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种质资源数字化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琪予 陈亮 陈杰丹 《中国茶叶》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基因型和表型的数字化鉴定是实现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创新的新途径,是实现茶树由“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的有力工具。文章综述了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型数字化、表型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组学技术在茶树种质资... 基因型和表型的数字化鉴定是实现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创新的新途径,是实现茶树由“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的有力工具。文章综述了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型数字化、表型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组学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数字化精准鉴定中的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实现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茶树 种质资源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对早期茶尺蠖取食为害的响应
2
作者 孙娟 陈慧 +9 位作者 刘关华 张瀚 黄福印 王玉玺 王诺 保德孟 施江 戴伟东 陈健 付建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830,共15页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害会诱导茶树释放大量挥发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作为重要信号物质在趋避害虫或吸引天敌方面的研究已被广泛报道,但茶尺蠖为害对茶树叶片中非挥发性代谢物质空间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尚不清楚。以茶树叶片...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害会诱导茶树释放大量挥发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作为重要信号物质在趋避害虫或吸引天敌方面的研究已被广泛报道,但茶尺蠖为害对茶树叶片中非挥发性代谢物质空间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尚不清楚。以茶树叶片为材料,限制茶尺蠖仅在叶尖部取食,再采集叶尖部、叶中部、叶基部3个位点组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分析方法对这3个位点组织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和机械损伤相比,茶尺蠖为害可诱导6种二聚儿茶素类、3种氨基酸类(包括γ-氨基丁酸)、1种黄酮和黄酮苷类、1种酚酸类共11种差异代谢物。与空白对照相比,茶尺蠖为害后,茶树叶片3个位点的γ-氨基丁酸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在叶中部和叶基部均增加了1.99倍,且γ-氨基丁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在这3个位点均上调表达。茶尺蠖为害后,在叶片叶尖部和叶基部,γ-氨基丁酸的相对含量与其前体物质谷氨酸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尺蠖取食添加了0.2、0.5、2.0 mg·g^(-1)γ-氨基丁酸的人工饲料后,其体质量和体长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在茶树抵御茶尺蠖为害的早期防御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茶树的生化抗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尺蠖 Γ-氨基丁酸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己糖激酶基因CsHXK2的启动子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娜娜 刘莹 +7 位作者 张豪杰 王璐 郝心愿 张伟富 王玉春 熊飞 杨亚军 王新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8-1638,共11页
植物己糖激酶是双功能蛋白,具有磷酸化己糖和介导糖信号的关键性作用。前期研究中,我们从茶树中克隆获得4个己糖激酶基因,其中CsHXK2基因编码492个氨基酸残基,与拟南芥AtHXK3、番茄LeHXK4归为Type A类HXKs。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长度... 植物己糖激酶是双功能蛋白,具有磷酸化己糖和介导糖信号的关键性作用。前期研究中,我们从茶树中克隆获得4个己糖激酶基因,其中CsHXK2基因编码492个氨基酸残基,与拟南芥AtHXK3、番茄LeHXK4归为Type A类HXKs。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长度为2029 bp的CsHXK2基因启动子。CsHXK2基因可能受到光照、低温、病原菌、糖和多种激素等信号的调控,且可能特异性表达于叶、花、种子、根系、腋芽等组织。CsHXK2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内。酵母突变体功能互补试验表明,去除叶绿体转运信号肽的CsHXK2成熟蛋白具有葡萄糖和果糖磷酸化活性。茶树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CsHXK2基因在根和茎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老叶中表达量最低。CsHXK2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而显著下调,经炭疽菌侵染的茶树叶片内CsHXK2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显著抑制,而外源赤霉素(GA3)处理的茶树叶片内CsHXK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CsHXK2基因在茶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己糖激酶 启动子 亚细胞定位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诱导抗虫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瑾 邢玉娴 +2 位作者 韩涛 于广威 孙晓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为了抵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在内的复杂防御体系。在通过受体识别茶树害虫为害后,茶树会启动早期信号事件,继而激活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引起次生代谢物的... 为了抵御植食性昆虫的为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在内的复杂防御体系。在通过受体识别茶树害虫为害后,茶树会启动早期信号事件,继而激活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引起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最终对害虫产生直接和间接抗性。基于近年来茶树害虫为害诱导的茶树防御反应及其相关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本文归纳了主要茶树害虫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挥发物种类、生态功能及其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概述了参与调控茶树诱导抗虫性的重要防御信号网络,重点阐述了茶树茉莉酸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已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为害可诱导茶树释放17种相同的挥发物,但3种害虫分别能特异地诱导茶树释放8种、3种和2种挥发物。在上述挥发物中,已发现5种、1种和6种挥发物分别对以上3种害虫具有引诱活性,2种和1种挥发物分别对前两种害虫具有驱避效果,进而筛选出这3种害虫的引诱剂和小贯松村叶蝉的驱避剂。研究已表明JA通路和SA通路参与了茶树对多种害虫的防御应答,其中JA通路发挥核心作用,同时植物生长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也参与了茶树诱导防御反应。迄今为止,很多茉莉酸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得到了克隆和鉴定,在明确其在茶树抗虫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我们揭示了茉莉酸通路正调控茶树对害虫的直接与间接抗性。今后除进一步深入解析茶树害虫诱导的茶树防御反应分子机理之外,还可从茶树诱导抗虫性的利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将为深入研究茶树诱导抗虫性的分子机理和进一步利用茶树诱导抗虫性开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树害虫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植物激素 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树遗传育种40年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2 位作者 郝心愿 曾建明 杨亚军 《中国茶叶》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遗传育种 40年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及其原料毛茶的非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6
作者 杨应 马婉君 +3 位作者 尤秋爽 杨高中 林智 吕海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88-298,共11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等技术研究分析六堡茶及其原料毛茶中主要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六堡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总黄酮的含量...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等技术研究分析六堡茶及其原料毛茶中主要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六堡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原料毛茶(P<0.05)。在六堡茶及其原料毛茶中鉴定出了569个化合物,可分为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黄酮和生物碱等11类化合物;并筛选出了146个差异代谢化合物(VIP>1,P<0.01),其中有32个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在六堡茶中显著高于原料毛茶,而114个差异代谢物在六堡茶中显著低于原料毛茶。此外,与原料毛茶相比,六堡茶中儿茶素类和氨基酸类等一些关键滋味成分,以及茶黄素和黄酮糖苷类等一些关键呈色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结果揭示了六堡茶与其原料毛茶中主要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阐明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原料毛茶 代谢组学 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立锋 汪素琴 +2 位作者 伊晓云 方丽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2期36-37,41,共3页
针对浙江省茶园有机肥用量不足、化肥用量较大的茶园,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2017—2019年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平均施肥水平(或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化肥减量幅度23%~75%,平均增产5.5%,新梢养分利用率提... 针对浙江省茶园有机肥用量不足、化肥用量较大的茶园,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2017—2019年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平均施肥水平(或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化肥减量幅度23%~75%,平均增产5.5%,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4325元。“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名优绿茶 大宗绿茶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根系XTHs和伸展蛋白对不同浓度铝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宁秋燕 范凯 +1 位作者 王敏 石元值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969,共9页
为探索铝对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安吉白茶扦插苗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铝浓度处理28 d后茶树根系生长的表型差异、生长参数,以及细胞壁相关蛋白XTHs[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XET)/水解酶(XEH)]和伸展蛋白(Expansins)的响应。结果表明,... 为探索铝对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安吉白茶扦插苗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铝浓度处理28 d后茶树根系生长的表型差异、生长参数,以及细胞壁相关蛋白XTHs[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XET)/水解酶(XEH)]和伸展蛋白(Expansins)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无铝对照相比,加铝处理的茶树根系在表型、生长参数上均表现出了促进生长的现象,尤其是0.4、1.0 mmol·L^(-1)的铝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系总长分别增加了206%和209%、根尖数分别增加了175%和166%、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27%和286%、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246%和385%。相应地,茶树根系中Cs EXPB14、Cs EXLA8基因表达量在0.4 mmol·L^(-1)铝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对照与4.0 mmol·L^(-1)铝处理组。Expansins活性也在0.4 mmol·L^(-1)铝浓度下最高,较不加铝处理提高了84.3%。Cs XTH14基因表达量在0.4、1.0 mmol·L^(-1)铝浓度下较对照显著(P<0.05)上调,XET酶活性亦表现出随铝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直至4.0 mmol·L^(-1)的铝浓度下才受到显著抑制。XTHs和Expansins基因表达、XET和Expansins活性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一定浓度的铝(≤1mmol·L^(-1))处理,可以通过诱导XTHs和Expansins基因表达上调,提高XET和Expansins活性,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 植物营养 饮料作物 基因表达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茅草+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立锋 杨向德 +4 位作者 王涛 柏德林 季凌飞 方丽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4期48-49,共2页
茶园种植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鼠茅草是一种理想的绿肥,在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此模式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 茶园种植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鼠茅草是一种理想的绿肥,在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此模式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特异茶树品种 名优绿茶 大宗绿茶 鼠茅草+有机肥+茶树专用肥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5 位作者 郝心愿 李娜娜 丁长庆 黄建燕 曾建明 杨亚军 《中国茶叶》 2021年第9期50-57,共8页
简要总结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遗传育种 “十三五” 进展 “十四五”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立锋 伊晓云 +1 位作者 方丽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1期40-41,共2页
针对浙江省茶园N、P2O5、K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县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 针对浙江省茶园N、P2O5、K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县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7.8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8855元。可见,“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立锋 陈晓辉 +4 位作者 王涛 杨清霖 杨向德 季凌飞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期45-46,共2页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相比,在化肥减施25%的情况下,"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6.3%,茶叶品质有改善,每公顷节本增收15 345元,"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4.2%,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节本增收23 50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白化品系茶树品种 黄化品系茶树品种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 水肥一体化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立锋 刘美雅 +3 位作者 张群锋 杨向德 汤丹丹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48-49,共2页
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具有吸收快、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弥补由于茶园化肥减施后养分吸收的不足。"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q... 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具有吸收快、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弥补由于茶园化肥减施后养分吸收的不足。"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名优绿茶 大宗绿茶 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中茶601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3 位作者 郝心愿 杨亚军 章志芳 曾建明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中茶601是从龙井43茶园中发现的变异单株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1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 中茶601是从龙井43茶园中发现的变异单株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1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细嫩匀齐;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3年平均含茶多酚16.9%、氨基酸4.1%、咖啡碱3.0%、儿茶素10.8%、水浸出物45.4%;抗寒性较强,耐旱性中等;适宜在浙江、湖北和安徽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1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早生优质 品种 中茶6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绿兼制型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中茶603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新超 郝心愿 +3 位作者 王璐 杨亚军 章志芳 曾建明 《中国茶叶》 2021年第3期18-21,42,共5页
中茶603是从四川中小叶种群体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3属早生种,产量较高;适制绿茶、红茶,春季制烘青绿茶,外形肥嫩披毫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有花... 中茶603是从四川中小叶种群体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3属早生种,产量较高;适制绿茶、红茶,春季制烘青绿茶,外形肥嫩披毫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有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嫩、匀齐、多芽、嫩绿明亮。夏秋季制工夫红茶,外形较紧结、显金毫、乌褐,汤色较红、较明亮,香气鲜甜、花香显,滋味较醇厚、较甘、较鲜爽。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2年平均含茶多酚17.3%,氨基酸4.6%,咖啡碱3.5%,儿茶素10.6%,水浸出物48.5%。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高抗炭疽病,高感小绿叶蝉。适宜在浙江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3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早生优质 红绿茶兼制 品种 中茶6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化茶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
16
作者 王礼中 董苾莉 +1 位作者 周琼 马立锋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82-86,共5页
健康的土壤是生产优质茶叶的基石,为了解奉化土壤质量状况,指导合理施肥,文章对奉化绿茶主产区15个茶场的茶园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奉化茶园土壤存在酸化板结,有机质缺乏与丰富并存,氮、磷、钾养分失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健康的土壤是生产优质茶叶的基石,为了解奉化土壤质量状况,指导合理施肥,文章对奉化绿茶主产区15个茶场的茶园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奉化茶园土壤存在酸化板结,有机质缺乏与丰富并存,氮、磷、钾养分失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酸化改良、适度耕作、种植绿肥和合理施肥等改良措施,以为奉化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化茶园 土壤质量 土壤改良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中茶602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超 王璐 +3 位作者 郝心愿 章志芳 杨亚军 曾建明 《中国茶叶》 2021年第2期28-32,共5页
中茶602是从云台山群体种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2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披毫、嫩绿鲜润,汤色浅嫩绿、较清澈明亮,香气嫩(栗)... 中茶602是从云台山群体种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2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披毫、嫩绿鲜润,汤色浅嫩绿、较清澈明亮,香气嫩(栗)香持久,滋味甘鲜嫩爽,叶底多芽、匀齐、嫩绿明亮。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2年平均含茶多酚18.0%、氨基酸4.2%、咖啡碱3.5%、儿茶素12.4%、水浸出物48.2%。抗寒、抗旱性较强。适宜在重庆、贵州、四川、湖南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2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早生优质 品种 中茶6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立锋 杨向德 +1 位作者 方丽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5期48-49,共2页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有机肥用量不足,同时浙江省一些县市生猪养殖量大,产生的沼液丰富,构建了沼液再利用技术,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沼液肥+茶树专用肥"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化学肥料减量。试验示范结...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有机肥用量不足,同时浙江省一些县市生猪养殖量大,产生的沼液丰富,构建了沼液再利用技术,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沼液肥+茶树专用肥"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化学肥料减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沼液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可使试验茶园在化肥减量88%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1.5%,同时能提升绿茶品质,每公顷节本增收1.1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园 沼液肥 茶树专用肥 施肥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荧光标记的MCID快速鉴定13个湖北茶树品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丹娟 马建强 +4 位作者 马春雷 王松琳 陈亮 毛迎新 陈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 【目的】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快速区分鉴别湖北茶树品种,为湖北茶树种质资源评价、品种保护及苗木纯度早期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13个优良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30对均匀分布于遗传连锁图谱上的SSR荧光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以筛选出核心引物,利用MCID法构建CID图谱。【结果】3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等位基因,各引物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83个;共检测到194个基因型,各引物检测出的基因型为3~12个,平均每对引物6.4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29~0.85,平均为0.58。13个茶树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为0.19~0.44。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可将13个品种分为三大类(Nei’s遗传距离为0.16),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可能因为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而聚在一起,也可能因为亲本来源不同而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利用筛选出的3对核心引物(TM547、TM552和TM107)可快速鉴别所有参试品种,通过MCID法构建的CID图谱可直观看出各参试茶树品种鉴定所需要的引物及其对应的基因型。【结论】基于SSR荧光标记的茶树品种MCID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可用于湖北茶树良种知识产权保护、苗期鉴定及品种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鉴定 SSR荧光标记 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MCID)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豪杰 郝心愿 +11 位作者 周超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曾建明 孙冷雪 戴居会 向俊 罗鸿 王朝阳 张贤贵 刘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77,共13页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6,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茶 硒含量 积累特性 土壤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