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燕 张琳 +6 位作者 陈利燕 张颖彬 周苏娟 洪一苇 梁思辰 孙洪峰 陈红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道。收集整理了我国已制定茶及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27项,涉及20项理化指标。因产地、原料、加工工艺和采摘标准等不同,各茶叶标准对理化指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质量要求的方向保持一致。绿茶标准的数量及其理化指标参数最多,要求最高,茶叶国家标准的要求普遍低于行业或地方标准。与国家茶叶基础性产品标准相比,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在理化指标的要求上一般较高。本研究为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标准 理化指标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40年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新 陈红平 王国庆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进程以及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分析了茶叶质量安全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郝振霞 张颖彬 +3 位作者 马桂岑 柴云峰 张相春 陈红平 《中国茶叶》 2025年第6期17-23,共7页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对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检测技术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庆华 邢航 +2 位作者 鲁成银 王晨 刘新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31608—2023)于2023年9月6日发布,并将于2024年9月6日实施。文章对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以及适用范围、茶叶的定义和术语、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解读,以期促进茶叶新标准的宣贯和更好实施。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茶叶 茶鲜叶 原料要求 感官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检测技术、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浩蕾 姜长岭 +3 位作者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陈红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55-266,共12页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不饱和PAs及大部分PAs的氮氧化物具有多种毒性作用。PAs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茶叶中,且成为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茶叶中PAs...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不饱和PAs及大部分PAs的氮氧化物具有多种毒性作用。PAs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茶叶中,且成为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茶叶中PAs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茶叶PAs污染水平;分析了茶叶中PAs种类、不同茶叶的PAs差异以及茶叶与其他食品或农产品中PAs差异;解析了茶叶中PA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我国茶叶PAs污染水平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相关数据处于缺失状态,急需开展茶叶中PAs污染来源与风险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茶叶 检测方法 污染水平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标准的新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汪庆华 王晨 刘新 《中国茶叶》 2018年第5期27-30,共4页
国家茶叶标准正在不断完善,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让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茶、喝上好茶。本文在梳理2018年新实施的茶叶标准的基础上,介绍了标准的要求和主要变化,以方便茶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了解新标准对产品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茶叶 国家标准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对茶叶包装的基本要求解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琳 刘新 +2 位作者 张颖彬 陈利燕 傅尚文 《中国茶叶》 2022年第3期21-24,共4页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于2021年8月10日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2021版标准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检测和判定规则。文章介绍该标准中的主要变化内容,并结合茶叶过度包装的限制要...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于2021年8月10日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2021版标准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检测和判定规则。文章介绍该标准中的主要变化内容,并结合茶叶过度包装的限制要求进行解析和举例分析,以帮助茶叶企业理解掌握并提前适应标准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包装 过度包装 包装空隙率 包装层数 包装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硅藻土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9
8
作者 胡高华 曹建荣 +6 位作者 杨蕾文宣 王晨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陈红平 马桂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62,共14页
利用前期合成的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硅藻土固相萃取柱高效吸附茶叶基质,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茶叶中4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淋洗等样品前处理,UPLC-MS/MS分析46种农... 利用前期合成的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硅藻土固相萃取柱高效吸附茶叶基质,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茶叶中4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淋洗等样品前处理,UPLC-MS/MS分析46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该新型固相萃取净化柱可以高效吸附去除茶叶基质,大大降低基质效应,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农药的基质效应分别下降了4.7%~66.5%,3.2%~35.5%和4.4%~42.8%。在3个加标水平下,46种农药回收率在61.5%~118%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所建立方法具有吸附剂用量少、省时、无需基质标准溶液、可以检测不同茶类多农残和定量限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硅藻土 基质净化 农药残留 茶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9
9
作者 马佳丽 王晨 +3 位作者 陈红平 柴云峰 诸力 刘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30,共14页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5 mg·kg^(-1))下,红茶和绿茶中2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1.7%~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4%~5.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4种农药的红茶和绿茶基质标准工作液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5.36μg·kg^(-1)和0.18~17.86μg·kg^(-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所需仪器少、省时等优势,适用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体系下改良分散固相萃取用于茶叶农残快速检测的前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正浩 郑芹芹 +3 位作者 郝振霞 王晨 陈红平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基质干扰是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假阳性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囿于咖啡碱等基质成分的理化性质,这些基质成分的高效去除一直是茶样前处理方法开发中的难题。基于基质成分的分子结构特征,在常规茶样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酸溶液和... 基质干扰是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假阳性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囿于咖啡碱等基质成分的理化性质,这些基质成分的高效去除一直是茶样前处理方法开发中的难题。基于基质成分的分子结构特征,在常规茶样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酸溶液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吸附剂,开发了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茶样前处理方法,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基质成分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显著降低了茶样检测的基质效应。利用本方法,实现了茶叶中克百威和灭多威的残留检测,检出限分别达到0.57 mg·kg^(-1)和0.2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基质干扰 前处理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基质对胆碱酯酶活性干扰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芹芹 金莉莉 +3 位作者 吴正浩 陈红平 郝振霞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在基质成分较为简单的蔬菜、水果样品的质量安全快速筛查和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对茶叶样品的检测中,该方法的速测结果普遍呈强(假)阳性,且检测结果... 基于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在基质成分较为简单的蔬菜、水果样品的质量安全快速筛查和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对茶叶样品的检测中,该方法的速测结果普遍呈强(假)阳性,且检测结果与实际农药含量水平无关,严重阻碍了其在茶叶样品检测中的应用。明确茶叶样品中基质对胆碱酯酶干扰的来源、水平与机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论基础。文章综述了茶叶基质成分对胆碱酯酶活性干扰水平的研究进展,同时包含了近年来茶叶功能性成分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在阿尔茨海默症(AD)治疗中应用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抑制法 茶叶 基质干扰 胆碱酯酶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新增两种农药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平 王晨 +2 位作者 汪庆华 刘新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期44-46,共3页
国家标准GB 2763.1—2018作为增补标准于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新增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百草枯和乙螨唑分别是我国茶园中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不允许在茶园中使用。然而,百草枯曾是我国茶园草害防治... 国家标准GB 2763.1—2018作为增补标准于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新增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百草枯和乙螨唑分别是我国茶园中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不允许在茶园中使用。然而,百草枯曾是我国茶园草害防治的主要化学农药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与环境行为,导致茶叶中仍存在百草枯残留的风险隐患。尽管乙螨唑未在我国茶树上登记使用,但由于茶树害螨发生以及乙螨唑的防治效果,茶叶中存在违规使用未登记农药的潜在风险。因此,国家标准新增两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应引起业界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实时监测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的残留水平,确保茶叶农药残留低于限量标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消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农药 百草枯 乙螨唑 最大残留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要闻 注意!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最新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红平 《广东茶业》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2018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下简称GB2763.1)正式实施。GB2763.1-2018是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下简称GB2763-2... 2018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下简称GB2763.1)正式实施。GB2763.1-2018是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下简称GB2763-2016)的增补版,可以与GB2763-2016配套使用。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474种农药4442项最大残留限量,涉及茶叶中50种农药残留限量,新增了百草枯和乙螨唑两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茶叶 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限量 配套使用 百草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 被引量:4
14
作者 诸力 陈红平 +5 位作者 柴云峰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2 4-表芸苔素内酯 天丰素 油菜素甾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菊花中镉、铬、铅和砷4种有害元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剑扬 张琳 +5 位作者 冯明慧 黄聪薇 金寿珍 王国庆 鲁成银 刘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51-3053,共3页
菊花样品通过微波消解预处理,采用ICP-MS测定样品中镉、铬、铅和砷元素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RSD<4%,加标回收率在96.3%~104.5%。该方法便捷、灵敏度好、准确性高,能够同时测定菊花样品中多种有害元素。菊花中镉、铬、铅和砷的含量... 菊花样品通过微波消解预处理,采用ICP-MS测定样品中镉、铬、铅和砷元素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RSD<4%,加标回收率在96.3%~104.5%。该方法便捷、灵敏度好、准确性高,能够同时测定菊花样品中多种有害元素。菊花中镉、铬、铅和砷的含量分别在0.1003~0.2093,0.5540~1.6637,0.1483~1.0707和0.0630~0.1370 mg/kg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菊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寿珍 章剑扬 +2 位作者 沈炜 陈红平 刘志荣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0,共4页
为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碾茶为原料,用球磨、电动石磨、气流和卧式连续式4种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抹茶,对抹茶产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卧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中铬、铅、镍和稀土含量增加明显... 为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抹茶中主要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碾茶为原料,用球磨、电动石磨、气流和卧式连续式4种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抹茶,对抹茶产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卧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中铬、铅、镍和稀土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铬的含量远高于我国茶产品的标准限量;气流粉碎技术加工的抹茶铝含量显著增加,应用于食品将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铝超标,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球磨和电动石磨两种粉碎技术适合作为食品原料抹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抹茶 元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及色谱-质谱技术在复杂基质中赤霉素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长岭 代金霞 +2 位作者 刘新 鲁成银 陈红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9-259,共11页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胁迫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s是一类四环二萜酸,其基本结构是二十碳赤霉烷。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GAs多达136种。随着近年来GAs在农业... 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胁迫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s是一类四环二萜酸,其基本结构是二十碳赤霉烷。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GAs多达136种。随着近年来GAs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关毒性的深入研究,由GAs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As精准分析技术有助于深入解析GAs代谢行为及其生理活性与毒性。由于GAs的不稳定性及其极低的含量(一般为ng/g,甚至为pg/g水平),复杂基质中GAs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手段经历了不断更新与提升的过程。本文综述了过去10年GAs痕量分析中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手段上的发展与突破,并展望了复杂基质中GAs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色谱-质谱 痕量分析 前处理技术 分析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胁迫对茶树叶片中莽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洪霞 刘颖颖 +1 位作者 陈红平 柴云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为探明草甘膦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莽草酸代谢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考察草甘膦对茶苗的表观药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叶片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并对叶片中的莽草酸和草甘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 为探明草甘膦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莽草酸代谢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考察草甘膦对茶苗的表观药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叶片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并对叶片中的莽草酸和草甘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剂量草甘膦(200 mg·L^(-1))处理组茶苗出现药害特征,而低剂量草甘膦(50 mg·L^(-1))处理组和对照组茶苗未出现表观药害。质谱检测和统计学分析表明,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途径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莽草酸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之一。在试验期内(0~21 d),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积累量与草甘膦的吸收量和作用时间高度正相关,当草甘膦吸收量达到28 mg·kg^(-1)以上时,茶树的莽草酸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叶片中莽草酸大量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含量约高16倍。本研究表明莽草酸是茶树响应草甘膦胁迫的主要代谢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草甘膦 莽草酸 药害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铜仁梵净山地区绿茶的产地溯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明露 黄聪薇 +4 位作者 黎礼科 肖一璇 余海游 赵泰然 尹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9-304,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贵州省铜仁市4个产茶县42个绿茶样品中31种微量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各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贵州省铜仁市4个产茶县42个绿茶样品中31种微量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各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产区绿茶构建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之间茶叶样品中Co、Mo、Ag、Cd、Zn、Al、Y、Nd、Sc、Pr、Gd、Sm、Dy、Er、Yb、Ho、Tb、Tm和Lu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茶树富集过程中,部分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协同或者拮抗的关系;OPLS-DA模型分类效果最佳,正确判别率为92.86%。本研究表明,基于茶叶元素含量构建的多元统计分类模型可有效区分邻近产地不同区域的茶叶样品,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追溯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微量元素 多元统计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