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封洪强 姚青 +7 位作者 胡程 黄文江 胡小平 刘杰 张云慧 张智 乔红波 刘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9-242,共14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监测预警 光谱 卫星遥感 无人机 昆虫雷达 智能虫情测报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晓燕 李俊杰 +8 位作者 高俊恒 唐慧琳 郭子坤 郭春阳 王冬寒 叶佳成 李引 袁向群 李怡萍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碱性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进一步在最适pH和幼虫龄期分别测定10种抑制剂对两种害虫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平均pH值分别为8.2和7.6,两种害虫4种中肠蛋白酶活性均在3龄幼虫期最高。对梨茎蜂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其次是1 mmol/L TPCK;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PMSF,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GTA。对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其次是50μg/mL STI;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EDTA,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0μg/mL STI。【结论】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TPCK,STI和EDTA;对幼虫中肠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DTA和EGTA;对幼虫中肠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PMSF,EDTA和TPCK;对幼虫中肠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GTA。研究结果为开发与昆虫中肠蛋白酶和抑制剂有关的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梨瘿蚊 中肠蛋白酶 肠道PH 蛋白酶抑制剂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宜新 石妞妞 +3 位作者 阮宏椿 甘林 时春喜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 【目的】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测定温度对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的影响;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和氮源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0℃、4℃处理12 h、24 h和48 h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促进萌发;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其萌发率分别为8.66%、9.79%和8.40%;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WA)、双孢蘑菇浸出液培养基(MuEA)、双孢蘑菇煎汁培养基(MuD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V8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0.00%、6.38%、8.43%、1.33%和6.23%,在Mu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好,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有利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其萌发率分别为10.77%、9.96%和9.85%;在MuDA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2.32%、13.45%、13.74%和11.64%,显著优于不加氮源的萌发率。【结论】0℃、4℃处理12 h以上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休眠;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MuDA培养基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D-乳糖、山梨糖和D-棉子糖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碳源;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疣孢霉 厚垣孢子 萌发 双孢蘑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林嘉豪 户雪敏 +5 位作者 段维彤 杨俊杰 黄朝炎 黄卫利 李宇翔 胡小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与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相关的因子,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照时数、日累积降水量,并以1995年-2020年的数据构建了条锈病发生面积的基于全子集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88.7%和88.1%,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9.8%和95.2%;BP神经网络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96.5%和95.8%,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1.6%和90.9%。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面积 全子集回归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与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混用对桃蚜的防效研究
5
作者 李崤杰 张文瑞 +3 位作者 徐韦欢 许静静 常永梅 李永强 《植物医学》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桃蚜是十字花科、茄科等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防治难度较大。该研究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桃蚜的防效,旨在有效防控桃蚜,提高生物源农药的利用率,减缓害虫抗药性。试验选用了2%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 桃蚜是十字花科、茄科等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防治难度较大。该研究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桃蚜的防效,旨在有效防控桃蚜,提高生物源农药的利用率,减缓害虫抗药性。试验选用了2%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1%蛇床子素水乳剂共4种植物源农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阿维菌素乳油2种化学农药,测定了其对桃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24 h时以上六种农药的LC 50值分别为8.02、12.40、14.15、14.56、1.65、0.35 mg/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毒力较高的2%苦参碱水剂分别与5%阿维菌素乳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在比例为7∶3、6∶4、5∶5、4∶6、3∶7的条件下分别混配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混配比例为5∶5时两种混配的毒性比率在24 h时均最高,分别为1.43和1.44。最后,盆栽药效实验进一步表明,2%苦参碱水剂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5比例混配时,在剂量为15 mL/株施药后第7 d防效达到66.67%,表明苦参碱与氟啶虫胺腈混配使用对桃蚜防控有一定增效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防治桃蚜提供了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生物源农药 毒力测定 农药混用 盆栽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唾液铁蛋白SaFer1功能研究
6
作者 胡戈洋 刘德广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5-568,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唾液铁蛋白SaFer1在取食过程中的功能,明确其对蚜虫-植物互作的影响。【方法】以麦长管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麦长管蚜SaFer1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唾液铁蛋白SaFer1在取食过程中的功能,明确其对蚜虫-植物互作的影响。【方法】以麦长管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麦长管蚜SaFer1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SaFer1在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蚜和无翅成蚜)、1日龄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头、胸部、腹部、唾液腺、中肠和胚胎)、不同翅型(无翅和有翅)成蚜及取食不同食料(小麦和人工饲料)的1-4龄若蚜和无翅成蚜中的表达量;利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系统,在本氏烟叶片中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SaFer1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的表达,观察叶片坏死症状,分析SaFer1蛋白功能,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aFer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分泌系统验证SaFer1信号肽功能;通过RNAi沉默无翅成蚜中的SaFer1,计算存活率和日均产蚜量,利用昆虫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仪检测无翅成蚜对小麦的取食行为参数;利用RT-qPCR检测SaFer1被RNAi后麦长管蚜取食3 d时小麦叶片中防御相关基因(ROS相关基因NOX和SOD、水杨酸通路相关基因PAL及茉莉酸通路相关基因AOS和FAD7)的表达量。【结果】克隆的麦长管蚜SaFer1(GenBank登录号:PP760384)cDNA全长1 212 bp, ORF全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 kD,等电点为6.20,N端具有1个信号肽,该蛋白与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中未命名蛋白(GenBank登录号:CAI6358877.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98.61%)。RT-qPCR结果显示,SaFer1在麦长管蚜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并在无翅成蚜中肠和唾液腺中高表达。SaFer1能够抑制由BAX诱导产生的本氏烟叶片坏死现象;SaFer1定位于本氏烟叶片细胞膜与细胞核上;SaFer1信号肽具有分泌活性。与对照组(dsGFP)相比,沉默SaFer1后麦长管蚜存活率无显著变化,日均产蚜量显著降低,取食过程中E1波时长显著降低,F波及G波时长显著增加,小麦叶片中NOX,SOD,PAL,AOS和FAD7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麦长管蚜唾液铁蛋白SaFer1属于效应蛋白,在麦长管蚜与寄主植物互作中能通过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来帮助该蚜虫取食,提高该蚜虫适合度,在蚜虫-寄主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唾液蛋白 植物防御 效应子 铁蛋白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卵次数和寄主幼虫龄期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朋阳 李贤 +1 位作者 刘同先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5-1104,共10页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采用非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2或3龄幼虫后子代蜂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雌性占比)、成蜂寿命及个体大小;通过直接观察法确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产卵次数,测定不同产卵次数对螟蛉盘绒茧蜂子代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小叶碟法测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时,寄生率为34%~54%,卵-幼虫历期为8.7~9.9 d,蛹历期为3.9~4.1 d,每头寄主出茧数为19.7~41.2粒,羽化率为84.4%~92.0%,雌性占比为31.5%~38.8%;子代雌成蜂的个体均大于雄成蜂的;寄生草地贪夜蛾1或3龄幼虫时子代雌成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成蜂的。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在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上的产卵次数对子代蜂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随产卵次数增加螟蛉盘绒茧蜂子代雄成蜂寿命缩短,个体变小;与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1次的相比,寄生3次后,螟蛉盘绒茧蜂子代蜂卵-幼虫历期显著延长了0.7 d,蛹历期缩短了0.4 d,每头寄主出茧数显著增加了25粒,雌性占比显著降低了58.8%。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日最大寄生量为17.5头,瞬时攻击率为0.043,平均处理时间为1.368。【结论】本研究首次评价了螟蛉盘绒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潜能,表明该寄生蜂是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本地天敌,为进一步利用本地天敌控制入侵害虫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螟蛉盘绒茧蜂 寄主幼虫龄期 产卵次数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纹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简成志 乔宪凤 +3 位作者 苏莎 张晓赫 方森森 陈茂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95-99,共5页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2023年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静 王强 +2 位作者 周佳 黄卫利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5,共6页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2023年除湖北南漳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7.5%。2022年和2023年水稻-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5%和100%,该系统在水稻-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的预测准确度分别97.5%和92.5%,系统运行稳定,可有效指导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物联网 自动监测预警 准确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杨凌地区天敌瓢虫、食蚜蝇数据集
10
作者 王博 卢砚 +8 位作者 龙莉群 李紫 柯雪 胡想顺 周昭旭 刘同先 张世泽 刘婷婷 冯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328-337,共10页
农业在杨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减轻农药残留危害。捕食性瓢虫和食蚜蝇是杨凌田间常见的两类天敌昆虫,能够捕食蚜虫在内的多种害虫。以往,缺乏对杨凌农田生态系统中瓢虫... 农业在杨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减轻农药残留危害。捕食性瓢虫和食蚜蝇是杨凌田间常见的两类天敌昆虫,能够捕食蚜虫在内的多种害虫。以往,缺乏对杨凌农田生态系统中瓢虫和食蚜蝇类天敌昆虫的系统监测。为明确杨凌地区瓢虫和食蚜蝇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马来氏网和人工调查等方法,收集了2018至2022年该地区瓢虫和食蚜蝇类天敌昆虫资源数据。最终采集捕食性瓢虫标本914头,食蚜蝇标本1440头。其中瓢虫22种,有16种鉴定到种,6种鉴定到属;食蚜蝇14种,12种鉴定到种,2种鉴定到属。天敌昆虫筛检及鉴定均由专业人员完成,保证了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提供了天敌瓢虫和食蚜蝇种类、数量以及发生动态等基本数据,同时提供了大量相关物种的标本照片、生态照片以及马来氏网照片、标本瓶照片和附近环境照片,为后续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食蚜蝇 马来氏网 杨凌 天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麦长管蚜获取和传播大麦黄矮病毒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廖奕钦 柴瑞瑞 +2 位作者 刘池平 罗晨 胡祖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9-1351,共13页
【目的】探明细胞凋亡在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GAV株系(BYDV-GAV)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携带和未携带BYDV-GAV麦长管蚜成蚜体内细胞凋亡关键基因胱天蛋白酶家族... 【目的】探明细胞凋亡在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GAV株系(BYDV-GAV)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携带和未携带BYDV-GAV麦长管蚜成蚜体内细胞凋亡关键基因胱天蛋白酶家族基因Caspase-1和Caspase-3及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AP-1和IAP-2的表达量,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and labeling,TUNEL)检测上述麦长管蚜成蚜中肠和唾液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分别在人工饲料中添加细胞凋亡抑制剂Ac-DEVD-CHO和Caspase-1特异性激活剂PAC-1饲喂携带和未携带BYDV-GAV麦长管蚜成蚜后,在获毒和传毒不同时间利用qPCR法检测成蚜体内Caspase-1的表达量和BYDV-GAV CP拷贝数,并利用RT-PCR法检测其传播BYDV-GAV的效率;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dsRNA沉默麦长管蚜成蚜Caspase-1和IAP-1后,测定不同时间沉默效率和基因沉默对麦长管蚜成蚜存活和繁殖的影响,同时测定麦长管蚜成蚜获毒和传毒时体内BYDV-GAV CP拷贝数和传毒效率。【结果】与未携带BYDV-GAV健康麦长管蚜成蚜相比,携带BYDV-GAV的麦长管蚜成蚜体内Caspase-1表达量显著提高,IAP-1和IAP-2表达量显著降低,且中肠组织中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与饲喂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对照相比,饲喂激活剂PAC-1的麦长管蚜成蚜在获毒和传毒过程中体内Caspase-1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BYDV-GAV CP拷贝数均显著降低,且传毒效率也显著降低;与饲喂dsGFP的对照相比,饲喂dsCaspase-1和dsIAP-1的麦长管蚜成蚜体内Caspase-1和IAP-1分别在第3天时沉默效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63%和71.91%,并对麦长管蚜成蚜存活和繁殖无显著影响,且饲喂dsCaspase-1的麦长管蚜成蚜获毒时体内BYDV-GAV CP拷贝数显著升高。【结论】麦长管蚜感染BYDV-GAV后,可促进其体内细胞凋亡水平,使其作为先天免疫抑制蚜虫获取和传播BYDV-GAV。本研究的结果为揭示介体-植物病毒的互作机制及通过干预介体细胞凋亡从而阻断植物病毒病流行这一新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BYDV-GAV 细胞凋亡 病毒传播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湖北省恩施市烟田瓢虫、食蚜蝇数据集
12
作者 王博 刘婷婷 +7 位作者 卢砚 崔文晓 程雅兰 孙文康 白薇 刘同先 夏鹏亮 冯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338-346,共9页
烟草是湖北省恩施市的支柱型产业,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断加剧。如何合理利用天敌资源是绿色防控害虫、有效减少农药负面影响的关键。瓢虫和食蚜蝇作为当地重要的天敌资源,对害虫的... 烟草是湖北省恩施市的支柱型产业,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断加剧。如何合理利用天敌资源是绿色防控害虫、有效减少农药负面影响的关键。瓢虫和食蚜蝇作为当地重要的天敌资源,对害虫的自然防控具有很大的潜力。为明确恩施瓢虫和食蚜蝇资源种类以及种群发生动态,文章收集了2018年末至2021年末湖北恩施烟田天敌昆虫资源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5张马氏网定点监测。本文共收集捕食性瓢虫标本1079头,食蚜蝇标本4286头。其中瓢虫26种,有20种鉴定到种,6种鉴定到属;食蚜蝇23种,其中18种鉴定到种,5种鉴定到属。天敌昆虫筛检及鉴定均由专业人员完成,保证了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提供了地方瓢虫和食蚜蝇天敌种类、数量、物种不同部位照片以及标本瓶照片,可为烟田害虫综合防治和天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瓢虫 食蚜蝇 马氏网法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全爪螨抗药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宝剑 张继龙 +2 位作者 苏莎 张晓赫 陈茂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具有体型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该螨以若螨和成螨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影响果树生长发育,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在我国果园的发生逐年加重。国内外对苹果全... 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具有体型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该螨以若螨和成螨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影响果树生长发育,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在我国果园的发生逐年加重。国内外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螨剂,由于化学杀螨剂长期不规范的使用,致使该螨对多种类型的化学杀螨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苹果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抗药性现状及其抗性机理,同时结合国内外苹果全爪螨抗药性和防治相关研究,提出该螨抗药性治理策略,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全爪螨 抗药性 抗性机理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围食膜中Bt抗性相关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怡萍 刘少凯 +1 位作者 袁向群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围食膜作为昆虫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及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天然保护性屏障,其上可能存在与Bt抗性相关的受体蛋白。本研究以Bt Cry1Ac抗性和敏感品系的棉铃虫围食膜为对象,采用NuPAGE电泳技术、配体杂交、质...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围食膜作为昆虫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及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天然保护性屏障,其上可能存在与Bt抗性相关的受体蛋白。本研究以Bt Cry1Ac抗性和敏感品系的棉铃虫围食膜为对象,采用NuPAGE电泳技术、配体杂交、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测定了围食膜蛋白含量,鉴定了蛋白质的组成及与Bt Cry1Ac毒素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敏感品系围食膜中蛋白含量为22.19%,抗性品系围食膜中蛋白含量为26.99%。抗、感品系棉铃虫围食膜上存在与Cry1Ac毒素结合的6个差异蛋白,推测其中棉铃虫羧酸酯酶蛋白和血影蛋白是2个有意义的抗性相关蛋白,2个新蛋白可能参与Bt抗性。研究证明棉铃虫围食膜上存在Bt结合蛋白且与抗性相关,为进一步明确Bt抗性机制、制定合理的Bt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围食膜蛋白 Bt抗性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成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文文 何朋阳 +2 位作者 刘同先 靖湘峰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5-1116,共12页
【目的】探明农业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中国本土寄生性天敌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深入探究螟蛉盘绒茧蜂各类感器的功能和嗅觉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目的】探明农业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中国本土寄生性天敌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深入探究螟蛉盘绒茧蜂各类感器的功能和嗅觉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螟蛉盘绒茧蜂雌的雄成蜂触角感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螟蛉盘绒茧成蜂雄成蜂触角鞭节各亚节呈长念珠状,雌成蜂触角的端部5节呈短念珠状;雄成蜂触角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蜂的。雌雄成蜂触角上共发现了分泌孔和11种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鳞形感器、芽孢形感器、腔形感器和柱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具有2种亚型。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螟蛉盘绒茧蜂触角上的主要感器,分布广,数量多;腔形感器只在梗节上成对分布;柱形感器仅在雄成蜂鞭节上发现;芽孢形感器为茧蜂科昆虫中首次发现。【结论】螟蛉盘绒茧蜂雌雄成蜂触角共有11种感器,多于其他已报道茧蜂的触角感器,其中芽孢形感器为茧蜂科昆虫中首次报道,推测它们可能在寄主定位和搜寻配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蛉盘绒茧蜂 成蜂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梨茎蜂生活史及成虫发生动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梦楚 姚文英 +2 位作者 武雨婷 许向利 仵均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57,共4页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发生规律 黄板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葡萄花翅小卷蛾三类解毒酶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姣洋 赵俊凝 +1 位作者 王康 陈茂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5,60,共8页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对我国葡萄产业和林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外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该虫。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转录组测序及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对我国葡萄产业和林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外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该虫。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转录组测序及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YP)、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三大解毒系的表达谱分析,可为葡萄花翅小卷蛾抗药性监测与抗药性治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BGISEQ-500平台对葡萄花翅小卷蛾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从头组装获得unigene。【结果】经数据组装并去冗余后共获得44360条unigene;通过与多个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共注释了28065条unigene,通过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数量最多(26388条,59.49%),显示与棉铃虫的unigene同源性最高(24.11%)。基于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葡萄花翅小卷蛾有91条P450基因、31条CarE基因和22条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葡萄花翅小卷蛾的P450基因主要集中在clade 3和clade 42个分支,与鳞翅目近源种的CYP基因聚集在一起;CarE主要包括外源化合物解毒相关的酯酶及脂质转运和代谢酯酶;GST基因聚类主要包含Delta、Omega、Epsilon、Theta和Microsomal等亚家族。【结论】本研究获得葡萄花翅小卷蛾转录组信息,鉴定了与葡萄花翅小卷蛾代谢抗性相关的基因,可为葡萄花翅小卷蛾杀虫剂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转录组 细胞色素P450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森森 乔宪凤 +2 位作者 苏莎 简成志 陈茂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77-82,共6页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果实畸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给我国果树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综合国内外桃小食心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桃...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果实畸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给我国果树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综合国内外桃小食心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桃小食心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危害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柳新苷类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对中肠细胞刷状缘膜囊泡3种特征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明星 胡兆农 吴文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5,共8页
为了研究和阐明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靶标,采用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比较了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PSA、PSD、PSE、PSF、PSP和PST)对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毒力;应用MgCl_(2)沉淀差速离... 为了研究和阐明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靶标,采用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比较了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PSA、PSD、PSE、PSF、PSP和PST)对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毒力;应用MgCl_(2)沉淀差速离心法制备东方黏虫中肠细胞刷状缘膜囊泡(BBMV)基础上,测定了6个化合物对东方黏虫幼虫中肠细胞BBMV中3种特征酶——氨肽酶、碱性磷酸酶及V-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杠柳新苷P(PSP)和T(PST)对3龄东方黏虫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其24 h的致死中浓度(LC_(50)值)分别为1.60和1.23 mg/mL,杠柳新苷A(PSA)、D(PSD)和F(PSF)仅表现出微弱的杀虫活性(LC_(50)>20 mg/mL),而杠柳新苷E(PSE)则无明显杀虫活性。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对氨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高杀虫活性化合物PSP和PST则可浓度依赖地抑制V-ATP酶活性。推测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标与VATP酶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新苷 东方黏虫 刷状缘膜囊泡(BBMV) 氨肽酶 碱性磷酸酶 V-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对钠通道基因表达水平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20
作者 张存环 刘朗 +2 位作者 彭雄 郄杏桃 陈茂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9-1468,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钠通道辅助亚基对钠通道功能的影响,探究辅助亚基在钠离子通道的门控性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显微注射dsRpNaH1和dsRpNaH2对钠通道基因RpNaH1和RpNaH2进行RNAi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 【目的】通过分析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钠通道辅助亚基对钠通道功能的影响,探究辅助亚基在钠离子通道的门控性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显微注射dsRpNaH1和dsRpNaH2对钠通道基因RpNaH1和RpNaH2进行RNAi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测定禾谷缢管蚜成蚜5个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RpTEH2,RpTEH3,RpTEH4和RpTipE)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技术和杀虫剂生物测定分别测定RNAi干扰RpTipE对禾谷缢管蚜成蚜钠通道及其辅助亚基基因表达量以及LC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敏感性的影响;利用双电压钳技术检测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单独注射果蝇Drosophila钠通道基因DmNa22 cRNA及DmNa22 cRNA分别与果蝇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DmTipE及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2,RpTEH3,RpTEH4和RpTipE的cRNA共注射时的Na~+电流,分析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的功能。【结果】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成虫钠通道基因RpNaH1后,禾谷缢管蚜成蚜4个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RpTEH2,RpTEH3以及RpTipE的表达量显著降低,RpTEH4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钠通道基因RpNaH2后,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RpTEH2,RpTEH3,RpTEH4和RpTipE的表达量都显著降低。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ipE后,钠通道基因RpNaH1和RpNaH2及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RpTEH2,RpTEH3和RpTEH4的表达量都显著降低。RNAi干扰RpTipE后48 h时,禾谷缢管蚜成蚜对LC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双电压钳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将果蝇钠通道基因DmNa22 cRNA分别与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2,RpTEH3,RpTEH4和RpTipE cRNA共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时均提高果蝇钠通道DmNa22的Na~+电流。【结论】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可能参与调节该虫钠离子通道的门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钠通道 钠通道辅助亚基 电生理实验 RNAI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