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苗瘟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1
作者 董超 董丽英 +6 位作者 薛静 杨雅云 汤翠凤 阿新祥 张斐斐 杨勤忠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78份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在40%~100%,平均抗性达93.6%;其中55份地方稻种资源对10个菌株的抗性达100%,占总资源数的70.5%;3个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的抗性强弱为勐海县(99.00%)>墨江县(89.09%)>双江县(80.59%)。菌株08-16-6a-1和HN-09-1c-7对3个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11.54%),而菌株HN-09-1c-7和08-20-1a-1对勐海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4.00%),菌株08-20-1a-1对墨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36.36%),菌株08-16-6a-1对双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致病力最强(52.94%)。功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出Pi9、Pi5、Pita、Pikh、Pid2和Pikm 6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频率为73.08%~84.62%,最高的为Pid2,最低的为Pi9;勐海县稻种资源中频率最高为Pita和Pid2,最低为Pi9;墨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5和Pi9,最低为Pita;双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ta、Pikm、Pikh和Pi9,最低为Pi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抗性基因对苗期叶瘟抗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可解释苗期叶瘟抗性变化1.8%~25.8%,抗性基因Pid2+Pi5+Pikm+Pikh组合的贡献率最低,而6个抗性基因组合的贡献率最高,但组合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强、抗谱宽,Pid2基因为主要抗性基因,筛选出38份对10个菌株抗性达100%且含Pid2和Pi9基因的资源,是拓宽稻瘟病抗性遗传背景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资源 布朗族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功能标记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样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9 位作者 徐象国 杨雅云 李全衡 陶祥 张菲菲 隆文杰 刘圆圆 瞿冲芬 丁铭 蔡青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09-122,共14页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9.28%、9.51%、0.88%和0.33%;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牧草绿肥的占比依次为55.18%、19.72%、11.92%、11.24%和1.94%;样本涵盖了78个科,241个属,391个种,其中,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葫芦科的样本数目居前4位;在州(市)级别上,样本数排前3名的地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分别占总样本数的9.87%、9.67%和8.50%;从云南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的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这些群体提供的样本数量较多;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种植区中,滇中高原盆地的粮、烟、油、菜、果、桑区收集的样本数量最多,共3415份,占总数的40.58%。整个省内,随海拔升高,农作物样本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海拔区间,各州(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表现各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昆明市在不同海拔区间的优势度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地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Brillouin丰富度指数在6个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海拔1000~1500m和3000m以上区间内,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创新种质和开发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份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翟冰欣 黄春燕 +6 位作者 王宇 谭静 卢文洁 刘鑫 谢佳星 王莉花 孙道旺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5-1055,共11页
【目的】对不同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甜荞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各地的68份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目的】对不同甜荞种质资源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为甜荞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各地的68份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68份甜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12个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59%46.56%,平均为30.23%,其中主花序空瘪种子率、株粒数、主花序未结实花朵率、株粒重和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6.56%、44.95%、42.58%、42.08%和35.24%,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0.06~12.25,平均为4.41,说明参试甜荞种质资源间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区产量与主花序种子数、株粒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9.544%,第一主成分(PC1)主要由小区产量、株粒数、主花序种子数和株高决定,第二主成分(PC2)主要由主花序未结实花朵率和茎粗决定,第三主成分(PC3)主要由主花序空瘪种子率、主茎节数和株高决定。聚类分析显示,68份甜荞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类群Ⅰ包含17份材料,类群Ⅱ包含29份材料,类群Ⅲ包含6份材料,类群Ⅳ包含16份材料,4个类群材料各有特点,改良品种时可根据特点选择亲本,其中类群Ⅰ产量的平均值最高(0.54 kg);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F)大于2.500,筛选出3份甜荞种质资源。【结论】68份甜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高产优质材料2022-资-甜-22、2022-资-甜-34和2022-资-甜-7,可作为云南甜荞新品种选育的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产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穗干插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4
作者 周国雁 何思柳 +5 位作者 伍少云 陈丹 武晓阳 刘圆圆 白晓东 蔡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8,共10页
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1号、云麦53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3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42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 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1号、云麦53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3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42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度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对参试资源进行茎秆强度辅助选择,挑选出在农艺性状和分子遗传学上都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干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原材料。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田间种植观测与数据分析,未发现3个性状都较两个对照优异的资源。其中,C6(小黑麦)两年的芒长都较两对照显著优异且穗长和茎秆强度差异不明显或也显著优异,是比两个对照更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资源;其次是C3和C9,两年的穗长和茎秆强度都显著优于或与两个对照差异不显著,也是加工麦穗花的较理想资源;C4、C5、C7和C8的穗长较云麦53号显著优异,芒长和茎秆强度则差异不显著或也显著优异。对茎秆强度的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C4、C6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位点,C3、C5、C8也可能携带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BARC358位点,C9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WMC48位点。但是,用这些引物获得的分子标记结果与表型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都在50%及以下,可能这些分子标记都不适宜用作供试小麦材料茎秆强度的辅助筛选。今后还需进一步筛选适合评价麦穗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指标及分子标记,为选育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干插花 小麦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3 位作者 伍少云 隆文杰 武晓阳 蔡青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对17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优质亲本材料并为其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文献报道的Glu-A3、Glu-B3基因座位的相关基因特异标记,通过PCR方法检测其在177份参试研究材料的分布。结果表明,扩增到目标条带的157... 对17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优质亲本材料并为其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文献报道的Glu-A3、Glu-B3基因座位的相关基因特异标记,通过PCR方法检测其在177份参试研究材料的分布。结果表明,扩增到目标条带的157份参试材料中,在Glu-A3位点,携带Glu-A3d基因的材料占28.7%,携带Glu-A3e基因的材料仅有云麦20号、云南778、78鉴-35等6份,占3.8%;在Glu-B3位点,携带Glu-B3基因的材料105份,占66.9%,带有Glu-B3g和Glu-B3i基因的材料各为22份,各占14.4%;带有Glu-B3c和Glu-B3h基因的材料分别为3份和14份,分别占1.9%和8.9%;携带Glu-B3j基因的1B/1R易位系50份,占31.8%。筛选出具有优质LMW-GS组合的材料共6份,其中Glu-A3d+Glu-B3g的巧家3号、墨依和中作813等3份;带有Glu-A3d+Glu-B3i组合的滇802-87、云麦33号;带有Glu-B3g+Glu-B3i组合的绵阳11号。再根据文献报道的结果,筛选出同时具有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组合的材料4份,带有1、17+18、5+12、A3d基因组合的材料滇832-63和昆7808,带有1、17+18、5+12、B3g基因组合的楚麦9024,带有13+16、5+12、B3g基因组合的滇801,以上10份资源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重点利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谷蛋白亚基 基因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根结线虫病流行规律调查及抗性资源和防控药剂筛选
6
作者 孙道旺 王群 +5 位作者 何成兴 张艳军 胡选江 刘佳 卢文洁 王莉花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为有效防控苦荞根结线虫病,调查了苦荞根结线虫病的田间流行规律,并筛选了根结线虫病的云南苦荞抗性资源和有效防控药剂。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苦荞1叶期时没有发现根结线虫为害症状,3叶期症状明显,随后在5叶期呈快速侵染,并在开花末期... 为有效防控苦荞根结线虫病,调查了苦荞根结线虫病的田间流行规律,并筛选了根结线虫病的云南苦荞抗性资源和有效防控药剂。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苦荞1叶期时没有发现根结线虫为害症状,3叶期症状明显,随后在5叶期呈快速侵染,并在开花末期灌浆期达到发病高峰。抗性品种筛选结果显示,在供试的47份云南苦荞地方品种中,2份(4.25%)为高抗(HR),35份(74.46%)为抗(R),9份(19.15%)为中抗(MR),1份(2.13%)为感(S)。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的6种杀线虫剂中,有4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并且这4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这4个处理中,用量为1.2 kg/hm^(2)的41.7%氟吡菌酰胺SC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2.65%。其次是用量为45 kg/hm^(2)的10%噻唑磷GR、用量为1.05 kg/hm^(2)的41.7%氟吡菌酰胺SC和用量为30 kg/hm^(2)的2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DP,防治效果分别为88.58%、86.14%和85.14%。本文明确了苦荞根结线虫病的流行规律,筛选了2份高抗苦荞线虫病的地方品种资源(‘迪庆苦荞’‘泸水苦荞-1’)和3个高效防控药剂(氟吡菌酰胺SC、噻唑膦GR、2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DP),研究结果为苦荞根结线虫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苦荞 流行规律 抗性资源 防控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对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的影响
7
作者 董超 汤翠凤 +5 位作者 阿新祥 甘树仙 张斐斐 杨雅云 冒嘉伟 戴陆园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0-1402,共13页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下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以期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方式对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影响,为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其保护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质库保存的12份...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下云南地方稻种等位变异,以期分析农家保护与种质库保存方式对水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影响,为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其保护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质库保存的12份地方稻种(命名为品种名-1)与其对应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命名为品种名-2)为试验材料,利用72个SSR分子标记对这24份地方稻种材料(共12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等位变异分析。【结果】供试24份地方稻材料共检测出等位基因数490个,变幅4~12个,平均6.8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337~0.910,平均为0.769。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较种质库保存的地方稻种等位基因数量、特有等位基因数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量均略低,但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略高,表明农家保护的地方稻种遗传多样性略有降低。农家保护的小白糯-2和烂地谷-2分别在标记RM333和RM213上未检测出等位变异位点,小白糯-2、老粳糯-2和老鼠牙-2分别在标记RM349、RM18和RM333上检测出纯合等位变异位点,表明农家保护下部分等位位点流失。12组地方稻种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2~0.917,其中香谷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小白糯的最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05处可将供试地方稻种材料聚类为籼、粳两大类,每组对应地方稻种材料均对应聚在一小类,表明供试对应地方稻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且对应程度较高。24份地方稻种材料共检测出等位变异位点数260个,变幅6~57个,其中28个位点与抗逆相关,25个与育性相关,33个与抗病虫相关,26个与产量及营养相关,且农家保护下理论产量提高,表明农家保护下产生遗传变异可能是向着提高适应性来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结论】在农家保护下地方稻种的部分等位基因纯合与流失是其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内在原因,而其在育性、抗病虫、抗逆、产量及营养高效等功能连锁标记上产生大量的遗传变异,并呈株高降低、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增强了地方稻种应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压力变化的能力,说明农家保护是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 SSR标记 等位变异 农家保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份甜荞种质萌发期耐盐资源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花 加央多拉 +8 位作者 吴晗 孙墨可 马飞跃 梁秀雪 李晗 张曼 田娟 王艳青 任长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8,共7页
盐渍化土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土壤资源,而筛选耐盐种质是盐渍化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用浓度18‰的NaCl溶液对46份萌发期甜荞种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相对盐害率指标,对甜荞种质进行萌发期... 盐渍化土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土壤资源,而筛选耐盐种质是盐渍化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用浓度18‰的NaCl溶液对46份萌发期甜荞种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相对盐害率指标,对甜荞种质进行萌发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甜荞萌发期指标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在48.95%~75.01%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份甜荞种质可划分为耐盐、中耐盐、不耐盐(敏感、高敏感)三大类群,同时筛选出耐盐种质3份、高敏感种质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萌发期 耐盐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种间杂交群体基因定位解析
9
作者 尹桂芳 卢文洁 +4 位作者 隆文杰 孙道旺 黄春燕 翟冰欣 王莉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栽培品种云荞1号(YQ1)与抗倒伏、抗病的地方野生种荞麦YZ56杂交构建F_(2)群体,基于农艺性状调查数据筛选出株高、单株粒重及叶枯病抗性等性状的极端表型个体,并采用CTAB法从荞麦叶片中提取DNA,... 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栽培品种云荞1号(YQ1)与抗倒伏、抗病的地方野生种荞麦YZ56杂交构建F_(2)群体,基于农艺性状调查数据筛选出株高、单株粒重及叶枯病抗性等性状的极端表型个体,并采用CTAB法从荞麦叶片中提取DNA,构建极端表型DNA混池。结果表明,F_(2)群体的株高和单株粒重呈正态分布,且叶枯病发生率较低的个体在分布中占比较高。F_(2)群体的单株粒重平均值为17.8 g,高于亲本YZ56(13.1 g)和YQ1(16.7 g),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合理利用远缘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可以提高后代的产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株高、单株粒重和叶枯病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通过混池测序结合BSA分析,在95%置信区间内成功定位到与株高相关的10个QTL区域、与单株粒重相关的7个候选QTL区域,以及与叶枯病抗性相关的6个候选QTL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种间杂交群体 基因组测序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10
作者 陈丹 杜娟 +4 位作者 周国雁 武晓阳 白晓东 伍少云 蔡青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27-35,共9页
作物种质资源深入鉴定是育种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丰富的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但其条锈病抗性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5的基因型分析,明确云... 作物种质资源深入鉴定是育种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丰富的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但其条锈病抗性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5的基因型分析,明确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水平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位点分布,为小麦条锈病优异抗性资源筛选与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在2022年嵩明试验点的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免疫和近免疫材料38份,占14.62%;高抗材料93份,占35.77%;中抗材料46份,占17.69%;中感和高感材料83份,占31.92%。同时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明确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中携带Yr10抗病基因的材料为11份,占比为4.23%,携带Yr5和Yr15抗病基因的材料均为0份。综上,260份云南地方小麦资源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条锈病抗性材料,免疫、近免疫及高抗材料占比为50.39%,并且未检测出已知抗病基因Yr5和Yr15,推测上述材料很可能携带有未知抗病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小麦资源 条锈病 抗性鉴定 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PUB4基因克隆、激素诱导表达分析与互作蛋白筛选
11
作者 李福媛 杨奕 +3 位作者 马继琼 许明辉 林良斌 孙一丁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0-1700,共11页
为探究E3泛素连接酶OsPUB4的功能,阐明OsPUB4介导的调控机制,以日本晴为材料,克隆水稻U-Box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OsPUB4,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对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编码区序列特征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为探究E3泛素连接酶OsPUB4的功能,阐明OsPUB4介导的调控机制,以日本晴为材料,克隆水稻U-Box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OsPUB4,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对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编码区序列特征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该基因在不同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特征,同时利用酵母cDNA文库对OsPUB4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水稻OsPUB4基因启动子区含多个与激素、光、温度等相关的响应元件,编码区全长2187 bp,无信号肽,含1个跨膜结构域和62个磷酸化位点;(2)OsPUB4与乌拉尔图小麦PUB4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3)通过外源激素诱导发现,短时间内JA会抑制水稻叶片中OsPUB4基因的表达,而IAA则相反;(4)OsPUB4蛋白与OsTPS5、Di19和THIC等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综上,OsPUB4基因受外源激素诱导表达,且与多个胁迫响应相关蛋白存在互作关系,为深入研究OsPUB4在水稻胁迫响应方面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3泛素连接酶 OsPUB4 激素诱导表达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越 丁明亮 +5 位作者 张敦宇 付坚 钟巧芳 肖素勤 柯学 程在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2-1930,共9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 【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著(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玲 张敦宇 +9 位作者 陈越 付坚 王波 钟巧芳 余腾琼 肖素勤 柯学 殷富有 王玲仙 程在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7-1425,共9页
【目的】鉴定评价云南药用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为药用野生稻的保护及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4个近年在云南稻作区流行的白叶枯病菌株及国内外部分标准强致病菌系对云南8个居群(OF1~OF8)的31份药用野生稻材... 【目的】鉴定评价云南药用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为药用野生稻的保护及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4个近年在云南稻作区流行的白叶枯病菌株及国内外部分标准强致病菌系对云南8个居群(OF1~OF8)的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接种鉴定,测量病斑长度,按照抗性分级标准进行抗性等级划分,建立抗病谱,比较分析不同药用野生稻材料间和不同居群间的抗性差异。【结果】接种24个白叶枯病菌株21 d后,感病材料金刚30的病斑长度均超过20.00 cm,而未接种的叶片未发生任何变化,说明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未丧失致病力;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大多出现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但抗病等级存在差异,其中,67.7%的供试药用野生稻对XOO8菌株表现抗病,说明XOO8菌株的致病性最强,所有材料均抗XOO14菌株,说明XOO14菌株的致病性最弱。31份药用野生稻的抗菌率均在50.0%以上,其中OF2-1的抗菌率最高,为100.0%,OF4-2的抗菌率最低,为50.0%。8个居群中,以OF5和OF7的抗菌率最高,均为100.0%,说明二者对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表现抗性;OF4的抗菌率最低,为79.2%,仅抗19个菌株。8个居群抗性由强至弱排序为:OF5=OF7>OF6>OF1=OF2=OF8>OF3>OF4。各居群内样品个体间抗性差异明显,推测是由于野生稻杂合程度较高所导致。【结论】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当前在云南流行的白叶枯病小种及国内外部分强致病菌整体抗性较好,其抗性差异来源于居群内的杂合度,与地理分布无关,推测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特异的优良抗白叶枯病基因,其在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 鉴定评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霜霉病种质筛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春花 陈蕤坤 +6 位作者 黄金亮 孙道旺 卢文洁 王艳青 尹桂芳 任长忠 王莉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0-747,共8页
【目的】分析13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抗霜霉病种质,为苦荞的抗霜霉病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来自山西和云南的132份苦荞种质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及霜霉病抗性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 【目的】分析13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抗霜霉病种质,为苦荞的抗霜霉病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来自山西和云南的132份苦荞种质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及霜霉病抗性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抗霜霉病种质。【结果】13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8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生育日数、主茎节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表明这3个性状遗传差异较小,而株粒数和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0%,表明这2个性状的遗传差异较大。132份苦荞种质材料在遗传距离7.936处聚为四大类群。四大类群的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第I类是千粒重较高的材料,第Ⅱ类是一级分枝数较多的材料,第Ⅲ类是株粒数和株粒重较高的材料,第Ⅳ类是株高、主茎节数和茎粗较高的材料。主成分分析的前4个主成分能反映出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累积贡献率为79.593%。132份苦荞种质材料的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材料35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26份,高感材料49份。其中,发病叶率<50.00%、病情指数<10.00%的高抗材料共7份(SZ-1、SZ-37、SZ-61、SZ-84、SZ-86、SZ-89和SZ-90)。【结论】132份苦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7份高抗种质材料可用作高抗霜霉病苦荞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霜霉病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陈越 陈玲 +8 位作者 钟巧芳 张敦宇 李娥贤 王文心 王波 王玲仙 柯学 程在全 肖素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关系,为今后从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褐飞虱抗性材料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自然鉴定法及InDel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云南省10个地州(市)40个县(区)... 【目的】分析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关系,为今后从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褐飞虱抗性材料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自然鉴定法及InDel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云南省10个地州(市)40个县(区)的176份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及籼粳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褐飞虱抗性级别与籼粳基因频率的相关性。【结果】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籼粳分化明显,InDel分子指数法划分的7种籼粳类型在176份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中均有出现,其中典型籼稻28份、籼稻84份、偏籼5份、中间型6份、偏粳2份、粳稻26份、典型粳稻25份。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初步从176份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中筛选出45份抗褐飞虱种质,其中安南谷(普洱市)和老来红(西双版纳州)对褐飞虱表现为抗,其他43份资源均表现为中抗;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级别与籼型基因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345,P<0.01),45份抗褐飞虱的资源中除糯谷(临沧市,Fi=0.13)为粳稻外,其他资源均为籼型基因频率>0.60的籼型稻(典型籼稻、籼稻和偏籼)资源。【结论】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的褐飞虱抗性级别与籼型基因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田间自然鉴定法筛选出对褐飞虱表现出抗性的45份资源中有2份(普洱市的安南谷和西双版纳州的老来红)表现为抗,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品种的亲本材料,以丰富云南的抗褐飞虱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l分子标记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 籼粳 褐飞虱 籼型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雅云 张斐斐 +5 位作者 张发美 阿新祥 董超 汤翠凤 杨春云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居群(Ⅰ~Ⅵ)的38份药用野生稻进行白叶枯病菌CX28-3和PXO99的抗性评价,以PXO99人工接种处理筛选到的药用野生稻36号(抗病)与37号(感病)植株为对象,于0、24、48 h取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预测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结果】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2个菌株(CX28-3和PXO99)表现为不同的抗病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其中抗病率最高的是Ⅴ居群、为93.50%,最低的是Ⅲ居群、为62.50%。38份药用野生稻对CX28-3菌株感病的植株有5份,感病率为13.15%;对PXO99菌株的感病率为42.10%,表明PXO99的致病力强。此外,抗2个菌株的药用野生稻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66.67%,37号材料对2个菌株均表现为中感,36号材料对2个菌株都表现为抗。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7565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PXO99处理后共包含45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解剖实体、绑定、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病和感病野生稻材料共显著富集到19个KEGG通路,其中与抗病相关的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上升,进一步明确抗病药用野生稻36号的抗病性受白叶枯病菌激发显著。筛选到共同DEGs 256个,11个基因可能与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密切相关;Unigene1184、Unigene15669、CL1239、CL1421、CL4899、CL660、CL74637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上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下调表达;Unigene18206、CL210、CL3554、CL92485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上调表达。【结论】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CX-28和PXO99菌株表现出不同的白叶枯病抗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利用RNA-seq技术获得与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PXO99)抗性相关基因11个,可为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抗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紫色种皮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色素含量分析
17
作者 杨雅云 李舟 +5 位作者 汤翠凤 张斐斐 董超 阿新祥 王斌 戴陆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6-125,共10页
云南紫米资源丰富多样,收集来自云南省11个地州40多个县和地区的紫色稻米资源材料141份,对其农艺性状及紫色种皮中的总黄酮、花青素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来自不同地州的紫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及种皮的色素含量与遗传多样性的... 云南紫米资源丰富多样,收集来自云南省11个地州40多个县和地区的紫色稻米资源材料141份,对其农艺性状及紫色种皮中的总黄酮、花青素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来自不同地州的紫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及种皮的色素含量与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云南紫色米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分布于水稻11条染色体上的40对SSR引物检测出15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425个,每个标记的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9469,变幅为1.4119~3.1069,筛选出4个评价云南地方紫色米资源的理想SSR标记。云南地方不同品种的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离散程度较低;云南地方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关系较紧密;但花色素的含量与总酚、类黄酮、花色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云南地方紫米种皮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和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酶的活性相关性不显著;而各色素成分的含量与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花色素含量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云南紫色种皮稻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以及色素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有利于初步探索云南优异紫色种皮的形成机制,为紫色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提供优异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紫色米资源 遗传多样性 种皮色素 色素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省份水稻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与优异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越 张敦宇 +4 位作者 丁明亮 王玲仙 肖素勤 柯学 程在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9-1789,共11页
为了解我国水稻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水平,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我国6个省份的60份水稻资源的15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 为了解我国水稻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水平,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我国6个省份的60份水稻资源的15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58%~47.15%,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5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101~2.0411,其中,剑叶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结实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以水稻资源的来源为单位,6个省份水稻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446~1.9636,各个省份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0.4处可将60份水稻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各类群表型性状差异明显;15个表型性状数据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60份水稻资源中四川的蜀恢527为表型综合性状排名第1的资源,同时筛选到株高、谷粒长、谷粒宽、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与千粒重共6个可作为水稻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述表型性状数据与由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可用于评价水稻资源优劣的综合评价值,可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水稻资源,为后续水稻育种工作提供优良的亲本和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资源 表型多样性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越 陈玲 +3 位作者 钟巧芳 张敦宇 李婷婷 程在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96-1808,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欧式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平均法(UPGMA)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13个表型性状在11组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3.74%(J组的谷粒长)~82.96%(C组的每穗实粒数),且在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表型性状。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表型性状的欧氏距离差异明显,分别为1.63(G4与G7)~10.45(A5与A21),在欧式距离为1.95时,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被聚为八大类群。48个SSR标记在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共检测到395个多态性位点,各标记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RM5622)~16(RM2851)个,平均为8.23个;48个SSR标记在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54个(K组)~263个(A组)。48个SSR标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较大,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1617~0.7970,平均为0.3332,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62~0.9054,平均为0.7704,PIC为0.3388~0.8977,平均为0.7419。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差异明显,为0.4545~0.9040,在遗传相似系数0.1400处可将133份资源分为七大类群。【结论】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丰富,经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鉴定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并未出现重复资源,两种鉴定方法得到的结果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差异。所用标记的多态性丰富,具有区分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能力,可用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同名地方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对云南元江稻属资源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越 付坚 +2 位作者 张敦宇 李婷婷 陈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研究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及其后代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分化程度,为探索普通野生稻的起源演化、遗传分化及育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从表型到分子水平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目的】研究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及其后代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分化程度,为探索普通野生稻的起源演化、遗传分化及育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从表型到分子水平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栽培稻合系35号及354份渗入系后代进行粳籼属性分析。【结果】程式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总分11分,为偏籼型;合系35号总分24分,为粳型;354份渗入系中有籼型材料179份、偏籼型76份、粳型25份和偏粳型74份;经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发现:普通野生稻和合系35号的籼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2和0.04,分别属于偏粳型和典型粳稻;在354份渗入系中有典型籼稻113份、籼稻84份、偏籼36份、中间类型29份、偏粳21份、粳稻24份和典型粳稻47份。综合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拟合度高达92.42%,仅普通野生稻及26份渗入系的籼粳类型划分结果存在偏差。【结论】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稻属资源籼粳属性的结果基本一致,2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分析普通野生稻及其渗入系后代的籼粳属性;普通野生稻籼粳属性在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不彻底有关。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后代的籼粳类型丰富、分化明显,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也是研究普通野生稻起源、进化及分类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籼粳属性 程式指数法 InDel分子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