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龙定沛 邹云龙 +3 位作者 汪林 杨镇霖 向仲怀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时空特异性表达技术及其他辅助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得家蚕在农业、纺织业以及医学与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在现代分子育种及生物材料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子遗传操作 转基因 基因组编辑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春林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功能基因研究体系的日臻完善,家蚕数量性状遗传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家蚕茧丝产量和茧丝纤度主效基因的鉴定先后获突破,家蚕泛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着重对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家蚕茧丝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性状 分子基础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工具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和实践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青 史继峰 《蚕学通讯》 2021年第4期44-51,共8页
本文综合考虑《细胞生物学》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创新快,本科生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以及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工具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和实践策略。首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 本文综合考虑《细胞生物学》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创新快,本科生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以及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工具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和实践策略。首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是结合学科发展史、细胞生物学与专业相关的契合点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以专业、学科知识网络为背景的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再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采用讲授、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该策略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类似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教育模式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环境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机制的探究
4
作者 陈艳玲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也为培养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探讨了在《分子生物学》...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也为培养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探讨了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课题。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手段,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打开学科前沿的窗口以及拓宽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通过重新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关系,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本科人才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课程教学 互联网 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家蚕转基因位点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周昂 蒋晶晶 +4 位作者 左伟东 陈欣 童晓玲 代方银 李春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建立一种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高效鉴定家蚕转基因插入位点的方法,并分析测序深度对位点鉴定准确性的影响,从而为家蚕及其他物种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展低成本、高通量的转基因位点鉴定提供参考。首先,采集两份家蚕转基因材料的蛹,进行全... 建立一种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高效鉴定家蚕转基因插入位点的方法,并分析测序深度对位点鉴定准确性的影响,从而为家蚕及其他物种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展低成本、高通量的转基因位点鉴定提供参考。首先,采集两份家蚕转基因材料的蛹,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经过质量控制筛选出高质量的测序后读段(reads)。以载体序列和家蚕基因组为参考,经两轮比对分析,得到覆盖基因组和载体的目标reads。利用目标reads上的基因组序列在家蚕泛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进而获得插入位点的具体位置。随后,运用Seqtk软件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不同测序深度对位点鉴定准确性的影响。两份材料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别为9.76 G和11.18 G,质控后读段(clean reads)数量分别为32639026和37394695,测序深度约为20×。序列比对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验证结果显示:TransGene_1的插入位点位于1号染色体1899494 bp与1899495 bp之间;TransGene_2的插入位点位于21号染色体959510 bp与959515 bp之间,且插入位点均处于基因间区。利用两份转基因材料的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不同测序深度的模拟分析,发现转基因材料TransGene_1在测序深度为6×时就能够得到覆盖两侧断点的reads,实现精确定位,而TransGene_2则需要测序深度达到10×及以上才能实现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插入位点 基因组测序 测序深度 转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BmRlip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6
作者 刘圳烨 杨文宇 +4 位作者 周丽 吴巧 彭子涵 鲁成 陈鹏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家蚕作为变温动物,周围温度的变化会对其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探究家蚕抗高温机制,培育抗高温品系具有重要意义。前期通过转录组学鉴定到了家蚕Rlip(BmRlip)基因能够响应高温刺激。从家蚕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BmRlip基因... 家蚕作为变温动物,周围温度的变化会对其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探究家蚕抗高温机制,培育抗高温品系具有重要意义。前期通过转录组学鉴定到了家蚕Rlip(BmRlip)基因能够响应高温刺激。从家蚕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BmRlip基因,对其序列和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在细胞水平探究其功能。BmRli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2124 bp,其编码蛋白由707个氨基酸组成,含有一个RhoGAP结构域。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Rlip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BmRlip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表明,其在家蚕各龄眠期高量表达;高温能够诱导家蚕个体和细胞中BmRlip基因表达量上调。对BmRlip基因的功能分析表明,过表达BmRlip基因后,在37℃高温条件下能增强家蚕细胞的增殖活力,减少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积累,降低细胞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提高家蚕细胞的抗高温能力。上述结果表明,BmRlip基因在家蚕的抗高温过程中行使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家蚕抗高温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家蚕抗高温品系培育提供了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高温 BmRlip基因 氧化应激 增殖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茧丝纤度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夏超 张碧丽 +1 位作者 李春林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2年第2期33-36,共4页
茧丝纤度是评价茧丝品质的重要指标,属于典型的数量遗传性状,对其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从家蚕的茧丝纤度性状差异出发,综述了茧丝纤度的遗传分析、不同纤度品种选育、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以及控制基因的解... 茧丝纤度是评价茧丝品质的重要指标,属于典型的数量遗传性状,对其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从家蚕的茧丝纤度性状差异出发,综述了茧丝纤度的遗传分析、不同纤度品种选育、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以及控制基因的解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体上,茧丝纤度遗传基础研究十分欠缺,尤其需加强从分子水平研究其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性状 纤度 遗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及鳞翅目W染色体基因组及其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民锦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家蚕W染色体的研究历程和具体特征,并详细描述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家蚕性别调控和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育种研究,以及其他物种性染色体起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家蚕 W染色体 基因组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泛基因组研究成果及影响
9
作者 童晓玲 韩民锦 +1 位作者 陆昆鹏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13,共12页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泛基因组构建,一次性完成545个样本的三代长读长测序和1 078个样本的深度二代测序,取得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家蚕泛基因组为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重要性状遗传基础和有效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蚕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引领地位,对蚕业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2年来,在泛基因组的有力支撑下,我们在家蚕的多组学数据库构建、W染色体完整序列解析、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大力推动泛基因组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在家蚕泛基因组论文发表2周年之际,特撰文对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影响和相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梳理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泛基因组 科学发现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嘉琪 汪宇佳 +2 位作者 王胜男 代方银 李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2,共9页
蚕丝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易加工性等,是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理想柔性基底材料。本文通过气液界面聚合法,在蚕丝织物、平板丝和静电纺丝素膜三种蚕丝材料表面实现聚苯胺的原位生长,成功制备出以聚苯胺为活性导电介质的柔... 蚕丝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易加工性等,是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理想柔性基底材料。本文通过气液界面聚合法,在蚕丝织物、平板丝和静电纺丝素膜三种蚕丝材料表面实现聚苯胺的原位生长,成功制备出以聚苯胺为活性导电介质的柔性基材,并将其组装成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这为开发高性能、安全可靠和轻质便携的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三种蚕丝基柔性压力传感器中,蚕丝织物聚苯胺传感器具有最大的压力检测范围(16.27~504.79 kPa),拉伸变形可达20%,灵敏度仅为0.00129 kPa^(-1);静电纺丝素膜聚苯胺传感器灵敏度最高(0.01376 kPa^(-1)),但拉伸变形能力差,仅可拉伸2.3%;平板丝聚苯胺传感器压力检测灵敏度略高于蚕丝织物聚苯胺传感器,达到0.00134 kPa^(-1),线性检测范围为9.8~87.6 kPa。本文研究开发的蚕丝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在运动检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织物 平板丝 静电纺丝素膜 聚苯胺 气液界面结合 柔性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microRNA研究:解码家蚕生命活动的精细调控
11
作者 刘仕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体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中,miRN...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体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中,miRNA以其独特的角色和功能,展现出对基因表达调控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深入系统地开展miRNA的研究,将为遗传育种、疾病防控及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可能。而开展家蚕miRNA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昆虫乃至整个生物界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还有助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传统科技的限制。本文对家蚕mi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探讨了家蚕miRNA研究在家蚕遗传改良、重要病害防控及基因功能解析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而展望了家蚕miRNA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生命活动 微小RNA 基因表达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泛基因组及多组学数据库SilkMeta
12
作者 陆昆鹏 潘奕霏 +2 位作者 韩民锦 童晓玲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研究鳞翅目的模式物种。本团队2022年公布的家蚕泛基因组数据集是育种和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基因型-表型关系的重要组学信息资源。本文介绍了以该数据集为主体,整合其他多组学数据构建而成的一个家蚕泛基因组...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研究鳞翅目的模式物种。本团队2022年公布的家蚕泛基因组数据集是育种和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基因型-表型关系的重要组学信息资源。本文介绍了以该数据集为主体,整合其他多组学数据构建而成的一个家蚕泛基因组和多组学数据库——SilkMeta(http://silkmeta.org.cn)。该数据库主要包括546个高质量基因组、1 082个样本的超过5 000万个基因组变异(SNP、InDel、SV)、1 168个转录组、非编码RNA、全长转录本、人工选择信号、遗传连锁图谱、群体结构、表型及常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等,为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交互式访问、用户友好的组学数据共享分析平台。该平台在家蚕种质资源遗传评价、性状基因解析、精准分子改良和基因组选择育种及昆虫发育、适应性进化等研究方面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泛基因组 多组学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突变基因的分子解析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松原 鹿亚如 +1 位作者 何松真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31-47,共17页
家蚕属于完全驯化的昆虫,不仅是有超过5 000年养殖历史的重要经济动物,而且是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优良材料。突变体是遗传研究的重要资源,在揭示遗传规律、基因功能、代谢通路、调控网络、分子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家蚕突变类型丰富... 家蚕属于完全驯化的昆虫,不仅是有超过5 000年养殖历史的重要经济动物,而且是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优良材料。突变体是遗传研究的重要资源,在揭示遗传规律、基因功能、代谢通路、调控网络、分子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家蚕突变类型丰富,已有超过600个孟德尔突变被描述。至今,已在分子水平鉴定了90余个突变基因,主要涉及卵色、体色、斑纹、体形、附肢、茧色及有关生理变异等。这些研究不乏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科学发现,为蚕学、昆虫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综述了家蚕突变基因的分子解析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体 分子基础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性别决定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14
作者 查幸福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性别决定是生物学研究领域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科学问题。雄蚕与雌蚕在生理生化和经济性状方面具有差异,故家蚕性别决定一直是蚕业科学及蚕桑产业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家蚕的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级联调控,以及家蚕性别调控... 性别决定是生物学研究领域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科学问题。雄蚕与雌蚕在生理生化和经济性状方面具有差异,故家蚕性别决定一直是蚕业科学及蚕桑产业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家蚕的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级联调控,以及家蚕性别调控在产业上的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为进一步解析家蚕性别决定调控网络,阐明家蚕性别决定调控机制,以及促进其他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 双性基因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份桑种质桑叶的药用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曾卫湘 郑莎 +5 位作者 韩冷 周炼 刘长英 余茂德 向仲怀 赵爱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5-915,共11页
为建立桑叶药用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具有优良药用品质的桑资源,选取53份资源的桑叶为实验材料,测定其主要药用成分——多糖、DNJ和总黄酮的含量,借助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53份桑资源中,桑叶多糖质量比分布范围为... 为建立桑叶药用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具有优良药用品质的桑资源,选取53份资源的桑叶为实验材料,测定其主要药用成分——多糖、DNJ和总黄酮的含量,借助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53份桑资源中,桑叶多糖质量比分布范围为78.65~233.47 mg/g,含量最高的是珍珠白(2n=56);桑叶DNJ含量最高的是新疆药桑(质量比达到3.19 mg/g),含量最低的是伦教40,质量比仅有0.44 mg/g;除神农架长穗桑桑叶总黄酮质量比达到80.36 mg/g外,其他桑资源叶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23.81~57.92 mg/g。经评价分析,筛选出神农架长穗桑、柬埔寨桑、珍珠白(2n=56)、嘉陵16号(2n=42)、新疆药桑和云南长果桑等6份桑叶药用优势资源,为桑叶药用高产优质专用桑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素材,其中嘉陵16号的桑叶产量高,可作为候选的桑叶药用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DNJ 黄酮 药用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Notch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曦 陈鹏 +2 位作者 蒋霞 潘敏慧 鲁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Notch信号通路由Notch受体、Notch配体(DSL蛋白)、CSL[C promoter binding factor-1(CBF1),Suppressor of hairless(Su(H)),Lag-1]转录因子、其他效应子和Notch调节分子构成,在动物组织的发育和器官的细胞命运决定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Notch信号通路由Notch受体、Notch配体(DSL蛋白)、CSL[C promoter binding factor-1(CBF1),Suppressor of hairless(Su(H)),Lag-1]转录因子、其他效应子和Notch调节分子构成,在动物组织的发育和器官的细胞命运决定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1917年在果蝇Drosophilia中被发现以来,基于昆虫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证实了其在昆虫中主要行使胚胎及器官的发育调控、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等作用。Notch基因位点的突变能够导致果蝇在胚胎期死亡,且翅发生缺失;Notch胞内域(int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NICD)的表达会影响果蝇、蟑螂等昆虫卵巢卵泡细胞的发育;Delta可以介导昆虫体节形成以及神经系统正常发育;Su(H)以转录因子的形式发挥功能,主要影响昆虫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Fringe在果蝇、家蚕Bombyx mori等昆虫的翅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Notch信号通路与Hippo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EGFR信号通路等存在相互作用,表明其不作为一个单线形式而是复杂的网络结构参与昆虫的生命进程。近年来对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已经从昆虫扩展到人类重大疾病、肿瘤医学和分子治疗中。鉴于Notch信号通路的高度保守性,昆虫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昆虫发育机制的解析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为其他动物的研究乃至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NOTCH信号通路 转录因子 发育调控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氧处理法阻断蚕卵滞育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竞 尚杉 +2 位作者 张育浩 颜嘉敏 朱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比较高浓度氧处理法(高氧法)与传统HCl处理法(HCl法)阻断蚕卵滞育效果的差异,探讨高氧法阻断滞育在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体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氧法和HCl法在产后20 h处理二化性蚕品种‘大造’,比较孵化率、孵化时... 【目的】比较高浓度氧处理法(高氧法)与传统HCl处理法(HCl法)阻断蚕卵滞育效果的差异,探讨高氧法阻断滞育在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体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氧法和HCl法在产后20 h处理二化性蚕品种‘大造’,比较孵化率、孵化时间,调查高氧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将高氧法应用于一化性蚕品种‘土耳其’和转基因二化性蚕品种‘大造’,调查其对一化性蚕品种蚕卵阻断滞育效果及转基因二化性蚕品种显微注射后蚕卵阻断滞育效果。【结果】高氧法对二化性蚕卵在孵化率、孵化时间上都与HCl法有相近的阻断滞育的效果,其最佳条件为产卵后20 h用体积分数为70%的O2处理40 h;该方法也能成功阻断一化性蚕品种,孵化率达(71±20)%;高氧法处理的显微注射转基因家蚕卵孵化率达到了(49±9)%,而对照组的孵化率为0。【结论】高氧法为今后生产上替代HCl法,采用安全环保的蚕卵阻断滞育技术,解决转基因蚕卵阻断滞育和提高转基因家蚕育种进度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阻断滞育 高氧法 转基因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BmHsp19.5基因的鉴定及在滞育卵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竞 尚杉 +2 位作者 郑茜 于新波 朱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基于前期转录组学研究结果,从家蚕滞育卵和发育蚕卵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家蚕BmHsp19.5.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序列信息、表达特征以及在家蚕卵滞育过程中的功能,本文采用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qPCR检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基因进行... 基于前期转录组学研究结果,从家蚕滞育卵和发育蚕卵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家蚕BmHsp19.5.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序列信息、表达特征以及在家蚕卵滞育过程中的功能,本文采用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qPCR检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蚕BmHsp19.5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rame)框全长504 bp,共编码167个氨基酸,其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95×10^(4).该蛋白65-157位氨基酸为Hsp20功能结构域,符合小热激蛋白家族结构特征.该基因在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中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滞育卵中呈上调表达,且在第3 d达到最大值,推测该基因与滞育过程有关,可能在家蚕滞育进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Hsp19.5基因 滞育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中心体蛋白基因BmCnn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蒋霞 周晓林 +3 位作者 陈鹏 魏昳 潘敏慧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0,共8页
Centrosomin(CNN)是中心粒周围物质(PCM)和星形微管组装所需的核心中心体蛋白,能将PCM锚定到中心粒上,并维持它们之间的适当连接,以确保有丝分裂时中心体的准确分离,进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分裂。PCR扩增得到家蚕中心体蛋白基因BmCnn的全长... Centrosomin(CNN)是中心粒周围物质(PCM)和星形微管组装所需的核心中心体蛋白,能将PCM锚定到中心粒上,并维持它们之间的适当连接,以确保有丝分裂时中心体的准确分离,进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分裂。PCR扩增得到家蚕中心体蛋白基因BmCnn的全长CDS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BmCNN蛋白具有典型的CNN_1N结构域并在进化上保守;将PCR扩增产物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随后将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家蚕细胞中2种大小不同的BmCNN;利用免疫荧光分析BmCNN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mCNN定位于细胞质中;半定量PCR检测BmCnn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精巢、卵巢、头部等组织中高表达,而在丝腺组织中低表达,Western blot对BmCNN的检测结果与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解析BmCnn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为阐明BmCNN在不同细胞分裂形式中的功能差异及具体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蛋白 多克隆抗体 基因表达 胞质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组织工程应用的再生丝素/海藻酸钙海绵:制备、表征及体内、体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敏 陶思洁 +3 位作者 李丹 王鑫 徐水 朱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165,共8页
以再生丝素和海藻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再生丝素/海藻酸钙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八组材料断面的内部结构与形态进行了检测。同时,实验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保水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八组材料均具有相互连通且... 以再生丝素和海藻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再生丝素/海藻酸钙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八组材料断面的内部结构与形态进行了检测。同时,实验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保水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八组材料均具有相互连通且均匀分布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位于50~300μm之间;吸水率在589.09%~1908.31%之间;保水率在227.34%~1542.93%之间;所有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以及较快的吸水速率;湿态环境下的抗拉强度在0.0669~0.2375 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在0.6282~1.8092之间。通过复合材料的SD(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埋植试验发现,所有材料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再生丝素 海藻酸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