹果落叶病病叶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病原菌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及大小等形态学鉴定与基于ITS序列的分子... 为明确盐源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通过采集盐源县苹果落叶病病叶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病原菌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及大小等形态学鉴定与基于ITS序列的分子鉴定相结合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温度、光照和碳、氮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盐源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病菌主要有芸苔链格孢、雅致放射毛霉、稻黑孢菌和黒附球菌等,初步明确上述病原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 苹果 早期落叶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河庆 宋占峰 +4 位作者 韩帅 吴婕 苗明军 席亚东 乔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辣椒炭疽病菌均为Colletotrichum scovillei;C.scovillei菌丝对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氟啶胺、腈菌唑敏感性较高;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咪鲜胺(95.66%)>戊唑醇(92.43%)>氟环唑(81.00%)>腈菌唑(75.29%)>氟啶胺(72.40%)>苯醚甲环唑(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豆产量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代顺冬 曾华兰 +7 位作者 张骞方 华丽霞 韦树谷 何炼 孙小芳 况再银 蒋秋平 叶鹏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60,共10页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豆产量单一指标及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为绿豆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干籽粒重、纯...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豆产量单一指标及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影响,为绿豆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干籽粒重、纯粮率、蛋白质、脂肪、淀粉5项产量质量指标,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权重,确定各单一指标权重,并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构建绿豆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与产量单一指标及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开展主因素、单因素、交互效应及优化方案分析。干籽粒重、纯粮率、蛋白质、脂肪、淀粉权重分别为0.4070、0.2112、0.1246、0.0949、0.1623。当其他因素为中间水平时,绿豆产量单一指标及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分别随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各因素对绿豆产量单一指标、产量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效应表现为密度>施钾量>施磷量>施氮量。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密度为173004~194590株/hm^(2),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67.33~77.84 kg/hm^(2)、P2O5107.26~116.75 kg/hm^(2)、K_(2)O86.90~90.81 kg/hm^(2),绿豆产量、产量质量综合均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密度 氮、磷、钾肥用量 产量 质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稻曲病菌的致病因子
16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雪娟 卢代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接种后9 d显症的样本(S)和未接种的PXD25菌丝(CK)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以稻曲病菌菌株UV-8b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以P≤0.05且VIP≥1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DAM)。【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S vs.CK有6708个DEG,通过GO富集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将DEG划分为GO功能下的3708个词条、110条代谢途径;DEG中有91个转录因子,分属23个转录因子家族,包括bZIP、C6、C2H2等;分析显著富集代谢途径发现,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显著富集,基因表达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都显著上调,推测这些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代谢组共鉴定出392个差异代谢物(DAM),DAM分析发现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亚油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都显著积累。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苯丙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与淀粉和蔗糖等与糖代谢相关途径显著富集,表明这些代谢物和基因可能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结论】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中DEG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等代谢物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转录组 代谢组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在有效磷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17
作者 华丽霞 代顺冬 +6 位作者 何炼 叶鹏盛 孙小芳 况再银 曾华兰 蒋秋平 张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2,共6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肥料中的有效磷含量进行检测,为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有效磷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评判肥料质量高低、实现配方施肥的关键。研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这两种有效磷检测...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肥料中的有效磷含量进行检测,为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有效磷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评判肥料质量高低、实现配方施肥的关键。研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与钒钼黄比色法这两种有效磷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在213.6 nm条件下的磷检出限为0.05 mg/L,钒钼黄比色法在400 nm检测波长的灵敏度最高,检出限为0.32 mg/L。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不同浓度的有效磷检测准确度均高于96%,其准确度受磷浓度的影响小;传统的钒钼黄比色法检测准确度受磷浓度、检测波长影响较大,对磷含量低于5 mg/L的样品检测准确度下降,且低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的检测准确度。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未知浓度范围的样品,钒钼黄比色法在400 nm波长检测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钒钼黄比色法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曲病水稻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雪娟 卢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7,共10页
【目的】挖掘抗稻曲病种质资源,为稻曲病抗性育种提供优良抗源材料。【方法】2016—2020年,采用田间人工注射接种稻曲病菌的方法,评价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12份水稻材料稻曲病抗性,其中,2016年评价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7—2018年鉴定... 【目的】挖掘抗稻曲病种质资源,为稻曲病抗性育种提供优良抗源材料。【方法】2016—2020年,采用田间人工注射接种稻曲病菌的方法,评价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12份水稻材料稻曲病抗性,其中,2016年评价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7—2018年鉴定田间表现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9—2020年验证鉴定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连续5年接种稻曲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5份水稻材料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抗性,大部分材料表现感病性,其中KHAO DAM::IRGC 23385-1、IR 77298-14-1-2::IRGC 117374-1、DUMAI::IRGC 25852-1、WARABEHATOMOCHI::IRGC 14779-1、EDOGAWA::IRGC 74468-1、IR 65482-17-511-5-7::IRGC 117284-1、QUILA 64117::IRGC 117024-1和VASSENANAN::IRGC 56812-1等8份材料接种稻曲病后未发病,对稻曲病表现稳定高抗。不同品系的水稻种质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籼稻类型种质抗性水平高于粳稻类型;不同熟性的水稻种质资源其抗病性表现不同,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但不是所有的早熟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均较好,在足够的选择压下,早熟品种的感病性也较高。【结论】筛选出8份对稻曲病表现为高抗的水稻材料,为抗稻曲病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优秀抗源材料。整体上,籼稻类型种质抗稻曲病水平高于粳稻类型,早熟品种抗性>中熟品种抗性>晚熟品种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源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新病原菌Pectobacterium versatile的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帅 张河庆 +1 位作者 吴婕 席亚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6,114,共9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在半选择性培养基CVP上培养48 h后产生凹陷。5株菌均能使大白菜、胡萝卜、马铃薯和芹菜的离体组织腐烂,接种于白菜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通过大白菜叶柄接种部位形成的病斑长径来比较菌株致病力强弱,各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基于看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和icdA(NCBI登录号为OL963562~OL963571)的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Pectobacterium versatile聚为一簇,dnaX-leuS-recA(NCBI登录号为OL963572~OL963576)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进一步支持以上结果,且准确性更高。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P.versatile模式菌株一致,综上将其鉴定为P.versatile。这是我国首次报道P.versatile引起大白菜软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obacterium versatile 软腐病 病原鉴定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田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文娟 何佳春 +3 位作者 万品俊 姬红丽 傅强 彭云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0-247,253,共9页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研究其寄生性天敌,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研究其寄生性天敌,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1.5%~11.7%和1.9%~9.0%,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Eriborus terebrans(Gravenhorst)、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Cameron)、环腹瘿蜂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